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下辖学院,始自1952年,目前下设4个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市政工程系、建设经济与管理系,有6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现有2个部级重点学科、2箇中心,另外建有结构工程试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交通土建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外文名: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创办时间:1995年
- 学院类型:工科
- 现任院长:夏元友
- 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
- 硕士点:9个
- 博士点:8个
-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学院简介
自1952年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几代教师辛勤耕耘,励精图治,奠定了“敬业文明”的建院风格;莘莘学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形成了“自强攀登”的建院精神。今天,我们学院已成为在土木和建筑行业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和多层次、多方位的科研布局,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和各种横向项目共588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发表论文703多篇,出版教材及学术着作22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高新科学技术“863”子项目3项和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建成整体学科达到国内一流的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为发展目标,抓住机遇,探索创新,强化优势,突出特色,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 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邮 编:430070
邮 编:430070
院系介绍
目前,学院规模发展到4个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市政工程系、建设经济与管理系;现有6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城乡规划;8个硕士点: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樑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1个工程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即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樑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智慧型结构及其系统信息化以及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现有2个部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2箇中心:土木工程创新技术研究中心、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建有结构工程试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交通土建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微机中心、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室。土木建筑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拥有武汉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9人,其中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59人。目前学院在编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60人,双聘院士1人。还有一批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应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
目前,学院共有在读本科生1843人(含留学生12人)、研究生59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05人,博士研究生88人。
学院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多层次、多方位的科研布局,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解决了若干重大工程实际问题,加快了前沿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和各种横向项目共4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发表论文1300余篇,出版教材及学术着作30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 “九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高新科学技术“863”项目3项和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
学院领导
名誉院长 顾金才 院士
院 长 夏元友 全面负责学院行政工作;主管学科;建设财务管理工作
书 记 余 峰 全面负责学院党委工作;主管党务、人事及工会工作
副院长 姜应和 分管科技、国资、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副院长 张季如 分管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管理工作,协管学科建设工作
副院长 冯仲仁 分管本科教学、专业评估;实验室建设和资料室建设管理工作
副书记 张晓寒 分管学生工作
学科布局
1)2个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建筑学科。
2)6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含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樑工程方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学(含城市规划方向)、工程管理(含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城乡规划专业。
3)9个硕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桥樑与隧道工程、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
4)8个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桥樑与隧道工程、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智慧型结构及其系统信息化。
5)1个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
6)2个部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
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够胜任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岗位技术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製图、工程测量、工程地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抗震设计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岩体力学与工程、地基处理、道路勘测设计、路面工程、桥樑工程等。
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土建、交通等领域的设计、施工、监理和科研单位,如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市建筑设计院、轻工业部武汉设计院、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建各工程公司,中铁大桥局,中国公路建设一局等单位。2012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09%。
建筑学专业(5年制)
本专业培养具备理工与人文、科学与艺术广泛的知识背景,“建筑、城市、园林”三为一体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在设计、科研、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建筑技术设计、科学研究、管理及建筑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筑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新生入学后需加试美术,成绩不合格者调整到其它专业学习。
主要课程:建筑学专业导论,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初步,美术,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建筑CAD,专业外语,建筑经济与法规,环境心理学概论,建筑设备,园林设计原理,外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建筑设计。
毕业生主要就业地为全国各大城市,就业主要面向建筑设计及相关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单位,其中大多已成为单位的骨干。2012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1.94%。
工程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本专业目前设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三个方向。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工程经济学、会计学原理、房屋建筑学、财务管理、套用统计学、工程力学、建筑工程製图、工程结构、工程测量、工程材料、施工技术、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法规。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工程谘询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等部门工作。2012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9.00%。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能在城市给水、城市排水、建筑给排水等领域,从事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製图、工程测量、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力学、水泵与泵站、工程力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艺仪表与控制。
学生毕业后可在市政与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科研单位,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自来水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部门工作。2012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6.83%。
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 (2010年开设)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培养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备建筑节能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具有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各级政府建设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房地产公司、项目谘询管理公司、物业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
主要课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测量、建筑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物理、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生态城市学、建筑设备工程、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施工、建筑结构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房地产公司、项目谘询管理公司、物业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工作。
城乡规划专业(5年制)(2013年开设)
培养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学习与城乡规划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管理及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学生应获得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设计的能力;掌握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能力;具有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初步能力;掌握市政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计算机语言与套用、美术、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城市发展史、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与设计、城市详细规划原理与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市政工程、区域规划、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就业去向: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设计及城市规划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
就业前景
1.出国留学 。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到海外继续攻读学位。近年来,各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到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高校深造。
毕业去向(截至2011)

2.国内深造。土建学院的毕业生在国内外享有非常好的声誉,许多着名高等学府愿意接收他们继续攻读研究生。每年约25%的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
3.参加工作。大约78%的毕业生主要从事设计、施工、监理等行业工作,土建学院的毕业生深受广大招聘单位的欢迎。
科研建设
学院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经费逐年增加,项目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共承担纵、横向项目621项,科研经费到款累计超过1.6亿元。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42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2项、国家支撑计画子项4项。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29篇,出版教材和专着17部。
国际交流
学院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十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学术交流与合作关係。常年派出教师和学生出国进修或开展科研合作,并经常邀请国内外和港台地区专家学者前来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