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湖北大学

(2019-03-09 00:51:14) 百科
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Hubei University)简称湖大(HUBU),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画”创新引智平台、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高校,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湖北省“2011计画”牵头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接收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教育部和英国大使馆批准设立的湖北省唯一的雅思(IELTS)考试考点单位。

湖北大学创建于1931年,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法、管、理、工、农、医、教育、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已有80余年本科教育、30余年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历程,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材料科学与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化、生物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

截至2018年9月,湖北大学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和1个大学科技园,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8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400余人。设有18个学科性学院,本科专业80多个,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基本介绍

  • 硕士点:181
  • 博士点:46
  • 所属地区:中国 湖北 武汉
  • 主管部门:湖北省
  • 学校官网:http://www.hubu.edu.cn
  • 中文名:湖北大学
  • 英文名:Hubei University
  • 简称:湖大(HUBU)
  • 创办时间:1931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省部共建高校
    2011计画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111计画”
    百校工程 
  • 现任校长:谢红星 
  • 知名校友:刘昌胜、吴定富,陈训秋,时希平,钱运录
  • 博士后流动站:6
  • 校训:日思日睿,笃志笃行
  • 校歌:湖北大学之歌
  • 主要院系:文学、商学、政法、新闻传播、外语、数统、物电、计信、材料、生科、化工、资环等
  • 学校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 学校代码:10512
  • 主要奖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
    2个学科ESI世界排名前1%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高校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 双聘院士:2人
  • 千人计画:5人
  • 长江学者:2人
  • 楚天学者:51人
  • 国重实验室:1个
  • 国家工程中心:1个

