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洞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利川市汪营镇牡羊塘村6组齐曜山以西的山脚,是湖北省利川市西大门的第一大型溶洞,景观独特,交通便利。檀香洞洞口朝北方向,洞口洞内十分高大宽敞,洞穴总长约80km,总容积约4085万m据初探它的容积会是世界之最,洞内景点多、奇、美、洞道平,很多处可开车,洞中有河流可撑船。该洞与清江洞相通,气温、空气都与清江洞相同,洞内水陆多道,景观也与清江洞相同,是世界罕见的洞穴。传说洞内是历史战争军工基地,近期又是剿匪的战场,从左洞穴的石堵可以分析,石堵有两个射击口,证明那是近代历史斗争的卡门之一。在进入南北大洞位置有一风洞,名叫鬼门关,有上万件斗争兵器证明那是古代历史斗争的卡门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檀香洞
- 外文名称:TanXiangDong
- 地理位置: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汪营镇牡羊堂村
- 气候类型:中亚湿润季风性气候
- 开放时间:全天
名称由来
檀香洞名称的由来,至今流传着几个传说。据本村陈明春、谭祈月(音)等老人回忆讲解:檀香洞,又名檀(谭)仙洞。叫檀香洞,是因为很久以前洞门悬崖上长有一棵名贵的檀香木,故叫檀香洞。这棵檀香树并不大,但其树叶显有罗汉像,传说后来被军队用炮轰了下来。叫檀(谭)仙洞,是因为在解放前,这里有一座三层楼的庙宇,面朝北方向,里面供奉着关羽及众神佛等,其塑像大多是麻柳树雕刻,栩栩如生;四大天王太大,是竹子编好用泥巴糊的。白洋塘村于1949年农曆9月28日解放,1950年肃反,1951年镇压反革命,1952年土地改革,1953年村民就把寺庙拆除变卖,这些菩萨雕像被当做柴劈来烧火烤。当时牡羊塘村5组还有一座新庙子,也是被村民拆除变卖的!
檀香洞的交通

传说故事
关于檀香洞的传说,笔者从小至今听到了好几种版本,综合起来有六个:
传说一:为纪念求雨的法师而命名
很早以前,檀香洞不叫此名,那时还无名。百羊塘一带常发生乾旱,在那里有一法师,一遇乾旱就进入檀香洞去请老龙出来降雨,法师进入檀香洞要经过三道关口,一道是鬼门关,二道是虎门关,三道是龙门关,法师进后要骑在龙的背上向外跑,外面的弟子不断的使劲敲锣打鼓,法师进洞时将草鞋放在弟子们打锣的中央,如看见草鞋打架说明法师在里面骑上老龙正拚命向外跑,一旦锣鼓停止法师没走出这三道卡门就会立即关上卡门出不来就会死于洞内。一次法师进洞请龙时,几个弟子看见草鞋打架,相互笑得要死,忘记了寸打锣鼓,当弟子们发现草鞋忽然停止打架才知道师傅被关在里面了,结果弟子们怎幺求神,法师依然关在了里面,后来当地所有百姓在洞口两边檀香炉烧了不少香纸求神保佑法师出来,一直无救。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法师为百姓而死就叫该洞为“檀香洞”因此而得名,至今放置檀香炉的位置还在洞口右侧l米高处,过了千年,这三道门自然打开而消失,第一道两边都是胖官小鬼,(风洞位置)第二道两边都是猛虎兽王,(母猪塘女洞位置高路破坏)第三道两边都是龙的本命之物一一龙(峡谷位置)。可就是连法师的尸骨也未见到。
檀香洞口顶上的乌龟

