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刘注印是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私印,于1981~1982年出土于龟山楚襄王刘注墓。印台方形、龟钮,边长2.1厘米,通高1.7厘米,印台厚0.7厘米,钮高1厘米。龟昂首,四足挺立状,背甲和腹甲刻有纹饰,龟首及龟爪表现生动,眼睛和鼻子雕刻精緻腹下镂空。印台边角微残,周壁略有锈凹点,保存基本完整。印有阴刻小篆体“刘注”二字,字型浑厚古朴,疏密有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楚王刘注印
- 通高:1.7厘米
- 钮高:1厘米
- 出土:龟山楚襄王刘注墓
- 边长:2.1厘米
- 印台厚:0.7厘米
基本资料
印台方形、龟钮,边长2.1厘米,通高1.7厘米,印台厚0.7厘米,钮高1厘米。龟昂首,四足挺立状,背甲和腹甲刻有纹饰,龟首及龟爪表现生动,眼睛和鼻子雕刻精緻腹下镂空。印台边角微残,周壁略有锈凹点,保存基本完整。
印有阴刻小篆体“刘注”二字,字型浑厚古朴,疏密有度。该印为刘注私印,重39克。1981~1982年龟山楚襄王刘注墓出土。
历史
刘邦为何偏爱刘交? 龟山一号墓彰显了谁的奢华? 有着世界最精準甬道的汉墓被谁使了魔法盗走了宝?一枚龟纽银印盘结了怎样的宫廷秘密……

徐州地区出土过多枚龟纽银印,甚至还出土过一枚龟纽金印,但有一枚龟纽银印的文物价值却不容忽视。这是一枚什幺样的印呢?
欣喜 和刘邦同父异母,刘交效祖建陵 龟山一号墓尽显生前奢华
刘邦一心想把汉朝做大做强成一个“家族企业”,在短暂的“异姓王”时代后开始了大封皇亲国戚的“同姓王”时代。楚国是刘邦所封的第一个刘氏同姓藩国,刘交是刘氏宗室中最早被封为王的一个,当时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三郡三十六个县,是西汉初势力较大的一个藩国。
刘邦为何对刘交如此的重视和偏爱呢?
刘邦出生时已经有两个哥哥了,按照古代对男性同辈排序“伯、仲、叔、季”的惯例应该叫“刘叔”,可能他老爸“刘大爷”(《史记》作“刘太公”)想计画生育了,给他起了个名字“刘老小或刘老末”(《史记》作“刘季”)——“刘邦”这个名字是在汉中称王后,可能是萧何之流帮着起的,意思是“刘国家”。刘邦差点真成了老小,直到他老爸给他又娶了一个小妈,生了个四弟叫“刘交”——长期跟随刘邦任军机参谋转战各地,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
由于刘交的特殊政治地位,加之楚国多山,他也模仿高祖帝陵的建筑格局,选择依山为陵的葬制。此后的十一代楚王紧跟潮流尽皆效仿,将生前占有的奇珍异宝随葬入墓,所以才形成蔚为壮观的徐州环城汉墓群。
龟山便是其中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南京博物院发掘,惊喜地发现竟然是一座没被盗过的西汉贵族墓,出土了一百七十多件(组)高等级的文物。
失望 有世界最精準的甬道,华丽的 二号墓被谁施了魔法盗走了宝
1981年,当地村民在开山採石时又发现了一座墓,按顺序命名为“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墓”,而且塞石异常完整,没有被盗的痕迹。
南博第一时间选派精兵强将,动用了大型现代化机械,将塞石一一拖出墓道,进去后才发现这里是两座分别开凿的陵墓,每墓都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总计15间——“十室二厅二厨一卫”,总面积达500余平方米,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是徐州迄今发现最雄伟、面积最大的楚王地下宫殿之一。两座墓的墓道和甬道开口在同一水平线上,互相平行,南北相距14米,这是已知全世界古代开凿最精準的两条甬道,排水系统也后高前低完整科学。然而,令考古人员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偌大的墓里,却空空如也!
显然已经被盗过了。可没动塞石,盗墓贼是怎幺进去的?难道他们用了什幺魔法?
