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又称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
研究室主要从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的徵集、保存与评估、遗传育种、脱毒快繁技术、栽培研究及推广套用。
据官网2018年1月资料显示,研究室共有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6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
- 创办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
- 主管部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联合村(430207)
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室成立。
1990年,建立“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
2001年,组建“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生蔬菜工程技术研究部”。
2006年,完成农业部资源圃改扩建项目,挂牌成立了“武汉水生蔬菜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07年,成立了“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蔬菜分会”。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官网2018年1月资料显示,研究室共有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4人,学士7人,大专2人。
科研部门
据官网2018年1月资料显示,研究室建有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生蔬菜工程技术研究部、武汉水生蔬菜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研平台。
设施设备
据官网2018年1月资料显示,研究室建立的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已保存从全国20多个省份及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徵集的莲藕、茭白、芋、菱、荸荠、慈姑、水芹、芡实、豆瓣菜、蕹菜、莼菜、蒲菜等12类水生蔬菜种质资源1800余份,另收集保存有睡莲、花菖蒲等水生观赏植物100余份,其中优异资源2份,特异资源10份,优良资源25份,并获农业部优异资源奖。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官网2018年1月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研究室已编着出版莲、茭白、芋、水芹、蕹菜等种质资源描述规範和数据标準系列8部,出版水生蔬种质菜资源专着《中国水生蔬菜品种资源》等。
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多种育种研究,选育水生蔬菜新品种(系)20余个。其中,鄂莲1~6号、鄂茭1~2号、鄂水芹1号是国内水生蔬菜中率先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9个品种。
2000年成功诱导世界首例试管藕,后又成功诱导出试管芋、试管慈姑、试管荸荠,该项研究达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2002年,“莲藕微型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中试”获国家成果转化基金项目资助。在试管藕的基础上,近年来又研製出一种新的莲藕繁殖技术——微型藕,已在云南、四川、山东、安徽、湖北等地推广套用。起草水生蔬菜农业行业标準7部及地方标準近20部,主编出版《绿色食品水生蔬菜标準化生产技术》一书等。
研究室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全国星火计画博览会金奖1次,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论着20余部等。
注:由官网内“芡实、蒲菜种质资源描述规範和数据标準即将出版”的表述推测官网资料不早于2013年。
成果转化
据官网2018年1月资料显示,研究室在全国各地建立多级良繁体系,大力推广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新品种,新品种已推广至国内20余个省市,近五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社会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其中,鄂莲系列莲藕新品种已成为国内莲藕主栽品种,新品种产区覆盖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