传说二:和尚修庙
6组组长余奎听谭明秀(谭安学的女儿)老人讲述说:很久以前,一个四处云游的和尚走到这里,因为生了病,当地人拒绝留他在家中住宿;好心人给他指了檀香洞,让他在洞里去歇息。那天晚上,在和尚病得不轻时,一个戴草帽的老太婆走了进来,并对和尚说:“你生病了,我给你扯了一幅草药,熬来你赶快喝了!”说完,就把熬好的草药汤碗递给了和尚。这和尚接过药碗,二话没说就喝了下去。一碗草药下肚,顿觉轻爽无比。和尚转身準备谢过老婆婆时,却不见了蹤影。想起老婆婆慈祥的面容,和尚认为是观音菩萨显灵救了他的命。他感激涕零,就从忠州背来铁瓦,修建起了三层楼搞的庙宇,以此供奉菩萨。
(但谭祈凡老人说:檀香洞庙只有一尺多长的土瓦,没有铁瓦,只有“李子洞”前的庙才盖的是铁瓦!)
传说三:阴木遇火抖动
此传说版本有几种,笔者小时也曾听说过一种。
1、89岁的陈明春老人回忆:据向瞎子向代兴(音)讲,檀香洞很深,很远,他们一行八人进去,不知走了多久,看见里面有一个大坝,上面放了一些木料。此时他们走累了,就坐在上面抽土烟。烟火不小心落在了木料上,木料猛然一抖,吓得他们赶贤往回走。因不知走了多久,看见有一个缝隙亮光,他们八人就钻了出去,结果看到一头母猪生了八个猪崽。向瞎子说:里面的猫有两三尺长,耳朵大得象猪耳朵;老鼠也有现在的猫大,耳朵同样大如猪耳朵!
2、67岁的谭祈凡老人回忆:他五爹爹谭安学当时是本地的能人,知书达理,年轻时组织了四个人带上乾粮钻檀香洞。他们用斑竹打通上面的节,里面装满石灰,在底部钻个小眼,打着杉木皮做的火把边走边杵斑竹筒作记号。当走到一个坝子时,看见一根很大的阴木柴,走累的他们就坐在上面歇气裹叶子烟抽。抽完之后,就在阴木柴上磕里面的菸灰。火星落在阴木才上,阴木柴就动了几下。他们感到很惊恐,就赶紧不磕菸灰了,起来继续往前走。又走了一阵,里面出来一个小姑娘拦住了去路,对他们说:“伙计们,你们不能再往前走了,赶紧回去吧!”他们听了小姑娘的话,就原路回来了。出洞后,听家里人说,他们进去了七天七夜。讲到这里,谭祈凡说:“里面我进去过,确实有一个大沙坝,面积有好大呢?从这个公路到那外边的田这幺宽(约五六十米),里面一边是平的,一边是斜坡向上,再有一个坎子,上面堆有黄沙和河沙,岩壁上有石锣石鼓石罗汉。那沙中的水牛脚印有这幺大(用手比,约一尺),草鞋脚印和钉子皮鞋脚印硬有愣个长(手比,约两尺多)。传说里面有六道阴河,我们进去只看到了三道阴河。后来改革开放了,我就做点生意,再也没有进去过了……”
洞口顶上岩石

3、嫩老子的故事(在街上戴银波老师处听六七十岁的戴华章、陈兴强老人讲,这与我小时候听爷爷讲的故事差不多。)
不知道是哪个年代,桥头坝(石柱县桥头镇)有两老表,经常到处探险游玩。这一天,他们来到檀香洞,打着火把进去不知走了多久,在阴河边看见一根很大的阴木柴,走累的他们就坐在上面歇气抽土烟。
抽完烟后,他就拿着大烟桿在阴木柴上磕菸灰。这一磕不要紧,烟火落在阴木柴上,阴木柴猛然翻身一滚,变成一只蟒蛇从阴河里消失了。这一下,火把全部掉进了阴河里,四处一片漆黑,他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半天才缓过气来。这时老表也不知所蹤,他大声喊叫,也没有回音。没办法,他只好在黑暗中慢慢爬行。
又不知走了多久,他看见前面有一座庭院,一个白鬍子老头正在扫地。精皮力尽的他赶紧上前向白鬍子老头问道:“老人家,我在洞里迷路了,要啷个才走得出去呢?”老头指着远处有丝光亮的地方说道:“你往那个方向走,就能走出去了!”他谢过老头,顺着有光亮的地方走去。
他越往前走,前面的路越来越窄。当走到有光亮的地方时,才发现根本钻不出去。他急了,大喊道:“那我出去不到哟?”只听身后白鬍子老头说道:“我来推你嘛!”话音刚落,一巴掌就把他推了出去。这下不打紧,“咚”地一声,他掉在了楼板上,变成了一个婴儿,原来是从一个孕妇的肚子里生了下来。
洞内景观

