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综合性大学中外语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外语学院之一,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国问题研究中心”和“法语国家研究中心”。还拥有全国唯一研究法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等情况的、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国研究》学术杂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英文名: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1902年
- 类别:公立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985
- 所属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 硕士点:8
- 现任院长:杜青钢
学院介绍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其院史可追溯至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和 1902年建立的“方言学堂”。许多着名专家学者和革命家,如陈潭秋、朱光潜、叶君健等曾在此执教或学习。1952年院系调整后,设立俄文系,并于 1958年正式更名为外文系,设俄、英语两个本科专业。1972年又增设法、德、日语等三个专业。如今的外语学院成立于1990年,是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中的第一所。2000年新武汉大学成立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的相关专业融入其中,使外语学院在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图书资料、教学设备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与发展。

专业设定
外语学院现设有英文系、法文系、日文系、德文系、俄文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等五六系一部,英、俄、德、法、日等五个专业,分别设有五个不同语种的语言文学硕士点,一个外国语言学与套用语言学硕士点,以及法语语言文学(文化)博士点,俄语语言文学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及翻译学博士点,面向全国招收大学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现有本科学生904人、硕士生278人、博士生15人。
英文系
现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本科学生483人,研究生85人,英国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新闻、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尤其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全面的文学文化知识,能胜任专门研究或从事高校英语教学的专业人才;或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同时具有另一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主辅修或双学位的複合型人才;或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外语技能和知识的双语高级翻译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国文学史与作品选、美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英语诗歌选、英语小说选、英语戏剧选、英语语言学概论、英语修辞与文体、英语辞彙学、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技巧、英汉即席翻译、英汉同声传译、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速记、西方国家国情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商务英语等。
系主任:朱宾忠 副系主任:马 萧、邓鹂鸣 、汪涛
教授:李庆生、刘军平、任晓晋、周保国、胡孝申、胡晓红、刘世平、 马 萧、朱宾忠、 邓鹂鸣
法文系
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本科学生110人,研究生18人,博士生11人,法国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法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初级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国文学、法国文学选读、法语写作、法语套用文、法国概况、科技法语、法国报刊选读、法语辞彙学、法语疑难语法、法汉互译、法语口语技能与实践、商务法语、语言学导论、法国艺术欣赏等。
系主任:吴泓渺 副系主任:王 战 张 亘
教授:罗国祥(博导)、杜青钢(博导)、吴泓渺(博导)、郑克鲁(博导)、杨海燕、钱治安、冯学俊
日文系
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本科学生127人,研究生15人,日语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日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部分三年级学生在修满武汉大学学分之后,可派往日本嘉悦大学继续学习两年,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武汉大学和日本嘉悦大学双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日语、中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口译、日语听力、日本文学史、日汉翻译、日语实践、交际日语、日本国情、日语写作、日汉翻译、日本语言文体、日本语言与文化、日本近代作家与作品、日本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日语语法理论、外贸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日本古典文法、日语语音学、日语虚词、日语辞彙学、中日汉字语音对比等。
