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机械製图(第二版)(201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19-06-25 11:39:31) 百科
机械製图(第二版)(201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机械製图(第二版)(201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机械製图(第二版)》是由陈锦昌、刘林主编,201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该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套用型本科机械类製图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高等工科学校近机类或非机类专业及函授大学、电视大学、网路学院、成人高校等相关专业选用。

该教材除绪论外,主要内容包括製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基本知识、换面法、基本形体的投影与立体表面交线等。

基本介绍

  • 书名:机械製图(第二版)
  • 作者:陈锦昌、刘林
  • ISBN:9787040463026
  • 页数:364页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年9月19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版面字数:550千字
  • CIP核字号:2016198556

成书过程

修订情况

该教材是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针对套用型本科机械类製图课程教学的需要及套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该教材由陈锦昌、刘林任主编。参加该教材修订工作的有:华南理工大学陈锦昌(第1章和附录)、熊志勇(第3章)、刘林(第5章)、陈亮(第8章)、张瑞秋(第9章)、周述璋(第10章)、丁川(第11章)、熊巍(第12章),江西理工大学套用科学学院刘书灵(第2章),长春理工大学张学忱(第4章),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陈婧婧(第6章和附录)、胡慧芸(第7章),北京师範大学珠海分校段卫民(第13章),华南师範大学张承忠(第13章)。该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同类教材。

出版工作

2016年9月19日,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工作人员
策划编辑责任编辑封面设计版式设计责任校对责任印製
薛立华
薛立华
张志
王艳红
杨凤玲
尤静

内容简介

该教材除绪论外,主要内容包括製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基本知识、换面法、基本形体的投影与立体表面交线、轴测图、组合体、工程图样的表达方法、标準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製二维图形、计算机绘製三维图形等及附录。

