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创建于1964年,是武汉市社会福利行业历史上较早的福利设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
- 地区:武汉市江汉区
- 创建时间:1964年
- 类型:福利设施
机构背景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创建于1964年,迄今已有52年历史。由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江汉区老年公寓、武汉市福惠医院、福惠护养中心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为1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老年床位数800余张,床位入住率达98%,其中失能、失智老人达72%。是一个集福利院、老年公寓、护养中心和附属医院为一体的公办养老机构。现为民政部全国行风建设示範单位、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模範养老机构、湖北省一级福利院和武汉市示範养老机构,是全国面向养老机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单位和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确定的全国养老服务业标準化、养老服务业培训实训基地试点单位。
去年12月,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和窦玉沛、宫浦光副部长率200多名民政系统厅(局)长来江汉区福利院考察,对该院推行标準化建设、“一院双制”和养医结合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其养老服务标準化、信息化水平名列全国同行业先进之列,成为全国养老机构的一面旗帜,也是湖北省、武汉市一张靓丽的名片。通过多年的实践,成功地探索出公办养老机构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化管理运行的新模式,其管理与服务经验被称为机构养老的“江汉模式”。集团所属武汉市福惠医院是市医保定点单位。
福利院于2008年创办附属武汉市福惠医院,形成“养医结合”——医护卫一体的护养模式;开办有公寓老年大学,融居养、医疗、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入住老人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
江汉区老年公寓是一个闹中取静的老人乐园,全部区域分为17层、建筑面积15096.74平方米的1号公寓服务楼,3栋7层、面积达8035平方米的2、 3、4号公寓服务大楼。拥有社会福利院“三无”保障区(收住“三无”老人)、公寓自理区(收住生活行动自理老人)、福惠护养中心(收住生活行动不能自理老人和临终关怀者)和康疗区(收住痴呆、健忘症老人)等服务区域。总床位数达800多张。其设施与服务在全国属于一流。
武汉市福惠医院是经武汉市卫生、医保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一家非盈利、医保定点老年病医院。分为门诊部、住院部和老人病区、临终关怀病区等部分。设有急诊、内、外、妇、儿、中医科等临床科室 以及药房、化验室、放射科、理疗科、治疗处置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等医技科室。拥有一批由着名的心、脑血管及神经科专家、教授组成的医疗队伍,亲临诊断治疗和指导医疗工作的开展。医院配备有较完善的技术力量,等高技术医疗设备,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和医疗护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8年1月26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向江汉区社会福利院颁发全国首张五星级养老服务认证证书。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全部实现信息网路化管理,与武汉飞天软体等公司合作开发建立了一整套的协同办公自动化平台,直接面向市场,满足老人、病人和亲属需要。目前,被民政部、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定确为全国第一批信息化试点单位。
集团以“酿造温馨家园,创新养老模式,福泽天下长者”为出发点,坚持“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的服务理念和“一切为了老人”和“一切为了病患者”的办院的方针,提倡“爱心”服务,并建立一整套科学、规範、严谨的现代化服务管理制度,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照顾。生活护理服务细心周到、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并办有公寓老年大学,每天都有各种适合老年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开展;医疗服务临床疗效逐步提高,减轻了病患者痛苦,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治疗手段。内、外、妇、儿、中医理疗等科对常见病、多发病及老年病症採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急救系统为急危重病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前提下,通过对全部服务流程实行微机网路化管理,对医疗费用进行了有效控制,做到合理收费,保证了入住老人、就医单位和病人的利益,减轻了老人和病患者的负担。
近年来坚持以“标準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办院理念,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其特色是:
——一院双制:公办民营相互映衬,双向效益惠及长者
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即“一院双制”的运行模式。在机构运营上,新公寓按照民营机构的运行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老公寓保持公办养老机构运行方式。既保证公益性,发挥“兜底”保障功能,又通过市场化运作,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收费有两种价格,即政府指导价格和参照民营养老院收费价格;运行机制也是二种模式,既有公益一类的财政拨款人员,同时又有契约聘用人员。激励机制方面,按照不同的管理类别和岗位,进行绩效考核的管理办法。两种体制的人员,打通使用。在服务对象上,採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通过市场化运作,补贴老办法下的老人,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指出的,让改革的“红利”惠及老百姓。“一院双制”的探索使转型时期的公办养老机构焕发了生机,实现公办“兜底”与社会化运营互相依託,并行不悖的管理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标準化建设:行业示範引领,服务标準有章可循
