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武当派(武侠小说中的门派)

(2019-04-28 11:16:13) 百科
武当派(武侠小说中的门派)

武当派(武侠小说中的门派)

1958年出版的卧龙生成名作《飞燕惊龙》中,即有武当派的描述,并列入“九大门派”之中。

是中土武术门派之一,武当武术一度在文学作品中被描绘得神乎其技,人们通常把这种练习内功为主的拳法称为“内家拳”;武当道士们所创的武当武术中,蕴含着珍爱生命的传统哲理,小说家们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术中,组成一个庞大的武当武系。

按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张三丰为少林觉远大师的徒弟、师徒因违犯少林不準擅自学武的禁令,被赶了出来,后来他根据少林功法变通,且自创内家拳,开山立派,武当由此立足于江湖。武当为内家之宗,在武林中与“少林派”齐名,同被誉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武当派
  • 信仰:道教
  • 属性:中土武术门派之一
  • 开派祖师:张三丰

门派介绍

武当派传说中的开山祖师是元、明之际的张三丰,他的生平众说纷纭,大致说来,他是辽东懿州人,本名是张全一,一名君宝,号三丰,因为不修边幅,又被称为“张邋遢”。他天资聪敏,过目不忘,与人言谈,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欺诳于人,因而修练成“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的境地。平时行止不定,或穿山走石或铺云卧雪,所以人们视他为神仙中人。
武当与少林两派在武侠小说中均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一直都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这两派也常联合起来主持武林正义。两者的不同除了分属佛道两种宗教信仰外,少林寺的地理位置是较明确的,武当派就只说是在武当山上,这或许是因为武当山上的知名道观多,却没有像是少林寺这般将宗教与武学相结合的单位。
按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张三丰为少林觉远大师的徒弟、师徒因违犯少林不準擅自学武的禁令,被赶了出来,后来他根据少林功法变通,且自创内家拳,自成一家,称武当派。武当为内家之宗,在武林中与少林齐名。

