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鳗又叫做欧鳗、欧洲鳗鱼、欧洲鳗鲡。为一种蛇状、兼性的降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欧洲鳗鱼
- 外文名:European eel
- 拼音:ouzhoumanyu
- 繁殖方式:卵生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 纲:硬骨鱼纲或辐鳍鱼纲
- 亚纲:辐鳍鱼亚纲(Actinopterygii)
- 目:海鲢总目 Elopomorpha
- 亚目:鳗鲡亚目 Anguilloidei
- 科:鳗鲡科 Anguillidae
- 属:鳗鲡属Anguilla
- 种:欧洲鳗鲡A. anguilla
简介
欧洲鳗鱼(学名:Anguilla anguilla), 为一种蛇状、兼性的降河
回游产卵
(catadromous)鱼类,特殊的例子可以长达140厘米,但普遍为60至80厘米,极少长于1米。为辐鳍鱼纲鳗鲡目鳗鲡亚目鳗鲡科的其中一种。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各种原因令欧洲鳗鱼的数目大幅减少,在IUCN红色名录内列为极危物种。
培育技术
白苗养殖是欧洲鳗鱼培育过程中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最精细的时段,养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鳗鱼三类苗比例和经济效益。在此,本人将多年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培育前的準备
首先检查池底及池壁是否有裂缝,及时加以修理。鳗池消毒用200mg/l生石灰或20mg/l漂白粉全池泼洒,7天后洗净再注水并用30mg/l高锰酸钾全池泼洒,3天后把水排乾待用。池上方用黑色薄膜覆盖保温,使池内变成黑暗环境。饵料台上方挂一个15w的电灯泡,灯光集中在饵料台上方,以便吸引鳗鱼集中到饵料台。加温管应安装在进水口旁温管上要安装一个保护筐,以避免开气时伤害到从管道旁游过来的鳗鱼。
红虫处理
刚运进的红虫放入暂养池内,微流水不断漂洗2-3天,每小时翻耙一次,一般要压网爬活3次以上,再取爬上网的红虫作如下处理:用5‰的盐水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沖洗乾净,然后再用二氧化氯2克/立方米溶液充气浸泡30-60分钟后清水洗净直接投餵。因为採取了二氧化氯溶液充气浸泡消毒,故红虫不易缺氧死亡,也降低了鳗鱼引发肠炎病的可能性。
养殖方法
白仔培育前水车叶轮反向转动,使池水成微流状态,放养密度是500-700尾/立方米,日常水温保持在26-27℃。正常白仔入池36小时后开始逐步退盐升温,升到23℃左右时就可以投餵绞碎的红虫,儘量做到大多数的鳗鱼都能吃到红虫浆,时间大约为30分钟,使其生长整齐和减少三类苗。头3-5天应全池投餵红虫,5-7天后将红虫泼洒的面积逐步缩小到饵料台,儘快培养鳗鱼上饵料台的习惯。投餵红虫前,饲料台上方的灯要打开,以利于鳗鱼集中到饵料台。日投红虫量占鳗鱼体重的30%以上,投料后宜逐步提高鳗池水位,加大水车增氧力度,20天左右水位升到50-60cm,保持水质良好,溶氧充足。
放水排污
投餵红虫期间,池水容易被污染,换水量应为原池水的1倍以上,换水时温差应小于1℃。排污时应儘量将池底髒物排尽,操作者应将排污刷紧贴池底,向排污口缓慢轻推,不要来回洗刷池底,以免损伤鳗鱼。
欧洲鳗鱼苗的运输
1、运输线路的勘查:重点勘查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运输鳗苗车需要行走多长时间,有几处可供加水的地方(指山泉水),氧气的需要量,驾驶员素质、以及车辆保养情况都要事先进行全面了解,同时还要综合不同季节、天气、水温作出适当调整,制定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处理技术措施。
2、运输前準备、工具的检查:主要检查运输欧洲鳗苗篓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漏洞、蓬布是否漏水;氧气减压表是否能正常使用、氧气圈内的氧气是否均匀都要逐一认真检查,避免由于上述某种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欧洲鳗苗运输前拉网锻鍊:在计画好出塘日期后的前2天,应停止投餵饲料,让鳗苗体内的食物、粪便排出体外,并进行拉网煅炼,每天1次,连续2天,保持屡内良好水质,减少鳗苗在运输途中因缺氧造成的死亡,提高运输成活率。
4、鱼篓、氧气的安装:将鱼篓清洗乾净,装入1/3的山泉水,再加2/3池塘水,水量占整个鱼篓的3/5,调节水温使鱼篓内的水温与鳗鱼池的水温基本相同;然后再把氧气减压表安装在钢瓶氧气中,氧气通过减压后经高压软管输送到氧气圈,使篓内的氧气均匀分布在水中;同时将未加碘的食盐每篓用量1公斤,在小桶内充分溶解后泼洒在鱼篓中,让鱼篓内的鳗苗在运输途中进行苗种消毒;并用适当数量的石头或较园的硬性物体压在氧气圈上,防止鳗鱼苗从氧气圈底部将氧气圈顶上来,造成鱼篓底部鳗苗缺氧死亡,而氧气圈上部氧气过量,水中气泡过多,鳗苗窜出水面,消耗体力而死亡。
