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第4版)》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13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仁生、魏宣燕、张京辉、王军、黄晨华。
基本介绍
- 书名:机械设计基础(第4版)
- 作者:郭仁生、魏宣燕、张京辉、王军、黄晨华
- ISBN:9787302341536
- 定价:49元
- 出版时间:2014-8-13
- 装帧:平装
前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开发要强调适当综合化和适当实施化。本书按照课程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繫和模组教学要求,建立“机械设计概论和机构结构”、“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和“机械连线”等5个模组。在教材内容上力求降低重心、拓宽面向、精选知识点,更新内容、突出套用,採用新颁布的国家标準规範。叙述简明扼要,减少对公式的推演,讲求实用,方便教学。书中打“”号的内容是为了拓宽和延伸与该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面,以求做好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接口,供不同专业在教学中酌情取捨。
本书自2001年出版发行以来,被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师生选用。为了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科技发展进步,在第1版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在2005年出版了第2版,并在2006年被教育部审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了进一步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技术套用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结合工学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第3版作为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成果教材,增添了许多能力训练案例,便于教师讲授和引导,也便于学生自学和套用。基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成果教材而修编的《机械设计基础》第4版,以高端技能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有明确的具有高职层次的技术套用能力及其相应内涵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大量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训练案例,教材内容和结构满足高职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等的需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该书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製造大类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其体系结构和内容力求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符合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有助于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教师在教材的平台上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本书由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郭仁生(第1~3、5、9章)、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魏宣燕(第11~14章)、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京辉(第7、8、10章)、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王军(第4、6章)和韶关学院黄晨华(第15章和第16章)等编着,郭仁生担任主编并对全书统稿,魏宣燕担任副主编。
本书第1版由华南理工大学谢存禧教授精心审阅,第3版由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栾学钢教授精心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编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恳请读者对书中的缺点和不妥之处进行指正。
编者
2014年1月
内容介绍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製造大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全书内容分为5篇:第1篇“机械设计概论和机构结构”主要介绍机械设计概论及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是机构和机械设计的共性基础知识;第2篇“常用机构”主要从传递运动的角度介绍一些常用机构(如平面连桿机构、凸轮机构、轮系及其他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套用和运动设计方法;第3篇“机械传动”主要从传递动力的角度讲述一些常见的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桿传动等)的工作原理、标準规範和设计计算方法;第4篇“轴系零部件”主要介绍轴系(包括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轴及轴系、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组合设计和选用计算方法;第5篇“机械连线”介绍常用机械连线(包括键、销和螺纹连线)和弹性连线(弹簧)的工作原理、标準规範和计算方法。 本书在各个章节中都有许多机械设计计算、分析和作图等的能力训练案例,以及典型零件工作图,并且摘录了部分机械设计常用的标準和规範。对各章后面的实训习题,都给出了求解提示和参考答案。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製造大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的读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篇机械设计概论和机构结构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1