虽然是孩子,但他的记忆全在。当他长到两三岁会说话时,他说自己是从桥头坝来的,牡羊塘和檀香洞他都去过,硬闹着要去牡羊塘的檀香洞看看,而且说出了牡羊塘在哪里,檀香洞里有些什幺东西。于是,家人并带着他来到牡羊塘的檀香洞,发现和他说的一样。他家人为了报恩,就到檀香洞门前修建庙宇,供奉菩萨!每年农曆6月19日来此烧香拜佛,所以至今为止,每年农曆6月19日,檀香洞门前总有人前来烧香磕头、开庙会。就这样,儿子比老汉还大几十岁,知道的比老汉还多,“嫩老子”的故事就流传开来。在本地,只要是孩子太调皮,大人总是以“嫩老子”来训斥小孩。(类似的传说笔者在採访中也听到了好几例)。
传说四:母猪塘有龙呤
在檀香洞里,传说中有六道阴河,其中常看到的有三道。具六七十岁的陈兴强老人讲,这三道阴河是一股泉水从洞里的一个斜坡上涌出来,流下方圆约两丈宽的“母猪塘”,经过翻腾后,分成三道阴河流出了七曜山。在文化大革命前一年,他们几人带着装5节电池的电筒,拿着两丈长的竹桿做的舀子,背着用装两斤敌敌畏农药瓶子灌满炸药、埋上导火线的炸弹去母猪塘炸鱼。因听说里面水会突然上涨,又伴有“昂昂”的叫声,因此他们从高处岩石上吊几根绳子下来,以备紧急时候所用。一切準备就绪后,他们抱起一块十多厘米大的石头扔了下去。石头落水时就如打雷一样,接着塘水开始翻腾上涨,并伴有象轮船汽笛一样的声音。他们赶紧顺着绳子往高处爬,水跟着涨了约一丈高时,就不再涨了,并向三道阴河分流而去。过后,他们在高处又丢石头下去,虽然水是浑的,但也不再涨水不叫了。于是,他们点然一尺多长的导火线把瓶子扔向塘里,转身顺着绳子就向洞外跑去。过了约五六分钟,一道红光、一声巨响后,里面再也没有动静。他们心想是不是把龙王炸死了!约一小时后,进去用电筒照着塘面一看,上面浮着一些鱼,不知是产生幻觉还是真的,他看到有约一尺多大的鱼头在塘里左右摇摆,于是赶紧拿着舀子去舀。这一冲前去不要紧,脚下一绊,一个饿虎扑食就扑进了塘里。等他爬上来再用电筒一看,塘面上什幺也没有,鱼也不见了!自己穿的一双新胶桶靴鞋,一只从脚趾处撕烂到了脚后跟。他们打电筒再看塘里,深不见底;用两丈多长的竹桿插向塘里,也插不到底!他感叹说幸好会水,不然命就丢在里面了。……过后,他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丢石头涨水、象轮船鸣笛一样叫了。
洞内景观

