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準化管理》是201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海波。
本书主要作为本科生教材使用,对高等学校开展标準化教学具有普遍适用性;同时也可为从事标準化工作的人员提供所需的知识;其中部分具有前沿性的理论和观点还可作为开展标準化研究的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标準化管理
- 作者:胡海波
- ISBN:978-7-309-10028-0/C.270
- 页数:377页
-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开
书籍信息
作者: | 胡海波 主编 | ||
定价: | 45 元 | 页数: | 377页 |
ISBN: | 978-7-309-10028-0/C.270 | 字数: | 518千字 |
开本: | 16 开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13年9月 |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标準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全书分为三篇十章。第一篇为理论篇,包括绪论、标準与标準化概述、标準化的理论和标準化的方法;第二篇为套用篇,包括标準化套用领域、企业标準与标準体系(表)设计和标準实施、监督与认证;第三篇为专题篇,包括中国标準化、国际标準化和标準化战略。体例活泼,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标準化在我们身边
第二节 标準化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标準化的作用
第四节 高擎标準安天下
第二章 标準与标準化概述
第一节 标準与标準种类
第二节 标準化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标準化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标準化的经济效果评价
第五节 标準体系和标準体系表
第三章 标準化的理论
第一节 标準化理论的起源
第二节 国外标準化原理
第三节 国内标準化原理
第四节 标準化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章 标準化的方法
第一节 简化
第二节 统一化
第三节 系列化
第四节 通用化
第五节 组合化
第六节 模组化
第二篇 套用篇
第五章 标準化套用领域
第一节 标準化管理概述
第二节 管理标準化
第三节 工作标準化
第四节 技术标準化
第六章 企业标準与标準体系(表)设计
第一节 设计标準的原则与要求
第二节 设计标準的程式
第三节 企业标準的设计
第四节 企业标準体系(表)的设计
第五节 企业标準体系的评价、确认与改进
第七章 标準实施、监督与认证
第一节 标準实施的原则、程式和方法
第二节 标準监督
第三节 产品认证
第四节 管理体系认证
第三篇 专题篇
第八章 中国标準化
第一节 我国标準化概述
第二节 国家标準
第三节 行业标準
第四节 地方标準
第五节 企业标準
第九章 国际标準化
第一节 国际标準化概述
第二节 国际标準及其採用
第三节 区域标準化
第四节 已开发国家标準化及其启示
第十章 标準化战略
第一节 标準化战略概述
第二节 国际标準化战略的内容与实施
第三节 中国标準化战略的内容与实施
第四节 标準化战略的发展趋势
附录
附录1 中国标準化大事记
附录2 国际标準化大事记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準化法》
附录4 标準化管理主要网路资源一览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标準化在我们身边
第二节 标準化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标準化的作用
第四节 高擎标準安天下
第二章 标準与标準化概述
第一节 标準与标準种类
第二节 标準化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标準化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标準化的经济效果评价
第五节 标準体系和标準体系表
第三章 标準化的理论
第一节 标準化理论的起源
第二节 国外标準化原理
第三节 国内标準化原理
第四节 标準化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章 标準化的方法
第一节 简化
第二节 统一化
第三节 系列化
第四节 通用化
第五节 组合化
第六节 模组化
第二篇 套用篇
第五章 标準化套用领域
第一节 标準化管理概述
第二节 管理标準化
第三节 工作标準化
第四节 技术标準化
第六章 企业标準与标準体系(表)设计
第一节 设计标準的原则与要求
第二节 设计标準的程式
第三节 企业标準的设计
第四节 企业标準体系(表)的设计
第五节 企业标準体系的评价、确认与改进
第七章 标準实施、监督与认证
第一节 标準实施的原则、程式和方法
第二节 标準监督
第三节 产品认证
第四节 管理体系认证
第三篇 专题篇
第八章 中国标準化
第一节 我国标準化概述
第二节 国家标準
第三节 行业标準
第四节 地方标準
第五节 企业标準
第九章 国际标準化
第一节 国际标準化概述
第二节 国际标準及其採用
第三节 区域标準化
第四节 已开发国家标準化及其启示
第十章 标準化战略
第一节 标準化战略概述
第二节 国际标準化战略的内容与实施
第三节 中国标準化战略的内容与实施
第四节 标準化战略的发展趋势
附录
附录1 中国标準化大事记
附录2 国际标準化大事记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準化法》
附录4 标準化管理主要网路资源一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