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北斗卫星导航资源卫星遥感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为主要经营方向,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及对外开展科技输出和科技援助的项目平台企业。2013年7月,李德仁出任武汉光谷北斗公司首席科学家。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基本介绍
- 公司名称: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外文名称:Wuhan Optics Valley Bei Dou Geo-spatial Information Industry Co.,Ltd.
- 总部地点: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豹澥镇铁家山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
- 成立时间:2013年7月
- 经营範围: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谘询服务
-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
- 公司口号:团结协作 攻坚克难 勇于创新 追求卓越
- 员工数:150人
- 首席科学家:李德仁
- 核心价值观:忠诚事业 产业报国
- 经营理念:客户至上 合作共赢
公司简介
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北斗公司”)以“北斗卫星导航资源卫星遥感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为主要方向,提供以北斗卫星导航、卫星接收站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技术谘询及技术服务。包括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加工和服务外包、卫星传输服务、通讯设备批发和进出口(不含国家限制或禁止的设备)、地球科学研究服务、测绘服务、环境监测等。

公司规模
光谷北斗公司坐落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豹澥镇铁家山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公司是中国国家级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对外开展科技输出和科技援助的项目平台企业。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由湖北省唯一一位三院院士李德仁担任,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大事记
2005年7月21日
诗琳通公主被聘为武汉大学名誉教授,在她的支持下,泰国科技部和武汉开始了地球空间信息领域一系列科技合作。
2006年7月
泰国科技部和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了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
2007年4月10日
诗琳通公主为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成立揭幕。
2012年12月23日
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与泰国科技部地理信息与空间技术发展局(GISTDA)、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武汉共同签订了《中泰地球空间灾害预测系统战略合作框架协定书》,共同建设泰国地球空间灾害预测系统。
2013年3月29日
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泰国科技部三方在泰国曼谷正式签订《泰国地球空间灾害监测、评估与预测系统合作协定书》。商务部“中泰地球空间灾害预测系统合作基地”成立。
2013年4月
9日,诗琳通公主亲临武汉,并为中泰共建的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豹獬镇铁家山)揭牌。
18日,“中泰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合作基地”在武汉正式挂牌成立。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
泰国科技部长皮拉潘·帕鲁苏克阁下正式到访武汉,出席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
2013年7月23日
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是中泰北斗及地球空间产业合作总承担单位。
2013年10月18日
泰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及套用招标说明会在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举行。
2013年10月24日
央视《新闻联播》“经济转型进行时”栏目以《湖北:依託“光谷”创新提升竞争力》为题,对武汉光谷科技创新进行报导,其中详细介绍了由光谷北斗总承担的中泰北斗卫星导航合作项目。
2013年10月30日
泰国科技部地理空间技术局、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联合项目评估委员会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商业模型新闻发布会在曼谷召开。招标完成后,灾害预测系统建设将被列入泰国政府经济发展建设规划,预计在2014年年初投入实施,主要服务于泰国农业的灾害预警,此外还辐射泰国交通、电力、环境等领域。
2013年12月6日
光谷北斗总承建的泰国北斗CORS示範站作为东协第一个北斗系统地面站,首次回传连续卫星监测信号,同一时间可连续观测和接收14颗北斗卫星,而同一区域GPS、伽利略、GLONASS接收的连续在轨卫星数量仅为5至6颗。
2013年12月16日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机遇研讨会在曼谷召开。泰国科技部门对已在泰国建成使用的北斗地面增强系统(CORS)示範站给予肯定。
2014年1月9日
光谷北斗与黄石市就“中国—东协北斗示範城”建设达成一致意见并正式签约。这意味着“北斗”系统与黄石“牵手”,中国首个北斗国际化产业“样板间”正式落户黄石。签约现场,黄石港区政府与光谷北斗公司还签订了北斗科技城项目合作协定。