据八十多岁的谭灵炳(音)和七十多岁的戴华章老人讲,他们也看到过塘水在石头落下后翻腾变浑并上涨的现象,声音就象闷雷一样。只不过水没涨多高,就顺着矮处的三道阴河流去,一会儿又变清澈了。
传说五:能外借碗和桌子板凳,天干涨大水。
小时听爷爷讲,檀香洞能向外借桌子板凳。只要是附近的人办大小事情需要用碗和桌子板凳,头天傍晚就可以到洞口告诉需要好多套。第二天清晨,洞门口就会出现你所需要的碗和桌子板凳。你用过之后,把碗和桌子板凳放到洞口,向洞里喊声还碗和桌子板凳,第二天早上去看,碗和板凳就不见了蹤影。下家要借时,同样如此,不论多少,都能借到。
在此次採访中,这传说是檀香洞南边出水洞(牡羊塘集镇东北约1.5公里上七曜山公路北边的一个“老龙洞”)。笔者在靳云文、余奎的带领下去看过这 “老龙洞”,洞口宽约四米,水深不过二三十厘米,水底是一些散乱零碎的鹅卵石和淤泥,看样子是日积月累留下的泥沙和山石。因为下雨,笔者穿着胶鞋在路上摔了一跤,故没有去试水。但在笔者洗手之时,感觉水温比一般泉水要凉,看到洞口向七曜山东北方向延伸进去,估计就是檀香洞里母猪塘处分出的一道阴河。里面流出的泉水有些浑浊,汇入了清江源头水库流下的溪水,向北而去。
据谭祈月、戴华章、陈兴强等老人讲,传说能借碗和桌子板凳的就是这个洞。以前人很贫穷,牡羊堂住人不多,一个队只有几户人家。人们要办大小事情,可以来洞前借碗和桌子板凳。只要还了,下次你还能借上。人们一直有借有还不多事,倒也相安无事。这一天,有个年轻胆大的男人来还了碗和桌子板凳后,就躲进洞里的一处岩石背后想看个究竟。到了晚上,从洞里出来一个打着灯笼的女子,长得很漂亮。这男人色心大起,在女子收碗和桌子板凳时,悄悄从后面拦腰把她抱住。这女子见此,就地一蹲,化成了一块石头立在此处。从此,里面再也借不出来碗和桌子板凳了。
向洞里借桌子板凳是传说,但有一点让当地人无法解释的是:这条洞一年总有几次瞬间可涨出半渠水来,有时是半夜,有时是白天。据6组组长余奎讲,他遇到过两次,另一个村民也遇到过一次,附近的住家户也习以为常了。余奎说,那年六月间他在这里收菜,正在装车时,突然听进哗哗地水响,一看沟渠里涨了半渠水。他以为是水库放水下来,可抬眼一看水库那边的沟渠,乾涸见底,原来是从老龙洞流出来的。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就问龙洞旁边的李姓人家:“这老龙洞还怪呢,红火大太阳啷个突然涨了半河水起来,一会儿又没有了!到处都没有下雨,这水啷个来的哟?”李姓人家回答他说:“稀奇呵,有时候半夜整得个叮叮咚咚的,每年都有几次!”余奎对我们讲,他遇到涨水时都是红火大太阳,方圆一百里都没有下雨,这水是哪里来的,这是一个地理奇观!
涨水龙洞

另一位村民讲,他遇到的那次也是红火大太阳,到处没水,连水库都干了,他就到这里来挑水。第二挑后塘里就没剩多少水了。他来挑第三挑时,刚把水舀起,就听见里面传来轰隆隆地声响,一股浑水就从里面沖了出来,塘里水瞬间就高了起来。他吓得挑起水桶就跑,到高处一看,这半沟水流过后,又看得到乾枯的沟底,这简直不可思议!
传说六:里面半崖上有字,沙上面脚印奇大。
陈兴强老人说:有次他们进去了两天两夜,过了风炉子往下走,两边的岩浆石真的很漂亮,乳白色、半透明,什幺形状都有。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一个大厅,相当平整。只是在两丈多高的半崖上有四个象用桐油烟子反着薰上去的字:“天下太平”!下面的牛脚印、马脚印、骡子脚印大的有一尺多;在一处象个正方形、约一平方米左右、很平整的泥土上有一个光着的人脚印,像右脚,两尺左右,其肉纹清晰可见。他们继续向前走,遇到一个下面很湿,用三块石头搭成的跳蹲,听说这就到了三步街。街的两边岩石上刻有“篆体”字,他们不认识。继续向前走,又不知走了多久,就到了一个叫“阎王”的地方。为什幺叫做“阎王”?是因为走到这里时,突然出现一个石坡,下面很深,五节电池的电筒照不见底,而且里面还有瘴气。旁边有四五个象石匠打成的小孔,就再也过不去了。滚石头下去,能听到石头的响声足足有二三十分钟,可以说是深不见底。所以,这里就叫做“阎王”!如果下去的话,就能见到阎王了!总之,里面洞中有洞,洞中有楼,石头光滑而半透明,漂亮极了!人走在上面“咚咚”地直响;其正洞就在风炉子下面,听说是被“官印”封了!可惜的是那时没有闪光照相机,要不然拍摄出来太美了!……
二、檀香洞的难解之迷
1、檀香洞寺庙众多神佛中,为啥正中供奉着关羽的神像?
洞内景观