历史沿革

一、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31秋-1936夏、1941秋-1944春)
湖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湖北省立乡村师範学院。1930年,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黄建中先生着手筹建湖北省立乡村师範学院,校址即今武昌沙湖之滨的宝积庵。
1931年,湖北乡村师範学院改立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黄建中兼任第一任院长。学院开办时,设两系一科,即农事教育系、乡村教育系和乡村师範专修科。1932年增设民众教育专修科,1935年又增设农事教育专修科。各系均为四年制本科,各专修科均为二年制专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採取不抵抗政策,于1935年6月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何梅协定》,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我院学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运动的前列,并在武汉大、中学校中发挥了较好的组织作用。
1936年上半年,受当局迫压,学院被迫停办。
、国立湖北师範学院(1944春-1949.5)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鄂主政,制定了《新湖北建设计画大纲》。按大纲规定,学院于1941年秋正式恢复,选校址在恩施五峰山。
1942年秋,湖北省政府通过参议会知名人士李四光等人请来西南联大陈友松担任院长。
1942年秋到1943年,该校增设史地专修科、一年制师资短训班,并招收音乐、体育各一班,开办附中、附小。然陈友松与前任院长、省教育厅厅长张伯瑾以及陈诚办学意见不合,于1943年7月辞职返回西南联大。
1944年春,陈友松回到重庆之后,呼吁国民政府改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为国立大学。李四光对此极力支持,亦积极奔波,广为号召。国民政府教育部採纳各方意见,将湖北教育学院改为国立湖北师範学院,亦称 “国师”,隶属国民政府教育部,汪奠基任首任院长。到1945年,国师粗具规模,教育、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音乐、体育八系俱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到后方的各级机关、学校纷纷迁回。因种种原因,国师没有复员于它的诞生地武昌宝积庵,而是先抵江陵,后至沙市童家花园。
1948年5月,国师归迁武汉。学生先期借住国立武汉大学附属医院。9月、10月间,迁往汉口唐家墩市一中和中山大道汉光中学。中共地下党加强了对国师学运的领导工作,国师成为汉口的学运中心。
1949年7月16日,中南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接管国师,因当时国师无固定校址,遂停办整理。全部校产移交给继国师续办的湖北省教育学院。
三、湖北省教育学院(1949.8-1952.9)与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1952.10-1954.8)
国师停办后不久,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等人的关心下,在国师基础上筹建的湖北省教育学院成立,1949年10月15日开学,至1952年,学校设有教育、中国语文、数学、物理、体育卫生、音乐、美术、戏剧、俄文等9科,在校学生753人。
1952年,教育部进行了全国性院系调整工作。湖北省委将学院的大部分教职员工、各科学生和部分图书併入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範大学)。以省教育学院留下的部分人员和校产、校址为基础,成立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开设有教育、语文、历史、俄文、数学、理化、地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等科。
四、湖北师範专科学校(1954.9-1957.8)与武汉师範专科学校(1956.9-1957.8)
1954年4月,改名为湖北师範专科学校。
1955年8月,迁址武昌马房山。
1956年春,省教育厅决定将湖北师专的语文、历史两科分出,另行组建武汉师範专科学校;将体育科分出,成立武汉体育师範专科学校;将音乐、美术两个短训班分出,与华中师範学院的图画、音乐两系合併,组建武汉艺术师範学院。
1957年秋,湖北省委将湖北师专与武汉师专两校合併,组建武汉师範专科学校,校址迁回武昌宝积庵。教职员工620人,在校学生2138人。设有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7个科。
五、武汉师範学院(1958.9-1984.8)
1958年8月8日,湖北省委批准将武汉师範专科学校改为武汉师範学院。有教职员1543人,设有中国语文、历史、数学、物理4个系,生物、地理、化学3个专修科,并设有马列主义、教育学、体育、外语 4个公共课教研室(组),本、专科兼办,奠定了完整的师範院校的专业基础和建制。
“文革”期间,学校的各项工作受到大环境的极大影响。“文革”结束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才得以恢复和发展。1978年,根据《湖北省教育事业八年规划》(草案)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制定了1978-1985年发展规划,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六、湖北大学(1984.9至今)
1984年1月,湖北省委为统筹安排和发展我省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决定将武汉师範学院原由武汉市领导改为由省直接领导和管理。6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速发展和改革我省高等教育的决定》档案,同时上报教育部。8月11日,教育部同意将武汉师範学院改建为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旧大门(现西北门)湖北大学旧大门(现西北门)
1984年9月26日,湖北大学成立大会隆重召开,省长黄知真、省委副书记钱运录共同揭牌。成立初期,设有中文、政教、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等10个系和教育行政管理、中文、政治三个专修科,共13个专业,本专科学生3072人,研究生34人。学校占地面积520亩。
2004年,该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0年9月19日,学校成为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
2011年10月,学校与长江出版社合作成立图书出版发行机构“湖大书局”,标誌着学校拥有了自己的出版发行平台。
2012年5月,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2月,化学学科入选ESI世界排名前1%。
2013年7月1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共建湖北大学的意见,湖北大学成为湖北地方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11月,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12月19日,湖北大学科技园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开工奠基。
2015年1月,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入选2015年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100强、国家社科奖励排行榜100强、最具媒体影响力100强、校友捐赠排行榜100强,在综合类高校分类排行中排名第47位。
2017年12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正式下文公布了2017年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名单,湖北大学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2018年1月19日,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和省发改委联合发布了湖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湖北大学入选“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月26日,教育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湖北“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建协定,继续共建湖北大学。7月,国家外国专家局下发《关于下达2018年度地方高校教科文卫引智项目计画和经费的通知》(外专发〔2018〕68号),我校“能源捕获和环境感测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其中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画”(简称“111计画”)。10月31日,国家科技部、湖北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8〕247号),批准依託我校建设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24人,其中正、副教授815人,博士生导师130人、硕士生导师606人。学校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画”2人、“千人计画”5人、“万人计画”3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全国模範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6人。有湖北省“百人计画”21人、“楚天学者计画”97人,35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27人获批国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团队负责人
物理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顾豪爽
旅游规划与开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马勇
双聘院士(3人)
林群(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宋大祥(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聘院士)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
吴传喜、陈 勇、陈正国、马 勇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
周积明、吴传喜
国家“万人计画”入选者(1人)
马勇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3人)
第一层次:周积明、王浩、何云斌第二层次:王红玲、王世敏、江畅、顾豪爽、蒋 涛、刘合国、马立新、杨昌平、周 斌、王贤保
湖北省百人计画人选(6人)
何云斌、刘俊松、李代芹、吴水林、朱 斌、夏清华