2014年1月21日
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武汉广播电视台、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2013年度武汉“十大新闻事件”、“十大新闻人物”评选1月20日揭晓。《“武汉造”北斗导航系统精度和性能优于GPS》位列2013武汉“十大新闻事件”其中。
2014年2月18日
2013年度武汉地区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事件评选结果揭晓。《<新闻联播>头条报导湖北依託光谷创新提升竞争力》、《武汉北斗产业走出国门》、《新建武汉遥感与地球空间信息工业技术研究院等5家工业技术研究院》三条新闻入选。内容涉及央视《新闻联播》以《湖北:依託“光谷”创新提升竞争力》为题,对武汉光谷科技创新进行报导,其中详细介绍了由光谷北斗总承担的中泰北斗卫星导航合作项目;中国第一家国家级北斗及地球空间产业对外科技输出和科技援助的平台企业——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光谷北斗公司与泰国科技部达成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200个北斗地基增强站(CORS)协定。
2014年3月3日
中泰卫星导航合作第二次会议近日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测试评估研究中心召开。 双方初步确定,从今年3月开始,中泰北斗项目将全面启动。光谷北斗作为中泰地球空间产业合作项目的唯一实施单位,首批建设的3个北斗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基站已经建成并可回传完整信号。
2014年3月18日
光谷北斗与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定,双方将联合建立智慧矿山与环境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地球空间信息人才培养基地。此举旨在通过产学研合作达到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高校教学科研水平。
2014年3月20日
泰国着名公立大学之一——孔敬大学师生一行赴泰国创新产业园区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参观,这一系统是由光谷北斗公司设立,正在泰国全境推进200个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
2014年4月3日
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武汉光谷北斗在黄石举行“北斗双城”院士专家对接会,标誌着黄石北斗产业发展提速。
2014年5月19日
2014年5月19日
5月19日,黄石北斗公司分别与大唐联诚、广州中海达公司签订协定,加速推进“中国-东协北斗示範城”项目。
企业新闻
100亿元布局泰国市场 “光谷造”又将挺进马来西亚
光谷北斗军团加速挺进东协
东协的大门正次第敞开。
继泰国项目全面启动之后,昨日,记者从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北斗”)获悉,不出意外的话,北斗套用领域的“光谷造”将有望拿下马来西亚市场,“对方迫切希望开展相关合作”。
实际上,光谷北斗只是“湖北智造”集体“走出去”的个案之一。
据楚天金报了解,去年,我省企业赴境外新成立投资机构70家、投资总额超过60亿元,其中,东南亚和南亚正在成为鄂企最为看重的新兴市场。“这是大势所趋。”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称,以光谷北斗产业为例,按照计画该区将成立专门的北斗产业发展基金,为光谷军团更好地走向国际“铺路”。
将相继打开泰国、马来西亚市场
光谷北斗军团“围猎”东协
对光谷北斗总经理柳钧议来说,去东协就如同从武昌去趟汉口。
“充满了正能量。”刚刚从马来西亚回到光谷,光谷北斗总经理柳钧议对未来充满了自信,“他们(马来西亚)对中国北斗技术在泰国的套用非常讚赏,迫切希望开展相关合作”。
资料显示,作为国家北斗系统“走出去”战略的执行者之一,就在不久前,由光谷北斗在泰国建造的首个地基增强站正式通过“验收”,这也是北斗系统首次布局东协。
“泰国项目计画总投资是100亿元。”据光谷北斗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技术层面看,在马来西亚的套用可以覆盖该国农业、旅游、交通、环境和防灾等诸多民用领域。
实际上,“围猎”东协这一新兴市场,已经成为光谷北斗军团的共识。早在去年底,一个地球空间项目全球招标会在泰国首都曼谷进行,由两院院士李德仁带队,光谷十余家北斗相关企业合力参与竞标。
“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基本覆盖全球,这是我们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契机。”谈及此举,李德仁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据预计,全球的卫星导航产业空间在3万亿元左右,国内这一市场规模目前也已达到5000亿元。
瞄準晶片技术产业化
光谷酝酿1亿元北斗专项基金
儘管光谷北斗已经打开了国际通道,但我国北斗系统“走出去”依然需要更加努力。
作为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和欧洲伽利略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的“追赶者”,北斗卫星信号已经覆盖亚太地区,目前正加入与国际卫星巨头的争夺战。
柳钧议告诉记者称,“马来西亚关注到中国北斗在导航定位方面的技术优势,日前,已主动发出邀请,希望引入北斗技术”。然而,北斗“光谷造”能否抢得更多市场份额,取决于能否进一步提高晶片研发能力和产业配套水平。
作为国家863计画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全国唯一对接地,光谷已经在行动。
据楚天金报从东湖高新区相关方面获悉,光谷将成立专门的北斗产业发展基金,拿出1亿元对区内企业提供税收、资金、项目和人才等系列支持,撬动光谷高端製造产业化步伐,做出比GPS更好用的一流晶片,成为“卫星之战”的胜负关键。
中国“北斗”产业套用前景广阔
新华网武汉4月5日电(记者 熊金超 陈俊) 近日,湖北省黄石市开启“中国—东协北斗导航系统套用示範工程”建设,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向民用领域发展的又一次突破。