着名人物

《三侠剑》:“飞飞上人”诸葛剑(当今武当派的头把金交椅)
《蜀山剑侠传》、《武当七女》:张三丰(创派祖师)、半边老尼(崑仑剑仙,武当掌门)、灵灵子(武当五长老之一)、武当七女:(“照胆碧”张锦雯,“姑射仙”林绿华,“摩云翼”孔凌霄,“缥缈儿”石明珠,“女崑仑”石玉珠,“女方朔”苏曼,“紫玉萧”韦云和)
《倚天屠龙记》:张三丰(开山鼻祖)、“武当七侠”、宋青书
《笑傲江湖》:沖虚道长(正派三大高手之一)、成高、清虚
《侠客行》:愚茶道长(掌门)
《书剑恩仇录》:“绵里针”陆菲青、“火手判官”张召重、“千里独行侠”马真(掌门)、“金笛秀才”余鱼同、李沅芷
《湘妃剑》:“清风剑”朱白羽(首席剑客)、石怜、“金剑侠”端木方正(武当派一代剑豪白老祖宗的传人)
《护花铃》:“武当四木”(武当山真武顶玄真观的护院真人)
《情人箭》:玉玑道长(武当山掌门真人,神剑侠胆,天下无双,行事正直)
《陆小凤传奇》:木道人(长老)、石雁(掌门)、梅真人(前任掌门)、石鹤
《三少爷的剑》:“四灵双玉”(武当派的当代剑客从老一辈的高手中六大弟子)
《瀚海雄风》:玉虚道人(掌门人)
《还剑奇情录》:牟独逸(天下第一剑客,掌门人)、牟一粟(前任掌门人)、上官天野(新任掌门人)、武当五老:(智圆{武当派主持},智弘{武当派监寺},智广{武当派达摩院首座},周桐{武当北派名宿},“阴间秀才”谷钟{武当南派名宿})
《白髮魔女传》:武当五老:(“天下第一剑客”紫阳真人,黄叶道人,红云道人,白石道人,青蓑道人)、卓一航(掌门弟子)、耿绍南(红云道人之徒)
《七剑下天山》:辛龙子(“天山五剑”之一),韩志邦(原天地会总舵主),桂仲明(“天山七剑”之一,武当派北支的开山祖师)、张华昭(“天山七剑”之一)、玄真(掌门人)、玄通、玄觉
《江湖三女侠》:冒川生(中原武林第一高手,武当派长老)、石广生(长老)、桂华生(北支掌门人)
《冰川天女传》:闲云道人(南支掌门人)、“冰川天女”桂冰娥(长老)、“玉面狐狸”雷震子(第二代大弟子,后成为掌门人)、凌一瓢
《武当一剑》:无相真人(第十八代掌门人)、“无名真人”牟沧浪(第十九代掌门人)、牟一羽(第二十代掌门人,“武当三剑侠”之一)、“武当一剑”耿玉京(“武当三剑侠”之一)、东方亮(“武当三剑客”之一)
《幻剑灵旗》:武当五老:(玉真子,玉玄子,玉顶真人,玉洞子、玉虚子)、沖灵、鲍令晖
《神州奇侠》:铁骑银瓶(两大名宿,五大长老其二)、“三九真人”(九疑、九生、九死,五大长老其三)、太禅(武当派掌教真人,白道“四巨头”之一)、守阙(镇山)、大永(镇山/“九阴阳手”祭无朋)、“剑若游龙”卓非凡(俗家宗师)
《绛雪玄霜》:萧遥子(武当名剑,被誉为一代神剑)
《天马霜衣》:“十方老人”桑南樵(外家拳名宿)
《烽原豪侠传》:丹阳子(天下四大高手“道僧王后”之首)
《剑气千幻录》:玄机子(天下第一剑术盟主)
《帝疆争雄记》:光明仙师(武当派近百年来最负盛名)
《饮马黄河》:“哑仙”韩昌(武林三大异人之一)
《剑海情涛》:“天机三老”(“天机一剑”清一,“赛纯阳”清松,“太极羽士”清柏)、“地阙二仙”(“玄真子”清真、“闲散子”清静)、“玉道人”道全(掌门人)、“解剑池七子”
《风云榜》:太极道长(掌门人)
《双凤传》:“六指神翁”修宗望(武当名宿,“青峰山庄”庄主)、范君瑶(“六指神翁”唯一的弟子)
《天蚕变》:枯木道人、燕沖天(武当第一高手)、青松道长(掌门人)、云飞扬(天下武林第一人)
《残缺书生》:“八剑飞霜”陈三清(武当派一位杰出的俗家剑客,十大天下高手“武林十杰”之一)
《英雄志》:韦子壮、郁丹枫、元清(掌门)、元易、元和(秦霸先)
《华音流韶》:敷非三老(武中圣皇)
《武道狂之诗》:姚莲舟(掌门)、“剑鬼”叶辰渊(掌管讨代征战的“兵鸦道”)、师星昊(掌管训练弟子与保卫武当山的“镇龟道”)、商承羽(“首蛇道”精锐“褐蛇”)

