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次声波污染

(2019-11-18 23:05:23) 百科

次声波污染

次声波污染,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能力很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次声波污染
  • 定义:20赫兹的声音
  • 危害:轻者恐惧、狂癫不安 重者死亡
  • 特点:来源广、传播远,穿透能力很强
  • 防御途径:声源、接受噪声、传播入手
  • 污染例子:风暴、磁暴、雷电、颱风

次声波污染

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的声音,而低于20赫兹的声音人们就不可能听到了,次声波的频率就是在20赫兹以下。在大自然中,次声波来源甚广。例如风暴、磁暴、雷电、颱风、火山爆发、地震、大气强烈震动、惊涛拍岸、核爆炸、火箭发射、火车高速行驶、飞机飞行、汽笛长鸣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一般来讲,上述情况产生的次声波能量是相当大的,而且传播的距离较远。
实际上,在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周围有许多小型机械动力设备同样可产生次声波,如鼓风机、引风机、压气机、真空泵、柴油机等。虽然这些机械动力设备产生的次声波能量不大,但当它与周围设备产生共振时,其能量就会变得十分强大,而且传播较远。
次声波不仅来源广、传播远,而且穿透能力很强。实验数据表明:当次声波穿过厚厚的墙壁时,强度无明显减弱;若在大气中传播千里,衰减也不到百分之几分贝。可想而知,次声波能够穿透厚厚的墙壁以及其他物体,因而也能穿透人体,从而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次声波危害

50多年前,美国一个物理学家罗伯特·伍德专门为英国伦敦一家新剧院做音响效果检查,大脑,轻者恐惧、狂癫不安,重者突然晕厥或完全丧失自控能力,乃至死亡。当次声波振荡频率与人体内脏器官的振荡节律相当,而且人处在强度较高的次声波环境中,五脏六腑就会发生强烈的共振,剎那间,大小血管就会一齐破裂,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正因为次声波对人体能造成危害,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明确将其列为公害之一,并规定了最大允许次声波的标準,并从声源、接受噪声、传播入手,实施了可行的防治方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