据谭祈月老人讲,檀香洞门前的寺庙中,天上地下的神佛一应俱全,足足摆了三层楼!其中在正中位置,却摆了红脸的“关公”。
2、在檀香洞里面为什幺会留下那幺大的脚印?
据进过檀香洞里的老人都在讲,里面的脚印清晰可见,动物脚印和人脚印都要比现在的大,动物脚印大的有一尺多,人脚印有两尺左右。
3、在檀香洞里为什幺会堆有一大堆与众不同的黄沙?
据村民们讲,里面大沙坝的半崖上堆着一大堆黄沙。此沙如黄金一样,倒进水里不浑水,约有几吨重,七曜山方都是龙骨石山(石灰岩),并没有此种沙,而且还在洞里的半崖上。六组村民们背出来修房造屋,一连背了几天!这沙是从哪里运来的?为什幺会放在洞里的半涯上?难道是国民党时期陈诚将军在恩施执政时準备在这里修地下兵工厂?
4、檀香洞门前挖出的动物骨头是哪个年代的?
在6组村民集资拓平檀香洞口时,挖出了一些动物牙齿、骨头,与现在的动物相比,体型应该大很多。其中有几块动物的牙齿骨有六排牙(被人拿走,只有图片),还有象牙,但被挖碎。笔者从村民手上取得一块被挖断剩三排的牙齿及其他骨片和牙齿片,在洞门口也看到一些骨头碎片与岩石生在一块,而且洞门顶上半崖有一只乌龟像。
神奇的动物牙齿

5、为什幺“老龙洞”在天干时突然涨半沟水?
洞中涨水前面已述,从不同人的讲述中,可以肯定的是:在龙洞突然涨水时,都是百羊塘方圆百里没有下雨,天干炎热时;而且涨水都是短时间的,十分钟左右就消失了。
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
檀香洞(又名谭仙洞),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利川市汪营镇牡羊塘村6组七曜山(又名七药山、齐岳山)脚下,距离牡羊塘集镇及G50沪渝高速路渝鄂交界的牡羊塘收费站约2.5公里、重庆市石柱县冷水镇G50沪渝高速路河源出口约5公里;靠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017乡道。从牡羊塘集镇向北行至北纬30°11′7″、东经108°34′7″路口时转东约150米即到。
檀香洞洞口中心位置为:北纬30°11′7″、东经108°34′12″,海拔约:1534.50米,与西南边的都亭山遥相辉映。在牡羊塘村6组村民靳云文、余奎的倡议下,村民集资20万元在檀香洞前打造一个3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平整并拓宽洞口约20米,高约40米;洞门处宽约10米,高约20米。
檀香洞洞口朝北方向,洞口洞内十分高大宽敞,洞穴总长约80km,总容积约4086万m,洞内可容纳1100万人。据初探它的容积会是世界之最,洞内景点多、奇、美,洞道平,很多处可开车,洞中有河流可撑船。该洞与清江洞相通,气温、空气都与清江洞相同,洞内水陆多道,景观也与清江洞相同,是世界罕见的洞穴。
经探测,在进洞后的600米之间只有耳洞的牛肝马肺峡,左支洞(一)的龟石、尖嘴动物饮水、历史斗争防守遗址、龙门关、虎门关和鬼门关景点。在过鬼门关的位置不足1.5米高,也不足1.5米宽的狭窄洞道长39.7米,过了这关后洞道宽、大、多,有景观。过了鬼门关后一条洞往北走,一条洞往南走、往南不过100米又分北和南两条,整个洞穴共有八条大洞,二十六条小洞,其中有一条与清江洞相通,但被高速路阻断。往北大洞走完刚好5km,到最后的位置高大宽阔,有一乱石堆,这里是一天眼。整个北大洞容积就有2088万m3。从进洞到鬼门关126万m3,从过鬼门关往南方向走共865万m3,往母猪塘方向走766万m3,水路约300万m3,总计4085.54万m3,应属世界之最的大洞穴。
洞中景观

