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汉语汉字,读作jú,其本义指橘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通常有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橘
- 拼音:jú
- 注音:ㄐㄩˊ
- 部首:木
- 笔画:16
- 五笔:SCBK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jú | 名词 | 橘树。果实也称“橘”。 | orange | 《书·禹贡》:厥包橘柚锡贡。 | 橘子 |
月阳名之一。 | 《尔雅·释天》:月阳: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 |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果。出江南。从木矞声。居聿切。
康熙字典
《唐韵》:居聿切,《集韵》《韵会》:诀律切,《正韵:》厥笔切,并钧入声。《说文》:果出江南,树碧而冬生。《书·禹贡》:扬州厥包橘柚锡贡。注:小曰橘,大曰柚。《尔雅翼》:江南为橘,江北为枳。《史记·货殖传》:蜀汉江陵千树橘,其人与千戸侯等。《襄阳记》:谓之木奴。李衡于龙阳洲种橘千株,敕儿曰:吾有木奴千头,不责汝衣食。《宋·韩彦直·橘谱》:橘品十有四种。
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谓之月阳。
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谓之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