院系专业

学院专业
湖北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国家特色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国家基地班)、汉语国际教育、编辑出版学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湖北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行销、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国家特色专业)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电子商务与法律、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法语、葡萄牙语、翻译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档案学、国际文化交流、文物与博物馆学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哲学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套用统计学
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物理学(国家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画,单独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画,单独招生)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国家特色专业)、套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生物学(国家基地班)、製药工程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国家特色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生态学、药学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中澳国际合作班)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化学(中英国际合作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美术学、产品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人体科学
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
通识教育
湖北大学楚才学院
“楚才计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试点基地。培养模式:导师制、自主选择专业、个性化培养、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游学制、单独招生管理)
湖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係(中澳国际合作班)
独立学院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湖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学科建设

湖北大学学科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34个领域)。拥有16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9个“楚天学者计画”设岗学科。
学位授权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法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网路空间安全、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美术学、设计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
金融、套用统计、国际商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
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农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艺术
备注: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5个。
湖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6个)
优势学科(2个)
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特色学科(9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重点(培育)学科(5个)
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地理学、工商管理

教学建设

  • 硬体设施
湖北大学设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总占地2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5亿元。拥有122个教学科研实验室、95间多媒体教室、17000余台(件)仪器设备、131个教学实习基地,拥有中国高校“百佳”食堂。是最早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用户。学校建有综合实训中心大楼,总用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177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亿元,各类实验室73个,本科实验仪器设备8454台(套),可满足设计规模本科在校生17000人实验教学的需要。
  • 教学成果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化学与生物学工程技术实验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湖北大学—武汉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湖北大学—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生物技术实习实训中心、湖北大学-湖北广播电视总台实习实训基地、湖北大学—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地理学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画(1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软体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套用化学、教育技术学、生物工程、旅游管理、药学
湖北省级教学示範中心(13个):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学实验、环境工程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新闻传播学实验、经济管理实验、教师教育实训、法学实务实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地理学实验,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语言学习示範中心
湖北省高等学校自主创新重点基地(1个):能源信息材料
湖北省级研究生工作站(6个):湖北大学—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湖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生工作站、湖北大学—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生工作站、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湖北省全阳磁性材料製造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长江文艺出版社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高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1个):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环境工程、数学与套用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旅游管理、物理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旅游管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旅游规划与开发、植物地理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旅游规划与开发
湖北省品牌专业(10个):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化学、旅游管理、行政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套用化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数学与套用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
湖北省精品课程(31门):中国文化概论、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模拟电路、量子力学,等等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旅游规划与开发、英语畅谈中国、四大名着与人生智慧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生物化学、新闻写作学
  • 竞技竞赛
学校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创业计画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网路商务创新套用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H3C”杯全国大学生网路技术大赛等赛事中获得一等奖或金奖。校五人制足球队自2003年组建以来连续12次获全国冠军。

对外交流

学校已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係,并先后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与波兰雅盖隆学院合作建立孔子课堂。其中,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于2010、2012年两次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与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于2010、2012年、2016年三次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国际学生,具有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学历生资格,现有本、硕、博等各类国际学生300余人。“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双双获得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出国留学行前培训与研究中心,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接收湖北省教育自费留学服务中心,外事工作与留学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2013年,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同意委託该校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正式取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招收资格。获得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批准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从2015年起,可通过“港澳台侨学生联合招生考试”招收港澳台本科学生,也可以通过台湾“学测”成绩招收台湾本科学生。
2015年3月,湖北省教育自费留学服务中心正式整体划转至学校。中心可提供申请学校和签证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纽西兰、法国、德国、义大利、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芬兰、瑞典、挪威、荷兰等十几个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知名学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係。

学校荣誉

序号
资质、荣誉称号
认定授予单位
1
国家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
国家旅游局
2
中国旅游饭店十佳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旅游局
3
土地规划甲级资质
中国土地学会
4
全省高级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旅游规划研究与设计基地
湖北省旅游局
5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质
湖北省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员会
6
“国培计画”——示範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
教育部、财政部
7
全国十佳旅游院校
国家旅游局
8
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湖北省人民政府
9
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
湖北省人民政府
10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教育部
11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教育部
12
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委员会主任单位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协会

