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製图》是由廖希亮、吴凤芳、刘素萍编,2009年9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该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机械製图课程(80~120学时)教材,也可作为职业大学、函授大学、电视大学相应专业的教学用书。
全书共18章,主要内容有: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投影变换,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曲线与曲面,立体三视图,平面与立体相交,立体与立体相交,製图基本知识,组合体三视图,轴测投影图,物体的表达方法,标準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附录。
基本介绍
- 书名:机械製图
- 作者:廖希亮、吴凤芳、刘素萍
- ISBN:978-7-122-06504-9
- 类别:高等学校教材
- 页数:284页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字数:488千字
- CIP核字号:2009143531
成书过程
修订过程
该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工科学校“机械製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国家《机械製图》和《技术製图》标準,在为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而进行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编者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
该教材由山东大学廖希亮、吴凤芳、刘素萍编。编写分工如下:廖希亮(第一、三、六、九、十、十一、十四、十五、十七、十八章,附录),吴凤芳(第二、四、五、八、十二章),刘素萍(第七、十三、十六章)。
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大学有关领导的支持以及数位化技术研究所各位老师的帮助。
出版工作
2009年9月,该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 装帧设计 | 责任校对 |
---|---|---|
张兴辉 | 杨北 | 陈静 |
内容简介
全书共18章,主要内容有: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投影变换,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曲线与曲面,立体三视图,平面与立体相交,立体与立体相交,製图基本知识,组合体三视图,轴测投影图,物体的表达方法,标準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附录。
教材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1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1 二、本课程的任务1 第二节投影的基本知识1 一、投影法1 二、投影法分类2 三、正投影法的主要特性4 第二章点的投影5 第一节点的三面投影5 一、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5 二、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5 第二节两点的相对位置7 一、两点的相对位置7 二、重影点的投影7 第三章直线的投影9 第一节直线的投影9 一、直线的投影图9 二、直线上点的投影9 第二节直线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10 一、投影面的平行线10 二、投影面的垂直线11 三、一般位置直线12 第三节求线段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12 一、基本原理12 二、作图方法12 三、套用举例13 第四节两直线相对位置14 一、平行两直线14 二、相交两直线15 三、交叉两直线(又称异面直线)16 第五节相互垂直两直线的投影16 一、直角投影定理17 二、垂直两直线的基本作图18 第六节综合题例分析18 第四章平面的投影21 第一节平面投影的表示法21 第二节平面的投影特性21 一、投影面的垂直面21 二、投影面的平行面21 三、投影面的倾斜面23 第三节平面上的直线和点23 一、在平面上作直线23 二、平面上取点25 第四节包含已知点和直线作平面26 一、包含已知点作平面26 二、包含已知直线作平面26 三、综合题例分析27 第五章投影变换29 第一节变更投影面法29 一、变更投影面法29 二、新投影面的建立29 三、点的投影变换30 四、直线的投影变换32 五、平面的投影变换34 六、套用题例分析35 第二节旋转法38 一、点旋转时的投影规律(绕投影面垂直轴旋转)38 二、直线的旋转39 三、平面的旋转40 第六章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互关係42 第一节相交关係42 一、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相交42 二、一般位置直线、平面的相交44 第二节平行关係48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48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50 第三节垂直关係51 一、直线与平面垂直51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53 第四节综合题例分析55 第七章曲线与曲面60 第一节曲线的形成及分类60 一、曲线的形成60 二、曲线的分类60 第二节曲线的投影性质及其投影画法60 一、曲线的投影性质60 二、曲线投影的画法61 第三节圆及圆柱螺旋线的投影61 一、圆的投影61 二、圆柱螺旋线的投影62 三、圆锥螺旋线的投影64 第四节曲面的形成、分类及表示法64 一、曲面的形成64 二、曲面的分类64 三、曲面的表示法65 第五节常见曲面的形成及其投影画法66 一、柱面66 二、锥面67 三、迴转面67 四、螺旋面69 第八章立体的三视图71 第一节三视图的基本原理71 一、三视图的形成71 二、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对应关係71 三、三视图反映物体上各部分的相对位置72 四、视图中图线及线框的含义72 第二节立体的三视图73 一、立体的分类73 二、平面立体三视图及表面上点、线的投影73 三、曲面立体三视图及表面上点、线的投影76 第九章立体81 第一节平面与立体的表面交线81 一、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81 二、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83 第二节立体与立体相交91 一、相贯线概述92 二、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92 三、曲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92 第十章製图基本知识100 第一节製图国家标準100 一、图纸幅面尺寸和格式(GB/T 14689—1993)100 二、比例(GB/T 14690—1993)101 三、字型(GB/T 14691—1993)101 四、图线及其画法102 五、尺寸标注(GB/T 44584—2003)104 第二节製图工具及使用107 一、图板107 二、丁字尺107 三、三角板107 四、铅笔107 五、圆规109 六、分规109 七、曲线板109 第三节几何作图109 一、正多边形109 二、斜度和锥度作图及标注110 三、圆弧连线111 第四节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112 一、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112 