系主任:李国胜 副系主任:夏 晶
教授:吴鲁鄂、李国胜
德文系
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本科学生106人,研究生9人,德国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德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德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及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口语、德语视听、德语写作、德语文学、德国历史、德国文化史、德国概况、德语辞彙学等。
系主任:朱范 副系主任:鲁晓雁
教授:许宽华、谢 芳
俄文系
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本科学生68人,研究生12人,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俄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俄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俄语、中级俄语、高级俄语、俄语口语、俄语视听说、俄语写作、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报刊选读、经贸俄语、俄罗斯语言与文化、俄苏文学史与作品等。
系主任:郑文东
教授:胡谷明、王英佳、叶清玲、王先晋、 郑文东
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全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现有教师 17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59人,该部设有外国语言与套用语言学硕士点,自2000年起与外国语言与套用语言学研究所联合招收研究生,现有在读研究生50人。
部主任:汪火焰 副主任:游长松 唐汉群
教授:张珍珍、李兴华、陈金兰、徐康、汪火焰、吴斐、余运华、杨建荣、程维华、李传英、孙晓丹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并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条件,是我国外国语言文学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下设英文系、法文系、日文系、德文系、俄文系、翻译系、大学英语教学部六系一部。英、俄、日、德、法、翻译等专业共有教师103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8人;80%以上的任课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学院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学院还与美、英、法、德、俄、日等国的十余所大学互换交流生,每年派往世界各地学习的学生百余名。
教学研究
科研方面,外语学院现设有法国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与套用语言学研究所、外语对象国国情研究所、乌克兰研究中心等,法国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法国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外语学院设有法国问题研究中心、法国研究所、西方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学与套用语言学研究所、乌克兰研究中心和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中心(武汉中心)等研究和考试机构。其中,大学英语考试中心为全国三个中心之一,负责中南、西南13省市的大学英语测试。
学术期刊
《法国研究》简介:
外语学院有全国唯一的《法国研究》期刊,《法国研究》于1983年获国家教育部、文化部批准办刊,是我国唯一一份研究法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等情况的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重要学术杂誌。《法国研究》面向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高校师生及业余爱好者。本刊择优登载论文、理论译文、综合报导、学术动态和书评书讯等方面的文章。《法国研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法国研究》编辑力量雄厚,根据有关协定,正式聘请法国专家参与编辑工作。
《法国研究》为16开本,内芯100页,从2006年起,由原来的半年刊改为季刊,分别于3月、6月、9月、12月出刊。
《法国研究》编辑部机构设定
主 编: 罗国祥
副 主 编: 王 静 吴泓缈 杜青钢
编辑部主任: 周兰英
编辑委员会:安少康 钱治安 王 战 余启应
周汉斌 程 静 冯学俊 程 平
顾问委员会:蔡方柏 车槿山 陈占元 端木正
乃夫斯 王德华 杨祖功 张芝联
科研成果
2004年科研成果
序号 | 姓名 | 部门 | 成 果 名 称 | 出版单位及时间 | 成果形式 | 级 别 |
1 | 胡刚 | 英 | 试论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化翻译 |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04.4期 | 论文 | |
2 | 胡玲 | 英 | 如何体现<综合英语>课的"综合功能" | 外语教学 2004.1期 | 论文 | 核心 |
3 | 胡孝申 | 英 | 尴尬英语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 | 编着(主编) | |
4 | 胡孝申 | 英 | 翻译与文化(第4辑) | 武汉出版社 2004.4 | 编着(副主编) | |
5 | 刘军平 | 英 | 超越后现代的“他者”:翻译研究的张力与活力 | 中国翻译 2004.1期 | 论文 | 核心 |
6 | 刘军平 | 英 | 庞德的翻译思想 |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4.1论文集 | 论文 | |
7 | 刘军平 | 英 | 后殖民翻译及中国语境 | 外语与翻译 2004.1期 | 论文 | |
8 | 刘军平 | 英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中西话语 | 中国翻译 2004.4期 | 论文 | 核心 |