学生社团

学校设有沙湖论坛、人文讲坛(“全国高校百佳社团”)、法学会、海路文学社、国学社、新闻广告协会、司南剧团、SOMA英语话剧团、足球协会、工艺美术协会、英语广播台、樱花俱乐部、演讲与口才协会、美术协会、艺术设计协会、辩论俱乐部、KAB创业俱乐部(省优秀社团)、电子协会等共80多个,分属学术、实践、公益、文艺、体育等五类。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学校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部级科研机构60余个。在“中国光谷”武汉未来科技城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内建有湖北大学科技园,占地110亩。
  • 国家级、省部级与市级科研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重点实验室
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功能材料绿色製备与套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套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
湖北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
部委其他研究机构
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
农业部遥感套用中心武汉分中心
国家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湖北工作站
湖北省委省政府“智库”
(与省委政研室共建)
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
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省委省政府10大智库、4大综合智库之一)
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省委宣传部十大智库)
“2011计画”
有机化工新材料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生物资源绿色转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外交部合作单位)
江汉平原生态气象遥感监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药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工业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套用数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区域开发与环境回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农业遥感套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环境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植物倍性种质创新与绿色套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生物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功能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软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氢能源安全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能量转换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单位)
湖北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单位)
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药物高通量筛选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中药创新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生物催化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湖北省智慧政务与人工智慧套用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中俄先进磁性功能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湖北省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湖北省动物行为与系统发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湖北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省绩效评价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开放经济研究中心
湖北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
湖北省人才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中国小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大学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
湖北省级其他研究机构
湖北省电子功能材料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有机高分子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软体工程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
湖北省高分子合金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
湖北省感测器与光电子器件研发检测共享平台
湖北高校党建研究中心(省委高校工委)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省文化厅)
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抗B肝病毒与抗骨质疏鬆药物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多倍体植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蔬菜质量安全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生物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环保型肥料研究中心
高分子材料武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 校企共建研究机构
湖北省校企共建资料库管理技术研发中心
湖北省高隔热性PVB节能膜片材料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湖北省校企共建功能性塑胶薄膜研发中心
湖北省精细化学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湖北省校企共建有机硅技术研发中心
肥料用环境友好型缓控释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湖北省校企共建含氟精细化学品研发中心
数据分析与系统设计研究开发中心
湖北省全息定位烫印涂层高分子材料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节能环保建材研究开发中心
湖北省有机茶病虫害生物防治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华中数控套用技术研发中心
湖北省光学水晶及光学滤器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湖北大学-杭州创硕科技网际网路金融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大学-旺旺集团(台湾)包装材料研发中心
湖北大学-金昇阳科技有限公司压电材料研发中心
湖北省校企共建肥料用环境友好型缓控释材料研发中心
湖北大学五峰旅游研究中心
富思特·湖北大学博士后产业基地
湖北大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研究院
湖北大学-贵州地税电子税务研究中心
湖北大学-红金龙印务校企合作研发中心
湖北大学-东莞同舟化工研发中心
湖北大学-武汉永磁科技湖北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湖北大学-湖北世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
湖北大学-富邦科技公司校企共建实验室
湖北大学武汉双虎涂料高分子材料及高性能涂料协同创新平台
湖北大学-龙骏化工造纸化学品研发中心
尧治河-湖北大学新产品研发中心
湖北大学-锦润科技锂离子材料研发中心
湖北大学宏力生化材料研发中心
湖北大学-武汉远大製药集团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湖北大学—中科科教研究院
资料库管理技术研发中心
饲料生产控制与信息系统研发中心
医疗套用软体研发中心
  • 校级重点跨学科研究平台
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
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湖北大学天沭新能源材料工业研究设计院
湖北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湖北大学科技园)
湖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
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
湖北大学中世纪哲学与文化研究院

