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数控编程一体化》是2014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新光、陈羽。
基本介绍
- 书名:模具设计与数控编程一体化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页数:366页
- 开本:16
- 品牌: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于新光 陈羽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122198596
内容简介
《模具技术丛书》之一;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相结合。本书对现代模具生产中广泛採用的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进行了介绍,参考了同行数控加工和编程技术及模具製作的相关内容。 全书共分六章,重点介绍了数控编程基础、模具设计与数控编程、快速成型数控模具技术发展;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车床编程与处理;零件图的数学处理;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本书注重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章节以实例叙述为主,理论表述从简。 本书可作为从事数控技术与塑胶模具成型的製作工的技能鉴定培训,可作为塑胶模具产品製品成型技术与塑胶模具材料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塑胶工艺专业学生论文研究与教学参考。可供机电工业、模具行业等塑胶产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政府管理等部门参考。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数控加工基础
第一节概述
一、数控工具机
二、数控工具机分类及控制方式
第二节数控编程与加工基础
一、概述
二、自动编程概念与相应的规定
三、常用自动编程软体
四、数控加工的基本指令代码举例
五、数控编程与工艺参数
第三节数控加工工艺过程
一、概述
二、数控加工工艺过程
三、刀具材料
四、数控车床刀具
五、数控铣床刀具
六、数控工具机的保养及维修
第四节数控编程技术及其发展
一、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数控编程的核心技术及方法
第五节快速成型数控模具技术发展
一、快速成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雷射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三、精密数控工具机的未来发展
四、高端的数控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五、国产数控系统产品品质分析
第六节数控冲压模具及其快速成型技术
一、概述
二、沖孔的基本理论
三、数控沖床加工工艺特点
四、数控沖床模具使用和维护
五、数控沖床模具的装配及保养
六、数控冲压模具标準及技术要求
第二章 数控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数控工具机技术发展概况
一、概述
二、由高速切削推进至全面高速化
三、推进高速化发展的两大关键技术
四、数控工具机的高效柔性化加工
五、可重组製造技术将成为发展低成本高效柔性製造系统的基础
六、国产数控沖床的发展趋势
七、数控工具机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
一、概述
二、数控系统发展阶段简史
三、国内数控工具机产业群的现状
四、国内高端数控系统套用重点
五、数控工具机仍未掌握高端技术
六、高速、高精度数字控制技术发展实例
七、卧式数控工具机高速、高精度加工模具的解决方案
第三节五轴联动加工和编程技术及发展前景
一、概述
二、五轴数控加工的重要原理
三、为五轴加工选择合适的CAM软体
四、Hyper MILL软体与五轴编程
五、WorkNC CAM软体实现五轴联动刀轨的转换
六、WorkNC Auto 5模具加工五轴编程技术
七、对五轴数控工具机振动控制的新技术套用举例
八、Meissner公司五轴加工成功的案例
九、五轴加工发展前景
第四节数控複合加工工具机的发展
一、概述
二、数控複合加工工具机的发展
三、组合加工工具机的出现和数控複合加工工具机的兴起
四、数控複合加工工具机的门类及其代表性产品
五、数控複合加工工具机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第五节多零件加工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套用
一、概述
二、多零件加工技术及其套用现状
三、实现多零件数控加工的关键问题
四、多零件数控加工的技术实践
五、经济效益与推广套用
第六节智慧型化、开放式、网路化成为当代的数控系统
一、概述
二、开放式智慧型化、网路化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三、开放式智慧型化、网路化数控平台的基本结构
四、开放式智慧型化、网路化数控系统的套用
第七节重视新技术标準、规範的建立
一、概述
二、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範
三、关于数控标準
第三章 数控车床编程与处理
第一节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一、数控车床的主要加工对象
二、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三、高速切削工艺的特点和优点
四、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五、高速工具机主轴刀具联结设计
六、高速切削数控编程的特点与要求
七、圆锥的数控车削加工实例
八、高速铣削在模具製造中的套用
九、高速铣削是模具製造最重要的加工工艺
第二节高速切削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套用
一、概述
二、发展高速切削的意义
三、发展高速切削技术的特点
