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技能培训:AutoCAD中文版》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ISBN是9787115208477。
基本介绍
- 书名:模具设计技能培训:AutoCAD中文版
- ISBN:9787115208477
- 页数:400页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8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丛书名:工业设计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模具设计技能培训:AutoCAD中文版(附光碟)》以企业一线生产模具为实例,全面介绍套用AutoCAD 2008和燕秀工具箱2.2进行模具设计的全过程。书中首先介绍了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单分型面侧浇口注塑模具——过滤网模具设计、单分型面潜伏式浇口注塑模具——接收器上盖模具设计、双分型面注塑模具——接收器下盖模具设计、推板顶出机构注塑模具——菸灰缸模具设计、斜滑块(斜顶)内侧抽芯机构注塑模具——电池盖模具设计和外侧抽芯机构注塑模具——随身碟盖模具设计这几个典型的模具实例,使读者迅速掌握使用AutoCAD 2008和燕秀工具箱2.2进行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巧。《模具设计技能培训:AutoCAD中文版(附光碟)》以企业从接受设计任务到一线工程师设计模具的设计流程为编写思路,由浅入深,选例典型,针对性强,适合从事产品模具生产製造的工程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各类培训学校的教材。随书附赠的光碟中包括书中所有的设计任务档案、设计结果档案及设计任务的动画教学档案。
编辑推荐
《模具设计技能培训:AutoCAD中文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注塑模具设计基础 1
1.1 常用塑胶的性能 2
1.1.1 塑胶的成型收缩 2
1.1.2 常用塑胶材料 4
1.2 塑胶製品(胶件)的结构工艺性 9
1.2.1 注塑工艺对胶件结构的要求 9
1.2.2 模具对胶件结构的要求 11
1.2.3 产品装配对胶件结构的要求 17
1.2.4 表面要求 18
1.3 模具报价 19
1.3.1 模具类型 19
1.3.2 报价图的绘製及订料 20
1.3.3 模具价格的计算 23
1.4 注塑模具的基本类型 25
1.4.1 模具的分类 25
1.4.2 胶件排位 32
1.4.3 分模面的确定 34
1.4.4 模具强度 37
1.4.5 成型零件设计 39
1.4.6 抽芯行位机构设计 41
1.4.7 顶出(脱模)机构设计 49
1.4.8 浇注系统 55
1.4.9 冷却机构设计 66
1.4.10 排气系统设计 70
1.4.11 模具图纸规範 71
1.5 模具设计的总体要求 73
1.6 注塑模的设计流程 74
1.7 综合练习 78
第2章 AutoCAD和模具库基础 86
2.1 AutoCAD简介 87
2.1.1 AutoCAD系统介绍 87
2.1.2 AutoCAD发展平台 87
2.2 AutoCAD中常用的工具 89
2.2.1 模具零件的表达方法 89
2.2.2 模具零件图的绘製 106
2.2.3 图形输出 114
2.2.4 小结 116
2.3 模具库简介 117
2.3.1 AutoCAD外挂模具库简介 117
2.3.2 燕秀工具箱2.2安装 117
2.3.3 燕秀工具箱2.2入门 119
2.3.4 燕秀工具箱2.2选单 122
2.3.5 燕秀工具箱2.2常用功能 122
2.3.6 模具零部件明细表(BOM)表製作 131
2.3.7 小结 132
2.4 综合练习 132
第3章 单分型面侧浇口注塑模具——过滤网模具设计 134
3.1 设计任务 135
3.2 设计要点 136
3.3 设计思路剖析 136
3.4 模具成型结构设计过程 140
3.4.1 打开文档 140
3.4.2 产品收缩率(缩水)设定 141
3.4.3 型腔布局及型腔数目 142
3.4.4 分型面设计 142
3.4.5 成型零件设计 143
3.4.6 设计总结 143
3.5 模具装配图设计过程 143
3.5.1 调入标準模架 143
3.5.2 装配成型零件 146
3.5.3 浇注系统设计 146
3.5.4 顶出系统设计 148
3.5.5 冷却系统设计 149
3.5.6 定位系统设计 151
3.5.7 其他结构设计 151
3.5.8 总装配图尺寸标注 156
3.5.9 模具零部件明细表设计 157
3.5.10 设计总结 158
3.6 模具成型零件图设计过程 159
