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枫亭九社村

(2019-01-05 01:04:22) 百科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九社村位于枫亭镇南部,隶属于枫亭镇,距镇址2公里。东与兰友街接壤,西与东宅相邻,南与惠巡岭分水,北面与建国隔溪相望。 本村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3公里。有耕地2399亩,山地11675亩,其中;果园780多亩。下辖五星、四姓、下宅兜、共和、岭口、松兴、蔗浦、青泽亭、文子等自然村,设定29个村民小组。全村1516户,7029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九社村
  • 所属地区:中国枫亭
  • 下辖地区:五星、四姓、下宅兜、共和、岭口、松兴、蔗浦、青泽亭、文子等
  • 政府驻地:九社
  • 电话区号:0594
  • 邮政区码:351254
  • 地理位置:枫亭镇南部
  • 面积:???
  • 人口:7029人
  • 方言:莆仙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西明夕照、忠惠故居

历史沿革

九社村位于枫慈谿南侧,因境内有蔡坑的福寿社,岭口的洋尾社,下宅兜的宝盛社,上宅兜的永兴社,五星的太平社,云头的兴太社,仓厅的建福社,文子的延寿社,顶营的飞龙社等九个社宇组成故而得名。宋至清称青泽亭,岭口,属连江里。民国期间,属枫亭镇,称九社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第三区(枫亭),称九社乡。1958年,改成九社大队。1984年起,称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风俗人情

九社巡游
巡游又称出游、游神。是枫亭地区一项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成为乡村民众最欢乐的节日。九社巡游为农曆正月初六,全镇第一个开始出游的村,出游时间,一般是初六、初七、初八三天,农民借农事休闲,开展一种较大规模的民众性文化娱乐游行。出游队伍男女自愿参加,老者有八旬老人,幼者有5-6岁稚童,千人列队,一路旌旗飘扬,鼓乐喧天,观者夹道,十分热闹。出游队伍有:大锣大灯、彩旗、横批、旗牌、宣传牌、古铜器、龙虎旗、执事、放事、花担、十音、八乐、车鼓队、军乐队、看马队、弄龙、弄狮、八班、皂隶、神卒、旗牌官、高官、矮吏、香亭、神轿以及种种化装历史人物故事,诸如《迎接澳门回归》、《民族英雄林则徐》、《郑成功收复台湾》、《杨家将》、《穆桂英挂帅》、《西游记》、《八仙过海》、《庆丰收》等古今故事,宣传历史英雄人物,歌颂改革开放,表达了乡人对幸福生活的欢乐心情和对振兴中华和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出游队伍秩序井然,参游人员大多乔装打扮,有古代龙袍凤冠,刀剑弓箭,有当代西装革屐,长衫短裙,男女同乐,老幼同春。一路上,鸣锣击鼓,载歌载舞,共庆昇平,新潮迪斯克舞,男女双人舞,友谊舞,纷纷结队而来,或就地起舞,或登台献舞,或边走边舞,与古老的皂隶舞,走轿舞、凉伞舞,以及弄龙舞蹈,歌声舞影,古今融合,各逞风彩,体现了乡人迎祥纳福喜庆节日的欢乐及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深刻地反映了浓郁的地方民情特色和民俗传统文化的历史丰厚积澱。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教育学园

枫江中学

仙游县枫江初级中学创办于1993年6月,地处莆田市南大门、人文荟萃的枫慈谿畔的枫亭镇,交通便捷。校园占地27.5亩,学生1300多人,教职工70多人。创校以来,成绩显着,多次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绿色学校”等。学校以“团结、务实、改革、发展”的精神为动力,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为行动指南。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转变育人观念,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办学规模将不断扩大,教学设施将不断完善,以适应广大学子的求学需要。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学校坚持“三个面向”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重”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世纪“四有”人才。学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爱国主义定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心。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发展”定为素质教育的目标,做好学校整体规划,开齐开足省教育厅规定的课程,努枫江初级中学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材施教,不断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求教师在各项工作中渗透德育思想,学校依法治校,各方面管理逐步科学化,规範化。
枫亭九社村

