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芝,又名樟菇,属于非褶菌目、多孔科、多年生蕈菌类,学名为(Antrodia camphorata)是1990年才被生化界发表的新种。
其生长区域为台湾山区海拔 450-2000公尺山林间,只生长在台湾特有百年以上的牛樟树树干腐朽之心材内壁,或枯死倒伏之牛樟树木材潮湿表面,因其採集不易,加上野生牛樟木近年已被台湾列为国宝级生物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樟芝
- 别称:牛樟菇
- 界:真菌界
- 亚门:担子菌亚门
- 纲:层菌纲
- 属:苔芝属
- 分布区域:台湾
简介
Antrodia camphorata Zang & Su
又名:樟生薄孔菌、牛樟菇、 牛樟芝、红樟芝、樟菇、樟菰、樟窟内菰、、红樟。
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苔芝属。

樟芝的知名度并不高,但知道的人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尤其其药效更是被宣传的出神入化,民间流传在治疗肝癌和子宫颈癌上似乎特别有效,一般性的套用则可用以治疗急性腹痛、抗过敏,并且在解酒的效力上更是一流。近年来,因樟芝能有效治疗肝病及其它方面(如: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降血脂、降血糖)的神奇疗效讯息传出后,也因而导致樟芝的寄主 —— 牛樟树遭到了大量的砍伐与盗採,在物以稀为贵的预期心理作用之下,天然樟芝的价格也日渐地水涨船高,目前被称为是全世界市上最昂贵的野生真菌,市价往往高达每台斤新台币十多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可说是药材中的王中之王。
樟芝为台湾特有种,只生长在台湾山区海拔450 ~ 2000 公尺间特有的牛樟树(Cinnamo-mum kanehirai)树干腐朽之心材内壁,或枯死倒伏之牛樟木材阴暗潮湿之表面,发现着实不易。目前樟芝在台湾主要分布在以下四大区域:桃园复兴乡、角板山;苗栗南庄乡、三湾乡;南投竹山镇、水里乡;高雄六龟。其余地域则十分少见;而它的生长期也仅限于每年的六月至十月。由于樟芝此项生长特性,以致它的身价始终居高不下。除此之外,也由于牛樟树是台湾特有种,因此,在大陆传统的中医数据中,始终未载有关「樟芝」的任何信息。
外形:樟芝本身具有强烈之樟树香气,外形多变,有板状、锺状、马蹄状或塔状。一年生,无柄,木栓质至木质;紧贴着生于木材表面。表面褐色至黑褐色,具不明显的皱纹,有光泽,边缘平而钝。菌肉两层,上层木材色,下层象牙色,厚1~1.5 公分。表面孔状,微细绵密,每毫米有4 或5 个孔,管口小;初生时
呈深红色,渐变为乳白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子实体周边常呈放射反卷,并四周扩展生长,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
特性:气味芳香。味辛、苦。新鲜子实体(菌伞及菌柄)含于口中久后,舌尖会有辛麻之感。乾品含于口中久后,舌尖则有辛苦之感
地域分布
樟芝在台湾主要分布在以下四大区域:
一、桃园复兴乡、角板山;
二、苗栗南庄乡、三湾乡
三、南投竹山镇、水里乡;
四、高雄六龟。
有效成分
1:多糖体
樟芝在子实体阶段多醣体含量不高,约2%,与一般食药用性草菇类中含有的多醣体相同,具有免疫生理活性、预防及控制肿瘤等生理活性,主要含β-D-glucan(β-D-葡聚糖))其作用是透过激发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手细胞等来增强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樟芝多醣体中有强心、降血压、降血糖、抗血栓…..等功效。
2: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是目前樟芝子实体发现最多的萜类化学成分,一般被认为樟芝萃取物中苦味成份的主要来源。其中多达10多种新发现三萜类为樟芝所独有,实验证实:这些三萜类化合物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毒杀老鼠血癌(P-388 murine leukemia)细胞活性、抗副交感神经作用、抗血清素活性、活化神经细胞生长能力等功能;比多醣体扮演着更重要的抗肿瘤活性调节角色。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为血压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而中风,三萜类化合物能有效的抑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的活性,进而降低血压。