武当武术

内功心法

●武当九阳功
张三丰获觉远大师传授的部分“九阳神功”心法,但残缺不全仅有三、四成的内容。(金庸《倚天屠龙记》)
●纯阳无极功
道家功法之精华,由张三丰所创,此功法是武当派最高内功心法,也是护体防身必须修炼的功法。以威力而论,可算得上各派第一。(金庸《倚天屠龙记》)
●沾衣十八跌:
是武林内家的登峰造极功夫,让对方一碰到自己的身子即弹飞。(古龙《飘香剑雨》)
●束湿成棍:
是武当的内家功夫。这种功夫练到家的人,什幺东西到了手里,都可以当作武器。(古龙《边城浪子》)
●四两拨千斤:
玉虚道人微微一笑,取下拂尘,说道:“这就是贫道的兵器,大和尚请进招吧!”龙象法王乃是内外兼修的高手,见对方竟敢用一支拂尘抵挡他的重兵器,倒也不敢轻敌,当下暗运龙象般若功,力贯杖尖,喝道:“好,那就请道长接招吧!”一招苍龙出海,横扫玉虚道人双足,杖尖一翘,又点向他胸膛的“玉府穴”,“玉府穴”乃是人身二十四个死穴之一。
玉虚道人喝声:“来得好!”不慌不忙,挥动拂尘,轻轻一拂,就把他的禅杖拨过一边!武学中有“四两拨千斤”的妙诀,但真正能够达到这样的造诣,当世也没有几人。龙象法王这才大吃一惊,心道:“想不到这个道士的内功,竟然运用得如此神妙!”(梁羽生《瀚海雄风》)
●天蚕功
乃“武当七绝”中的第七绝《天蚕诀》上的武功;武当派的规矩,是必须掌门人才能够学“天蚕诀”;练成以后,功力大增,还可以像蚕一样吐丝;被人打败了也可以把自己缠起来,修复身体。这种由内而外功夫,由使用者的内心决定了展示方式。(黄鹰《天蚕变》)
●九转玄功:
武当的一种内功,能够练到了全身各个部位,柔软自如,而且能借别人之力生力,反击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温瑞安《神州奇侠》)
●九天混元正气:
武当派掌教太禅真人的内功心法,被喻为武林中的一绝。(温瑞安《神州奇侠》)
●先天无上罡气:
是武当正宗内功,据说三百年来,武当已失传,能浑身生出一股柔而无匹的狂飙罡气,既纯且柔。(温瑞安《神州奇侠》)
●弱水柔易九转功:
武当派一种登峰造极的内功,把对方的掌力吸住,宛若掉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这种功力源自《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无不知,莫能行。”(温瑞安《神州奇侠》)
●风火神功:
武当不传之秘。(司马翎《鹤高飞》)
●龟息大法:
乃是道家所传的一种无上大法,若是修为臻至上乘,可以避食五穀,不畏水火。
当年邋遢道人张三丰练成了龟息大法,曾在武当后山关闭一年,不食不喝,据说后来白日飞升,就此仙去。
这种龟息大法本是武当秘传的心法,可惜太过深奥,历代弟子很少有人练成,到了现在可说已经失传。(见萧瑟《白帝青后》)
●太和功:
武当派的内功心法。(孙晓《英雄志》)
●松鹤心经:
武当派的内功心法。(孙晓《英雄志》)
●纯阳功
武当一派最为精深的内功心法,也是道家隐仙宗第一内功,全篇分作筑基、胎息、泥丸等十二关练法艰涩异常章。
此功并非张三丰手创,而是道家北祖纯阳子吕洞宾所传经历代易主而后归于武当。
自武当祖师张三丰后,唯有秦霸先一人练成,后来郁丹枫机缘巧合下获得秦霸先出家时的手记,同样练成此功。(孙晓《英雄志》)
●「三花聚顶」神功:
除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外再无一人能够练成的神功。
传说此神功修成之后,万毒不侵,万刃不加,万劫不坏,乃是天下最强的内功。
在嵩山武林大会上,武林盟主杨逸之、华音阁主卓王孙、吴越王三位超凡脱俗的高手联合,也不过在因缘巧合之下,险胜了他们半式。
江湖耆老评论,若“三花聚顶”出手,卓杨等人当无胜算。
他们便是敷非三老。(步非烟《华音流韶》)

轻功身法

●梯云纵
乃是“武当七绝”之一,堪称轻功中的轻功,其注重身法的轻灵,不以步法多变来迷惑对手,要旨是身形轻巧,高低进退自如。(金庸《倚天屠龙记》)
●千里不留痕:
一旦使出来,快如急烟,嗖地直溜了过去,左穿右插,未撞上一物。(温瑞安《神州奇侠》)
●八禽身法:
出自(云中岳《剑海情涛》)
●八步赶蝉:
武当的轻功绝艺,用的是“点”字决。(云中岳《剑海情涛》)