四、发展高速切削的适用性
五、发展高速切削的关键技术
六、高速切削技术套用
七、齿轮滚削技术套用
八、高速铣削技术套用
第三节数控车削刀具及刀具参数处理与测量技术
一、概述
二、数控工具机刀具的正确使用
三、数控刀具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四、数控工具机选用刀具及编程
五、数控车床刀具参数补偿指令
六、CNC编程如何确定切削用量与进给量
七、刀具测量装置的正确使用
八、数控刀具几何参数测量技术
第四节数控工具机结构与分类
一、概述
二、数控车床的组成
三、数控车床的结构特点
四、数控车床的分类
五、数控车床的布局
六、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
七、数控车床的自动换刀装置
八、数控车床的卡盘
九、数控车床的尾座
第五节FANUC系统数控系统操作面板
一、数控系统操作面板
二、数控车床操作
第六节数控工具机程式编制步骤及操作与实例
一、概述
二、数控编程步骤
三、数控工具机程式过程实例
四、FANUC数控车床编程实例
五、数控工具机零件加工编程与操作实例
第七节数控车削加工仿真技术
一、概述
二、计算机仿真的概念及套用
三、数控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四、数控车削加工仿真流程
五、NC程式的编译解释
六、仿真行为
七、零件加工过程干涉碰撞检查
第八节数控工具机的安全控制设计
一、概述
二、PLC程式在数控工具机上的套用
三、数控工具机的安全控制设计
四、数控工具机的虚拟製造系统与设计系统
第四章 零件图的数学处理
第一节基点坐标的计算
一、概述
二、基点坐标的计算
第二节节点坐标的计算
一、概述
二、节点的定义
三、节点坐标的计算
第三节数控工具机的坐标系统
一、概述
二、坐标轴及其运动方向
三、坐标原点
四、原点偏移
五、绝对坐标编程及增量坐标编程
第四节国产数控工具机核心创新技术能力不足
第五节零件造型的计算机模型的技术实例
一、概述
二、钣金零件的特徵与I—SMS系统构架
三、钣金造型系统
四、系统数据结构
五、不同模式下的展开算法
六、实例验证
七、钣金零件的程式算法与有效性实例验证
第五章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第一节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一、概述
二、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内容
三、高速铣削加工工艺技术
四、数控铣削加工参数的确定原则
五、超高速切削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高速铣削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套用
一、概述
二、高速电主轴技术
三、高速进给系统
四、数控、伺服控制系统
五、排屑和安全防护
六、动平衡与热平衡的结构
七、高速铣削冷却方式的合理选择
第三节数控铣削刀具及刀具技术与套用
一、概述
二、数控铣刀的结构及其工具系统类型
三、数控铣刀常用的类型
四、合理选用数控切削刀具
五、数控铣削技术发展对刀具材料的要求
六、数控铣削刀具系统与基本要求
七、CNC刀柄铣削技术
八、CNC铣床和加工中心与新概念刀具套用
九、整体式立铣刀与刀片式铣刀套用
十、PCD和CBN刀具高速乾铣削的套用
第四节模具高速铣削加工技术及其数控编程实例套用
一、概述
二、高速切削加工套用的关键技术
三、高速铣削编程中的常用策略和CAM软体
四、高速切削加工在模具製造中的典型套用实例
第五节螺纹数控铣削加工数控技术的套用
一、概述
二、螺纹铣削的发展
三、螺纹铣刀的优点
四、螺纹数控铣削加工
五、螺纹铣削数控编程系统
六、螺纹铣切削参数选择
七、螺纹铣削加工与铣刀的套用
第六节数控铣床典型编程指令
一、概述
二、数控铣床编程基础
三、数控铣床基本指令
第七节数控铣床加工的循环指令和子程式
一、概述
二、孔加工固定循环
三、子程式
第八节数控铣床结构与分类
一、概述
二、数控铣床的组成
三、数控铣床的结构特点
四、数控铣床的分类
五、数控铣床的布局
六、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
七、万能铣头
八、迴转工作檯
第九节FANUCO—MD数控铣床操作面板
一、概述
二、数控铣床操作面板
三、数控铣床操作
第十节CimatronE数控铣削加工编程的关键技术及套用
一、概述
二、CimatronE数控铣削加工关键技术
三、CimatronE数控铣削加工编程实例
第六章 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
第一节数控加工中心编程
一、概述
二、加工中心特点及组成
三、加工中心编程
四、西门子PLC编程指令
五、典型数控车床编程常用指令
第二节系统加工中心的操作
一、数控加工工序规划
二、加工中心工艺参数的选用
三、加工中心核心部件介绍
四、利用立式加工中心进行孔加工的方法
五、数控加工中合理设计加工工艺
六、加工中心三菱系统的面板
第三节对刀仪及使用
一、概述
二、标準零点
三、被测刀具X、Z坐标尺寸的测量
四、刀尖投影角度测量
五、使用说明
六、对刀仪维护保养
七、数控磨床、车床用测头检测问题
第四节加工中心刀具补偿与数控改造
一、加工中心数控系统中的刀具补偿
二、数控加工中刀具补偿的套用
三、进口加工中心工具机数控改造
参考文献
第一节概述
一、数控工具机
二、数控工具机分类及控制方式
第二节数控编程与加工基础
一、概述
二、自动编程概念与相应的规定
三、常用自动编程软体
四、数控加工的基本指令代码举例
五、数控编程与工艺参数
第三节数控加工工艺过程
一、概述
二、数控加工工艺过程
三、刀具材料
四、数控车床刀具
五、数控铣床刀具
六、数控工具机的保养及维修
第四节数控编程技术及其发展
一、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数控编程的核心技术及方法
第五节快速成型数控模具技术发展
一、快速成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雷射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三、精密数控工具机的未来发展
四、高端的数控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五、国产数控系统产品品质分析
第六节数控冲压模具及其快速成型技术
一、概述
二、沖孔的基本理论
三、数控沖床加工工艺特点
四、数控沖床模具使用和维护
五、数控沖床模具的装配及保养