3:超氧歧化酶(SOD)
活性氧群(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可经由外在环境,或是体内新陈代谢而产生(如紫外线的照射、辐射或化学反应)。最常见的活性氧群有过氧化自由基以及氢气自由基。这些活性氧群对人体往往会造成许多的病变,如DNA伤害、致癌以及因为细胞退化而造成的老化现象。超氧歧化酶(SOD)为生物体内清除超氧自由基的首要酵素。
4:核酸类
包括有腺苷(Adenosine)、核醣核苷酸(RNA)、腺嘌呤(Adenine)、尿嘧啶(Uracil)等物质,均有重要生理活性,其中腺苷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可防止血栓的形成、预防动脉硬化。
除此之外,也发现樟芝子实体还有酚类、固醇类、醇类与内酯等多元性成分组成,其药理作用正被研究当中,未来将有相关结果陆续被报导。
樟芝保健
樟芝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超氧歧化酶(SOD)腺苷、蛋白质(含免疫蛋白)、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磷、楮)、核酸、凝集素、胺基酸、胆固醇、木质素、血压稳定物质等。其具备的生理活性功能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过敏、抗高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压、降胆固醇、抗细菌、保护肝脏等。
培植方法
椴木栽培法
利用樟芝原有宿主牛樟树椴木为培养基栽培牛樟芝;能获得与野生牛樟芝相同之成分,功效相同,避免野生牛樟树被盗伐;培养时间长达二至三年,培养成本高。
固体培养法
将牛樟芝菌种以太空包进行菌丝体培养。太空包含有纤维物、糖类、五穀杂粮类等;能获得与野生牛樟芝外形相似但不一样的成分,培养时间约三个月;培养成本稍高。
液体发酵法
深层液体发酵是2014年为止绝大多数食药用真菌大规模生产的常用方法,将牛樟芝菌种扩培后转入发酵罐,发酵罐内培养基组成多为农副产品及其提取物,主要有麸皮提取物,澱粉、豆粕等。液体发酵周期短,一般约10-14天,菌丝体产物一般只含多糖,三萜含量很低。香港中医科学院--深圳仁泰生物科技公司牛樟芝联合实验室是2014年为止国际上首家掌握液体发酵高产三萜工艺的单位,发酵周期缩短为5天以内,三萜产量高达10%左右,菌丝体产量也远远高于同行。
药用价值
抵抗病毒、预防流行性感冒、肠病毒、提高免疫力
抵抗过敏、气喘
预防各种心血管疾病
镇静止痛、抗发炎
预防骨质疏鬆症 肾脏方面的疾病
糖尿病
免疫过强所引发的异位性皮肤炎、红斑性狼疮等疾病
退斑
樟芝的疗效还包括支气管炎、肺炎、便秘、贫血、经期不顺、风湿、关节炎、痛风、失眠、疲劳等等。
食用方法
(1)热萃取法:即加水熬煮,首先将樟芝子实体表面清理乾净,然后切成薄片或切丁,放入容器加适量的水煮开即可当茶饮用,待重複煎煮几次,直到没苦味为止,再加入适量新的樟芝,和旧的混和重複煎煮,若作为保养者,味道淡淡即可,甚至也可加点蜂蜜或冰糖、枸杞、红枣等调味,如果作为特殊调理者食用,则必须浓烈,太淡则效果较差。
(2)酒萃取法:牛樟芝经过重複煎煮后,已累积到多量的时(已经完全没有苦味的),将樟芝取出放置阴凉处自然风乾,然后準备一个瓮,将风乾后的樟芝放入瓮内,倒入58度的白酒,米酒或高粱酒佳(切记:酒精浓度要高于50度以上,才能将樟芝剩余的有效成分萃取出来)浸泡七至十天,便可饮用其酒,不适饮酒者可将酒加水煮开,至酒精完全挥发便可饮用。
注:以上两种萃取法,才是正确食用樟芝的方式,步骤为:热萃取法(此法可萃取出一半的有效成分)→酒萃取法:(此法可萃取出剩余的有效成分)。步骤不可颠倒,一般民众,甚至中药行:都只做到第一步骤,就将樟芝丢弃,或直接研磨成粉来吃,这样是非常浪费的,且研磨成粉末后的樟芝,人体无法完全吸收牛樟芝的有效成份,请切记!!
樟芝最好在空腹时食用。牛樟芝具有良好的解毒性,因此食用时应与西药间隔一小时。
(3)直接口嚼法:这个主要是针对新鲜子实体,可直接将生鲜牛樟芝子实体放入口中,将樟芝含在舌根部位,通过吸允、慢嚼,让口腔的唾液酶与樟芝中的有效成份充分融合併消化释放出来,并通过口腔、唾液腺体、咽喉、食道等逐个器官与部位进行吸收,以达到治疗与改善的目的。这种的食用方法可快速作用于心、口腔、咽喉、食道等部位,对于有这些症状的患者来讲作用是最直接的,另外由于樟芝味极苦,通过直接口嚼就可辨认所含之物的真伪。在直接口嚼过程中如感到很苦,可适当配温开水或蜜水送服,待苦味完全没有后再充分咀嚼吞服,这样可以充分将子实体的有效充分萃取出来,达到治疗预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