拳掌功夫

●三十二势武当长拳
属武当入门功夫。共分二路,可以单路练习,也可以二路一气呵成。架势较大,动作多横击直劈,对健身壮体效果较好。拦截架格,腾挪闪让均要求出手有力,髮脚迅速,手足齐到,动作分明。(金庸《倚天屠龙记》)
●绵掌
一共三十六招,手法以掌为主,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劲力要求内蓄刚劲,外现绵柔,爆发时迅速、快捷。(金庸《倚天屠龙记》)
●震山掌:
劲贯双臂,大喝一声,双掌推出。(金庸《倚天屠龙记》)
●震天铁掌:
武当绝技之一,宋青书在被七师叔莫声谷发现偷窥峨嵋派女弟子房间后,将他击杀的招式。(金庸《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功
反覆书写“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二十四个大字,演化出一套极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数招变化。(金庸《倚天屠龙记》)
●太极拳法
集道家武学之大成的拳法,讲究太极圆转,永无止境,用意而不用力。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金庸《倚天屠龙记》)
●迴风掌:
武当掌法。(金庸《鹿鼎记》)
●无极玄功拳:
要诀以柔克刚。(金庸《书剑恩仇录》)
●破金鎚:
一共二十四式,也可用器械运使。(金庸《书剑恩仇录》)
●武当掌法:
武当掌法是当时武林中最流行的掌法,招式清妙灵动,江玉郎曾用来跟魏无牙的门下弟子交手。(古龙《绝代双骄》)
●五雷天心掌法:
乃是最刚猛的掌法,端的有雷霆万钧之势,独具风雷之声。(梁羽生《还剑奇情录》)
●九宫神行掌:
武当派镇山的掌法,拳法展开,身似飞鱼,步如流水,绕着对手身子滴溜溜乱转,两手忽拳忽掌,疾逾风轮,身法手法越来越诀,脚下走的却是九宫八卦方位,丝毫不乱;这种掌法,暗藏八九七十二手“点卸法”,“点”是点穴,“卸”是卸骨。切斫点拿,裔正相生。正是同时对付内外两家的上乘掌法。(见梁羽生)
●霹雳掌:
乃是“武当七绝”之一,掌力威猛无俦(黄鹰《天蚕变》)
●蛇鹤十三式:
张三丰练成“天蚕功”十四年后,偶过荒郊,见仙鹤飞舞,灵蛇纠缠其上,恶斗十里,同归于尽,因悟蛇鹤十三式,是十三式也,与《天蚕诀》有异曲同工之妙,唯阴狠绝毒,恐有伤天理,弃之又可惜,藏《天蚕诀》中,寄诸天意,留赠有缘!这“蛇鹤十三式”变化多端,蛇腾鹤舞,身形一时如鹤舞,一时如蛇行,一时凌空,一时贴地,身形变化之複杂、迅速,令人眼花撩乱。(黄鹰《天蚕变》)
●一气掌:
誉为武林一绝,所向披靡,乃直系门人的不传之秘。(云中岳《剑海情涛》)
●两仪掌:
武当派镇山之艺,是以柔克刚,以意克敌的内家上乘功夫。(东方玉《北山惊龙》)
●大罗神掌:
武当派称雄于武林的掌法,当今武林六大名派的武功就以北邙的“天龙三式”和武当“大罗神掌”最为特殊,“大罗神掌”虽然全套有八八六十四招,但却以“大罗三绝掌”为神髓,和少林派的“少林罗汉拳”只在伯仲之间;如果习得“三绝掌”,无异得到了武当绝学的一半!(慕容美《黑白道》)