1.1课程概论1
1.1.1机械的概念和组成1
1.1.2机械设计发展概述4
1.1.3本课程的内容、基本要求和学习特点5
1.2机械设计过程6
1.3功能原理设计8
1.3.1功能原理设计的特点8
1.3.2功能分析8
1.3.3功能类型和求解思路9
1.4机械设计约束12
1.4.1承载能力约束12
1.4.2技术性能约束15
1.4.3标準化约束16
1.4.4产品成本约束16
1.4.5可持续发展约束16
1.5机械结构设计17
1.5.1零件的相关与结构要素17
1.5.2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18
1.5.3结构设计的构型变换20
1.5.4结构设计準则21
思考和实训习题30
第2章机构结构分析32
2.1平面机构的组成32
2.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36
2.3平面机构自由度和运动确定性39
2.3.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39
2.3.2机构自由度计算中的特殊情况处理39
2.3.3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40
思考和实训习题43
第2篇常 用 机 构
第3章平面连桿机构47
3.1平面连桿机构的类型和套用48
3.1.1铰链四桿机构48
3.1.2滑块四桿机构52
3.1.3运动副变换55
3.2平面连桿机构的基本特性57
3.2.1急回特性57
3.2.2传力分析58
3.3平面连桿机构的运动设计62
3.3.1按照给定连桿位置设计铰链四桿机构62
3.3.2按照给定行程速度变化係数设计四桿机构63
3.3.3铰链四桿机构的运动几何方程64
3.3.4按照给定的两连架桿对应位置设计铰链四桿机构65
3.4多桿机构的套用66
思考和实训习题68
第4章凸轮机构71
4.1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套用71
4.1.1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71
4.1.2凸轮机构的特点与套用74
4.2从动件基本运动规律74
4.2.1从动件基本运动规律的运动方程和线图75
4.2.2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78
4.3凸轮轮廓设计80
4.3.1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80
4.3.2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83
4.3.3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6
4.4凸轮机构基本参数和尺寸的确定89
4.4.1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许用值89
4.4.2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90
4.4.3滚子半径的确定90
4.5凸轮机构的结构、材料和工作图93
4.5.1凸轮和从动件的结构93
4.5.2凸轮和从动件的材料及选择95
4.5.3凸轮工作图96
思考和实训习题96
第5章轮系99
5.1定轴轮系99
5.1.1定轴轮系传动比100
5.1.2定轴轮系传动比符号的确定方法101
5.1.3定轴轮系各级传动比的分配101
5.2行星轮系101
5.2.1行星轮系的分类102
5.2.2行星轮系的传动比102
5.2.3行星轮系传动比符号的确定方法104
5.3组合轮系104
5.4轮系的功用105
5.5其他行星传动简介109
5.5.1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109
5.5.2摆线针轮行星传动110
5.5.3谐波齿轮传动110
思考和实训习题111
第6章其他常用机构113
6.1棘轮机构113
6.1.1棘轮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13
6.1.2棘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套用114
6.1.3棘轮机构的套用实例115
6.1.4棘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117
6.2槽轮机构120
6.2.1槽轮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20
6.2.2槽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套用120
6.2.3槽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121
6.2.4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123
6.3螺旋机构126
6.3.1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126
6.3.2螺纹的形成和分类127
6.3.3螺纹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130
6.3.4螺旋机构的运动分析131
6.3.5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132
6.3.6滑动螺旋副的材料和结构特点133
6.4机构的组合与套用135
6.4.1机构的串联式组合135
6.4.2机构的并联式组合136
6.4.3机构的反馈式组合137
6.4.4机构的複合式组合137
6.5机构的选型与套用138
思考和实训习题142
第3篇机 械 传 动
第7章带传动145
7.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套用146
7.1.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146
7.1.2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套用146
7.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147
7.2.1受力分析147
7.2.2应力分析148
7.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失效形式149
7.4V带和V带轮151
7.4.1V带结构和基本尺寸151
7.4.2V带轮的材料、结构与工作图153
7.5带传动的安装和张紧156
7.6V带传动选用计算158
7.6.1设计準则和V带的许用功率158
7.6.2V带传动选用计算的主要步骤162
思考和实训习题168
第8章链传动170