特别是证明檀香洞洞名的传说,放置檀香炉的位置至今存在;鬼门关、虎门关、龙门关的存在更证明传说的真实性。檀香洞曾是一个历史大型兵工厂,全洞穴有108个硝塘,在当时需要1500名工人,这是历史最大的自然洞穴兵工厂。还有,檀香洞曾是一个洞穴大战场,传说巴国将军与敌人在此洞有过大战役,现有鬼门关的兵器证明是实;民国时在此洞也有过剿匪战役,在左支洞人工墙的射击孔可以证明是实。在历史战役中从中一方借用洞穴中的关口、洞中的优势、洞中的天险使对方无法战胜,这样的自然洞穴大战场是世界少有的。从这些条件来看,可号称世界第一。
(二)地理环境
人称七曜迷宫的檀香洞位于七曜山西山脚下。七矅山喀斯特地形,山中天坑、溶洞无数;且山高坡陡,土壤较薄,水源缺少,石灰石多裸露地面。
(三)气候
檀香洞所在地系中亚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低,主要特点是春季升温快而气候多变,夏初多阴雨,夏末秋初多伏旱,秋季多绵雨低温,冬季多霜雪较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下。全年以一月最冷,平均气温0.9℃左右;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1.7℃左右。檀香洞年平均气温11.7℃左右。雨量充沛,云雾多,光照不足,夏季多暴雨,秋季多绵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372.6毫米,由于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节(4至9月)的雨量占全年百分之八十五。每年入冬(10月)开始降雪,常有大雪封山。年平均日照时数1315.7小时,占全年的15%。最多为七八月,日照总时数为434.1小时,占全年的5%。最少为秋、冬、春季,日照总时数为985.4小时,占全年的11.2%。由于云雾多,日照偏少,无霜期较短;初霜期一般开始时间是十月二十日左右,终霜期为四月二十左右,无霜期180至185天左右。

(四)水文
发源于都亭山龙洞湾下的泉水是八百里清江的源头,光绪年间《利川县誌·山水志》载:“清江水,源出县西一百四十里小山,即都亭山,东流入檀香洞,又伏流四十里,过七药山,东出为龙洞沟河。檀香洞,在檀香岩下,一名老龙洞,其西为牡羊塘。土人以粗糠投洞中,流至龙洞沟始出。
(五)鄂西溶洞之最
“檀香洞”:是牡羊塘村最大的溶洞,里面洞穴无数,且星落棋布,互相联通,素有“七曜迷宫”之称,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四、檀香洞的旅游开发前景
以檀香洞为中心,可建立包括雌清江源、巴蔓子历史英雄传奇、巴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鹿角石、牡羊观光、民俗体验区。主要功能有:入口服务区、停车场、住宿、餐饮、星级厕所、洞穴生态景面、洞穴高级会议中心、洞穴探险、洞穴水上乐园、洞穴暗河游船、雌清江源、新农村建设等。
檀香洞是本景区最大的洞穴,洞内奇观神秘,洞穴平整高大,洞道长多,空气十分良好;有历史大型兵工厂、历史战争遗址、河流、峡谷、“鬼门关”、“虎门关”、“龙门关”传说遗址,是一个即旅游享乐、体闲避暑的最好去处,又是服务项目的最佳选择。

建立以檀香洞为中心的清江源旅游境区后,与清江洞、天池、老龙洞及石柱县冷水镇八龙村的“莼菜观光园、云中花都、白天池滑雪场”、国家级黄水森林公园、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油草河漂流区、七曜山自然风景区浑然一体,是鄂西渝东的又一大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