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雪榆院士于1933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所长、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上海交通大学C3P联合研究室主任、瑞士FEINTOOL公司高级顾问、韩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杂誌编委、德国《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杂誌编委、国际环境保护与製造委员会(ICEM)常务委员。
阮雪榆院士实施的高技术发展新战略,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准,在交通大学成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冷锻教席”。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过国家验收认为中心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开发和综合能力及队伍”,受到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评价。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的官员到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模具CAD国家工程中心要比美国任一工程研究中心好得多”。美国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stitute)2007年6月的工程研究中心(ERC)报告中,该所调研了11个国家73个工程研究中心,将阮雪榆院士领导的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列于首位。
阮雪榆院士共指导博士研究生140名,博士后9名,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谢友柏: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友柏,男,1933年9月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内然机製造专业,留校在机械原理及零件教研室任教,1957年随学校迁至西安。1984年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博士点首任博士导师,1986年被聘为教授。1988年任该校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所长。1979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会成立,任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副会长,1992年任理事长;与此同时还担任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其它兼职有《摩擦学学报》副主编,《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兼职教授,英《Proc IMechE,Part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Fribologhy》编委等。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谢友柏从事机械学、摩擦学研究及教学工作近40年,主持完成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数十项。作为第一完成者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省部委、校奖12项和个人荣誉奖十余种、专利2项,发表论着百余篇,培养出博士16人,硕士31人。面对摩擦学这一涉足广泛知识的领域,在润滑、控制、可靠性、知识获取、资料库、专家系统等方面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取得进展。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有建立在简单系统上的方法,提出了摩擦学(大)系统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构造了理论上的框架,并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透平机械转子 轴承系统等的摩擦学设计上,得到重要和理论及套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