九社国小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九社国小在教学楼栏桿和围墙墙壁上布置了28幅校园文化图片。一幅幅图案图文并茂,不仅美化了校园,为校园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教育了学生为人处世,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
枫亭九社村
2012年九社村飞龙宫董事长陈宗乔等一行来到九社国小举行幼稚园捐赠课桌椅仪式。
九社国小校长游爱珍代表九社国小向飞龙宫表示诚挚地感谢,向他们关心教育、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义举表示崇高的敬意。陈宗乔希望幼儿们开心学习、健康成长,他们衷心希望九社国小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九社乡国小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水利工程

文子水库

文子水库,位于九社“文子寨”诸峰之间。1958年修建,移山筑坝,围水造湖,积“五寨”诸山之水,人工造湖,成为枫亭农田灌溉和饮用水主要来源。此处几十年来水源不竭,四时烟波万顷,青山倒影,碧水蓝天,既是枫亭最大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基地,又是当地最佳的旅游避暑胜地。
枫亭九社村
水库距镇3公里,集雨面积8.8平方公里,植被覆盖一般,库内较开阔平坦。坝高31.5米,总库容量46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86万立方米,库内淹地332亩,移民137人。
枫亭九社村
涵洞位于大坝山坡左侧,砌石拱涵结构,套钢筋混凝土管1道,直径0.65米,採用铸铁转动门盖启闭,10吨绞车操作,最大输水流量为1.5立方米/秒。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岩石基础,宽顶堰型式,宽53米,按“五十年一遇”设计,其洪峰流量为153立方米/秒;“五百年一遇”校核,为254立方米/秒。
渠道长28公里,建筑物计44座,设计灌溉面积0.9万亩,实灌1.02万亩,受益14个大队。
工程1959年11月动工,1960年8月竣工,施工历时10个月。共用去土石方56.4万立方米,其中石方16.2万立方米。投工113万工日,投资65.9万元,其中国家补61.4万元。 
原蔡襄父母坟,因建水库时,坟碑移存东沙宫“蔡襄纪念馆””。

钟潭水库

钟潭水库位于九社钟潭,修建于七十年代。2013年钟潭水库除险加固重修了水库大坝。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历史古蹟