剑法

●七十二路“绕指柔剑”:
使用时以浑厚内力逼弯剑刃,长剑竟似变成了一条软带,轻柔曲折,飘忽不定,剑招闪烁无常,敌人难以招架。(金庸《倚天屠龙记》)
●神门十三剑
共有一十三记招数,每记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处,全是敌人手腕的“神门穴”。“神门穴”在手掌后瑞骨之端,敌人中剑后,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点力道。(金庸《倚天屠龙记》)
太极剑
集道家武学之大成的剑法,讲究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以不变应万变,一共五十四式。太极剑法的精奥是以己之钝,挡敌之无锋。如撒出了一张大网,逐步向中央收紧。这路剑法只是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各种各样的圆圈,要说招数。可说只有一招,然而这一招却永是应付不穷。(金庸《倚天屠龙记》)
●两仪剑法:
武当派绝学,乃武当派两位前辈高手积数十年之力所创,剑法中有阴有阳,亦刚亦柔。是妙参阴阳的武当镇山剑法。
出招时,一人迟缓,一人迅捷,姿势虽不雅观,但剑招古朴浑厚,破绽之少实所罕见。斗到紧要处,一人长剑大开大阖、势道雄浑;一人疾趋疾退、剑尖上幻出点点寒星。
清虚、成高两位道长曾以此剑法刁难令狐沖,但因二人剑法造诣不高,不能阴阳混而为一,最终还是败在令狐沖的“独孤九剑”之下。(金庸《笑傲江湖》)
●九九八十一手“九宫连环剑”:
剑剑连环,如长江大河之水,滔滔不绝。(古龙《湘妃剑》)
●柔云剑法:
此剑术一经发动就连绵不断,在一招之后,不论对方如何招架退避,第二招顺势跟着就来,如柔丝不断,春云绵绵。(见梁羽生)
●七十二手“连环夺命剑法”:
一招接一招连续不断如长江浪涌大海潮生,迴环运用奇正相生变化,十分複杂以迅捷凌厉招数取胜。(见梁羽生)
●达摩
始于少林派始祖达摩尊者,宋朝,少林派、武当派分家,《达摩秘笈》成为武当派镇派绝学。古老相传,里面有掌法与刀剑等用示,其中的剑法尤其精妙,只有三十三个招式,但却可迴环运用,变化奇绝,往往一个招式就可变出许多招式来,还载有精深博大的武学纲要。以静制动,以气运力,对内功修炼大有帮助。“达摩剑法”亦以怪招闻名天下,其身法、步法之奇之巧也是其他剑法望尘莫及的,然而毕竟出自佛家,慈悲的胸怀总是忘不了的,只要能够制服敌人就可以了,不至于像“白髮魔女”那一派动辄令人筋断骨折。(见梁羽生)
●淡然一剑:
这一剑刺来,看似平凡,实无瑕可袭。(温瑞安《神州奇侠》)
●游龙剑法:
是一种驭剑之术,人说“驭剑术”乃剑术巅峰,能人剑合一,杀人于千里。当使出“游龙剑法”时,也真箇似龙游于天、迅若游龙,煞是好看,神龙邀游于天,更如天龙皓首一般。(温瑞安《神州奇侠》)
●太极慧剑:
武当派镇山绝艺,论这套剑法的奇异之处,就是他将施剑人的功力火候完全发挥出来。常习这套剑法,内功亦将随着增进,但功力愈深之人,每施用一次,耗去的真力亦愈大。其中的“回天三招”,这三招剑法归入“太极慧剑”之后,当使那“太极慧剑”的威力增长数倍,因为这三剑,才是那套剑法中的精华。(卧龙生《金剑鵰翎》)
●昊天剑法:
为武当不传之秘,是武当派中精英“镇山二十八昊”的禁招,每使用一次,必须以派中长老一人自绝以谢。(诸葛青云《江湖夜雨十年灯》)
●回龙十二剑:
武当秘传心法,这一路剑法攻守兼具,实在不易对付。(司马翎《圣剑飞霜》)
九宫剑法
武当的镇山剑法,脚下按着九宫部位,行云流水般跨步踏位。(司马翎《剑气千幻录》)
●八卦剑:
武当独门剑法。(萧瑟《追云搏电录》)
●七十二路“九宫神行剑法”:
暗踏八卦方位,专门消长对方攻势。(上官鼎《烽原豪侠传》)
●武当三神剑:
武当历代传下来的无敌神剑。(上官鼎《七步干戈》)

袖功

●流云飞袖:
武当派的袖功,飘飘然如神仙,如天女散花,曼妙之极,可谓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见古龙)
●千山重叠:
从武当山南岩宫上跳望,可谓千山重叠,而武当派张三丰真人将一般内息,随着峰势运转,大可以阵势压敌,小亦可以一击一拂之力套用之,手腋的袖袍,忽然卷扬起来,这袖裾激扬,如波浪一般,以袖风将“千山重叠”使得绵延无尽,便是这种绝学之上乘。(温瑞安《神州奇侠》)

指法

●一元指:
“六指神翁”修宗望练到了出神入化之境,还在十五年前,九大门派集会泰山,他当众现了一手,那是命六个武当门人,分立四周,他随手一弹,六人胸前长衣上,都被指风洞穿了一个绿豆大小的小孔,但里面的衣衫却完好如故。(东方玉《双凤传》)

点穴术

●三十九桥齐点头:
武当派一种点穴法,一击即中,一中便收。(温瑞安《神州奇侠》)

擒拿手

●虎爪手
武当派一门极厉害的擒拿手法。(金庸《倚天屠龙记》)
●虎爪绝户手:
从武当派擒拿手法“虎爪手”变化而来。武当二侠俞莲舟嫌“虎爪手”未必一抓获功,便从中自创了十二招新招出来,却是招招拿人腰眼,能使敌人损阴绝嗣。(金庸《倚天屠龙记》)
●七十二路擒拿手:
无论任何人的脉门被扣住,真力就再也休想使得出。(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刀法

