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树村原名枞树溶,与岩头寨镇的洞溪村、沅陵县的二酉乡及本乡的竹山村、山枣村、筲箕村交界。以前这里荒芜人烟,丛林茂密,方圆几十里没有半点耕地,直到有一天,竹山寨有一姓张农户家的耕牛不见了,他家整户人都上山寻找那头耕牛,直到第三天才到现在的枞树溶那里找到他家的耕牛。以后他家的耕牛每次放养时都会跑到枞树溶那个地方,这家农户觉得这事很蹊跷,有一次,这家农户借找耕牛的机会专到此地方好好观察了一番,原来在山溶间有一处好水塘,那里流出的水冬暖夏凉,并且一年四季都没断流过,在水塘四周全部都是生长的枞树,枞树溶就因此而得名。这家农户觉得这里是个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居于此,在此地开荒放牧,繁衍了张家后辈的子子孙孙,这家农户就是竹山寨张家老三张文玉,也就是现在枞树溶张家人的发迹祖先,距今约200多年。几经历史变迁,后续又有许多村民从其他地方相继搬迁至枞树溶四周落户。在民国初期,属银坪乡(今山枣乡)枞树溶保,到民国中期属和平乡(今草塘乡、现属岩头寨镇管辖)枞树溶保。直到1950年解放古丈,1951年土改后,才正式定名为山枣乡枞树溶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枞树村
- 行政区类别:村
- 地理位置:山枣乡东南部
- 人口:农业人口918人
村部
村部设在枞树溶村国小,距乡政府4公里(小路),1997年修建公路到筲箕田村连通乡级公路,距乡政府17公里,2008年从乡政府经山枣村新修建一条公路,距乡政府7公里,从此,改变了全村村民肩挑背驮、举步维艰的生活方式。1984年全村村民都用上了电,结束了村民世代用煤油照明的时代。全村共有国土面积9.12平方公里,共有稻田面积1025亩;旱地200亩;森林面积12065亩,其中经济林面积102亩,用材林面积11235亩。山塘水库2个,用于灌溉稻田面积200余亩。电力变压器4个,村卫生室1个,村级国小1所,经销店3个,组级公路4条,全长11.4公里,全村仅刘家组尚未连通组级公路。全村共有可使用耕牛226头;能繁母猪35头;养殖大户两户,龙排向锦好养羊50余只,坨坪张印忠养鱼1200余尾。全村共8个自然村寨(即坨坪、三角塘、相坪、刘家、龙排、新寨、枞树、雄溪),8个村民小组(即枞树一组、枞树二组、坨坪组(含三角塘)、相坪组、刘家组、龙排组、新寨组、雄溪组),共207户,957人,农业户203户,18—45岁男性公民442人,外出务工人员269人。其中以张氏家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57%,其次是周氏和唐氏家族,分别占全村人口的15%和12%。是一个交通较为不便,地处偏远、生活贫困的苗族聚居村,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276元。
产业发展
全村设有村支部一个,村委会一个,义务巡防队伍2支,专职巡防队员5名,负责全村的社会治安巡防检查。共有党员35名。村支两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新型工业兴县,绿色产业富民”的战略思路,在狠抓劳务经济的同时,扎实推进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狠抓以茶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山羊为主的养殖业和以劳务输出的打工业,努力构建产业与劳务经济同步发展,产业增收与劳务增收齐头并进的良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