六、数控冲压模具标準及技术要求
第二章 数控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数控工具机技术发展概况
一、概述
二、由高速切削推进至全面高速化
三、推进高速化发展的两大关键技术
四、数控工具机的高效柔性化加工
五、可重组製造技术将成为发展低成本高效柔性製造系统的基础
六、国产数控沖床的发展趋势
七、数控工具机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
一、概述
二、数控系统发展阶段简史
三、国内数控工具机产业群的现状
四、国内高端数控系统套用重点
五、数控工具机仍未掌握高端技术
六、高速、高精度数字控制技术发展实例
七、卧式数控工具机高速、高精度加工模具的解决方案
第三节五轴联动加工和编程技术及发展前景
一、概述
二、五轴数控加工的重要原理
三、为五轴加工选择合适的CAM软体
四、Hyper MILL软体与五轴编程
五、WorkNC CAM软体实现五轴联动刀轨的转换
六、WorkNC Auto 5模具加工五轴编程技术
七、对五轴数控工具机振动控制的新技术套用举例
八、Meissner公司五轴加工成功的案例
九、五轴加工发展前景
第四节数控複合加工工具机的发展
一、概述
二、数控複合加工工具机的发展
三、组合加工工具机的出现和数控複合加工工具机的兴起
四、数控複合加工工具机的门类及其代表性产品
五、数控複合加工工具机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第五节多零件加工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套用
一、概述
二、多零件加工技术及其套用现状
三、实现多零件数控加工的关键问题
四、多零件数控加工的技术实践
五、经济效益与推广套用
第六节智慧型化、开放式、网路化成为当代的数控系统
一、概述
二、开放式智慧型化、网路化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三、开放式智慧型化、网路化数控平台的基本结构
四、开放式智慧型化、网路化数控系统的套用
第七节重视新技术标準、规範的建立
一、概述
二、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範
三、关于数控标準
第三章 数控车床编程与处理
第一节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一、数控车床的主要加工对象
二、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三、高速切削工艺的特点和优点
四、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五、高速工具机主轴刀具联结设计
六、高速切削数控编程的特点与要求
七、圆锥的数控车削加工实例
八、高速铣削在模具製造中的套用
九、高速铣削是模具製造最重要的加工工艺
第二节高速切削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套用
一、概述
二、发展高速切削的意义
三、发展高速切削技术的特点
四、发展高速切削的适用性
五、发展高速切削的关键技术
六、高速切削技术套用
七、齿轮滚削技术套用
八、高速铣削技术套用
第三节数控车削刀具及刀具参数处理与测量技术
一、概述
二、数控工具机刀具的正确使用
三、数控刀具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四、数控工具机选用刀具及编程
五、数控车床刀具参数补偿指令
六、CNC编程如何确定切削用量与进给量
七、刀具测量装置的正确使用
八、数控刀具几何参数测量技术
第四节数控工具机结构与分类
一、概述
二、数控车床的组成
三、数控车床的结构特点
四、数控车床的分类
五、数控车床的布局
六、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
七、数控车床的自动换刀装置
八、数控车床的卡盘
九、数控车床的尾座
第五节FANUC系统数控系统操作面板
一、数控系统操作面板
二、数控车床操作
第六节数控工具机程式编制步骤及操作与实例
一、概述
二、数控编程步骤
三、数控工具机程式过程实例
四、FANUC数控车床编程实例
五、数控工具机零件加工编程与操作实例
第七节数控车削加工仿真技术
一、概述
二、计算机仿真的概念及套用
三、数控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四、数控车削加工仿真流程
五、NC程式的编译解释
六、仿真行为
七、零件加工过程干涉碰撞检查
第八节数控工具机的安全控制设计
一、概述
二、PLC程式在数控工具机上的套用
三、数控工具机的安全控制设计
四、数控工具机的虚拟製造系统与设计系统
第四章 零件图的数学处理
第一节基点坐标的计算
一、概述
二、基点坐标的计算
第二节节点坐标的计算
一、概述
二、节点的定义
三、节点坐标的计算
第三节数控工具机的坐标系统
一、概述
二、坐标轴及其运动方向
三、坐标原点
四、原点偏移
五、绝对坐标编程及增量坐标编程
第四节国产数控工具机核心创新技术能力不足
第五节零件造型的计算机模型的技术实例
一、概述
二、钣金零件的特徵与I—SMS系统构架
三、钣金造型系统
四、系统数据结构
五、不同模式下的展开算法
六、实例验证
七、钣金零件的程式算法与有效性实例验证
第五章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第一节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一、概述
二、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内容
三、高速铣削加工工艺技术
四、数控铣削加工参数的确定原则
五、超高速切削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高速铣削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套用
一、概述
二、高速电主轴技术
三、高速进给系统
四、数控、伺服控制系统
五、排屑和安全防护
六、动平衡与热平衡的结构
七、高速铣削冷却方式的合理选择
第三节数控铣削刀具及刀具技术与套用
一、概述
二、数控铣刀的结构及其工具系统类型
三、数控铣刀常用的类型
四、合理选用数控切削刀具
五、数控铣削技术发展对刀具材料的要求
六、数控铣削刀具系统与基本要求
七、CNC刀柄铣削技术
八、CNC铣床和加工中心与新概念刀具套用
九、整体式立铣刀与刀片式铣刀套用
十、PCD和CBN刀具高速乾铣削的套用
第四节模具高速铣削加工技术及其数控编程实例套用
