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正定县内的四座不同的古塔。其中,天宁寺凌霄塔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进行过大修。因建塔材料多为木质,故俗称木塔。九层,高四十一米,仍保留金代风格。可以登临;临济寺澄灵塔始建于唐。砖仿木结构密檐式塔。现为金代建筑风格。九层,高三十点四七米。远望形貌青幽,俗称青塔;广惠寺多宝塔又名华塔。始建于唐。金、明、清皆有修葺。塔高四十五米,造型独特,可供游人登塔远眺;开元寺须弥塔始建于东魏。砖塔。方形,九级。高四十八米。唐代重修,现仍保留唐塔的特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正定古塔
- 地理位置:河北石家庄正定县
- 着名景点: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
- 始建于:隋唐时期
正定古塔简介
今正定城内现存四座古塔: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均始建于隋唐时期。这些塔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和古代建筑工巧夺天工的手艺。
地图位置
古塔之一澄灵塔
坐落在正定城内东南角临济寺,又名青塔,始建于唐鹹通八年(867)。此塔有一番来历:唐代义玄和尚在正定创建了佛教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教派之一。到宋代传入日本。唐鹹通七年(866)义玄去世,翌年佛教徒在正定城内东南选地建塔葬之,遂移临济寺建于此,寺早毁,青塔在金大定年间重修。现仍以此寺为临济宗发祥地,信徒众多。青塔高33米,塔分九级,塔身为砖砌,呈八角形。日本佛教界朋友近年来常到该塔朝拜。
古塔之二凌霄塔
位于正定县城内大众街坐落在正定城内天宁寺,也称木塔。始建于唐鹹通初年(公元860年)。宋、明、清均有修葺。塔身是砖木混合结构,塔分九级,高60米,是正定城内最高的古建筑。塔内有阶梯可攀登1、2、3层,4层以上有中心柱,用放射状角梁与塔身连线。从外部看,塔身下3层为砖磨斗拱。第4层以上斗拱和飞檐均为木构,各角悬挂风铎,四面有门。顶部原有铁铸枣核状的塔剎。塔身往上,每层高度递减,每层收分递加,外观稳重而挺秀。这种下砖上木并有直贯5层的塔心柱的高层古塔结构,在全国是极为罕见的。可是,1966年邢台地震时塔剎和顶部被震掉,古老的塔身也遭损坏。现在的木塔是其后重建的,高度减为40米,结构也不尽同于原塔,但仍是一座宏伟的高塔。
古塔之三华塔
广惠寺华塔又称花塔、多宝塔,位于正定县城内民生街。始建于唐贞元年间 (公元785—805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塔高40.5米,造型和结构独特。 华塔为砖灰结构,塔身第1层平面呈八角形,4个正面又另加扁六角形亭状的单层套室,俗称小塔,多宝塔之称因此得名。塔身各正面及套室之外都有圆拱形洞门。斗拱配置奇特。第2层塔身为正八角形,每面3间,下有平座,上有斗拱檐瓦,每面当心间是门,梢间是假方格窗欞及长方尖形砖砌佛龛。第3层平座甚大,但塔身骤小。4面均有方门、假窗。3层以上的平座八角上有力士承托,塔身呈锥形,周身有浮雕的虎豹狮龙和佛像等五彩雕塑。再上为八角形檐顶,上有塔剎,现已残损。华塔造型独特,层层结构富于变化,体现了我国唐代的建筑手法。
古塔之四须弥塔
开元寺须弥塔又称砖塔、方塔。位于正定城内常胜街,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 (公元540年)。塔有9级,高53米,塔身平面呈正方形,中空;四壁用青砖垒砌,内部用木材牵拉,使之更加牢固,底层四角均有唐代风格伪天主力土小石刻像,每层正面辟门,底层为石圈门。第一层门楣上雕二龙戏珠,每层四角悬挂风铃。塔身基本完好,造型古朴,颇具唐塔特徵。塔东有一古钟楼,内有一巨大铜钟,敲响大钟时。方圆几十里都可以听到、此塔是我国结构和外构最为简洁和单纯的高层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