教材目录

前辅文第1章 绪论
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一、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性质
二、 本课程的任务
1.2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二、 本课程的内容
三、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3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一、 投影法及其分类
二、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複习思考题
第2章 製图的基本知识
2.1 国家标準的基本规定
一、 图纸幅面和格式
二、 技术製图比例
三、 字型
四、 图线
五、 尺寸标注
2.2 製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一、 铅笔
二、 图板和丁字尺
三、 三角板
四、 圆规和分规
五、 曲线板
六、 其他製图工具
2.3 几何作图
一、 斜度的画法与标注
二、 锥度的画法与标注
三、 圆弧连线
四、 等分已知线段
五、 分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已知等份
六、 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
七、 椭圆的画法
八、 两圆外公切线的画法
2.4 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及尺寸标注
一、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二、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三、 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四、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2.5 徒手图的绘製
一、 徒手绘製直线的方法
二、 徒手绘製圆的方法
三、 徒手绘製平面图形举例
複习思考题
第3章 正投影基本知识
3.1 三投影面体系与三视图
一、 三投影面体系与三视图的概念
二、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及方位对应关係
3.2 点的投影
一、 点的三面投影
二、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三、 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3.3 直线的投影
一、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点
二、 直角三角形法
三、 属于直线上的点
四、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五、 直角投影定理
3.4 平面的投影
一、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点
二、 平面上的点和线、属于平面的投影面平行线
三、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
四、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
複习思考题
第4章 换面法
4.1 换面法的基本概念
4.2 点的换面
一、 点的一次换面
二、 点的两次换面
4.3 直线的换面
一、 直线的一次换面
二、 一般位置直线的两次换面
4.4 平面的换面
一、 平面的一次换面
二、 一般位置平面的两次换面
4.5 套用举例
複习思考题
第5章 基本形体的投影与立体表面交线
5.1 平面立体投影、表面取点及平面体切割
一、 稜柱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二、 稜锥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三、 平面体切割
5.2 曲面立体投影、表面取点及曲面体切割
一、 圆柱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二、 圆锥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三、 球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四、 圆柱切割
五、 圆锥切割
六、 球切割
七、 複合迴转体切割
5.3 立体与立体相交
一、 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
二、 两曲面立体相交
三、 多个基本形体相交
複习思考题
第6章 轴测图
6.1 轴测图的概念
一、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係数
二、 轴测投影的基本性质
三、 轴测投影的基本作图方法
四、 轴测投影的分类
6.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一、 正等轴测图轴间角和轴向伸缩係数
二、 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三、 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四、 曲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五、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六、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6.3 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一、 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係数
二、 形体的斜二轴测图画法
複习思考题
第7章 组合体
7.1 组合体构型
一、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二、 组合体的表面连线关係
7.2 组合体画图
一、 形体分析法画图
二、 线面分析法画图
7.3 组合体尺寸标注
一、 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二、 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三、 尺寸标注应注意的问题
四、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五、 尺寸标注的清晰问题
7.4 组合体读图
一、 组合体读图要点
二、 组合体读图方法
三、 举例分析组合体读图
複习思考题
第8章 工程图样的表达方法
8.1 视图
一、 基本视图
二、 向视图
三、 局部视图
四、 斜视图
8.2 剖视图
一、 剖视图的概念
二、 剖视图的画法
三、 剖视图的种类
四、 剖切面的种类
8.3 断面图
一、 断面图的概念
二、 移出断面图
三、 重合断面图
8.4 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一、 规定画法
二、 简化画法
三、 尺寸标注的简化
8.5 局部放大图
複习思考题
第9章 标準件和常用件
9.1 螺纹与螺纹紧固件
一、 螺纹
二、 螺纹紧固件的标记和画法
9.2 键连线
一、 键的种类和标记
二、 键连线
9.3 销连线
一、 销的种类和标记
二、 销连线
9.4 齿轮
一、 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二、 圆柱齿轮的画法
9.5 弹簧
一、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画法
二、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作图步骤
三、 装配图中螺旋弹簧的规定画法
9.6 滚动轴承
一、 滚动轴承的画法
二、 滚动轴承的标记和代号
複习思考题
第10章 零件图
10.1 零件图的内容
一、 零件的分类
二、 零件图的内容
10.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一、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二、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三、 各类零件的表达方法和尺寸标注实例分析
10.3 零件图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一、 铸造工艺结构
二、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0.4 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一、 表面结构
二、 极限与配合
三、 几何公差
10.5 零件测绘
一、 绘製零件草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 常用的简便测量零件尺寸的方法
10.6 读零件图
一、 读零件图的要求
二、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三、 读零件图实例
複习思考题
第11章 装配图
11.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一、 装配图的作用
二、 装配图的内容
11.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一、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二、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11.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一、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二、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11.4 装配图中的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
一、 装配图中的零件序号
二、 装配图中的明细栏和标题栏
11.5 装配工艺结构的合理性
一、 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结构
二、 接触面转折处结构
三、 考虑装拆维修方便
四、 常见的定位、密封及防松装置
11.6 部件测绘及绘製装配图
一、 部件测绘
二、 根据装配示意图和零件草图绘製装配图
11.7 读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
一、 读装配图的要求
二、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三、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四、 读装配图实例
複习思考题
第12章 计算机绘製二维图形
12.1 绘图软体的启动与退出
一、 启动
二、 退出
12.2 互动式绘图
一、 绘图操作
二、 数据的输入方式
三、 图形的保存与调用
12.3 绘图环境设定
一、 设定图层
二、 设定绘图环境
三、 绘製图框和标题栏
四、 文字与字样
12.4 绘製平面几何图形
一、 绘製中心线
二、 绘製轮廓线
12.5 尺寸标注
一、 尺寸标注样式
二、 尺寸标注方法
12.6 绘製零件图
一、 绘图环境设定
二、 绘製视图
三、 标注尺寸
四、 图形块
複习思考题
第13章 计算机绘製三维图形
13.1 基础知识
一、 视口
二、 绘製形体
三、 模型显示控制
13.2 基本形体
一、 楔体(WEDGE)
二、 圆锥(CONE)
三、 球体(SPHERE)
四、 圆环(TORUS)
五、 拉伸体(EXTRUDE)
六、 迴转体(REVOLVE)
七、 稜锥(PYRAMID)
八、 通过剖切稜柱生成稜锥
九、 螺旋线(HELIX)
十、 扫掠(SWEEP)
十一、 放样(LOFT)
13.3 用户坐标系
13.4 三维实体的编辑
一、 并、差、交
二、 圆角与倒角
三、 切割与截面
13.5 三维实体模型创建实例
複习思考题
附录
附录一 螺纹
附录二 常用标準件
附录三 常用零件结构要素
附录四 极限与配合
附录五 常用材料
附录六 第三角画法简介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 配套教材
该教材配有辅助教材《机械製图习题集(第二版)》。
书名书号出版社作者
《机械製图习题集(第二版)》
978-7-04-046220-3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锦昌、丁川
  • 课程资源
该教材还配有CAI课件和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特色

修订后,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根据高等学校套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在内容上遵循少而精、突出套用性的原则;
  2. 在每章的开始给出了该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章的最后给出了複习思考题;
  3. 贯彻工程製图最新(截止2016年)国家标準,并将与课程相结合的相关国家标準编排在附录之中;
  4. 选用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版本AUTOCAD2016软体作为绘图软体。

作者简介

  • 主编
陈锦昌,男,汉族,广东南海人,1956年3月生,中共党员,华南理工大学械工程学院原副院长。长期从事工程图学、计算机图形学、CAD及套用的研究。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刘林,华南理工大学教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