科研成果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文化工程建设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中的《典志·思想文化志》。2014年4月17日,由湖北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书由该校高等人文研究院组织力量研创,是我国首部文化建设蓝皮书。2014年8月,第24届全国书博会上,启动至今已20年的《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亮相,《中华大典》是国务院批准启动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由我省承担编纂出版的《语言文字典》,集历代语言文字学大成,被称为“《中华大典》中最难编的典”,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等3个分典,文字分典由湖北大学编写。多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科研成果获奖方面,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武汉市科学技术奖数十项。
沙湖沙湖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研究方面,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计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国家科技支撑计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一批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国家和部省级奖励。上世纪90年代研製成功大功率压电陶瓷变压器,广泛套用于我军舰载雷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与复旦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共同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人类肝蛋白组计画”中的“人类肝蛋白质相互作用连锁图的建立”专题。2006年,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早稻新品种“两优287”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优质米的空白,被列入国家火炬计画项目。
“十一五”期间,有43篇硕士学位论文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博士学位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承担科研项目216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3项;科研项目中横向项目1037项,科研经费总量达20898.69万元。国际重大科研合作取得突破,参与承担了欧盟第七框架计画(7th Framework Programme,简称FP7)合作项目。出版学术专着145部,发表学术论文6375篇,被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文章1038篇,4篇论文在《Scienc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60项。“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0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共152项,总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科研经费2012、2013、2014年连续突破亿元。共出版学术着作217部,发表学术论文3666篇,获授权专利73项,被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文章1488篇。学位论文转载综合指数排名入围全国高校百强。获省级以上政府部门奖励44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四项)
序号
获奖成果 
获奖名称、年份 
1
大功率压电陶瓷材料与大功率压电陶瓷变压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代
2
高性能水泥基複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工程套用开发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
3
DK-883系列涂料印染粘合剂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
4
钢管高强混凝土膨胀控制与製备技术及其在大跨度结构的套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

学术资源

  • 图书馆藏
湖北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1931年,旧馆由着名作家茅盾题词,2005年建筑面积42051平方米的新馆启用。2009年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人文图书馆建成。2011年1200平方米的通识教育学院图书馆建成。现设有阅览室28个,拥有阅览座位5184席。截止2014年底,图书馆收藏有中外文纸质文献225.1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总量为273.83万册;拥有中外文资料库258个,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近4.69万种;中外文纸质报刊3301余种,各种非印刷型资料近万件,构成了多类型、多载体、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馆藏体系。图书馆建立了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了馆内业务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师生可以通过网际网路自行进行书刊信息查询、读者信息查询、图书预约和续借;全馆共配置了2100多个信息点,各楼层均已提供无线上网接入,除此之外,还建立了拥有近40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文献检索培训室和教师检索室,每周开放时间达98小时。各种电子资源通过校园网为校园网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检索等各种服务。
  • 学术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湖北大学报》、《蛛形学报》、《胶体与聚合物》、《当代继续教育》、《中学语文》、《中学数学》
  • 学术团体
挂靠湖北大学的学术团体、学会、研究会机构:
中国《水浒》学会
中国辞书学会
中国拉美史研究会
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环境地貌研究会
中国逻辑学会符号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
湖北省高等学校领导科学研究会
湖北省中青年政治学会
湖北省《三国演义》学会
湖北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数学情报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校数学情报学会湖北省分会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
湖北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史达林毛泽东着作研究会
湖北省高师成人教育协作会
湖北省高师成人教育协作会
武汉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武汉粘接学会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工艺美术委员会

科技产业

湖北湖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湖北大学为公司股东。湖北大学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由湖北大学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行使股东职权,授权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有关重大事项。2011年10月,学校与长江出版社合作成立图书出版发行机构“湖大书局”,标誌着学校拥有了自己的出版发行平台。书局在图书出版方面主要以教材和学术着作为主。
湖北湖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湖北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湖北奥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原湖北大学化工厂)
湖北奥升印务有限公司
(原湖北大学印刷厂)
湖北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武汉天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湖大书局有限公司
武汉聚海天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天兴科教投资有限公司
湖北东方天琪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富康精密电子陶瓷有限公司
鄂州鄂丰橡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天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校徽校训

