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汉语一级字,读作lào或liáo、lè、luò、yào、yuè,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一种弦乐器,引申指愉悦、使……愉悦等。《说文解字》认为是“五声八音总名”。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乐
- 拼音:lào;liáo;lè;luò;yào;yuè
- 注音1:ㄧㄠˋ;ㄌㄧㄠˊ;ㄌㄜˋ
- 注音2:ㄌㄨㄛˋ;ㄧㄠˋ;ㄩㄝˋ
- 繁体:乐
- 结构:单一结构(独体字)
- 简体部首:丿
- 繁体部首:木
- 字码1:U:4E50;GBK:C0D6;郑码:RHKO
- 字码2:仓颉码:HVD;四角号码:72904
- 86版五笔:QII
- 98版五笔:TNII
- 总笔画:5画
- 笔顺:ノフ丨ノ丶
- 字级:一级字(0287)
- 平水韵:去声十九效,入声三觉,入声十药
汉字源流

甲骨文中的“乐”字(图A,见《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第3728片)是个象形兼会意字,下面是弦乐本身的木结构(图A1),上面是以丝做成的弦(图A2),表示其本义是一种弦乐器,因为音乐使人愉悦和高兴,故“乐(yuè)”字后来转声为喜悦欢乐的“乐(lè)”。图B(见《乐鼎》)是东周时代金文中的“乐”字,乐架的结构从图A1的形状变成了图B1的形状。东周以后,“乐”字发展为图C,在两条丝弦之间多加了一面鼓(图C1),把打击乐和弦乐揉合在一起。图C1是“白(bò)”,作“乐”字的声符用,使得“乐”字变成形声字。小篆中的“乐”字(图D,见《说文解字》)、隶书中的“乐”字(图E,见《好太王碑》)和楷书中的“乐”字(图F)都是由“乐”字的东周金文(图C)递演过来的。到了东晋时代,出现了书法大家王羲之草书的“乐”字(图G),于是,六朝以后,便出现了草书楷化的民间俗字“乐”(图H),最终成为如今使用的简化“乐”字。
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lào | 名词 | 地名用字。 | 乐亭 | ||
liáo | 动词 | 通“疗”。 | allay | 《诗经·陈风·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 乐饥 |
lè | 动词 | 使……愉悦。 | please | 《礼记·祭统》:君为东上,冕而摠乾,率其群臣以乐皇尸。 | |
喜欢。 | delight | 《周易·繫辞上》: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 乐此不疲 | ||
愿意。 | be happy to | 《战国策·楚策一》: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 | 乐于、乐意 | ||
笑。 | smile | ||||
名词 | 声色。 | pleasures of song and women | 《国语·越语下》: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 | ||
姓。 | |||||
形容词 | 愉悦。 | pleased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 欢乐 | |
安逸。 | comfort |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毋患曰乐。 | 安乐 | ||
丰登。 | plentiful harvest | 《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饱。 | 乐岁 | ||
luò | 形容词 | 通“落”。 | 乐托 | ||
yào | 动词 | 喜好。 | love |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水 |
yuè | 动词 | 演奏(歌曲等)。 | play | 《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士饮酒不乐。 | 奏乐 |
名词 | 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 | music | 《周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 音乐 | |
乐器。 | instrument | 《韩非子·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 | |||
乐工。 | music worker | 《论语·微子》: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 女乐 | ||
指儒家六经之一的《乐经》。 | the Book of Music | 《庄子·天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 |||
姓。 |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第六上】【木部】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玉角切。
说文解字注
【卷六】【木部】
乐,五声八音总名。
注:《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乾戚羽旄谓之乐。《音下》曰: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乐之引伸为“哀乐”之乐。
象鼓鞞。
注:鞞,当作𥀷,俗人所改也。象鼓𥀷,谓?也。鼓大𥀷小,中象鼓,两旁象𥀷也。乐器多矣,独像此者,鼓者,春分之音。《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是其意也。
木。
注:谓从木。
𧇽也。
注:【虍部】曰:“𧇽,钟鼓之柎也。”
五角切。
注:古音在二部。
(说明:“谓?也”中的“?”是一个图形,如“《说文解字注》书影”所示。)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乐
《唐韵》:五角切,《集韵》、《韵会》、《正韵》:逆角切,并音岳。《说文》:五声八音之总名。《书·舜典》:夔,命女典乐,敎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易·豫卦》: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礼·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
又钟鼓、羽籥、乾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孝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又姓。《左传》:晋大夫乐王鲋,《战国策》:燕乐毅。複姓。《孟子》:乐正裘。
又《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历各切,并音洛。喜乐也。《通论》:喜者主于心,乐者无所不被。《易·繫辞》:乐天知命。《孟子》:与民同乐。
又《集韵》:力照切,《正韵》:力召切,并音疗。《诗·陈风》:可以乐饥。毛音洛,郑音疗。
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敎切。《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
又《韵补》:卢谷切,音禄。《太公·下略》: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班固《东都赋》:食举雍彻,太师奏乐,陈金石,布丝竹。
又《唐韵》:鲁刀切,音劳。《广韵》:伯乐相马。一作“博劳”。
![]() | ![]() |
四库全书本《说文解字》 书影 | 《说文解字注》书影 |
![]() | ![]() |
同文书局本《康熙字典》 |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各体书法
隶书 | 楷书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行书 | 草书 |
音韵汇集
字头 | 小韵 | 韵目 | 韵部 | 韵母 | 反切 | 声调 | 声母 | 声符 | |
---|---|---|---|---|---|---|---|---|---|
上古音系 | 乐 | 乐 | 豹 | 乐 | |||||
乐 | 落 | 药 | 乐 | ||||||
乐 | 岳 | 药 | 乐 | ||||||
广韵 | 乐 | 乐 | 效 | 餚 | 五教 | 去声 | 疑 | ||
乐 | 岳 | 觉 | 觉 | 五角 | 入声 | 疑 | |||
乐 | 落 | 铎 | 铎开 | 卢各 | 入声 | 来 | |||
中原音韵 | 乐 | 拗 | 萧豪 | 萧豪齐 | 去声 | 影 | |||
乐 | 岳 | 萧豪 | 萧豪齐 | 入声作去声 | 影 | ||||
乐 | 落 | 萧豪 | 萧豪开 | 入声作去声 | 来 | ||||
乐 | 岳 | 歌戈 | 歌戈撮 | 入声作去声 | 影 | ||||
乐 | 落 | 歌戈 | 歌戈开 | 入声作去声 | 来 | ||||
洪武正韵 | 乐 | 料 | 十二啸 | 啸 | 力吊 | 去声 | |||
乐 | 乐 | 十三效 | 爻 | 鱼教 | 去声 | ||||
乐 | 岳 | 六药 | 阳 | 逆角 | 入声 | ||||
乐 | 洛 | 六药 | 阳 | 历各 | 入声 | ||||
分韵撮要 | 乐 | 乐 | 第十刚讲降角 | 角 | 阳入 | 我 | |||
乐 | 落 | 第十刚讲降角 | 角 | 阳入 | 来 | ||||
乐 | 乐 | 第十八交绞教 | 交 | 阳去 | 我 |
(参考资料:)
常用词组
乐观 | 乐见 | 乐意 | 乐于 | 乐园 | 乐子 |
乐池 | 乐府 | 乐理 | 乐评 | 乐音 | 乐正 |
乐不可支 | 乐不思蜀 | 乐此不倦 | 乐此不疲 | 乐观其成 | 乐极生悲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