●玄虚刀法
乃由《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之意化出,出招变化莫测,暗合道家生生不息之意。(金庸《倚天屠龙记》)
●武当夜行刀:
在夜间便依着“绵掌”路数创出了七十二路“夜行刀”。因出招时用劲柔韧纵使劈砍如电却也听不到一点风声夜战中自是大占便宜。(孙晓《英雄志》)

武当宝剑

●“太乙分光剑”:
武当派心明神尼与师弟灵灵子合练之宝,按武当派所传《炼魔剑诀》炼成。曾仗以清理武当门户。(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青牛剑”:
崑仑派半边老尼参悟玄妙,以太上坐骑青牛为形,采五金之精所炼成的异宝,準备将来传授给自己的七个得意女弟子,崑仑七姊妹。炼成之后从未伤过生物。异派能手“金针圣母”曾藉以兵解。(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金牛剑”:
系武当派镇派之宝。乃是一柄长约七寸,镶嵌金兽头的宝剑。放在剑匣中,隐隐有光华闪动,威力至大。后被武当教祖半边大师赐给得意弟子,“姑射仙”林绿华。(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真武剑”(宝剑):
张三丰的佩剑,形式奇古,锋锐无比。张三丰中年时用它扫蕩群邪,威震江湖,晚年则极少使用。
此剑向来是武当派镇山之宝,曾被魔教“日月神教”盗去,任盈盈出任魔教教主后归还给武当派掌门沖虚道长。(见金庸《笑傲江湖》)
●“白龙剑”:
“绵里针”陆菲青所用,曲折如意,相当于软剑。(金庸《书剑恩仇录》)
●“凝碧剑”:
利器,武当叛徒“火手判官”张召重所用。(金庸《书剑恩仇录》)
●“七星剑”:
武当掌门人石雁的佩剑。(古龙《幽灵山庄》)
●“腾蛟剑”:
此剑用东北产的白金精炼而成,锋利无比,屈伸如意,可以当作腰带围在腰间,也可捲成一卷握在手里。(见梁羽生《七剑下天山》、《冰魄寒光剑》)
●“苍木龙纹古剑”:
武当镇山古剑。(温瑞安《血河车》)
●“紫虚剑”:
当代武当掌门大风道长的兵刃。(温瑞安《血河车》)
●“地煞潜龙剑”:
武当山“天风观”的“金须道长”张涵清镇观之宝。这是一柄削钢斩铁、切金断玉的宝剑。绿鲨鱼皮鞘,金吞口,黄绒挽手,剑出鞘时,呛啷声音清脆、悠长,声似龙吟,剑身颤动,寒光闪闪,耀人眼目。(见郑证因《鹰爪王》)
●“寒英剑”:
乃当代三神刃之一,武当镇山之宝,与“含光剑”、“七星剑”,同称三绝,剑身发出蒙蒙青虹,难以分辨剑身是虹,抑或青虹是剑,令人望之,只觉彻体生寒。(云中岳《剑海情涛》)
●“玄武剑”:
是武当派镇山之剑,乃当代武当掌门青阳真人数十年用惯了的趁手兵刃。(东方玉《北山惊龙》)
●“朱雀剑”:
“五行宝剑”之一,玄机子早年在武当后山,无意得到一柄古剑,乃是春秋时代铸成的宝剑,名唤“朱雀”。
剑鞘和剑身俱到有古篆,原来是极为离奇的剑法,称为“离火剑诀”,配合起上乘内家真力和剑法,别有出奇的威力。
玄机子仗着这口“朱雀剑”,曾和当代武当掌门黄鹤真人,在秘室中较量了两个时辰,终于黄鹤真人认败服输。(司马翎《剑气千幻录》)

暗器

●“芙蓉金针”:
(见金庸《书剑恩仇录》)
●“一手七暗器”:
乃是“武当七绝”之一,能够一手同时发出七种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的暗器,那七种暗器又能够同时击中目标的一种暗器手法。(黄鹰《天蚕变》)

