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製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影片。由哈·克尔瓦瓦茨执导,斯·佩洛维奇、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伊·加洛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期,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将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经的桥樑炸毁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哈·克尔瓦瓦茨
- 编剧:乔·莱博维奇,普·格鲁博维奇
- 主演:韦利米尔·巴塔·日瓦伊诺维奇,鲍里斯·德沃尔尼克,斯·佩洛维奇,雷利亚·巴希奇,约·亚尼切耶维奇,伊·加洛
- 出品公司:波斯纳电影製片厂
- 对白语言:塞尔维亚语,德语
- 中文名:桥
- 外文名:Most
- 出品时间:1969年
- 製片地区:南斯拉夫
- 拍摄地点:南斯拉夫
- 类型:动作、战争
- 片长:105分钟
- 上映时间:1969年7月14日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0074921
- 线上播放平台:土豆
- 译製单位:北京电影製片厂
- 译製时间:1977年
剧情简介
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饰)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老虎与老战友——爆破专家扎瓦多尼(博·德沃尔尼克 饰)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诺、沉默寡言的战士狄希、曾参与建桥的游击队员曼纳,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老虎从盖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与联络员牺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老虎Major Tigar | 韦利米尔·日瓦伊诺维奇 | ---- |
工程师 | 斯·佩洛维奇 | ---- |
Djuzepe Zavatoni - Diverzant | 鲍里斯·德沃尔尼克 | ---- |
Kalc, tj. Sova | Relja Basic | ---- |
叶琳娜 | 西·米亚托维奇 | ---- |
Tihi/Mrki | Boro Begovic | ---- |
Mane Svercer | Jovan-Burdus Janic.. | ---- |
Bambino | Igor Galo | ---- |
Pukovnik | Jovan Milicevic | ---- |
Major | Dusan Janicijevic | ---- |
Nemacki vojnik | Veljko Mandic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造型设计 | 视觉特效 |
---|---|---|---|---|---|---|---|---|
Iso Tauber | 哈克尔瓦瓦茨 | Svetislav Pavlovic Niksa Fulgosi | Predrag Golubovic Djordje Lebovic | Ognjen Milicevic | Nino Jelic | Blanka Jelic | Vladimir Tadej | Milja Vujanovic |
(以上内容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老虎Major Tigar演员: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游击队少校,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老虎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
- 工程师演员:斯·佩洛维奇建设这座大桥的人,被老虎从盖世太保中救出,工程师亲手将大桥炸毁。
- 迪希Tihi演员:博·贝戈维奇沉默寡言的战士,擅长用刀,机智果断,是第一个进入炸桥小队的成员。
- 曼纳Mane演员:约·亚尼切耶维奇曾参与修桥的游击队员,炸桥小队的成员,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和德军发生激战。
(以上内容来源)
音乐原声
歌名 | 备注 |
---|---|
啊!朋友(再见)Bella Ciao | 插曲,本是义大利民歌,中国版由北影厂集体译配。 |
幕后花絮
-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因为在《桥》中饰演老虎而导致许多人都认为瓦尔特的外号就是老虎。
- 《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因为《桥》在中国的流行而导致许多人误以为其是南斯拉夫的歌曲,但其却是义大利民歌。
- 《啊!朋友再见》的义大利原名中“Bella ”是姑娘的意思,而汉语却翻译成了朋友。
幕后製作
塔拉河峡谷大桥位于黑山北部,横跨欧洲最深的塔拉河大峡谷,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全长366米。它初建于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炸毁,后于1946年重建并保留至今,《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拍摄的。

影片评价
《桥》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一贯风格。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飞机大炮加游击队,突出英雄人物。这部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于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所以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千龙网评)
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

《桥》很触动人,不仅仅是电影中班比诺在沼泽地上跳跃的身影,不仅仅是工程师拉响炸弹后那个浓烟遮盖的画面,也不仅仅是一群是战友也是朋友的游击队员走在山岗上的剪影。电影背后的真实命运,才是最触动人心灵的地方。曾经是中国人民朋友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已经永远消失,电影背后的那群因为电影拍摄而成为朋友的人,因为国家的分裂而不再来往。朋友再见,不光有电影里的一群游击队员,还有电影外一群活在真实世界的人,还有两个国家的人们藏在心底的感动。(新浪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