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橘皮征

(2019-10-28 01:14:24) 百科

橘皮征

乳房橘皮征是由于乳房皮下淋巴管为癌细胞所阻塞,引起乳房皮肤肿胀,而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凹陷,形似橘皮的现象。

发病原因

乳房皮下淋巴网十分发达,癌肿接近皮肤时,常常要侵入和阻塞皮下淋巴管,造成淋巴液循环障碍。皮肤因淋巴液滞留会发生不同範围和程度的水肿而高于正常皮肤。但乳房皮肤有密集的毛囊分布,而毛囊处的皮肤与皮下组织连线较为紧密,不能随周围皮肤一同肿胀起,继而形成密集的点状下陷,酷似橘皮,因而称为橘皮征或“橘皮样变”。

临床表现

生长较快,体积较大的肿瘤,可出现皮肤表浅静脉怒张,肿瘤局部皮温升高;如肿瘤接近皮肤表面时皮肤可发红;如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即可出现皮肤水肿,出现“橘皮样变”。发生橘皮征或“橘皮样变”的水肿皮肤不仅可以增厚,皮肤的弹性也会明显下降,橘皮征是T4肿瘤的徵象,表明病程已进入晚期。“橘皮样变”皮肤常常为苍白色,但在大量癌细胞进入皮下淋巴网并迅速扩展的时候,皮肤可为红色或暗红色,类似急性乳腺炎的皮肤表现。

体格检查

乳房是浅表器官,病变易被发现。体格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乳房,双手高举,让乳房平坦于胸部,利于发现表麵皮肤的异常改变。

临床诊断

橘皮征是乳腺癌中晚期的皮肤表现,通常提示肿瘤较大,已侵及乳房皮下淋巴管。“橘皮样改变”红肿範围达到乳房皮肤的1/3以上时就达到炎性乳腺癌的诊断标準。

治疗方式

橘皮征是乳腺癌中晚期特徵之一,确诊为乳腺恶性肿瘤后及时採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1.早期乳腺癌
临床I期、II期适合手术治疗的乳腺癌,以手术为主。病灶位于内侧或中央者必要时需同时处理内乳淋巴结,术后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激素受体等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2.局部晚期乳腺癌
临床IIIA及部分IIIB期乳腺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採用新辅助化疗使肿瘤降期后再决定手术方式。如化疗效果欠佳,肿瘤缩小不明显,必要时给予放射治疗。此类患者术后应予以必要的辅助治疗。
3.晚期乳腺癌
临床部分IIIB期及IV期乳腺癌应以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为主,而手术及放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