9 | 刘军平 | 英 | "天下"宇宙观的建构及其哲学意蕴 | 文史哲 2004.11 | 论文 | |
10 | 刘军平 | 英 | “儿子能指控父亲吗?”--孔子与柏拉图是如何看待 | 儒家伦理争鸣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11 | 译文 | |
看待儿子指控父亲的行为 | ||||||
11 | 刘军平 | 英 | 儒家“亲亲相隐”的伦理依据和法律诉求 | 儒家伦理争鸣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11 | 论文 | |
12 | 刘军平 | 英 | An Feminist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 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 2004.10 | 论文 | |
刘世平 | 英 | 英语专业人才複合能力的培养 | 武汉大学教育研究 2004.2 | 论文 | ||
13 | 马萧 | 英 | 推理照应的几种解释模式比较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3 期 | 论文 | |
14 | 任晓晋 | 英 | <惭悔录>(古罗马) | 北京出版社 2004.5 | 译着(主译) | |
15 | 任晓晋 | 英 | Multiplicity and Simplicity : The Meaning of The Scarlet Letter | 韩国“美国文学研究会” 2004.1 | 论文 | 核心 |
16 | 朱宾忠 | 英 | 爱人的心是琥珀做的--对卞之琳爱情诗的一种解读 | 海南师範大学学报 2004.9 | 论文 | |
朱宾忠 | 英 |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主人公的成长 | 外国文学研究 2004.6 期 | 论文 | 核心 | |
牟扬 | 英 | 《哈克贝利 芬恩历险记》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6 | 译着 | ||
牟扬 | 英 | 新编英语教程 精读精解 3 - 4 册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10 | 教材(主编) | ||
17 | 王珏 | 行 | 网路时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 图书情报知识 2004.8 | 论文 | 核心 |
18 | 章花萍 | 行 | 试论网路环境下的高级图书馆员 | 南昌大学学报 2004. 增刊 | 论文 | |
19 | 章花萍 | 行 | 试论网路环境下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 图书情报知识 2004.8 | 论文 | 核心 |
20 | 林林 | 日 | 从相关语句表达前提看日语“存在句”的序列问题 | 日本同志社大学大学院日本语学研究会 | 论文 | 核心 |
《同大辞彙研究.VI》 | ||||||
21 | 王宣琦 | 日 | 日本语中、高年级学生教材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7 | 编着(主编) | 重要 |
22 | 吴鲁鄂 | 日 | 蒙尘的"心"与解弊之道--试论夏目漱石的 | 武汉大学学报 2004.1期 | 论文 | 核心 |
<心>与荀子思想的关係 | ||||||
23 | 吴鲁鄂 | 日 | 再析夏目漱石与荀子思想 | 东北亚论坛 2004.2期 | 论文 | 核心 |
24 | 曾丹 | 日 | 努力推进马克斯主义中国化 | 党政干部论坛 2004.4 | 论文 | |
25 | 张慧霞 | 日 | 经理该乾什幺? | 东方出版社 2004.3 | 译着 | |
26 | 杜青钢 | 法 | 体验行为诗 | 读书 2004.4期 | 论文 | |
27 | 冯学俊 | 法 | 法语TEF冲刺阅读教程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2 | 教材(独着) | 重要 |
28 | 罗国祥 | 法 | 理性的反动--雨果小说美学的现代性 | 外国文学评论 2004.2 期 | 论文 | 权威 |
29 | 钱治安 | 法 | 高老头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6 | 译着(独译) | |
30 | 吴泓缈 | 法 | HNC 理论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 第二届 HNC 与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4.9 | 论文 | |
31 | 胡谷明 | 俄 | 俄语报刊阅读(修订本)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2 | 主编(教材) | 重要 |
32 | 胡谷明 | 俄 | 篇章修辞与小说翻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5 | 译着(专着) | |
33 | 胡谷明 | 俄 | 论长篇小说《安娜 卡列尼娜》的语言风格 |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4.11 | 论文 | |
34 | 黄清华 | 俄 | 俄语状态词的句法特徵 | 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2 期 | 论文 | |
35 | 李红青 | 俄 | 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1 期 | 论文 | 核心 |
36 | 刘再起 | 俄 | 驳中国威胁论 | 武汉大学学报 2004.1期 | 论文 | 核心 |
37 | 刘再起 | 俄 | 中国对外政策和中俄关係分析 | 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和国际关係》 9 期 | 论文 | 核心 |
38 | 刘再起 | 俄 | 冷战后法俄两国与台湾海峡两岸的军售关係 | 法国研究 2004.5 | 论文 | 核心 |
刘再起 | 俄 | 冷战结束的中俄关係( 1992 - 2001 ) |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 2004.1 | 论文 | ||
刘再起 | 俄 | 中国官方对苏联解体的反应及 1991 - 1992 年的中俄关係 | 俄罗斯国家学术刊物《梁赞历史学》 2004.2 | 论文 | ||
刘再起 | 俄 | 新地缘政治条件下的中俄政治、外交关係( 1991 - 2003 ) | 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出版社” | 专着(独着) | ||