8.1链传动的特点、类型和传动件结构参数170
8.1.1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和类型170
8.1.2链传动的传动件结构参数172
8.2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176
8.2.1链传动的运动分析176
8.2.2链传动的受力分析179
8.3链传动的选用计算180
8.3.1链传动的失效形式180
8.3.2滚子链的功率曲线180
8.3.3链传动基本参数的选择183
8.3.4链传动选用计算实例185
8.4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187
8.4.1链传动的布置187
8.4.2链传动的张紧187
8.4.3链传动的润滑188
思考和实训习题188
第9章齿轮传动190
9.1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191
9.1.1齿轮传动的特点191
9.1.2齿轮传动的类型191
9.2齿轮啮合基本定律与渐开线齿廓192
9.2.1齿廓啮合基本定律192
9.2.2齿廓间的相对滑动193
9.2.3渐开线齿廓194
9.3渐开线标準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195
9.3.1齿轮的基本尺寸195
9.3.2渐开线标準齿轮的基本参数196
9.3.3标準齿轮的基本尺寸计算196
9.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198
9.4.1渐开线齿廓传动特性198
9.4.2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199
9.4.3渐开线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200
9.4.4内齿轮和齿条201
9.5渐开线齿形的加工和尺寸检验202
9.5.1渐开线齿形的加工原理202
9.5.2渐开线齿廓的根切问题204
9.5.3渐开线齿轮的尺寸检验205
9.6变位齿轮传动206
9.6.1变位齿轮的概念206
9.6.2变位齿轮的齿形特点和尺寸变动207
9.6.3变位齿轮的传动类型和套用208
9.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211
9.7.1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和特点211
9.7.2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212
9.7.3斜齿轮的当量齿数214
9.7.4交错轴斜齿轮传动215
9.8圆锥齿轮传动216
9.8.1直齿圆锥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216
9.8.2圆锥齿轮的背锥和当量齿数217
9.8.3直齿圆锥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217
9.9齿轮传动设计218
9.9.1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常用材料和设计约束219
9.9.2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222
9.9.3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224
9.9.4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及选用227
9.9.5齿轮传动设计準则228
9.9.6圆柱齿轮传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231
9.9.7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条件232
9.10齿轮结构、工作图和传动润滑234
9.10.1齿轮结构234
9.10.2齿轮工作图235
9.10.3齿轮传动的润滑236
9.11圆弧齿轮传动简介237
思考和实训习题238
第10章蜗桿传动243
10.1蜗桿传动概述243
10.1.1蜗桿传动的类型243
10.1.2蜗桿传动的特点和套用244
10.2蜗桿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尺寸245
10.2.1蜗桿传动的基本参数245
10.2.2蜗桿传动的基本尺寸247
10.2.3蜗桿传动的变位248
10.3蜗桿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249
10.3.1蜗桿传动的失效形式249
10.3.2蜗桿传动的材料和许用应力249
10.3.3蜗桿传动的受力分析250
10.3.4蜗桿传动的强度条件251
10.4蜗桿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252
10.4.1蜗桿传动的滑动速度252
10.4.2蜗桿传动的效率252
10.4.3蜗桿传动的润滑254
10.4.4蜗桿传动的热平衡计算254
10.5蜗桿与蜗轮的结构和工作图256
10.5.1蜗桿结构256
10.5.2蜗轮结构256
10.5.3蜗桿和蜗轮工作图257
思考和实训习题260
第4篇轴系零部件
第11章滑动轴承263
11.1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264
11.1.1滑动轴承简介264
11.1.2滑动摩擦的类型264
11.1.3滑动轴承设计中的基本问题265
11.2滑动轴承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65
11.2.1径向滑动轴承265
11.2.2推力滑动轴承266
11.2.3特殊结构轴承简介267
11.3滑动轴承的材料和轴瓦结构267
11.3.1滑动轴承的材料267
11.3.2轴瓦的结构268
11.4滑动轴承的润滑和配合270
11.4.1润滑剂及其选用原则270
11.4.2润滑装置271
11.4.3滑动轴承润滑方式的选择271
11.4.4滑动轴承的配合272
11.5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计算272
11.5.1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273
11.5.2推力滑动轴承工作能力验算273
11.6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和静压滑动轴承简介275
11.6.1液体动压滑动轴承275
11.6.2液体静压滑动轴承275
思考和实训习题276
第12章滚动轴承278
12.1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和特点278
12.1.1滚动轴承的组成279
12.1.2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及套用279