“如果拥有一套全球监视和观测网路,就不必在黑暗中搜寻了,就更容易发现飞机,可以一直跟蹤其到达最终位置……”马航飞机失联后,很多中国网友在微博上这样写道。中国政府在此次事件中,也紧急调动近10颗卫星为搜救行动提供技术支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实,加快推进卫星在导航、通信、公共安全、物流网等关键领域的套用,是近年来中国科学家与相关产业界的共同追求。
“北斗产业套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複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介绍说,目前,中国已有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天上运行,覆盖亚太地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目前,中国北斗产业已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上游的天线、晶片、板卡、GIS、地图、模拟源等配套齐全;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以及结合各行业具体套用的综合型终端,品类已初具规模;下游的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业已在数据採集、监测、监控、指挥调度和军事等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套用。
今年3月,泰国已经成为中国北斗的首个海外用户,计画未来在全境建设200个基站。随着“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在中国国土範围内获得使用,周边国家也陆续採用北斗系统替代GPS。
中国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柳钧议介绍说,“中国—东协北斗示範城”投资20亿元人民币,将建北斗示範展示中心及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此外,还有占地面积达2800亩的“北斗科技城”,总投资达100亿元人民币,分6年建成。它将成为北斗套用和服务、产业孵化、科技体验、国际学术交流和培训、技术外包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基地。
“北斗导航可以提供优于米级的导航位置服务和厘米级精密定位服务。”李德仁说,“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民用虽然起步较晚,但有后发优势。”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中国正迎来北斗系统套用产业化的新一轮高潮。今年3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了《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套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北斗套用创新能力建设,整合现有行业科技资源,推动面向行业套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北斗套用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多领域、跨学科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张荣久日前表示,到2020年,中国要发射30余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覆盖全球的建设目标。不久的将来,中国“北斗”将具备服务全球的能力。
专家预测资讯显示,到2015年,中国北斗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
陈俊勇、宁津生两院士来汉 建言光谷北斗未来发展
(凤凰网湖北频道)3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一行到访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北斗”)。他们先后参观光谷北斗的卫星接收站及北斗地面增强系统等设备。随后两位院士与光谷北斗领导小组进行座谈,共同探讨了我国北斗产业未来的发展。
陈俊勇专注于几何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参数计算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研究。他指出光谷北斗的发展不应该过于局限化, “光谷北斗不能仅仅是做导航的,毕竟北斗产业链是相当的巨大,如果过于单一,也就失去了一部分竞争力。”陈俊勇院士还强调,光谷北斗应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要清楚竞争对手的情况,这样才能明确战略方向。
宁津生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去年7月,他曾出席光谷北斗的揭牌仪式。如今再次来到这里,他对这里的发展感到十分欣慰, “光谷北斗无论是在武汉测绘界或是放眼全国,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亮点”,宁津生说:“光谷北斗在技术上是占有明显优势的,所以我们要做,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们能做的,别人做不了,而不是什幺都做、什幺都抓,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更好。”
光谷北斗总经理柳钧议对两位院士的看法表示认同,他说:“光谷北斗是国家级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对外开展科技输出和科技援助的平台企业。去年12月,由公司总承建的泰国北斗地面增强系统作为东协第一个北斗系统地面站,连续回传卫星监测信号。今年初,光谷北斗与黄石‘牵手’,共建中国-东协北斗示範城,首个北斗国际化产业‘样板间’正式落户黄石……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专家学者们的大力支持。将来,光谷北斗真正要突破的是北斗行业套用,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自身的不断创新,为北斗产业开拓在防灾减灾、智慧城市、城市治理、交通旅游等不同层面的行业套用起到重要作用,并形成产业链。这也和院士、专家们眼中的光谷北斗使命不谋而合,愿各位院士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光谷北斗的建设发展。”