39 | 王先晋 | 俄 | 莱蒙托夫艺术世界文体结构探 |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4.3 期 | 论文 | |
40 | 王先晋 | 俄 | 普希金艺术世界文体结构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3 | 论文 | 核心 |
41 | 王训光 | 俄 | 俄语报刊阅读 ( 修订本 )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2 | 教材 ( 主编 ) | 重要 |
42 | 王训光 | 俄 | 对俄语语法教学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 俄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4.8 | 论文 | |
43 | 王英佳 | 俄 | 《普希金新说--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4 | 译文 | |
书序译文 | ||||||
44 | 王英佳 | 俄 | 俄罗斯青年亚文化象徵 | 俄语学习 2004.6 期 | 论文 | 核心 |
45 | 高中杭 | 德 | 现代德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构成及引入原因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9 | 论文 | |
46 | 高中杭 | 德 | 如何确定名词性英语外来词的词性 | 德语学习 2004.3 | 论文 | 核心 |
47 | 鲁晓雁 | 德 | 能干的小玛丽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2 | 译着 | |
48 | 邵莉 | 德 | 星期天的巨人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1 | 译着 | |
49 | 蔡小容 | 大 | HIF146:四级作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8 | 编着(独着) | |
50 | 蔡小容 | 大 | 东有斯,西有斯 | 国际教育工程 2004.4 期 | 论文 | |
51 | 蔡小容 | 大 | 《 < 最蓝的眼睛 > 人物布局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2004.9 期 | 论文 | 核心 |
52 | 蔡小容 | 大 | A Comparison of Ben Jonson and John Donne as Pocls | US-China Forcign Language 2004.8 期 | 论文 | |
53 | 蔡小容 | 大 | A Pyramid-Shaped Structure : The Distribution of | 国际教育工程 2004.2 期 | 论文 | |
54 | Characters in The Bluest Sye | |||||
55 | 邓鹂鸣 | 大 | 过程写作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验中的运用 | 外语教学 2004.6 期 | 论文 | 核心 |
56 | 邓鹂鸣 | 大 | 发展外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2期 | 论文 | |
57 | 邓鹂鸣 | 大 | “过程写作法”“及其”“写长法” | 《以写促学》科学出版社 2004.9 | 论文 | |
在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 ||||||
58 | 高宝虹 | 大 | 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 华中师範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13 | 论文 | |
59 | 高宝虹 | 大 | <Information Science: 信息科学 >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1 | 编着(主编) | |
60 | 顾 颖 | 大 | 六级英语作文高分必背 | 武汉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4.4 | 编着 | |
61 | 郭冬玲 | 大 |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适应模式 |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誌 2004.15期 | 论文 | |
62 | 黄 雄 | 大 |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三校模拟试卷 | 科学出版社 2004.5 | 主编(工具书) | |
63 | 李传英 | 大 | 医学论文英文结构式摘要的写作 | 武汉大学学报 2004.6期 | 论文 | 核心 |
64 | 刘红 | 大 | 对阅读理解过程的再认识 | 文教研究 2004.3 期 | 论文 | |
65 | 刘四平 | 大 | 对惯用语的分析性思考 | 中国英语教学 2004.1 期 | 论文 | |
66 | 刘四平 | 大 | Evaluation of the Inscnsive Reading Lourse | 当代教育 2004.2 期 | 论文 | |
67 | 潘旭光 | 大 | 论工业化与人际关係的疏远 | 翻译与文化论文集 2004.4 | 论文 | |
68 | 孙晓丹 | 大 | 有效输入与大学英语写作 | 外语教学 2004.1 | 论文 | 核心 |
69 | 王慧敏 | 大 | On the Prospect of Litenal Translation-from | 教育论坛月刊 2004.11 期 | 论文 | |
the Angle of Cultural Convergence | ||||||
70 | 王军 | 大 | A Strategy of Teaching Vacabulary Postgraduate Students | 文教研究 2004.1 期 | 论文 | |
71 | 王军 | 大 | 辞彙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 | 武汉大学学报 2003.9 | 论文 | |
72 | 王秀珍 | 大 | 新时代互动英语视听说练习册(第 3 级)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 | 教材(主编) | 重要 |
73 | 王秀珍 | 大 | 2005 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模拟试题集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11 | 教材(主编) | |