  • 校徽
释义新校标整体形状为编钟。编钟外形取于楚国古乐器,由左右两组构成,组成湖北大学第一个字母“H”。左上部钥匙意为“开启智慧之门”。两侧用“湖北大学”的金文字型,形成一种装饰性的图案,给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之感,并使编钟具有立体感。凤凰为楚国图腾,出自于出土楚文物的丝绣。凤凰造型为“U”,点出了“大学”这一主题。编钟和凤凰是楚文化艺术代表,以此为湖北大学的象徵。
湖北大学
编钟的材质为青铜,具有阳刚之美,凤凰取材为丝绸,具有阴柔之美,刚柔相济,体现了湖大学人精神品质。昂首挺胸,正在腾飞的凤凰,代表湖北大学师生正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努力拚搏、奔向美好的明天。编钟和凤凰的组合,代表教学和科研,教学要求严谨,如青铜铸钟,科研需要想像,如凤凰腾飞。整体形上窄下宽,为梯形,代表知识的积累和不断升华。
  • 校训
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
释义:语出该校前身国立湖北师範学院第一任院长汪奠基先生为国师填写的院歌歌词。意思是每天不倦地学习,勤于思考,就能融会贯通,博大精深;立定志向,始终如一地去追求,然后切实地实践,就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它体现了该校一贯的教育目标和培养人才的要求,是学校历史和校风的延续。
湖北大学
“思曰睿”出自《尚书》中的《洪範》篇,“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汪奠基先生化用《洪範》原文,推陈出新,改为“日思日睿”,意为每天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才能博学通达,与时俱进。
“笃志” 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一语。意为广泛地学习,志趣专一。
“笃行” 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语。意为忠实地实践。该校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树立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敬业奉献的志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办好湖北大学,不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校歌
《湖北大学之歌》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尚钢
校长
谢红星
党委副书记
熊健民、刘国新、邓长青
副校长
顾豪爽、程红兵、王世敏、杨鲜兰、蒋涛
纪委书记
刘国新
正校级干部
鄢明明
党委常委
侯勇
副校级调研员
刘星海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
主要负责人
任职时间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
(1931秋-1936夏、
1941秋-1944春)
院 长
黄建中
1931秋-1932.6
罗 睿
1932.6-1933.7
罗廷光
1933.8-1935.1
姜 琦
1935.1-1936夏
张伯瑾
1941秋-1942秋
陈友松
1943.7-1943.11
叶叔良
1943.11-1944秋
国立湖北师範学院
(1944春-1949.5)
院 长
汪奠基
1944秋-1947夏
王治孚
1947夏-1948.5
王震寰
1948.9-1949.5
湖北教育学院
(1949.8-1952.9)
院 长
李 实
1949.8-1952.9
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
(1952.10-1954.8)
院 长
史子荣
1952.10-1954.8
湖北师範专科学校
(1954.9-1957.8)
校 长
黄 先
1954.9-1957.8
武汉师範专科学校(合併前)
(1956.9-1957.8)
校 长
李伯刚
1956.9-1957.8
副书记
王立中
1957.4-1957.8
武汉师範专科学校(合併后)
(1956.9-1957.8)
校 长
李伯刚
1957.9-1958.8
党委书记
黄 先
1957.10-1958.8
武汉师範学院
(1958.9-1984.8)
院 长
王宗东
1962.3-1965.12
余金堂
1966.1-1979.4
李成文
1980.5-1983.4
徐章煌
1983.4-1984.9
党 委 书 记
黄 先
1958.9-1959.12
王宗东
1960.1-1962.3
李 明
1962.3-1963春
李春鑒
1963春-文革
余金堂
1966.1-1977.5
周斌盛
1977.6-1980.5
李 珠
1980.5-1981.6
李成文
1981.6-1985.1
湖北大学
校 长
徐章煌
1984.9-1993.3
安明道
1993.3-1998.2
蔡 勖
1998.2-1998.12
吴传喜
2000.1-2011.3
熊健民
2011.3- 2017.5
赵凌云
2017.5-2018.7
党 委 书 记
徐善广
1985.1-1987.2
徐章煌
1987.2-1987.11
李开蕊
1987.11-1993.3
安明道
1993.3-2000.1
胡曙光
2000.1-2002.12
罗永根
2003.6-2010.5
刘建凡
2010.5- 2015.11

