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乐游园歌

(2019-01-07 18:40:14) 百科
乐游园歌

乐游园歌

《乐游园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长安创作的诗篇。全诗由筵饮游赏的生活琐事,联繫到贵戚专宠的国家大事,由个人身世之慨发展到时世之叹,气势磅礴,包孕深远,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乐游园歌
  • 创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乐游园歌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②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③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④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⑤
阊阖晴开昳蕩蕩,曲江翠幕排银牓。⑥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⑦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髮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⑧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⑨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⑩

作品注释

①乐游园:即乐游原,汉宣帝时建,始称乐游苑,在长安东南郊,地势最高,四望宽敞,为唐代游赏胜地。
②崒:山高危貌。森爽:萧疏貌,是说乐游园上的树木参天。正因树木不密集才见得其高。绵:延绵,笼罩。这两句写乐游园上的景色。
③公子:指筵席主人杨长史。势:地势。《三秦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又名樊川。这里当指长安周围的平原,因居高俯视而觉其平坦如掌。沈佺期《长安道》:秦地平如掌。这两句写乐游园周围景。
④长生木瓢:长生木做的瓢,《西京杂记》载上林苑有长生木。示真率:主人用长生木瓢盛酒,表明他的真率。调:戏弄。两句写主客欢宴。
⑤青春:犹言青青,河水碧绿。芙蓉园:在乐游园西南,中有芙蓉池。雷霆:指宫廷仪仗队的赫赫声势。夹城仗:《两京新记》:“开元二十年,(唐玄宗)筑夹城入芙蓉园。”从这两句开始转入对玄宗出游芙蓉园之盛大景况的描写。
⑥阊阖:天门。这里指宫殿门。谍蕩蕩:阔大之意。曲江:在乐游园西南,翠幕:贵族游宴时搭建的帐幕。银牓:宫殿门端所悬金碧辉煌的匾额。排:指压倒性的气势。这两句再写皇帝和亲贵们从宫中出发、抵达曲江的气势之盛。
⑦“拂水”两句写芙蓉园和曲江的皇家歌舞。“缘云”句,形容歌声嘹亮,攀援云层而上达青天。
⑧“却忆”四句由对皇家出游的描画转入感叹。百罚:多次罚酒。深杯:满杯。
⑨ 圣朝:有道之邦。这里指当时的朝廷。贱士:杜甫自称。《论语》:“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一物:仇注释为酒,沈德潜以为是杜甫自谓,陆原厂认为是泛指。当释为一草一木、万事万物。荷,承载。这两句实为反语,语含牢骚,因为权贵之奢华生活引起诗人对自己困窘处境的感愤不平。
⑩无归处:包含複杂内涵。一是仕途不得志,满腔抱负无所託,二是没有志同道合者。苍茫,暮色貌,融合全诗则含有前途渺茫的身世之感、对国家政治的忧虞之感以及念天地悠悠的历史深沉感。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载(751年)杜甫在长安之时。题下原有自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歌。”晦日指正月晦日,是唐代一个节日——中和节。

点评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显示了杜甫独特诗风的逐渐形成。旅食京华的十年,杜甫留下了一百一十多首诗,包括《前出塞》、《兵车行》、《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既具有广阔深沉的生活内容又充满杰出想像力的作品,所以《乐游园歌》并不能代表这一时期杜甫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这首诗在杜甫七古长篇中第一次展现出了“沉郁顿挫”的特徵,在很多方面显现出诗人诗艺逐渐成熟的痕迹。画面的繁複和跳跃、情感的郁结与变化,造成了纵深横阔的效果。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
刘云:婉转有态(“缘云清切”句下)。刘云:语达自别(“却忆年年”二句下)。刘云:每诵此结不自堪。又云:吾常堕泪于此。
《杜臆》:
“此身饮罢无归处”,境真语痛,非实历安得有此?
《杜诗详注》:
上文语涉悲凉,末作发兴语,方见。
《原诗》:
即如甫集中《乐游园》七古一篇,时甫年才三十余,当开、宝盛时,使今人为此,必铺陈飏颂,藻丽雕缋,无所不极,身在少年场中,功名事业,来日未苦短也,何有乎身世之感?乃甫此诗,前前即景无多排场,忽转“年年人醉”一段,悲白髮,荷皇天,而终之以“独立苍茫”。此其胸襟之所寄託何如也!
《义门读书记》:
此句中暗伏“无归”,与结处呼应(“烟绵碧草”句下)。但“荷天慈”,则不被君恩可知,措词微婉(“一物自荷”句下)。
《剑溪说诗》:
世人何目皮色苍厚、格度端凝为杜体,不知此老学博思深,笔力矫变,于沉郁顿挫之极,更见微婉。……如《乐游园歌》,五律之《洞房》、《斗鸡》,七律之“东阁观梅”等篇,学杜者视此种曾百得其一二与?
《唐诗别裁》:
极欢宴时,不胜身世之感,临川《兰亭记序》所云“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也。
《读杜心解》:
“长生”二句,牵上搭下。“青春”六句,一气读。虽纪游,实感事也。是时诸扬专宠,宫禁荡轶,舆马填塞,幄幕云布;读此如目击矣。
《杜诗镜铨》:
偏有此闲笔(“氏生木瓢”句下)。张上若云:此指明皇游幸,妙在浑含(“青春波浪”六句下)。邵子湘云:凄寂可念(“此身饮罢”句下)。
《唐宋诗举要》:
吴曰:大气旁魄,独有千古。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