一、概述
二、高速切削加工套用的关键技术
三、高速铣削编程中的常用策略和CAM软体
四、高速切削加工在模具製造中的典型套用实例
第五节螺纹数控铣削加工数控技术的套用
一、概述
二、螺纹铣削的发展
三、螺纹铣刀的优点
四、螺纹数控铣削加工
五、螺纹铣削数控编程系统
六、螺纹铣切削参数选择
七、螺纹铣削加工与铣刀的套用
第六节数控铣床典型编程指令
一、概述
二、数控铣床编程基础
三、数控铣床基本指令
第七节数控铣床加工的循环指令和子程式
一、概述
二、孔加工固定循环
三、子程式
第八节数控铣床结构与分类
一、概述
二、数控铣床的组成
三、数控铣床的结构特点
四、数控铣床的分类
五、数控铣床的布局
六、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
七、万能铣头
八、迴转工作檯
第九节FANUCO—MD数控铣床操作面板
一、概述
二、数控铣床操作面板
三、数控铣床操作
第十节CimatronE数控铣削加工编程的关键技术及套用
一、概述
二、CimatronE数控铣削加工关键技术
三、CimatronE数控铣削加工编程实例
第六章 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
第一节数控加工中心编程
一、概述
二、加工中心特点及组成
三、加工中心编程
四、西门子PLC编程指令
五、典型数控车床编程常用指令
第二节系统加工中心的操作
一、数控加工工序规划
二、加工中心工艺参数的选用
三、加工中心核心部件介绍
四、利用立式加工中心进行孔加工的方法
五、数控加工中合理设计加工工艺
六、加工中心三菱系统的面板
第三节对刀仪及使用
一、概述
二、标準零点
三、被测刀具X、Z坐标尺寸的测量
四、刀尖投影角度测量
五、使用说明
六、对刀仪维护保养
七、数控磨床、车床用测头检测问题
第四节加工中心刀具补偿与数控改造
一、加工中心数控系统中的刀具补偿
二、数控加工中刀具补偿的套用
三、进口加工中心工具机数控改造
参考文献
序言
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自从20世纪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模具行业的发展,提出支持模具行业的发展以带动製造业的蓬勃发展。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的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模具加工业日趋成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大幅提高,国内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各种有利因素使越来越多国外企业选择我国作为模具加工的基地。模具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面临再次腾飞的契机。
据统计资料,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通过模具加工产品,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高度一致性等。如今,模具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套用,并且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特别是在製造业中,它起着其他行业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辐射性的影响。
现代模具行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目前,中国约有模具生产厂点2.5万余家,从业人员有100多万人,全年模具产值达1000多亿元人民币,模具出口近30亿美元,但是目前我国注射模具设计製造大多集中在低档次领域,技术水平与附加值偏低,对于那些精密、複杂、大型、科技含量高和寿命长的高中档模具,国内模具企业在技术上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热流道的注塑模具已套用普遍,如双色注塑模、气体辅助注塑模、无熔接痕高亮度模具正在广泛套用;同时,CAE的模流分析和模具信息化的管理系统(CAE、CRP、EMS)已开发套用,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能对模具项目计画、材料、进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面对国外先进技术与模具质量高、市场价格低、製造周期短的挑战,模具行业应不断地提高设计、製造、工艺技术及管理水平。我国必须打破传统习惯的模具生产工艺,使模具设计规範化、标準化,使模具生产零件化,使模具企业管理信息化、网路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模具行业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缩短与国外水平的差距,使中国的模具工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複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準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塑胶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厂家数量及能力增加较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三资”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快。
随着我国製造业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模具工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模具的需求量也成倍增加,其生产周期愈来愈短。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塑胶模具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步伐。只有掌握最新的塑胶模具技术成果才能提高竞争能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当前要应对塑胶模具原材料价格暴涨等各方面的挑战,为此需要特别注意学习和吸收国际塑胶模具业的经验教训和科技成果。