5、装苗数量与路程:运输距离150~250公里,时间在3~5小时内。
(1)水温在23℃~25℃之间,鳗苗规格每公斤在80~100尾,每篓装180~20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50~80尾,每篓可装160~18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30~50尾,每篓可装140~160公斤。
(2)水温在25℃~28℃之间,鳗苗规格每公斤在80~100尾,每篓装150~18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50~80尾,每篓装130~15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30~50尾,每篓装100~130公斤。
6、每篓装好鳗苗后,可用100﹪原生木浆的3层柔软强韧的捲纸或抽纸约0.1米粘上人用的调和油,其目的是纸粘上油后可消除在运输途中鳗苗产生的大量气泡,减少在运输途中由于鳗苗产生的大量气泡覆盖在水表面上而造成鳗苗缺氧死亡。
7、运输途中检查:在整个运输途中每隔1小时随车人员要认真查看每个鱼篓鳗苗的活动、氧气、水温情况,同时带好必要的用具:如捞海、下水裤、小水桶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欧洲鳗鱼苗入塘:运输到达目的地后,要提前组织人员準备好卸苗工具。在卸苗前一定要先用温度计测量鱼篓内的水温与池塘的水温是否相近。若温差超过±2℃时,要进行水温的调节,把池塘的水顺鱼篓边缘缓慢加入鱼篓中,再把鱼篓内的水提到篓外,如此反覆多次,直至鱼篓内的水温与池塘的水温小于2℃方可卸苗入塘。
2、运输前準备、工具的检查:主要检查运输欧洲鳗苗篓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漏洞、蓬布是否漏水;氧气减压表是否能正常使用、氧气圈内的氧气是否均匀都要逐一认真检查,避免由于上述某种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欧洲鳗苗运输前拉网锻鍊:在计画好出塘日期后的前2天,应停止投餵饲料,让鳗苗体内的食物、粪便排出体外,并进行拉网煅炼,每天1次,连续2天,保持屡内良好水质,减少鳗苗在运输途中因缺氧造成的死亡,提高运输成活率。
4、鱼篓、氧气的安装:将鱼篓清洗乾净,装入1/3的山泉水,再加2/3池塘水,水量占整个鱼篓的3/5,调节水温使鱼篓内的水温与鳗鱼池的水温基本相同;然后再把氧气减压表安装在钢瓶氧气中,氧气通过减压后经高压软管输送到氧气圈,使篓内的氧气均匀分布在水中;同时将未加碘的食盐每篓用量1公斤,在小桶内充分溶解后泼洒在鱼篓中,让鱼篓内的鳗苗在运输途中进行苗种消毒;并用适当数量的石头或较园的硬性物体压在氧气圈上,防止鳗鱼苗从氧气圈底部将氧气圈顶上来,造成鱼篓底部鳗苗缺氧死亡,而氧气圈上部氧气过量,水中气泡过多,鳗苗窜出水面,消耗体力而死亡。
5、装苗数量与路程:运输距离150~250公里,时间在3~5小时内。
(1)水温在23℃~25℃之间,鳗苗规格每公斤在80~100尾,每篓装180~20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50~80尾,每篓可装160~18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30~50尾,每篓可装140~160公斤。
(2)水温在25℃~28℃之间,鳗苗规格每公斤在80~100尾,每篓装150~18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50~80尾,每篓装130~15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30~50尾,每篓装100~130公斤。
6、每篓装好鳗苗后,可用100﹪原生木浆的3层柔软强韧的捲纸或抽纸约0.1米粘上人用的调和油,其目的是纸粘上油后可消除在运输途中鳗苗产生的大量气泡,减少在运输途中由于鳗苗产生的大量气泡覆盖在水表面上而造成鳗苗缺氧死亡。
7、运输途中检查:在整个运输途中每隔1小时随车人员要认真查看每个鱼篓鳗苗的活动、氧气、水温情况,同时带好必要的用具:如捞海、下水裤、小水桶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欧洲鳗鱼苗入塘:运输到达目的地后,要提前组织人员準备好卸苗工具。在卸苗前一定要先用温度计测量鱼篓内的水温与池塘的水温是否相近。若温差超过±2℃时,要进行水温的调节,把池塘的水顺鱼篓边缘缓慢加入鱼篓中,再把鱼篓内的水提到篓外,如此反覆多次,直至鱼篓内的水温与池塘的水温小于2℃方可卸苗入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