2014年9月被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确定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标準化试点单位。按照《养老机构基本规範》、《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和《老年人能力评估》等3个标準,将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膳食服务、护理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康复服务、心理/精神慰藉服务、等13项服务细化到全院13个部门,85个岗位,110个服务流程,通过院长办公会、院务会、老人民管会、部门会议、职工大会等6个会议进行贯彻落实;将工资体系细分为3大类19级76档,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工资绩效考核办法。整合养老行业国家和企业标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编写了20多万字的《标準化服务管理手册》,研发了标準化管理的升级版——养老机构网际网路+信息化管理平台,使日常服务工作数据化、常态化、制度化。国家民政部人事司及科技标準处领导来院调研指导标準化建设工作,对我们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该院标準明细,已上升到制度化高度,形成独有的体系和範本,其标準化经验被湖北省民政厅在全省推广。
——养医结合——医护卫一体护养模式
养医结合:医疗护理到床边,生活服务颐天年
2008年,创办附属武汉市福惠医院,探索“养医结合”,实现了三个创新,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结合的创新,生活护理与医疗护理结合的创新和预防与治疗康复结合的创新。在服务理念上,理念调整创新,双重服务提档。医生要求变坐诊为巡诊。护士既要做好医疗护理,还要做好生活护理。护理员既做生活服务,还要具备相应的医疗护理知识。服务管理上採取基护服务长者,治疗看护床边。自理区域老人在门诊看病,需住院的通过转诊治疗,特护区域老人採取巡诊问诊,慢性病老人上门服务治疗,急症老人走绿色通道住院治疗。通过多年的实践,模式的套用探索,使老人有病早防,看病便捷,重病及时治癒、康复,病痛及时解除,生命质量提升,增寿颐养天年。方便了老人就诊,减轻了亲属陪护压力,缓解了社会、家庭矛盾。使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看病,消除了亲属不能陪护的后顾之忧。实现院内老人小病不出门,大病专家到床边,真正实现“医护卫一体”的养医结合模式。
——智慧养老:信息网路全覆盖,远程试点创新政
实现网路化管理全覆盖,结合服务管理需求,与武汉飞天信息公司合作,研发出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接待预订、收费服务、财务稽核、点餐配送、超市售卖、库房管理、客房物品管理、电子门禁出入、费用查询、医保结算等系统,提升了管理效率,加强了安全防範,,确保了成本核算的準确率,保障了优质、快捷的服务。还被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全国面向养老机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单位,参与编制《湖北省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方案》,并通过国家发改委答辩会,受到国家发改委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试点工作重点将在远程医疗的操作规範、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收费标準和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在局部地区构建有利于面向养老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套用的整体环境,验证完善各类政策,提高养老机构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探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推动养医结合模式的普及。
——社工服务:慰籍长者身心灵,温馨服务夕阳红
院社工部与香港无国界社工合作,香港资深社工来院工作,实现院际跨部门合作。具体方式为,老年人能力评估:根据国家行业标準,对入住老人科学筛查,评定护理等级,制定入住适应计画,给予针对性的照料服务。个案跟进: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一对一个案服务,给予心理辅导、情绪支持,提升他们直面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年大学:制定系统及多样化学习课程,令老人在德、智、体、群、美、灵方面均衡发挥;支持早年失学老人,重拾课本,减少遗憾;鼓励肢体残障的老人,以学自强,自信自立。康乐活动:重视老人生日,定期举办聚会联欢,通过传统节日活动,回归文化本源,老有所乐。义工服务:指导义工来访,培训义工,构建社会与老年群体通道,获得家庭与社会支持。通过运用社会工作同理、接纳、非批判等专业手法给予老人心理辅导、情绪支持,使入院长者在身体、心灵、社交等方面得到全面、优质、持续地照料,有效地提升了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
——养教结合:乐龄养老悦身心,老有所为唱晚情
2001年4月率先在武汉市城区养老机构中申办起了第一所老年公寓老年学校。教学设施面积达3000平方米,有一个800多平方米的综合大教室、6个专用小教室及报刊、图书阅览、健身、活动等功能室,开办政文、戏曲、声乐、舞蹈、书画、电脑、工艺、电影鉴赏、医疗保健等10个教学班;配备投影、网路、钢琴、空调、健身器材及新课桌椅等教学用品用具;有10名专兼职校工作人员和30名服务人员协助办学;任课教师14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高级讲师2名,讲师5名)。每年投入教学活动经费20余万元,保障了老年大学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入住福利院、老年公寓的老人“上学不收费,听课不出院,常年不放假”,愉悦了老年人身心,丰富了老年人晚年生活,初步实现了“求知达观、康乐有为、老有所教”的目标。
——人才培育:酿造环境培育人才,百年品牌润物无声
依託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全国养老服务业培训实训基地优势,多次成功举办全国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护理员初、中级远程教育等培训班。倡导“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理念。围绕“公司介绍我的船”的主题,採取以会代培,10年来共举办2500期员工培训活动,拓展员工成长空间。对管理型、技术型、劳模型人才,採取晋升职务、调整工资待遇、表彰宣传等方面促其发展。升级员工结构,除6%的员工由财政拨款外,其余所有员工全部实行契约聘用制。大中专以上学历达60%,专技人员占58%,45岁以下的员工占60%。国家级养老谘询管理专家2名、养老护理考评员3名、培训师2名、教务员1名、技师3名、核心技术岗位8个、取得国中级以上资格证书140人。护士长谭小英获得第五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第三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一等。通过实行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管理方式,员工年薪平均达到6.5万元,一线员工年薪约8万元,全部员工均执行每周双休加带薪年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
秉承“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的服务理念,江汉区福利院愿发挥示範引领作用,为中国养老服务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