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樑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9月。2007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省教育厅和省科技厅组织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验收。本实验室隶属于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教育厅,依託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强势学科的力量。整合结构工程的智慧型防灾与减灾,交通建设环境与岩土工程,桥樑结构理论与监测监控技术及高性能道路材料设计理论与製备技术等研究方向。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8000m2,拥有3×3M地震模拟振动台、光纤光栅感测结构健康监测试验平台(96通道)和结构静动态回响测试仪等先进试验设备,并拥有桥樑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和岩土工程等学科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樑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成立时间:2004年9月
- 所属院校:武汉理工大学
- 所在地:武汉
- 研究目标:以解决道路、桥樑和结构工程建设中的基础理论和套用关键技术
- 验收时间:2007年
- 隶属:湖北省科技厅
总体定位
以解决道路、桥樑和结构工程建设中的基础理论和套用关键技术为研究目标,为湖北省道路桥樑与结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发展目标
使本重点实验室在部分研究领域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部分研究领域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成为湖北省及至全国道路桥樑与结构工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
研究方向
本重点实验室有六个优势研究方向,它们是:工程结构振动的智慧型控制,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与损伤诊断,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大跨度桥樑施工控制的理论与套用,高性能混凝土在道桥工程中的套用,纤维增强建筑结构及其工程套用。另有三个发展中的研究方向,它们是:工程结构抗火的设计理论与套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理论与套用,高耸结构风致灾害的仿真技术。
智慧型控制
工程结构振动的智慧型控制:
此方向主要研究磁流变液智慧型阻尼器及其对重大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智慧型控制设计的理论和套用的关键技术。
在此领域,我们提出了磁流变液智慧型阻尼器设计製作的关键技术,并製作了世界上稳定性指标最高,出力最大的磁流变液阻尼器及其控制系统。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大坝升船机地震鞭梢效应和铁路斜拉桥主梁纵向列车制动效应智慧型控制的设计方法,并套用于重大工程结构。解决了工程结构设计中的疑难问题。此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
诊断
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与损伤诊断:
此方向主要研究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健康监测和高耸结构损伤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
在此领域,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利用少量感测器实现整个空间网架结构构件风致工作状态识别的方法,并将其套用于重大工程结构。
另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高耸结构法兰联结节点螺栓脱落损伤的两种诊断方法。解决了高耸结构使用中的疑难问题。此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
影响与控制
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与控制:
此方向主要研究轨道交通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抑制的方法。在此领域,我们创新地研究了轨道交通振动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工程实际得到了轨道交通周边环境振动的衰减公式;创新地提出了通过隔振墙与深基坑支护相结合,有效地减小房屋结构产生“二次噪声”的方法。此领域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水平。
理论与套用
大跨度桥樑施工控制的理论与套用:此方向主要研究大跨度桥樑施工控制的方法及其仿真技术。
在此领域,我们创新地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拱肋吊装过程的随机最优控制方法和基于叠代理论的前进分析法,并在10余座桥樑中获得套用,有效地指导了工程施工的实际。此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水平。
套用
高性能混凝土在道桥路工程中的套用:
此方向主要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及其在道路和桥樑工程中套用的关键技术。
在此领域,我们建立了高强轻质混凝土的基本计算理论,并创新地提出了用其改进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与箱梁开裂的方法。创新地提出了预应力轻质混凝土构件锚固端防裂的方法,建立了高性能混凝土隧道複合路面结构形式和防滑降噪技术,并套用于重大工程实际。此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水平。
纤维增强建筑结构及其工程套用:
此方向主要研究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和碳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在建筑结构中套用的关键技术。
在此领域,我们创新地提出了套用于钢纤维混凝土大尺度构件受力分析的空间拉桿拱理论,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桩基承台的新型布筋方式和实用设计方法,并套用于我国“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创新地提出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对开门窗洞口砌体结构的加固方式和设计方法,并套用于实际工程。此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