光谷北斗旨在构建公司强大的智囊团。今年3月初,在董事长、湖北唯一的三院院士李德仁的带领下,刘经南、张祖勛、李建成、龚健雅等五位院士已先后到访光谷北斗,为北斗产业的发展把脉。这次陈俊勇、宁津生两位院士的来访,使光谷北斗成为国内北斗行业拥有最多院士专家团队的高科技企业。在众多专家的带领下,北斗产业未来将会进一步走向纵深发展。
光谷北斗在泰设基地 掀起泰国青少年“北斗”科普热
(凤凰网湖北频道)近日,泰国最着名的公立大学之一孔敬大学师生一行赴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设在泰国春武里府是拉差县的泰国SKP(space krenovation park)创新产业园区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参观学习,与中国北斗导航科技进行零距离接触。
光谷北斗设在泰国SKP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如今已成为又一个中泰科技文化交流的园地,今年初的泰国儿童节期间,泰国科技部组织了2000多名儿童参观园区,其中光谷北斗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也成为泰国小朋友科普地球空间信息知识的视窗。
而这次前来参观学习的泰国孔敬大学成立于1964年,是泰国最着名的公立大学之一,同时也是泰国的第一大院校,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泰国东北部最大最权威的教育和科研领军机构。孔敬大学的师生们对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强大套用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了解到光谷北斗正在泰国全境推进200个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纷纷表示今后将对中泰北斗合作项目投以更多目光。
光谷北斗是中泰北斗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合作唯一总承担单位,也是国家级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对外开展科技输出和科技援助的平台企业,作为北斗套用方面的“国家队”,不但已经率先饯行“走出去”的战略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更通过自身的不断创新,为北斗产业开拓在防灾减灾、智慧城市、城市治理、交通旅游、教育培训等不同层面的行业套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2013年4月在泰国SKP创新产业园区成立办事处以来,一致致力于通过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向泰国社会推广“北斗”科普知识,促进中泰北斗套用项目走向纵深发展。
产学研新模式助推中国光谷北斗产业
新华网湖北频道3月19日电
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8日与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正式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定,双方将联合建立“智慧矿山与环境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人才培养基地”和“3S实践教学基地”,旨在把北斗行业套用延生到矿产等资源行业,并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企业、高校和社会共同进步的。
光谷北斗总经理柳钧议介绍说,这次与理工大的“联姻”,是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定位,深化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思路,其中“智慧矿山与环境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是面向智慧矿山与环境等对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重大需求,重点围绕矿山资源绿色高效开採和智慧型化调度、矿山安全监测和实时定位导航、尾矿库动态监测与灾害评估、矿山生态环境监控与数位化重建、智慧矿山示範工程、环境污染线上监测、数字环保与电子监察、环境物联网建设等多个基于北斗套用领域的方向开展协同研究和技术攻关,在採矿、安全生产方面发挥北斗的行业示範作用,这个行业的北斗套用,光谷北斗将是全国第一个先行者,黄石的中国—东协北斗示範城也将成为第一个北斗智慧矿产的大项目套用;而“地球空间信息人才实践教学培养基地”则将成为光谷北斗今后培养高素质企业人才的摇篮。以期通过这次校企合作,为光谷北斗的高科技走出国门制定战略规划,推进发展北斗导航产业的建设,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最终达到促进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使中国的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周边国家的大目标。
为更好地使高校专业、学科建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利用双方在人才资源、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各自优势,集成有用资源,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双方建立全面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係,结合北斗卫星导航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等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在矿山安全、环保、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决定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员培训等校企产学研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江敬介绍说,未来双方将共同开展新技术和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系统集成、技术谘询等工作,协同研究解决方案,双方将利用各自资源及人才优势,共同完成高校毕业生及企业技术人才培养。