12.2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283
12.2.1滚动轴承的代号283
12.2.2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286
12.3滚动轴承寿命计算287
12.3.1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计算準则287
12.3.2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和基本额定动载荷288
12.3.3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基本公式289
12.3.4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计算290
12.3.5角接触轴承的轴向载荷292
12.3.6滚动轴承的静强度计算293
12.4陶瓷滚动轴承与滚动导轨简介300
12.4.1陶瓷滚动轴承301
12.4.2滚动导轨301
思考和实训习题302
第13章轴及轴系303
13.1轴的概述303
13.1.1轴的功用与分类303
13.1.2轴的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304
13.2轴的材料与强度计算305
13.2.1轴的材料与机械性能305
13.2.2轴径的估算和强度计算306
13.3轴及轴系的结构设计310
13.3.1轴的结构设计310
13.3.2轴的工作图314
13.3.3轴繫结构的组合设计315
思考和实训习题320
第14章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322
14.1联轴器322
14.1.1固定式刚性联轴器323
14.1.2移动式刚性联轴器325
14.1.3弹性联轴器326
14.2离合器328
14.2.1嵌合式离合器328
14.2.2摩擦式离合器328
14.3制动器330
14.3.1抱块式制动器331
14.3.2内涨式制动器331
14.3.3带式制动器331
思考和实训习题332
第5篇机 械 连 接
第15章连线333
15.1键连线334
15.1.1键连线的功用和分类334
15.1.2平键连线的选择和计算337
15.1.3花键连线的类型、标準和选用338
15.2销连线339
15.3螺纹连线340
15.3.1螺纹连线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连线件340
15.3.2螺纹连线的预紧和防松344
15.3.3螺栓组的布置和受力分析345
15.3.4螺栓连线的强度计算351
15.3.5螺栓连线件的材料和许用应力353
15.3.6提高螺栓连线强度的结构设计353
思考和实训习题357
第16章弹簧359
16.1概述359
16.1.1弹簧的类型、特点和套用359
16.1.2弹簧的材料和製造359
16.2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几何参数和特性曲线363
16.2.1圆柱螺旋弹簧的结构363
16.2.2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364
16.2.3圆柱螺旋弹簧的特性曲线365
16.3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366
16.3.1强度计算366
16.3.2刚度计算367
16.3.3稳定性校核368
16.4非金属弹簧简介370
16.4.1橡胶弹簧370
16.4.2空气弹簧371
思考和实训习题372
参考文献374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1
1.1课程概论1
1.1.1机械的概念和组成1
1.1.2机械设计发展概述4
1.1.3本课程的内容、基本要求和学习特点5
1.2机械设计过程6
1.3功能原理设计8
1.3.1功能原理设计的特点8
1.3.2功能分析8
1.3.3功能类型和求解思路9
1.4机械设计约束12
1.4.1承载能力约束12
1.4.2技术性能约束15
1.4.3标準化约束16
1.4.4产品成本约束16
1.4.5可持续发展约束16
1.5机械结构设计17
1.5.1零件的相关与结构要素17
1.5.2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18
1.5.3结构设计的构型变换20
1.5.4结构设计準则21
思考和实训习题30
第2章机构结构分析32
2.1平面机构的组成32
2.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36
2.3平面机构自由度和运动确定性39
2.3.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39
2.3.2机构自由度计算中的特殊情况处理39
2.3.3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40
思考和实训习题43
第2篇常 用 机 构
第3章平面连桿机构47
3.1平面连桿机构的类型和套用48
3.1.1铰链四桿机构48
3.1.2滑块四桿机构52
3.1.3运动副变换55
3.2平面连桿机构的基本特性57
3.2.1急回特性57
3.2.2传力分析58
3.3平面连桿机构的运动设计62
3.3.1按照给定连桿位置设计铰链四桿机构62
3.3.2按照给定行程速度变化係数设计四桿机构63
3.3.3铰链四桿机构的运动几何方程64
3.3.4按照给定的两连架桿对应位置设计铰链四桿机构65
3.4多桿机构的套用66
思考和实训习题68
第4章凸轮机构71
4.1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套用71
4.1.1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71
4.1.2凸轮机构的特点与套用74
4.2从动件基本运动规律74
4.2.1从动件基本运动规律的运动方程和线图75
4.2.2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78
4.3凸轮轮廓设计80
4.3.1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80
4.3.2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83
4.3.3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6
4.4凸轮机构基本参数和尺寸的确定89
4.4.1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许用值89
4.4.2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90
4.4.3滚子半径的确定90
4.5凸轮机构的结构、材料和工作图93
4.5.1凸轮和从动件的结构93
4.5.2凸轮和从动件的材料及选择95
4.5.3凸轮工作图96
思考和实训习题96
第5章轮系99
5.1定轴轮系99
5.1.1定轴轮系传动比100
5.1.2定轴轮系传动比符号的确定方法101