装备

●“人皮宝衣”:
是武林中数百年谣传的“武当派绝艺秘宝”,乾薄人皮製成的宝衣,上载武当创始人张三丰的武艺精华,药物所写,遇火才现。但一年之后即会全部湮没。习者必须在一年之内全部默记字画,再刻苦勤练五年,定必一鸣惊人。(详见兰立《剑底游龙》)

药物

解毒:“天心解毒丹”
内伤:“白虎夺命丹”、“ 天王护心丹”、“九转小还丹”、“ 龙虎护心丹”、“大还丹”、“夺命金丹”
外伤:“三黄宝腊丸”

阵法

●“真武七截阵”:
张三丰从真武神像座前的蛇山、龟山,心想这一龟一蛇正是兼收至重至灵的两件物性,竟从中创製出一套精妙无方的武功出来。
然而,从大气磅礴的龟、蛇二山山势演化而来的武功决非一人之力能同时施为。
于是他传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奥妙之处,若二人合力,则攻守妆备,威力大增。
若三人同使,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强一倍。
四人相当于八位高手,五人相当于十六位,六人相当于三十二位,七人相当于六十四位当世一流高手同时出手。(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九宫八卦剑阵”
是以九个精通“连环夺命剑法”的人,按着九宫八卦方位布成的,武当派的“连环剑法”本以迅捷绵密见长,若是九个精通“连环夺命剑法”的人同使,那就简直没有半点空隙,连苍蝇也飞不过的。(见梁羽生《云海玉弓缘》)
●“北斗七星剑阵”:
“北斗七星阵”又叫“天罡剑阵”,乃是以天上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再配合阴阳变化而成。
这七星都有名字,由左边起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一至四是斗魁,又叫璇玑,五至七是斗柄,或者叫做玉衡。
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玉衡为音,开阳为律,瑶光为星成斗状排列,居阴布阳,变成阵,就犹如常山之蛇,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其中则夔尾呼应,到最后一个变化,枢璇相合,天地交往,就是玉石俱焚,万劫不复之势。(黄鹰《天蚕变》)
●“七星剑阵”:
七星剑阵变化奇奥绝伦,看去是二十八支剑同时攻到,其实全不是那幺回事,真正近身的只有四支。每一组的另六名道士,不是将剑搭在同伴的剑上,就是左掌按在身侧同伴的后心上了。这是玄门“分身导力”的超凡绝学,四十九人的内力,攻向一点,血肉之躯如何禁受得起?铜墙铁壁也挡不住这全力一击!(云中岳《剑海情涛》)
●“大五行剑阵”:
武当派闻名江湖的剑阵。二十五位道人,五个一组,像一朵梅花似的列成阵式,把敌人围在中间,剑阵流动,二十五支长剑,汇成一片精芒,同时出手,密不透风,威力无穷。“大五行剑阵”下少有人余生。(见东方玉《北山惊龙》)
●“五行百步剑阵”:
七十二位剑士,围着圈子游走不停,每个人沉势哈腹,长剑内指。像一团气流,旋风般的狂卷。(见萧瑟《追云搏电录》)
●“九子连环阵”:
天下闻名的四大阵式之一,厉害无比,难以攻破。(见萧瑟《白帝青后》)
●“九宫仙阵”:
乃是武当派的镇山之宝,与“少林罗汉阵”齐名。
九人站立的方位尽皆不同,隐然组成了一种极为奇妙的阵法。
少林派的罗汉阵乃是聚合阵中十八人的力量为一体,从而产生出人力所不可达到的大威能,从而克敌制胜。
这九人合成的阵法,阵中每个人的真气却散布得清清楚楚的,有高有低,相互夹杂,并不混合勾结。
但九人之间却形成了种极为和谐的关係,犹如音律一般,丝丝入扣,穷极天工,虽彼此独立,却又连横制约,成一整体。(见步非烟《武林客栈》)

地理建筑

武当本名“仙室山”,一名“太岳山”,一名“太和山”,又名“参上山”,亦名“谢罗山”。
方圆八百余里,有峰七十二,有岩三十六。
峰以“天柱峰”为首,岩以“紫霄岩”称冠。
山中有道观五所,其名:“太和观”、“南岩宫”、“紫霄观”、“五龙观”、“玉虚观”,均建于永乐年间。
武当派拥道俗弟子千名以上,为武林正派中人才最盛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