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2019-04-15 05:32:41) 百科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数学物理系、工程结构与力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套用化学系,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原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基础课部组建而成,2001年5月18日由周祖德校长亲自为学院成立揭牌。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下设四个系:数学系、物理科学与技术系、统计学系、工程结构与力学系。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力学实验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建设项目(物理实验中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下设系别:数学系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 下设系别:统计学系 工程结构与力学系
  • 成立时间:2001年5月18日

学院概况

理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套用化学、生物技术、统计学、工程力学;具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理学院现有本科生214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人,2009年开始招生外国留学生。
理学院是湖北省複合材料学会、湖北省数量经济学会、湖北省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单位;是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複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主要科研基地有:高温高压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智慧型材料结构研究所、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材料与结构数值模拟研究所、静电研究所、複合材料结构与套用研究所、套用化学研究所和套用数学研究所。理学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3年以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授权的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18项。获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此外还有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863高科技项目3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1项以及40余项省部级科研与教学研究项目,在SCI、 EI、ISTP 等检索中收录论文455 篇。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或合作研究的关係。
理学院系科设定图理学院系科设定图

师资队伍

理学院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310名职工中全职教师256人,有中国科学院(共享)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5名、教授58名、副教授120名,获博士学位占42%,在国外获得学位或在国外进修访问一年以上占20%;全国优秀教师2名,湖北省名师2名。近年来,理学院教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5项;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出版教材76部,其中国家“十五”规划教材3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国家精品教材1部。在2003-2008年的全校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中,总成绩名列全校前茅;历年来,该院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获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奖11项,国家级奖14项,省级奖33项。

教学成绩

理学院的学生具有优良的学风传统:在英语、数学、物理等全校性公共课统考中,成绩名列全校前列;历届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均在20%以上;2006届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接近30%;2005、2006、2007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2%、91%和93.8%;学院每年开展立足学院、面向全校、辐射社会的品牌活动“理苑星空”大学生科技文化节;2003年以来该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模竞赛,获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奖11项,国家级奖14项,省级奖33项;2005年,由学生马列研究会组织的“三农问题”社会实践队获全国优秀社会实践队、2006年和2007年分别获湖北省优秀社会实践队;红色经典电影片断表演“红岩”获校一等奖。

办学条件

学校对理学院建设非常重视,为该院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建设经费已达3000多万,极大地改善了理学院的办学条件。为了加快学校理学学科的发展,在理学科研基地、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另给予了900余万元的重点投入和支持。学院已拥有6000吨静高温高压试验机、高速动高压试验设备、扫描电镜、INTRON材料试验机、并行网路计算系统等先进科研设备。理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围绕学科建设、努力建设以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机制,发展为具有理科与技术科学相交叉的有鲜明特色的理学学科群。

专业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套用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理学院专业设定图理学院专业设定图
主要课程设定:
数据结构与算法、C++程式设计、数学分析、代数与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机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资讯理论与编码、计算机图形学、离散数学。
主要就业行业有研究所、大中专院校、大中型企业以及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政府部门、IT行业等。主要就业领域包括信息与信号处理、计算机理论和套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维护、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教育工作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该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定: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套用、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套用。
该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该专业培养在光通信技术、光信息处理以及光通信器件等方向上形成特色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设定:
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光学、套用光学、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通信原理、雷射原理与技术、光电技术、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
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光信息技术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教学以及管理工作。
套用化学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现代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和良好化学专业英语能力、计算机套用能力,并较好地掌握现代化工基本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高级套用化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定:
无机化学(英语)、有机化学(英语)、分析化学(英语)、物理化学(英语)、结构化学、精细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原理、有机分析及波谱学、生物化学、化学研究方法导论、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计算机与套用化学等。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高校、科研机构、製药、精细化工以及其它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从事套用化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统计学专业
该专业设有两个专业方向: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统计质量管理。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经济、金融、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统计方法与手段进行数据採集与分析,对经济、金融、保险市场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推断与预测的,既懂统计理论又会实际套用的複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从2001年下半年起开始招收统计专业的本科学生;2008年拥有统计学、套用数学、计算数学、数量经济学等四个硕士点,并有在校硕士生40余人。
主要课程设定:
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微分方程、複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机率论、数理统计、现代分析基础、随机过程、运筹学、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数值分析、风险管理、统计预测与决策、非参数统计、抽样调查、统计计算与实验等近二十余门必修课及贝叶斯统计分析、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市场统计分析等多门选修课。同时还在经济学方面开设若干套用型选修课,如总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数理金融、金融与证券投资、金融工程学、保险精算原理、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等。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学生在国家、地方统计局、统计事务所、证券、保险、银行以及工商企业部门就业的前景将更加看好。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据或信息的统计分析、实际套用开发研究和现代管理工作,在企业市场部研究市场行销或者在连锁业做数据分析。
工程力学专业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力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套用与软体开发能力、掌握各类工程结构分析与计算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複合型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所在的工程结构与力学系有院士(共享)一名,教授17人,副教授20人,博导9人,博士博士后16人。该学科拥有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即: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4个硕士点。其中,固体力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力学学科已形成以博士生导师和年轻博士为主的6支学术梯队。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複合新技术的力学基础与材料设计、智慧型材料和结构、複合材料力学、计算固体力学、工程结构动力学。
主要课程设定:
力学类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弹性力学、计算力学等;
计算机软体类课程:软体工程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算法语言与程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资料库原理与套用、有限元分析与套用等;
结构工程类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结构实验技术、结构设计CAD、道路与桥樑工程结构等;
複合材料结构类:複合材料学、複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複合材料工艺与设备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材料、土木、水利、机械、交通运输、能源、化工、国防等领域从事软体开发、计算机仿真、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複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生物技术专业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科交叉型人才,以加强数理化基础理论、注重生物学和材料学科的结合为原则,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及学科前沿,初步具备在生物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设定:
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免疫学及免疫检测技术、动物生理以及几乎所有上述课程的配套实验或综合技术实验等。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日用化工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套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