这次光谷北斗与武汉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是在国家大力扶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套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发布了《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套用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北斗套用创新能力建设,整合现有行业科技资源,推动面向行业套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北斗套用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多领域、跨学科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
光谷北斗作为北斗套用方面的“国家队”,不但已经率先饯行“走出去”的战略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更通过自身的不断创新,为北斗产业开拓在防灾减灾、智慧城市、城市治理、交通旅游、教育培训等不同层面的行业套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光谷北斗是中泰北斗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合作唯一总承担单位,是国家级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对外开展科技输出和科技援助的平台企业,以“北斗卫星导航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为主要方向。今年1月,光谷北斗与黄石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中国—东协北斗示範城”“北斗科技城”战略合作协定,根据规划,黄石市将成为中国首个北斗国际化产业“样板间”,成为北斗技术在城市管理、灾害预报和民生套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样板。
产学研良性互动 光谷北斗联姻武汉理工
(长江日报讯)3月18日上午,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定,今后双方将联合建立智慧矿山与环境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地球空间信息人才培养基地,旨在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达到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高校教学科研水平。
光谷北斗总经理柳钧议告诉记者,智慧矿山与环境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面向智慧矿山与环境等对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重大需求,重点围绕矿山资源绿色高效开採和智慧型化调度、矿山安全监测和实时定位导航等多个基于北斗套用领域的方向开展协同研究和技术攻关;地球空间信息人才培养基地则将成为光谷北斗今后培养高素质企业人才的摇篮。
这次战略合作有国家战略大背景,本月11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套用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北斗套用创新能力建设,整合现有行业科技资源,推动面向行业套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北斗套用技术创新体系。
2013年度武汉地区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事件 光谷北斗位列其中
近日,2013年度武汉地区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事件评选结果揭晓。其中包括:
二、《新闻联播》头条报导湖北依託光谷创新提升竞争力。10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导湖北依託“光谷”创新提升竞争力,其中详细介绍了由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承担的中泰北斗卫星导航合作项目;
六、武汉北斗产业走出国门,世界500强在汉建立研发中心。7月,中国第一家国家级北斗及地球空间产业对外科技输出和科技援助的平台企业——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光谷北斗公司与泰国科技部达成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200个北斗地基增强站(CORS)协定;
七、新建5家工业技术研究院。2013年,新组建“武汉遥感与地球空间信息工业技术研究院”等5家工研院,全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已达10家。
《“武汉造”北斗导航系统精度和性能优于GPS》位列2013年度武汉“十大新闻事件”
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武汉广播电视台、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2013年度武汉“十大新闻事件”、“十大新闻人物”评选 1月20日揭晓。本次活动自2013年12月16日正式启动,经过社会各界和媒体推荐、评选委员会初评,于2014年1月8日分别产生“十大新闻事件”和“十大新闻人物”候选条目各15件,在武汉广播电视台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公布,接受观众、读者和网民投票。截止1月15日12时,共收到报纸、网路投票总票为666280条。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定评会上,评审们对新闻“双十”候选条目进行了充分讨论,投票产生了2013年武汉“十大新闻事件”和“十大新闻人物”。其中《“武汉造”北斗导航系统精度和性能优于GPS》位列“十大新闻事件”之中。
新闻简介:2013年10月30日,中泰地球空间项目全球招标在泰国曼谷举行。武汉光谷北斗公司董事长、两院院士李德仁领衔,10多家光谷企业抱团拿下30亿元订单。12月20日进行的测评显示,汉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曼谷示範站,在低纬度东协地区精度与性能全面优于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等全球三大卫星系统。