遗憾 塞石,王和后天堂的幽会通道,夫妻合葬墓,当时最流行的“王级户型”
考古人员发现,南侧王墓的塞石确实没人动过,但北侧王后墓的塞石却被人抽走了一层。在以后经历的多座西汉早期墓的发掘中,结合文献了解到,这是一座代表王身份的“横穴崖洞式墓葬”,是当时最流行的“王级户型”,王登基后第二年就开始同时修建王和后的墓,大致同一方向,距离不必太远,先下葬的先用塞石封门,后去世的下葬后凿通两墓后再用塞石封门,意思是方便王和后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中幽会。这个做法一点都不可笑,现在两口子下葬也是各做各的墓穴,中间留个小孔或用木板搭桥,这就是当年这种葬制的与时俱进。
这一看似人道的举措却恰恰方便了盗墓贼——他们只拖出了一个甬道的全部塞石的二分之一(仅拖出上面一层)就洗劫了两座王级墓,可谓是事半功倍。
发现 接到举报,电工布电顺手牵走龟纽印,多年疑团真相显露 经过清理,墓内仅出土了少量劫余的随葬器物,包括盗墓贼没看到的小件玉器、车马器以及看不上眼的陶器、陶俑等,无法为墓葬的主人提供确证。那幺,这样豪华的墓葬,其主人究竟是谁呢?

1985,徐州博物馆接到举报,说有位电工在一次理髮时与他人抬槓,肯定地说:“龟山汉墓肯定是刘注的,我有他的印。”几经周折,在拾屯乡派出所的宣传劝说下,这位电工交出了刘注印章。
原来,当年发掘龟山楚王墓时,考古的同志为了发掘方便,想在墓内布电照明。因这位电工所在单位就在墓的附近,所以单位委派他在墓内布电,有一段墓道狭窄,这位电工便匍匐前行,前行中他感觉腹下有一硬物,便拾起放进了贴身内衣,收藏了起来……龟纽银印发现于此墓内第六室,这也是第六室即墓内主棺室的确证。
确证 刘注印印证 襄王“楚王助理”很合格
刘注是西汉第六代楚王,是第五代安王刘道之子,公元前128年继位,公元前117年去世,谥号襄王。《史记》中的《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楚元王世家》和《汉书》中的《诸侯王表》、《楚元王传》均有他的记载。据《史记·楚元王世家》索隐赞述称:“文、襄继立,世挺才英”,说明刘注是历代楚王中一位很有才干的人物,可惜文献记载都十分笼统。但从“襄”字看,它有“助理、佐治”的意思,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在安王刘道的时代,刘注做“楚王助理”是非常合格的。
这是一个铭文仅是名字的私印,所以降格用银铸造。由于徐州地区的楚王墓均被盗扰,已发掘的其他楚王墓均未出土标誌楚王身份的印章,因此这件龟纽银印的“刘注”(留住),可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将楚王墓分成传承有序的前期和后期,被称为“西汉楚王陵墓的标尺”,对研究西汉楚王陵墓形制演变和断代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是打开楚王秘密的第一把钥匙。
价值 皇帝“抡锤”使龙纽,侯王 “定音”用龟纽,银印价比金更高
刘注作为一汉楚王,按礼制应有汉朝颁赐的金印。虽已被盗,我们无缘看到它的真面目,但我们不妨来构想一下印的样子。汉代诸侯王的印章发现仅有几个,文献记载中关于汉代诸侯王印章的规定不一,但从考古实践中可以看出,皇帝用龙纽的,比如南越王墓就出土过一个“文帝行玺”金印——虽然我们认为南越王应该是诸侯,但他们自己认为是皇帝,所以他们是按皇帝的印玺的式样做的,真正汉代皇帝的金印一个也没有出土过;一般诸侯王用龟纽的,比如扬州出土过“广陵王玺”金印;外藩国王用虺(无角像蛇一样的小龙)纽的,比如日本出土的“汉委(倭)奴国王”金印等。
刘注的官印应该和广陵王的差不多,是个龟纽金印,上面应该是四个大字“楚王之玺”。但是官印只能说明是什幺王,却无法断定是第几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注”银印的价值比金印更高。
龟山是因外形酷似一只龟而得名的,因此山是印的身体,印是山的心脏,山成了一枚放大的印,印成了一座微缩的山,龟中藏龟,龟外有龟——缘分啊。
国家起源
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熊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
汉楚王墓群
江苏省徐州市和铜山县境内,徐州附近的楚王山、小龟山、东洞山、北洞山、南洞山、卧牛山、驮篮山、狮子山等处共八处二十余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