3.6.1 拆画模具成型零件图 159
3.6.2 尺寸标注及编写技术要求 164
3.6.3 调用图框及标题栏 172
3.6.4 设计总结 174
3.7 综合练习 175
第4章 单分型面潜伏式浇口注塑模具——接收器上盖模具设计 177
4.1 设计任务 178
4.2 设计要点 179
4.3 设计思路剖析 179
4.4 模具成型结构设计过程 183
4.4.1 打开文档 183
4.4.2 产品收缩率(缩水)设定 183
4.4.3 型腔布局及型腔数目 183
4.4.4 分型面设计 184
4.4.5 成型零件设计 185
4.4.6 设计总结 185
4.5 模具装配图设计过程 186
4.5.1 调入标準模架 186
4.5.2 装配成型零件 187
4.5.3 浇注系统设计 189
4.5.4 顶出系统设计 192
4.5.5 冷却系统设计 193
4.5.6 定位系统的设计 195
4.5.7 其他结构设计 198
4.5.8 总装配图尺寸标注 201
4.5.9 模具零部件明细表设计 202
4.5.10 设计总结 203
4.6 模具成型零件图设计过程 203
4.6.1 拆画模具成型零件图 204
4.6.2 尺寸标注及编写技术要求 208
4.6.3 调用图框及标题栏 215
4.6.4 设计总结 215
4.7 综合练习 216
第5章 双分型面注塑模具——接收器下盖模具设计 217
5.1 设计任务 218
5.2 设计要点 219
5.3 设计思路剖析 219
5.4 模具成型结构设计过程 223
5.4.1 产品收缩率(缩水)设定 223
5.4.2 型腔布局及型腔数目 224
5.4.3 分型面设计 225
5.4.4 成型零件设计 225
5.4.5 设计总结 226
5.5 模具装配图设计过程 227
5.5.1 调入标準模架 227
5.5.2 装配成型零件 228
5.5.3 浇注系统设计 229
5.5.4 顶出系统设计 230
5.5.5 冷却系统设计 231
5.5.6 排气系统设计 232
5.5.7 其他结构设计 233
5.5.8 总装配图尺寸标注 236
5.5.9 模具零部件明细表设计 236
5.5.10 设计总结 238
5.6 模具成型零件图设计过程 238
5.6.1 拆画模具成型零件图 239
5.6.2 尺寸标注及编写技术要求 244
5.6.3 调用图框及标题栏 250
5.6.4 设计总结 253
5.7 综合练习 253
第6章 推板顶出机构注塑模具——菸灰缸模具设计 255
6.1 设计任务 256
6.2 设计要点 257
6.3 设计思路剖析 257
6.4 模具成型结构设计过程 260
6.4.1 打开文档 260
6.4.2 产品收缩率(缩水)设定 260
6.4.3 型腔布局及型腔数目 261
6.4.4 分型面设计 261
6.4.5 成型零件设计 261
6.4.6 设计总结 264
6.5 模具装配图设计过程 265
6.5.1 调入标準模架 265
6.5.2 装配成型零件 266
6.5.3 浇注系统设计 266
6.5.4 顶出系统设计 268
6.5.5 冷却系统设计 271
6.5.6 定位系统设计 273
6.5.7 其他结构设计 273
6.5.8 总装配图尺寸标注 276
6.5.9 模具零部件明细表设计 277
6.5.10 设计总结 278
6.6 模具成型零件图设计过程 279
6.6.1 拆画模具成型零件图 279
6.6.2 尺寸标注及编写技术要求 283
6.6.3 设计总结 289
6.7 综合练习 289
第7章 斜滑块(斜顶)内侧抽芯机构注塑模具——电池盖模具设计 291
7.1 设计任务 292
7.2 设计要点 293
7.3 设计思路剖析 293
7.4 模具成型结构设计过程 298
7.4.1 打开文档并设定产品收缩率(缩水) 298
7.4.2 型腔布局及型腔数目 299
7.4.3 分型面设计 300
7.4.4 成型零件设计 301
7.4.5 设计总结 302
7.5 模具装配图设计过程 303
7.5.1 调入标準模架 303
7.5.2 装配成型零件 304
7.5.3 浇注系统设计 306
7.5.4 斜顶机构设计 307
7.5.5 顶出系统设计 309
7.5.6 冷却系统设计 310
7.5.7 排气系统设计 312
7.5.8 其他结构设计 313
7.5.9 总装配图尺寸标注 315
7.5.10 模具零部件明细表设计 316
7.5.11 设计总结 317
7.6 模具成型零件图设计过程 317
7.6.1 拆画模具成型零件图 318
7.6.2 尺寸标注及编写技术要求 324
7.6.3 调用图框及标题栏 331
7.6.4 设计总结 332
7.7 综合练习 333
第8章 外侧抽芯机构注塑模具——随身碟盖模具设计 334
8.1 设计任务 335
8.2 设计要点 336
8.3 设计思路剖析 336
8.4 模具成型结构设计过程 341
8.4.1 产品收缩率(缩水)设定 341
8.4.2 型腔布局及型腔数目 342
8.4.3 分型面设计 343
8.4.4 成型零件设计 343