新闻简介:2013年10月30日,中泰地球空间项目全球招标在泰国曼谷举行。武汉光谷北斗公司董事长、两院院士李德仁领衔,10多家光谷企业抱团拿下30亿元订单。12月20日进行的测评显示,汉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曼谷示範站,在低纬度东协地区精度与性能全面优于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等全球三大卫星系统。

黄石将建成“中国—东协北斗示範城”
9日上午,黄石市与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北斗公司”)就“中国—东协北斗示範城”的建设达成一致意见并正式签约,“北斗”与黄石“牵手”,中国首个北斗国际化产业“样板间”落户黄石。

按照协定,光谷北斗公司将在黄石市启动建设一批东协北斗套用(中国)示範项目,推动黄石市成为北斗系统行业套用的展示城市和北斗卫星套用示範城。项目总投入为20亿元人民币,建设主要包括构建全城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位置服务基础设施体系。
此外,黄石港区政府与光谷北斗公司现场签订了北斗科技城项目合作协定。按照协定,光谷北斗公司在黄石港工业园投资建设“北斗科技城”。项目预计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中共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在签约仪式上表示,黄石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本次与光谷北斗公司合作,会助推黄石转型跨越发展。
光谷北斗公司董事长、两院院士李德仁说,光谷北斗将与黄石携手,推进北斗在通信、交通、航运、金融、电力、急救、公共安全、物流、物联网等领域和行业在东协及国内的套用,进而带动产业转型,提升城市活力。
湖北省副省长许克振在见面会上说,希望黄石与光谷北斗共同努力,把北斗产业化套用做实做到位,推动湖北北斗运用的产业化进程。
泰国前卫生部副部长杜蓬,黄石市长杨晓波,中共黄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鬍勇政出席签约仪式,黄石市副市长刘圣华主持签约仪式并代表市政府签约。
“武汉服务”扬名海外 光谷北斗第二个基站泰国建成
长江日报讯 昨日,光谷北斗公司总经理柳钧议从曼谷传来讯息:从光谷到曼谷,为泰国建起防灾的“天眼”已发挥用途,为北斗在泰国石油、电力、高速铁路等行业提供支撑。一个是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中国光谷,一个是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泰国曼谷,光谷与曼谷的合作正渐入佳境。

与此同时,2328公里外、远在泰国的“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站,向武汉回传首个信号。近日,泰国科技部会同水利部、海洋部以及陆军司令部地图测绘司,共同对建成使用的北斗地面增强系统进行了首次“验收”。泰国科技部地理空间局副局长差瓦利博士表示,在SKP建成的北斗导航地面增强系统CORS示範站,测试套用取得良好效果,信号强度和稳定性非常好。
“光谷北斗在光谷诞生了第一个基站, 曼谷建成第二个。未来两谷的合作将继续深入,泰国全境将建设200个同样的基站,为推进中国北斗‘走出去’战略实现百亿产值。”柳钧议说。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机遇研讨会在曼谷召开
新华社曼谷12月16日电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机遇研讨会16日在曼谷召开,泰国科技部门对已在泰国建成使用的北斗地面增强系统(CORS)示範站给予肯定。未来泰国全境将建设200个同样的基站,服务于农业等多个领域。
“北斗”CORS示範站今年11月在位于泰国春武里府的SKP创新产业园建成。泰方表示从收到的数据来看,这一示範站同一时间可连续观测和接收14颗北斗卫星的信号。
中国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柳钧议在研讨会上说,以“北斗”卫星遥感技术为基础的灾害预测系统主要服务于泰国农业灾害预警。“北斗”系统在很多行业已开发了套用模式和解决方案,如石油、电力、交通运输、海上运输、精细农业以及中泰正在洽谈的高铁项目。随着200个CORS站的落实,“北斗”将逐步推广套用到这些行业。
“北斗”中方代表和泰国科技部、水利部、海洋部以及陆军司令部地图测绘司等部门官员总计150人出席会议。此次会议也是中国“北斗”东协行活动之一,是中国“北斗”系统正式落户泰国之后第一次全面成功的展示。
中国北斗“天眼”首次从海外回传连续卫星监测信号
新华网武汉12月8日电 记者8日从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悉,11月25日在泰国启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批海外CORS站,首次回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站接受的连续观测信号。光谷北斗在泰国SKP创新产业园建成的北斗CORS示範站,同一时间可连续观测和接收14颗北斗卫星,而同一区域GPS接收的连续在轨卫星数量仅为5-6颗,伽利略为5-6颗,GLONASS也为同等数量。
此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海外CORS站试运行成功后,将面向泰国各个行业及泰国民众提供北斗导航系统套用演示与体验,同时开展北斗系统在泰国的套用研究、测试与推广。
据悉,面向东协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中泰合作项目《泰国地球空间信息灾害监测、评估与预测系统》提供空间位置信息服务,也为北斗在泰国石油、电力、高速铁路、海上交通、智慧城市、精细农业等行业推广提供基础设施。
光谷北斗公司规划在泰国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站200个,形成覆盖泰国全国的北斗地面增强系统。
光谷北斗军团在曼谷集结
本报讯 10月30日,中泰地球空间项目全球招标在泰国首都曼谷进行,武汉光谷北斗公司董事长、两院院士李德仁带领10多家光谷北斗领军企业竞标,与来自全球的企业争夺30亿元订单。
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套用首次进军海外市场。昨日,通过长途电话,光谷北斗公司总经理柳钧议说:“希望通过这一机会整合湖北的北斗研发和地球空间产业力量,参与国际竞争。”