5.1.3定轴轮系各级传动比的分配101
5.2行星轮系101
5.2.1行星轮系的分类102
5.2.2行星轮系的传动比102
5.2.3行星轮系传动比符号的确定方法104
5.3组合轮系104
5.4轮系的功用105
5.5其他行星传动简介109
5.5.1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109
5.5.2摆线针轮行星传动110
5.5.3谐波齿轮传动110
思考和实训习题111
第6章其他常用机构113
6.1棘轮机构113
6.1.1棘轮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13
6.1.2棘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套用114
6.1.3棘轮机构的套用实例115
6.1.4棘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117
6.2槽轮机构120
6.2.1槽轮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20
6.2.2槽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套用120
6.2.3槽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121
6.2.4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123
6.3螺旋机构126
6.3.1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126
6.3.2螺纹的形成和分类127
6.3.3螺纹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130
6.3.4螺旋机构的运动分析131
6.3.5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132
6.3.6滑动螺旋副的材料和结构特点133
6.4机构的组合与套用135
6.4.1机构的串联式组合135
6.4.2机构的并联式组合136
6.4.3机构的反馈式组合137
6.4.4机构的複合式组合137
6.5机构的选型与套用138
思考和实训习题142
第3篇机 械 传 动
第7章带传动145
7.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套用146
7.1.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146
7.1.2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套用146
7.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147
7.2.1受力分析147
7.2.2应力分析148
7.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失效形式149
7.4V带和V带轮151
7.4.1V带结构和基本尺寸151
7.4.2V带轮的材料、结构与工作图153
7.5带传动的安装和张紧156
7.6V带传动选用计算158
7.6.1设计準则和V带的许用功率158
7.6.2V带传动选用计算的主要步骤162
思考和实训习题168
第8章链传动170
8.1链传动的特点、类型和传动件结构参数170
8.1.1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和类型170
8.1.2链传动的传动件结构参数172
8.2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176
8.2.1链传动的运动分析176
8.2.2链传动的受力分析179
8.3链传动的选用计算180
8.3.1链传动的失效形式180
8.3.2滚子链的功率曲线180
8.3.3链传动基本参数的选择183
8.3.4链传动选用计算实例185
8.4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187
8.4.1链传动的布置187
8.4.2链传动的张紧187
8.4.3链传动的润滑188
思考和实训习题188
第9章齿轮传动190
9.1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191
9.1.1齿轮传动的特点191
9.1.2齿轮传动的类型191
9.2齿轮啮合基本定律与渐开线齿廓192
9.2.1齿廓啮合基本定律192
9.2.2齿廓间的相对滑动193
9.2.3渐开线齿廓194
9.3渐开线标準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195
9.3.1齿轮的基本尺寸195
9.3.2渐开线标準齿轮的基本参数196
9.3.3标準齿轮的基本尺寸计算196
9.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198
9.4.1渐开线齿廓传动特性198
9.4.2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199
9.4.3渐开线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200
9.4.4内齿轮和齿条201
9.5渐开线齿形的加工和尺寸检验202
9.5.1渐开线齿形的加工原理202
9.5.2渐开线齿廓的根切问题204
9.5.3渐开线齿轮的尺寸检验205
9.6变位齿轮传动206
9.6.1变位齿轮的概念206
9.6.2变位齿轮的齿形特点和尺寸变动207
9.6.3变位齿轮的传动类型和套用208
9.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211
9.7.1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和特点211
9.7.2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212
9.7.3斜齿轮的当量齿数214
9.7.4交错轴斜齿轮传动215
9.8圆锥齿轮传动216
9.8.1直齿圆锥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216
9.8.2圆锥齿轮的背锥和当量齿数217
9.8.3直齿圆锥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217
9.9齿轮传动设计218
9.9.1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常用材料和设计约束219
9.9.2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222
9.9.3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224
9.9.4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及选用227
9.9.5齿轮传动设计準则228