知名校友

一、政军界:
吴定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陈训秋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正部级)。原法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原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
时希平
国家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李宪生
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原湖北省常委,常务副省长,原武汉市市长
张岱梨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委统战部部长
赵斌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涂勇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原武汉市委副书记
蔡民族
湖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周先旺
湖北省商务厅厅长
雷文洁
湖北省文化厅厅长
祝金水
湖北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继年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黄俭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袁善谋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刘凯春
湖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徐雁冰
湖北省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章进
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闵宜仁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先恩
科技部基础司司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胡曙光
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湖北大学教授
秦军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叶金生
武汉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
刘晓鸣
中共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朱厚伦
中共襄阳市委副书记、老河口市委书记
毕华
鄂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
袁善谋
中共鹹宁市委常委、鹹宁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遥
麻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朱厚伦
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区长
杨俊萍
荆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张永红
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绪松
深圳市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
陶慧芬
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朱永清
原广州军区副政委兼广州军区空军政委,空军中将
邹延龄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试飞大队大队长、特级飞行员,试飞英雄
二、学术艺术界:
刘昌胜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袁志明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武汉病毒所博士生导师
陈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入选者、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胡征宇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副所长、藻类研究室主任
李建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首席科学家、研究室主任
王秋良
中国科学院博士导师。研究员, 工学博士。中科院电工所套用超导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夏桂先
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所博导
彭景楩
中国科学院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李仁东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克林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逸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着名经济学家
程允贤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雕塑研究室主任
刘玉堂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
江畅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
冯天瑜
着名历史学家、文化史学大师
王逸舟
北京大学国际关係学院副院长、教授
高丙中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曦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
武利民
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讲师、副教授,复旦大学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先进涂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杨挺宝
中山大学博导
陈晓玲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义华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特聘教授
谭术魁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别敦荣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妙龙
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喻学才
东南大学教授、旅游研究所所长,南京金乌旅游谘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友忠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官品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景乃桓
2001--06年任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任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千人计画”特聘教授。2004-05年获德国洪堡学者,2004年获美国富尔布莱特学者,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
吴敏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昌胜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刚
华东师範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谈胜利
华东师範大学博士生导师。
杜德斌
华东师範大学城乡规划与区域开发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向农
华中师範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寄洲
上海师範大学数理信息学院院长、教授
郭振飞
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文铁桥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导
王本朝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傅承洲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万后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田玉琪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后
高玉
浙江师範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锋
北京警察学院教授、二级警监、中国社会公共安全危机首席干预专家
孙华临
美国达拉斯大学副教授
张敏
美国翰府大学终生教授
蔡光兴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金华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
黄运平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常委、院长助理
冷军
武汉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张忠家
长江大学党委书记
刘在洲
长江大学副校长
卢斌
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雷儒金
湖北师範学院副院长
李清政
湖北民族学院副院长
鲁晓成
湖北第二师範学院副院长
龙政
黄冈师範学院副院长
王超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李四芬
湖北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胡忠良
荆楚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涂文学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院长
张勇
天津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文韬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
许之所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喻宜萱
着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康定情歌》首唱者
程允贤
着名雕塑家、韶山毛主席铜像作者
张敬安
着名剧作家、作曲家、原湖北省歌剧团团长
刘超波
网路作家滴吶、《安.微行》《嫩模》作者
范春歌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
刘枫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
李修文
青年小说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有《滴泪痣》、《捆绑上天堂》等
杜鸿
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文学艺术院优秀人才库入选者、武汉作协签约作家
廖全京
着名戏剧研究学者、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优雅》杂誌社总编
三、企事业界:
郑康彬
世界银行高级金融经济师,经济学博士
何建新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社)总编辑
张首映
人民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罗辉
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党组书记
文有仁
着名记者、科普作家、原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
李晓惠
香港文汇报总编辑
肖德才
《新闻信息报》总编辑
张勤耕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楚天都市报》总编辑
崔彤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南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
张金泉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副部级)
方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副总经理
范建雄
深圳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王相森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唐西艾
湖北省宏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勇
北京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绍斌
湖北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袁昌松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武汉分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学校地址

武昌主校区
校区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
430062
公交线路
108、215、543、554、573、777、802、811路,站台名:友谊大道湖北大学
捷运线路
武汉捷运7号线,站台名:湖北大学站
汉口校区
校区地址
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街兴盛路特1号
邮政编码
430011
公交线路
211路
阳逻校区
校区地址
武汉市新洲区阳逻经济开发区平江东路630号
邮政编码
430415
公交线路
1、武昌火车站乘777路至友谊大道新生路站,转215路至群力村站,转231路至魏家湾站。
2、汉口火车站乘坐292或533路至竹叶山三村站,转211路至新马路站,步行140米至新荣村站,转232路至阳逻终点站。
3、武昌傅家坡长途汽车站对面武珞路十五中站乘543或811路至友谊大道新生路站,转215路至群力村站,转231路至魏家湾站。
4、武汉火车站乘525路至群力村站,转231路至魏家湾站。
5、武汉天河机场乘机场大巴到汉口火车站,再参照路线“2”。
自驾线路
走武汉外环线(绕城高速),出阳逻收费站,靠右行驶进入平江大道,行驶600米即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