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製造工艺学原理与技术研究》主要包括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切削物理现象、工具机及夹具,机械加工精度及控制、表面质量及控制和加工工艺规程等基础内容。另外还详细阐述了典型零件的工艺简介、机器装配工艺规程、先进制造技术与模式研究以及柔性製造系统技术等内容。《机械製造工艺学原理与技术研究》适用于高等院校机械製造专业、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製造专业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等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及教师参考阅读,也可以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机械製造工艺学原理与技术研究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页数:389页
- 开本:16
- 作者:陈星 李明辉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7017486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机械製造工艺学原理与技术研究》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陈星,女,1967年11月出生,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1990年7月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院从事化工设备设计工作,1999年6月调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工作,2004年8月晋升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化工机械设计、维修。
李明辉,男,1962男10月出生,籍贯:山西黎城。本科,现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系,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材料热加工。
魏永辉,男,1979年出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机械製造、摩擦学、耐磨材料、複合材料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曾参与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重点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厅基金等科研项目,申请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1篇,分别发表于《Tribology International》《机械工程学报》《摩擦学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材料工程》《特种铸造与有色合金》《铸造》等领域内权威期刊。读博士期间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和奖励。
李明辉,男,1962男10月出生,籍贯:山西黎城。本科,现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系,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材料热加工。
魏永辉,男,1979年出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机械製造、摩擦学、耐磨材料、複合材料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曾参与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重点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厅基金等科研项目,申请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1篇,分别发表于《Tribology International》《机械工程学报》《摩擦学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材料工程》《特种铸造与有色合金》《铸造》等领域内权威期刊。读博士期间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和奖励。
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
1.1机械製造业的现状及发展
1.2机械製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
第2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1刀具的结构
2.2刀具材料
2.3金属切削过程及其物理现象
2.4切削力与切削功率
2.5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2.6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2.7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件材料加工性
第3章金属切削工具机及其加工方法
3.1金属切削工具机概述
3.2车削加工
3.3铣削加工
3.4钻削、铰削和镗削加工
3.5磨削加工
3.6齿轮加工
3.7刨削与拉削加工
第4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4.1概述
4.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毛坯的选择
4.3定位基準的选择
4.4工艺路线的拟订
4.5加工余量的确定
4.6工序设计
4.7工艺尺寸链
4.8机械加工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
4.9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实例
第5章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
5.1概述
5.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3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4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5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5.6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措施
第6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
6.1概述
6.2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控制
6.3影响加工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控制
6.4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第7章工具机夹具的设计方法
7.1概述
7.2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7.3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7.4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7.5夹具的其他元件和装置
7.6各类工具机夹具及其设计特点
7.7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7.8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
第8章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8.1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8.2套筒零件加工工艺
8.3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
8.4圆柱齿轮加工工艺
8.5其他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第9章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9.1概述
9.2装配尺寸链
9.3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9.4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9.5常用装配工具
9.6典型传动装置的装配案例
第10章先进制造技术与模式研究
10.1概述
10.2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10.3特种加工技术
10.4自动化加工技术
10.5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第11章柔性製造系统技术
11.1柔性製造系统概述
11.2柔性製造系统的加工系统
11.3柔性製造系统的物料运储系统
11.4柔性製造系统的刀具自动运输系统
11.5柔性製造系统的控制结构
11.6开放式单元控制器的功能模型
11.7柔性製造系统的计画与调度
参考文献
1.1机械製造业的现状及发展
1.2机械製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
第2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1刀具的结构
2.2刀具材料
2.3金属切削过程及其物理现象
2.4切削力与切削功率
2.5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2.6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2.7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件材料加工性
第3章金属切削工具机及其加工方法
3.1金属切削工具机概述
3.2车削加工
3.3铣削加工
3.4钻削、铰削和镗削加工
3.5磨削加工
3.6齿轮加工
3.7刨削与拉削加工
第4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4.1概述
4.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毛坯的选择
4.3定位基準的选择
4.4工艺路线的拟订
4.5加工余量的确定
4.6工序设计
4.7工艺尺寸链
4.8机械加工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
4.9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实例
第5章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
5.1概述
5.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3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4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5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5.6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措施
第6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
6.1概述
6.2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控制
6.3影响加工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控制
6.4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第7章工具机夹具的设计方法
7.1概述
7.2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7.3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7.4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7.5夹具的其他元件和装置
7.6各类工具机夹具及其设计特点
7.7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7.8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
第8章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8.1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8.2套筒零件加工工艺
8.3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
8.4圆柱齿轮加工工艺
8.5其他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第9章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9.1概述
9.2装配尺寸链
9.3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9.4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9.5常用装配工具
9.6典型传动装置的装配案例
第10章先进制造技术与模式研究
10.1概述
10.2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10.3特种加工技术
10.4自动化加工技术
10.5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第11章柔性製造系统技术
11.1柔性製造系统概述
11.2柔性製造系统的加工系统
11.3柔性製造系统的物料运储系统
11.4柔性製造系统的刀具自动运输系统
11.5柔性製造系统的控制结构
11.6开放式单元控制器的功能模型
11.7柔性製造系统的计画与调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