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武宁村(武宁村:广东惠来县周田镇下辖村)

(2019-10-11 13:23:51) 百科

武宁村(武宁村:广东惠来县周田镇下辖村)

武宁村,地处广东潮汕地区,千年古村、南粤古驿站之一。现隶属广东省惠来县周田镇,与仙庵镇京陇村、华园村,周田镇狮石村、华埔村接壤,与周田镇仙家村为邻。地势为北高南低的海积平原地带。全村总人口约2500人,民族为汉族,语言以潮州话(Teochew dialect)为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武宁村
  • 别名:武宁寨、武宁乡、武宁楼
  • 行政区类别:村
  •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惠来县周田镇
  • 政府驻地:武宁村
  • 电话区号:0663
  • 邮政区码:515224
  • 地理位置:广东东南
  • 面积:约1550亩
  • 人口:约2500人
  • 方言:潮州话(练江片)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真武寺、光华古寺、武宁桥、武宁驿遗蹟
  • 机场:揭阳潮汕机场
  • 火车站:潮南站、惠来站(预计2022年开通)
  • 车牌代码:粤V

建制沿革

武宁村(粤拼:Mo Ning,潮拼:Bhu Leng),地处粤东沿海,因古代常有海盗侵掠,先民"以武宁乡"(见"真武寺"碑记),故名。现立于”真武亭”亭侧的宋朝“武宁铺”石碑一座【注:古代里程计量单位,十里一铺、三十里一驿】,为有据可考的名称来源,自宋朝迄今已有千年历史。 武宁村自古隶属潮州府,系潮阳县大坭都(今惠来县靖海镇)辖地;明嘉靖三年(1524年)析潮阳县大坭都、酉头都、惠来都,海丰县隆井都之一半置惠来县,隶属惠来县管辖;1958年撤销惠来县建制,划归潮阳县,1961年3月恢复惠来县建制,归属惠来县至今。1980年代,析武宁村之仙家寨置“仙家村”,现辖区包括武宁村上围、下围及新村三部。

地理位置

全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G15瀋海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跨境而过,距瀋海高速仙庵站9km,有村道连线G228国道(S337葵和公路),距广汕汕高铁潮南站13km、惠来站25km(预计2022年开通),距揭阳潮汕机场97km。

气候特徵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因地处粤东南沿海,夏秋两季常受颱风、强热带风暴袭击。

人口民族

汉族潮州裔,胡、林、陈、廖姓聚族而居。

教育事业

武宁国小

医疗卫生

武宁村卫生站

历史文化

一、【潮州八邑史录】《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三 潮州府 部分【潮阳县誌】记载:灵山驿,在县南门外。又武宁驿,旧在县南七十里。
二、《潮阳大事记》记载:明洪武初年(约1368~1370),又创建武宁驿(在丰欢乡武宁)、北山驿(在丰欢乡庵头)。【 注:潮阳县丰欢乡,元末至明初行政建制,《潮阳县誌》记载,辖邑旧有四乡,西曰新兴、曰兴仁,迤北而东曰奉恩,南曰丰欢。】
三、《广东历代方誌集成》记载:惠来县铺十七,曰县前,曰茅萍,曰黄岗,曰塘下,曰武宁,曰靖海,曰径心,曰径口,曰茶铺,曰禄昌,曰总铺,曰龙岗,曰鸡岗,曰双梅,曰莲塘,曰甘泉,曰大陂。
四、雍正《惠来县誌》记载:“武宁铺,旧有驿,今徙程乡县,径心驿舍改为公馆,在大坭都。” “明代武宁驿驿丞(嘉靖四年~三十年):陈继先,山东人;王臣,上虞人;陈线,梧州人;沈钺,莆田人;江洋,南安人。俱嘉靖年间任,后武宁驿改程乡县,嘉靖四年前属饶平,嘉靖三十年后隶程乡县。”
五、雍正《惠来县誌》记载:清雍正年间,全县集市有七处:南门市、东门市、西门市(以上三市在惠城镇)、武宁市(今武宁村)、复古市(今东铺村)、黄岗市(今黄岗村)、龙江市(今隆江镇)。
原是武宁驿,后降格为铺,明清时期称“武宁楼”。武宁铺驿舍、兵营1960年代文革破四旧时遭拆毁,今只剩下铺碑、铺柱。“武宁铺”石碑立于真武寺边,两根完整的铺柱被作为地砖铺设于寺前,刻有阴刻字。通往径口村(径口铺)的古驿道仍作为村道使用,距驿(铺)址约1000米有武宁桥,桥头有碑。

地方特产

潮州特色粿品(红桃粿、鼠壳粿、甜粿、软粿等),薯粉条等

风景名胜

【真武寺】创建于明代,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修。
【光华古寺】始建于明清时期。
【武宁桥】元至元五年(1339)僧竹林建,桥长19.5米,宽2.9米,由花岗岩石板筑成。
【武宁驿(铺)遗蹟】武宁铺石碑、铺柱。
【风狮爷石碑】位于村东往口埔村方向,风狮爷崇拜是闽南、潮州一带的地方民间习俗。
【宋大峰祖师庙】位于村北,有武宁和德善堂,创办于1986年,系村民自发从事修桥造路、收尸殓骨、扶贫济困等福利活动的组织。
【罗将军墓】罗文贵将军,陕西栒邑县人(即:旬邑县),1980年代收殓白骨时所建。

民间文化

潮州大锣鼓:源于古中原文化,在唐代有一种以打击乐为主的鼓吹乐,常在庙堂祭祀、迎神赛会或节日欢庆活动中使用。潮州人的先祖从古中原南迁而来,带来了这种气势恢宏的广场艺术,并在宋代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潮州大锣鼓。
营老爷:是本村的一种传统民俗祭祀活动,“营”是潮州方言词,它保留着来回走动,飞来飞去(《汉书颜注》)和畛域(《文选薛注》)的古义,《诗经》中便有“营营青蝇”一句。上神的祭祀而称作“营大老爷”,是因为祭祀过程,必有土神巡土安境的仪式。“营老爷”一般在元宵节进行,由村民抬着老爷绕村而行和祭拜,游行队伍包括标旗、潮州大锣鼓、英歌舞等,以及游行结束后的“骑香船”仪式(骑:潮州话扛、抬的意思),用于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
潮州歌谣:以潮州方言创作的民间文学口头创作方式。
潮州工夫茶:食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
潮州传统民居:四点金、下山虎。
“义官”的故事:明正德年间,“忤逆瑾,系诏狱,谪潮阳丞”的潮阳县丞林富(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两广巡抚),其间与林南浦(时任昔丞,靖海前吴人)相交甚笃。嘉靖帝继位后林富平反。返京时林南浦仗义相助盘缠并十里相送。嘉靖六年(1527年)林富到潮州府抚治勛阳道,专程至武宁驿召见潮阳县丞林实和林南浦,因林南浦已于嘉靖三年(1524年)仙逝,返京后林富将其功德及建祠堂的请求俱表上奏朝廷,嘉靖帝追赐林南浦为“义官”,并恩準在惠来县城(1524年惠来置县)建林氏祠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