9.9.6圆柱齿轮传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231
9.9.7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条件232
9.10齿轮结构、工作图和传动润滑234
9.10.1齿轮结构234
9.10.2齿轮工作图235
9.10.3齿轮传动的润滑236
9.11圆弧齿轮传动简介237
思考和实训习题238
第10章蜗桿传动243
10.1蜗桿传动概述243
10.1.1蜗桿传动的类型243
10.1.2蜗桿传动的特点和套用244
10.2蜗桿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尺寸245
10.2.1蜗桿传动的基本参数245
10.2.2蜗桿传动的基本尺寸247
10.2.3蜗桿传动的变位248
10.3蜗桿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249
10.3.1蜗桿传动的失效形式249
10.3.2蜗桿传动的材料和许用应力249
10.3.3蜗桿传动的受力分析250
10.3.4蜗桿传动的强度条件251
10.4蜗桿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252
10.4.1蜗桿传动的滑动速度252
10.4.2蜗桿传动的效率252
10.4.3蜗桿传动的润滑254
10.4.4蜗桿传动的热平衡计算254
10.5蜗桿与蜗轮的结构和工作图256
10.5.1蜗桿结构256
10.5.2蜗轮结构256
10.5.3蜗桿和蜗轮工作图257
思考和实训习题260
第4篇轴系零部件
第11章滑动轴承263
11.1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264
11.1.1滑动轴承简介264
11.1.2滑动摩擦的类型264
11.1.3滑动轴承设计中的基本问题265
11.2滑动轴承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65
11.2.1径向滑动轴承265
11.2.2推力滑动轴承266
11.2.3特殊结构轴承简介267
11.3滑动轴承的材料和轴瓦结构267
11.3.1滑动轴承的材料267
11.3.2轴瓦的结构268
11.4滑动轴承的润滑和配合270
11.4.1润滑剂及其选用原则270
11.4.2润滑装置271
11.4.3滑动轴承润滑方式的选择271
11.4.4滑动轴承的配合272
11.5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计算272
11.5.1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273
11.5.2推力滑动轴承工作能力验算273
11.6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和静压滑动轴承简介275
11.6.1液体动压滑动轴承275
11.6.2液体静压滑动轴承275
思考和实训习题276
第12章滚动轴承278
12.1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和特点278
12.1.1滚动轴承的组成279
12.1.2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及套用279
12.2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283
12.2.1滚动轴承的代号283
12.2.2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286
12.3滚动轴承寿命计算287
12.3.1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计算準则287
12.3.2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和基本额定动载荷288
12.3.3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基本公式289
12.3.4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计算290
12.3.5角接触轴承的轴向载荷292
12.3.6滚动轴承的静强度计算293
12.4陶瓷滚动轴承与滚动导轨简介300
12.4.1陶瓷滚动轴承301
12.4.2滚动导轨301
思考和实训习题302
第13章轴及轴系303
13.1轴的概述303
13.1.1轴的功用与分类303
13.1.2轴的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304
13.2轴的材料与强度计算305
13.2.1轴的材料与机械性能305
13.2.2轴径的估算和强度计算306
13.3轴及轴系的结构设计310
13.3.1轴的结构设计310
13.3.2轴的工作图314
13.3.3轴繫结构的组合设计315
思考和实训习题320
第14章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322
14.1联轴器322
14.1.1固定式刚性联轴器323
14.1.2移动式刚性联轴器325
14.1.3弹性联轴器326
14.2离合器328
14.2.1嵌合式离合器328
14.2.2摩擦式离合器328
14.3制动器330
14.3.1抱块式制动器331
14.3.2内涨式制动器331
14.3.3带式制动器331
思考和实训习题332
第5篇机 械 连 接
第15章连线333
15.1键连线334
15.1.1键连线的功用和分类334
15.1.2平键连线的选择和计算337
15.1.3花键连线的类型、标準和选用338
15.2销连线339
15.3螺纹连线340
15.3.1螺纹连线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连线件340
15.3.2螺纹连线的预紧和防松344
15.3.3螺栓组的布置和受力分析345
15.3.4螺栓连线的强度计算351
15.3.5螺栓连线件的材料和许用应力353
15.3.6提高螺栓连线强度的结构设计353
思考和实训习题357
第16章弹簧359
16.1概述359
16.1.1弹簧的类型、特点和套用359
16.1.2弹簧的材料和製造359
16.2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几何参数和特性曲线363
16.2.1圆柱螺旋弹簧的结构363
16.2.2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364
16.2.3圆柱螺旋弹簧的特性曲线365
16.3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366
16.3.1强度计算366
16.3.2刚度计算367
16.3.3稳定性校核368
16.4非金属弹簧简介370
16.4.1橡胶弹簧370
16.4.2空气弹簧371
思考和实训习题372
参考文献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