《模具技术》丛书的出版,为推动製造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最佳化模具产业结构有所帮助,有利于製造业产业集群人员的知识需求,切实把科技创新与技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该丛书的特点是以技术性为主,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同时体现基础理论的研究等。
丛书共分七册,包括《注塑模具与製造技术》、《三维建模与模具设计》、《塑胶模具与设计》、《模具材料及工艺》、《模具设计与数控编程一体化》、《冲压模具与製造技术》、《橡塑模具与设计》。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塑胶模具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编者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模具技术》丛书。相信本丛书的出版对于广大从事塑胶模具与设计、塑胶新材料的製品与加工和开发研究的科技人员会有所帮助。
丛书编委会
2013年1月
据统计资料,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通过模具加工产品,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高度一致性等。如今,模具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套用,并且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特别是在製造业中,它起着其他行业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辐射性的影响。
现代模具行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目前,中国约有模具生产厂点2.5万余家,从业人员有100多万人,全年模具产值达1000多亿元人民币,模具出口近30亿美元,但是目前我国注射模具设计製造大多集中在低档次领域,技术水平与附加值偏低,对于那些精密、複杂、大型、科技含量高和寿命长的高中档模具,国内模具企业在技术上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热流道的注塑模具已套用普遍,如双色注塑模、气体辅助注塑模、无熔接痕高亮度模具正在广泛套用;同时,CAE的模流分析和模具信息化的管理系统(CAE、CRP、EMS)已开发套用,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能对模具项目计画、材料、进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面对国外先进技术与模具质量高、市场价格低、製造周期短的挑战,模具行业应不断地提高设计、製造、工艺技术及管理水平。我国必须打破传统习惯的模具生产工艺,使模具设计规範化、标準化,使模具生产零件化,使模具企业管理信息化、网路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模具行业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缩短与国外水平的差距,使中国的模具工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複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準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塑胶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厂家数量及能力增加较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三资”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快。
随着我国製造业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模具工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模具的需求量也成倍增加,其生产周期愈来愈短。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塑胶模具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步伐。只有掌握最新的塑胶模具技术成果才能提高竞争能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当前要应对塑胶模具原材料价格暴涨等各方面的挑战,为此需要特别注意学习和吸收国际塑胶模具业的经验教训和科技成果。
《模具技术》丛书的出版,为推动製造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最佳化模具产业结构有所帮助,有利于製造业产业集群人员的知识需求,切实把科技创新与技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该丛书的特点是以技术性为主,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同时体现基础理论的研究等。
丛书共分七册,包括《注塑模具与製造技术》、《三维建模与模具设计》、《塑胶模具与设计》、《模具材料及工艺》、《模具设计与数控编程一体化》、《冲压模具与製造技术》、《橡塑模具与设计》。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塑胶模具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编者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模具技术》丛书。相信本丛书的出版对于广大从事塑胶模具与设计、塑胶新材料的製品与加工和开发研究的科技人员会有所帮助。
丛书编委会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