二、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113 第五节绘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113 一、仪器绘图113 二、徒手绘图114 第十一章组合体视图115 第一节组合体的组成分析115 一、组合方式115 二、形体之间的表面连线关係115 第二节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117 一、形体分析117 二、主视图选择117 三、选比例、定图幅119 四、画图步骤120 第三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120 一、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120 二、基本体、切割体及相交立体的尺寸注法120 三、组合体的尺寸注法121 第四节看组合体三视图125 一、看图要点125 二、看图的方法与步骤126 三、看组合体三视图举例128 四、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129 | 第十二章轴测投影图132 第一节概述132 第二节正等轴测投影图(简称正等测图)132 一、正等测图的形成132 二、正等测图的投影特性133 三、正等测图的基本画法133 四、圆的正等测图135 五、圆柱、圆锥、圆球及圆环的正等测图135 六、物体上平板圆角的画法137 七、正等测图画法综合示例137 第三节斜二等轴测投影图(简称斜二测图)138 一、斜二测图的形成及投影特性138 二、圆的斜二测图138 三、斜二测图的画法139 第十三章机件的表达方法140 第一节机件外形的表达——视图140 一、基本视图140 二、向视图142 三、局部视图142 四、斜视图143 第二节机件内形的表达——剖视图144 一、剖视图的基本概念144 二、剖视图的种类147 三、剖切面的种类150 四、剖视图中的规定画法155 第三节机件断面形状的表达——断面图156 一、断面图的概念(GB/T 17452—1998)156 二、断面图的种类156 三、断面图的标注157 第四节局部放大图、其他规定画法与简化画法158 一、局部放大图158 二、简化画法159 第五节表达方法综合套用161 一、形体分析161 二、选择主视图161 三、选择其他视图162 第六节第三角投影简介162 一、基本知识162 二、六个基本视图163 第十四章标準件与常用件164 第一节螺纹及螺纹紧固件164 一、螺纹的基本知识164 二、螺纹的规定画法(根据GB/T 44591—1995)168 三、螺纹的标注170 四、螺纹紧固件及其比例画法172 五、螺纹紧固件连线的画法174 第二节键、销和滚动轴承176 一、键176 二、销178 三、滚动轴承(根据GB/T 44597—1998)179 第三节齿轮180 一、圆柱齿轮181 二、圆锥齿轮183 三、蜗轮、蜗桿184 第四节弹簧187 一、弹簧的规定画法187 二、弹簧的零件图189 第十五章零件图190 第一节零件图概述190 一、零件图的作用190 二、零件图的内容191 三、零件的分类及结构特徵191 第二节零件的视图选择192 一、视图的选择原则193 二、各类零件的视图表达193 第三节零件上的常见结构198 一、铸件上的合理结构198 二、机械加工件上常见的合理结构198 第四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200 一、要正确选择尺寸基準200 二、要考虑设计要求201 三、要符合加工顺序和便于测量202 四、避免出现封闭的尺寸链202 五、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203 第五节看零件图205 一、了解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205 二、分析视图,想像零件形状205 三、分析零件的尺寸207 四、分析技术要求207 第六节测绘零件207 一、测绘零件的方法步骤207 二、零件的尺寸测量209 第十六章机械图样上的技术要求212 第一节零件的表面结构212 一、零件表面结构的基本概念212 二、表面结构的参数213 三、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代号及标注方法214 第二节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标注218 一、互换性218 二、极限与配合基本概念(GB/T 44585—2003)218 三、配合221 四、配合制(GB/T 44585—2003)222 五、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的标注223 *第三节形状和位置公差基本知识224 一、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24 二、形状和位置公差特徵项目符号和框格形式225 三、被测要素和基準要素的标注225 四、形位公差带的定义及标注示例227 第十七章装配图231 第一节装配图的基本概念231 一、装配图的作用231 二、装配图的内容231 第二节装配图的表达方法231 一、一般表达方法231 二、特殊表达方法232 三、规定画法234 四、简化和省略画法236 第三节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236 一、了解和分析装配体236 二、选择装配体的表达方案236 三、画装配图的步骤237 第四节装配图的尺寸注法238 一、特徵尺寸239 二、装配尺寸239 三、安装尺寸239 四、外形尺寸239 五、其他重要尺寸239 第五节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239 一、零(部)件序号239 二、标题栏和明细栏241 第六节常见装配结构简介241 一、零件接触面241 二、轴定位结构243 三、防漏密封结构243 四、装拆方便的结构243 第七节看装配图243 一、认识装配体概况,分析视图关係244 二、弄清装配关係,了解工作原理245 三、分析零件作用,看懂零件形状245 四、综合各部分结构,想像总体形状246 第八节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246 一、零件分类246 二、零件结构形状的处理247 三、零件的视图处理247 四、零件尺寸的处理247 五、技术要求和材料的确定249 第十八章立体表面的展开250 第一节平面立体表面的展开250 第二节圆柱面和圆锥面的展开251 一、正圆柱管及斜口圆柱管的表面展开251 二、相贯两圆柱管的表面展开252 三、正圆锥面及斜口正圆锥管的表面展开252 第三节球面的近似展开253 第四节环面的近似展开255 第五节变形接头的展开256 附录257 附录一螺纹及螺纹紧固件257 附录二键、销268 附录三常用机械加工一般规範和零件结构要素274 附录四滚动轴承278 附录五轴和孔的基本偏差(摘自GB/T 18003—1998)281 参考文献284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该教材有配套教材——《机械製图习题集》。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作者 |
---|---|---|---|---|
《机械製图习题集》 | 978-7-122-06385-4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9年9月 | 978-7-122-06385-4 |
教材特色
- 全书注重投影图与直观图同时运用;
- 内容体系层次分布如下:从形体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到基本形体,再到形体组合构型分析、形体表达及综合套用;
- 全书採用了《技术製图》与《机械製图》国家标準。
作者简介
廖希亮,1963年,男,博士,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金属凝固技术、铸造工艺。
吴凤芳,1966年1月生,女,博士,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摩擦磨损、材料表面强化、产品创新设计。
刘素萍,1971年5月生,女,硕士,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主讲课程为《画法几何及机械製图》《工程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