8.4.5 设计总结 344
8.5 模具装配图设计过程 344
8.5.1 调入标準模架 344
8.5.2 装配成型零件 346
8.5.3 浇注系统设计 346
8.5.4 顶出系统设计 348
8.5.5 冷却系统设计 350
8.5.6 排气系统设计 352
8.5.7 滑块结构设计 352
8.5.8 其他结构设计 353
8.5.9 总装配图尺寸标注 356
8.5.10 模具零部件明细表设计 357
8.5.11 设计总结 358
8.6 模具成型零件图设计过程 359
8.6.1 拆画模具成型零件图 359
8.6.2 尺寸标注及编写技术要求 366
8.6.3 调用图框及标题栏 373
8.6.4 设计总结 374
8.7 综合练习 375
附录1 AutoCAD快捷指令 376
附录2 模具书面术语与珠三角地区术语对照表 378
附录3 常用塑胶模具零件名称中英文对照表(模具术语表) 379
附录4 模具试模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81
附录5 《模具设计师》职业标準 385
附录6 助理模具设计师(注塑)理论试卷及答案 392
附录7 助理模具设计师(注塑)实操试卷 398
序言
製造业背景
製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誌,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加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製造业中心。中国是製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中国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与已开发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在设计方面,CAD在已开发国家已经覆盖了製造业的60%,而我国CAD的覆盖率仅为5%。在自动化技术方面,已开发国家普遍採用数控工具机、加工中心,实现了柔性自动化,并向智慧型化、集成化发展;而我国处于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製造单元和系统仅在个别企业採用。2.产品档次低,技术结构落后。3.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差。产品生命周期长,其主导产品平均周期为10年,而美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实现了“三个三”,即产品设计为三星期,产品试製为三个月,产品生命周期为三年。4.主导产品的技术来源大多依赖外国。一半以上的大型企业还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我国製造装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如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纺织机械、胶印设备、数控工具机的70%,光纤製造设备的100%,积体电路晶片製造设备的85%都依赖进口。没有形成研究开发能力,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由此导致产业发展受制于人。5.多面手、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级技工严重不足。因此,国冢确定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策,推动製造企业实施製造业信息化。
製造业信息化发展其中一项内容就是CAD/CAM技术的发展,而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CAD/CAM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就业形势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加上就业形势严竣,劳动力市场已出现“失业逼近高学历,企业争抢技术工,,的局面,大量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找不到工作,另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还有大量的下岗工人需要再就业,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总量上已经供大于求,但是大量高技能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