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製图(少学时)》是由辜东莲、李同军、于光明主编,201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该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对机械製图课程少学时要求的机械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岗位培训用书。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製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基础、基本体的表达与识读、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零件图的表达与识读、装配图的识读、典型零部件的测绘等。
基本介绍
- 书名:机械製图(少学时)
- 作者:辜东莲、李同军、于光明
- ISBN:978-7-04-026923-9
- 类别: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7-16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版面字数:240千字
成书过程
《机械製图(少学时)》是依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製图教学大纲》,参照中国国家职业技能标準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範,并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编写而成的。
该书由辜东莲、李同军、于光明主编,吴联兴、郁兆昌、潘美祥、董述欣、孙彩等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教育部聘请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增强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韩满林审阅了该书,高等教育出版社聘请北京理工大学董国耀审阅了该书,他们都对该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10年7月16日,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机械製图(少学时)》主要内容包括製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基础、基本体的表达与识读、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零件图的表达与识读、装配图的识读、典型零部件的测绘等。
教材目录
绪论 | 第二节 识读端盖零件图 |
第一章 製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 第三节 识读齿轮零件图 |
第一节 认识製图国家标準 | 第四节 识读铣刀头中轴的零件图 |
第二节 认识并使用绘图工具 | 第五节 识读螺纹轴零件图 |
第三节 绘製几何图形 | 第六节 识读支架零件图 |
本章小结 | 第七节 识读蜗桿减速器箱体零件图 |
思考练习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投影基础 | 思考练习 |
第一节 认识投影法与视图 | 第六章 装配图的识读 |
第二节 认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 第一节 装配图概述 |
本章小结 | 第二节 识读螺栓连线装配图 |
思考练习 | 第三节 识读键连线装配图 |
第三章 基本体的表达与识读 | 第四节 识读虎钳装配图 |
第一节 表达与识读平面立体 | 本章小结 |
第二节 表达与识读迴转曲面立体 | 思考练习 |
第三节 标注基本体的尺寸 | 第七章 典型零件的测绘 |
第四节 绘製基本体的轴测图 | 本章小结 |
本章小结 | 思考练习 |
思考练习 | 附表 |
第四章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 附表1 普通螺纹(摘自GB/T 193—2003、GB/T 196—2003) |
第一节 认识组合体的类型及形体分析法 | 附表2 六角头螺栓(摘自GB/T 5782—2000、GB/T 5783—2000) |
第二节 表达与识读截切体 | 附表3 六角螺母(摘自GB/T 6170—2000、GB/T 41—2000) |
第三节 表达与识读相贯体 | 附表4 平垫圈(摘自GB/T 97.1—2002、GB/T 97.2—2002) |
第四节 表达与识读常见组合体 | 附表5 平键(摘自GB/T 1095—2003、GB/T 1096—2003) |
本章小结 | 附表6 轴的极限偏差表(摘自GB/T 1800.2—2009) |
思考练习 | 附表7 孔的极限偏差表(摘自GB/T 1800.2—2009) |
第五章 零件图的表达与识读 | 附表8 配套多媒体资源 |
第一节 零件图的表达与识读方法 | 参考文献 |
教学资源
《机械製图(少学时)》开通有Abook数字课程,并配套习题集、教学指导、教学挂图,以及助教助学光碟、电子题库、网路教学资源等。主要包括教学指导建议、电子教案、演示文稿、教学动画、电子挂图、多媒体积件库、强化练习与模拟试题、相关国家标準信息、相关教学资料等,该书还附有学习卡/防伪标。
教材特色
《机械製图(少学时)》用中职学生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实现教学意图;内容以识图为主线;对应二维平面图形配置了精美的三维立体渲染图,清晰、直观、易懂,重点突出;提供了教学案例。该书有以下主要特色:
1、内容以实用为主,体现机械製图课程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突出以套用为核心,联繫生活、专业、企业生产实践;简化原理阐述,适当降低理论难度,以适用、够用、实用为度,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2、结合实例编排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在教材中设计了贴近生产的套用实例,简练有效的知识连结,开阔视野、与岗位衔接的阅读知识,贴合专业的练习。
3、该书以十分严肃的态度贯彻执行有关的中国国家标準。
4、该书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教学特点,在机械製图教学中通过学与练的结合,实现学有所悟,练有所思。在选编习题集时,编排体系与教材密切配合,改变传统单一作图的作业模式,增加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题型。
作者简介
辜东莲,女,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主任。
于光明,济南市教研室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