欎,即欎鱼,人鱼。
三家注《史记》,本记第六.秦始皇本记,注”以人鱼膏为烛“,集解徐广曰 :“人鱼似膏 ,四龏 。
基本字义
欎
yù
古同“郁”。
笔画数:22;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343412344551154124
字词解释
欎鱼,人鱼。
三家注《史记》,本记第六.秦始皇本记,注”以人鱼膏为烛“,集解徐广曰 :“人鱼似膏 ,四龏 。”正义广志云 :“欎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 。”
相关古籍注解
1、盛,充盈。唐裴铏《传奇.裴航》:“航接引之,真玉液也。但觉异香氤欎,透于户外。” 2、滞积。宋秦观《浩气传》:“凡物壅之则壹而相欎,散之则疏而相与通。” 3、腐臭变质。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攻麦》:“凡麺既成后,寒天可经三月,春、夏不出二十日,则欎坏。” 4、抑郁,忧思。常用于“欎伊”。清王继香《<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乐天哀金銮之词。有此欎伊,无此翡翠也。” 5、“欎律”。高耸貌。明何景明《苦寒行》之一:天地黯闭塞,冰霜皓崔嵬。寂寥高城侧,欎律见古台。“ (见《汉语大词典》卷四第13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