74 | 吴斐 | 大 | 英国社会与文化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211 | 编着(独着) | 重要 |
75 | 吴斐 | 大 | 美国社会与文化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211 | 编着(独着) | 重要 |
76 | 吴斐 | 大 | 武汉大学学生优秀英语作文选评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0 | 编着(主编) | |
77 | 徐 康 | 大 | 汉英谚语的共性与差异 | 语言文学研究 2004.2期 | 论文 | |
78 | 徐 康 | 大 | 学习应注重实践效益--教育心理学的实用价值 | 当代教育 2004.3期 | 论文 | |
79 | 徐 康 | 大 | 实用英语词语记忆技巧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4 | 编着(主编) | 重要 |
80 | 徐 康 | 大 | Fostering study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 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第四届 | 论文 | |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 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上宣读 | |||||
81 | 周 频 | 大 | 二语课堂中交际教学法的套用及师生之间的矛盾 | 汶莱达鲁萨拉姆大学<东南亚>2004.1学术会议 | 论文 | |
82 | 周频 | 大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三校模拟试卷 | 科学出版社 2004.5 | 编着(主编) | |
83 | 周频 | 大 | 运用交际法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增刊 | 论文 | |
84 | 周频 | 大 | 用语篇翻译法克服母语干扰 | 外国语言文学 2004.增刊 | 论文 | |
85 | 朱红梅 | 大 | 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 | 华中师範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期 | 论文 | 核心 |
86 | 朱红梅 | 大 | 试析CET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期 | 论文 | 核心 |
87 | 朱红梅 | 大 |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当代教育 2004.期 | 论文 | |
88 | 朱红梅 | 大 | 学习动机对大学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对教学的启示 | 教育论坛月刊 2004.期 | 论文 |
2005年科研成果
序号 | 姓名 | 系、部 | 成果形式 | 成果级别 | 成果名称 | 出版单位及时间 |
1 | 刘世平 | 英语系 | 教材(主编)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实用教程(第四册)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1 | |
2 | 刘世平 | 英语系 | 教材(主编) | 英语辞彙学引论(第三版)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2 | |
3 | 王宣琦 | 日语系 | 译着 | 宏伟的长江三峡工程 |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3 | |
4 | 谢芳 | 日语系 | 论文 | 间离与共鸣的对立统一----论<高加索灰阑记> | 外国文学评论 2005.1期 | |
中歌曲的作用 | ||||||
5 | 吴斐 | 大英部 | 论文 | 理解性输出与语言学习效率---一项"写长法" | 外语教学 2005.1期 | |
的实证研究 | ||||||
6 | 李加莉 | 大英部 | 论文 | <看不见的人>:----一曲为黑人生存境遇吶喊 | 外国文学研究 2004.12 | |
的爵士乐 | 冬季号 (增刊) | |||||
7 | 王秀珍 | 大英部 | 论文 | "注意"的规律在英语听力课堂中的启示与套用 | 外语界 2005.2期 | |
8 | 刘军平 | 英语系 | 译着(第一) | 侦探福尔摩斯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5 | |
9 | 刘军平 | 英语系 | 译着(第一) | 推理克里斯蒂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5 | |
10 | 刘军平 | 英语系 | 译着(第一) | 开演莎士比亚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5 | |
11 | 王训光 | 俄语系 | 论文 | 小议YTO Zn的用法 | 俄语学习 2005.3期 | |
12 | 袁力 | 德语系 | 译着 | 宏伟的长江三峡工程 |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3 | |
13 | 朱宾忠 | 英语系 | 教材(副主编)2 | 英国文学教程(修订版)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3 | |
14 | 吴鸿缈 | 法语系 | 专着(主编) | 论意义(上)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
15 | 冯学俊 | 法语系 | 专着(主编) | 论意义(下)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
16 | 赵琴 | 行政 | 论文 | 丹尼尔 贝尔的社会理论评议 | 江汉论坛 2005.8 | |
17 | 刘大兰 | 日语系 | 译着 | 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 |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5 |
地图信息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八一路299号)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