据悉,此次招标主要针对泰国北斗卫星导航套用的顶层设计,包括商业模型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这场竞标吸引了中、美、法、义大利的企业角逐,武大吉奥、际上空间这些光谷北斗领军企业,前几天便已到达曼谷进行準备。
李德仁院士介绍,中泰地球空间项目涉及灾害监测评估与预测、北斗东协产业园、联合发射中泰商业对地观测卫星、智慧城市这些领域,光谷企业具有技术优势。“过去,中国的援外项目以帮人家盖房子、修路为主,都是劳动力密集型输出。这次,我们希望通过卫星套用的国际合作,打通一条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国际通道。”
武汉与泰国在地球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有8年历史。
卫星导航是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可达3万亿元,中国为5000亿元。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欧洲伽利略并列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目前信号已覆盖亚太地区。中国地球空间技术的核心套用之一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新闻联播头条聚焦光谷 湖北:依託创新提升竞争力
长江日报讯 电灯只有一张纸厚,还能弯曲摺叠;滴一滴血液,5分钟就能进行早期肿瘤检测。科研成果转化为消费品,意味着老百姓更高的生活水準,也意味着区域经济更高的发展品质。24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经济转型进行时”栏目,以“湖北依託光谷创新提升竞争力”为题,全面深入报导了光谷密集出台一系列科技新政策,提升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这则新闻近4分钟时间,选择东湖高新区地球空间信息、生物等产业发展为例,展现光谷创新驱动发展的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和成绩。
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即将为泰国民众提供服务,具体实施者之一,就是7月刚成立的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公司。2013年以来,光谷与泰国科技部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涉及金额达到百亿。公司总经理柳钧议在出境採访中说,我们希望能够整合整个湖北的北斗和地球空间产业的力量参与国际竞争。
报导称,光谷能抢占北斗运用市场先机,源于这里的科技优势,更源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在光谷成立高科技公司,除了股权激励、分红,还有绩效奖励、增值权奖励,这些措施,催生了一批高科技产业发展。在这里,我国唯一的地球空间产业化基地,集聚了600多家相关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武汉市提出,建设创新强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加快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昨天的节目肯定工研院突破行政体制约束,进行企业化运作,初步形成了科技与市场结合的创新链条。
节目特别播发编后说,在一个城市可以获取的能量中,性价比最高的推动力莫过于科技和创意,依託这样的能量去培育新经济,除了直接提供优惠扶持政策,还必须去掉急功近利的思想,把眼光放在短期利益之外,扎扎实实为城市找到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道路。
武汉光谷北斗公司成立 李德仁院士任首任董事长
人民网武汉2013年7月23日电 7月23日,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两院院士李德仁担任公司首任董事长、首席科学家。

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由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发起,作为中泰地球空间产业合作项目的实施单位。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经营範围为以北斗卫星导航、卫星接收站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3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技术谘询、技术服务,包括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加工和服务外包、卫星传输服务、通讯设备批发和进出口(不含国家限制或禁止的设备)、地球科学研究服务、测绘服务、环境监测等。
2013年以来,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泰国科技部共同签订了包括泰国地球空间灾害监测评估及预测系统、北斗卫星套用东协合作产业园和联合发射中泰商业对地观测卫星的系列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达100亿元。
“北斗公司的成立,让合作项目有了专门的实施单位,将加快推进双方地球产业项目的建设完成。”武汉光谷北斗公司总经理柳钧议介绍。
柳钧议称,北斗公司将以合作项目为突破口,把北斗卫星套用东协合作产业园打造为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国际化示範样板工程,并逐渐将地球空间信息服务合作拓展到该国的旅游业、交通、电力、环境等其他民用领域。未来还将打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协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有望承接更多海外北斗及地球空间领域的合作项目。
李德仁院士表示,将以公司成立为契机,整合产业、人才和专业技术资源,加速形成完整的地球空间信息及套用服务产业生态体系,为中泰两国地球空间信息及套用服务产业的发展做贡献。
据了解,武汉光谷北斗公司是目前我国首家国家级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对外开展科技输出和科技援助的外包平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