九社村历史悠久,蔡襄故居在青泽亭卧牛山之麓。文物古蹟有五寨山、花园、西明寺,还有飞龙宫、青泽亭、万寿庙等

西明夕照

西明夕照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西明夕照即西明寺, 据载,西明寺是宋嘉祐二年(1057)由端明殿大学士蔡襄倡建,和尚罗汉琛主持。当时还建有九座寺,规模之大,蔚为壮观,僧人多达五百众,香火鼎盛一时。由于此处山高林茂,地势偏僻,明末林兰友、性深和尚等人曾在此进行抗清秘密活动。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西明寺不大,只五橺厢一座。大门前立有门联石柱两根,右刻“西靝有路通真性”(见题头图照),左刻“明月空潭悟道心”。“靝”是“天”的替字,《康熙字典》、《辞海》等工具书没有此字,它是天地会秘籍中使用的许多怪异字之一,用于保密和联络,“青气为天,黑气为地”。西明寺门联中出现了以“靝”代“天”的怪异写法令人十分惊讶。
寺内佛堂前也立有石柱两根,右柱上角刻有小字“蔡忠惠公句”,中间大字竖刻“月出长空渡”;左柱大字刻写“人繇大道行”,下角刻写草书落款“囗囗敬録”,再下方有圆形、方形图章各一个。这一项落款和两个图章因字迹模糊,不敢妄辩。其左联中“繇”是“由”的替代字,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崇贞皇帝朱由检以及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名字中都有“由”字,以“繇”代“由”是为了避讳,这表明该寺是由南明人士重建的。
重建西明寺的性深和尚在旧《枫亭志》中有传,全文抄录如下:“林性深号若海,浙江镇海人。当明季挈家族由海船渡漳水,聚众结寨于北坑岩酒池之巅,与林兰友、唐显悦等游。兰友志图兴复,性深以众资焉。事不就,兰友等挈家入海。性深复以船与之。兰友飘寓十五年,性深因削髮为僧,仍与兰友、显悦等作方外游。募建西明寺,诸公各书序劝赞。又与都御史(林兰友)作诗唱和,最后郑得来亦次其答林猗斋(林兰友)先生原韵者。相传其始兰友与性深同学,从游于莆之吉寥,后兰友由寥而枫。性深雅相友善,又同志趣,故兰友与王忠孝等图兴复,而性深实赞其事。性深既脱身于禅,其众或散去或为僧,皆莫办。而性深之族属,则至今尤有居枫亭者,称性深为西明开山祖云。”
从这篇传记可以看出,林性深是浙江镇海人,原名林若海,法号性深,可能是在浙江抗击清兵失败后,举族迁闽至枫亭,在西明寺东侧不远北坑岩“酒池”山上结寨,和仙游惠安两地的抗清名臣林兰友(仙游枫亭人)、唐显悦(仙游鲤城人)、王忠孝(惠安沙格人)、黄骧陛(仙游枫亭人)等关係紧密,曾把自己的部众和船只装备归属林兰友支配。义师失败解散后,林兰友等下海,自己则削髮为僧,仍与他们作方外游,并在他们的倡议支持下募建西明寺,作为秘密活动的地点。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新近出版的《王忠孝公集》中有王忠孝《自状》,记叙了顺治四年夏秋间他“鸠集五千余人”“南与赐姓叔侄相望,北与林自芳、林子野回响。而一时莆、惠蜂起,余师徒日盛,声势日振,莆、惠二城或内应或自遁,皆复我明土矣。”后因事权不一、义军互斗、缺乏粮饷等各种原因“姑解散师徒,决计渡海”。文中林自芳即林兰友,自芳是他的别号,林子野则是福清林垐。结合上述林性深的传记,可知当时林兰友等人组织的义军在西明寺周围的酒池寨、文子寨以及莆田吉寥一带都有活动,包括参加攻打郡城。
旧《枫亭志》事类卷有西明寺条,说西明寺为北宋蔡襄所建,曆元、明已圮,万曆丁已年,郑得来的父亲郑桂芳同里人陈晚倡建但“垂成而沮”,顺治庚寅年比邱性深同郑得来族父郑文绅及里人周赞瑞募建,至康熙“某年”竣工,并附有郑得来所作《西明碑记》,在乾隆三十五年版的《仙游县誌》中亦有这篇碑记,参比两处版本,抄录如下:
“赤岭之南,花园之下,山蹲狮象,水泻龙钟。有古剎曰“西明”以言道也,或曰“狮鸣”以言形也。建自忠惠蔡公庆曆治平间罗汉琛和尚,众至五百,曆元明二百余年圮为荆棘。然晦明风两,时闻钟磬声。万曆丁巳,先君首倡兴复,垂成而沮。又三十余年,师若海南渡漳水,结茅酒池之巅,启辟其地,来初拜识师于恭伯(陈迁)故宅,既而枫人士大司马唐公泊庵(唐显悦)、侍御林公砥菴(林兰友)、大行徐公尊孩(徐稚佳)与师作方外交游,各书序劝赞。师尽瘁披剪,胼胝燋黑,无寒暑间,于是正殿山门,次第轩立;禅堂方丈,布列东西;而出阴道上,梅白松苍,巍然莲花地涌矣!因叹一灯不坠,则宝地运至当兴,乃三百载之间,数既盈而将启;三十年之前,又何以功欲就而难成?始信开士不逢,则名山不辟;庐山待远公而东林结宇,金陵得云师而雨花为台,非偶然也!师今且老,盛迹应传。来鄙人也,既少布地之金,又无镇山之玉,徒以遇师之蚤,备详初未异时,儒道东,师道西,长其明于天壤之内。则元度一尘,修静一笑,且与此间山水不朽矣!师法名性深,俗姓林,镇海人。”
这篇碑记文字隽永,令人百读不厌,它深情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上述抗清的忠臣义士们的崇敬之情,认为他们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将“长其明于天壤之内”,“且与此间山水不朽”。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明廷祚终,1644年清兵入关,南明遗臣力图组织反清复明义军。时浙江镇海的林性深,号若海,在浙江抗击清兵失利后,挈家族由海渡入闽于漳水,继续与清军周旋。因性深与林兰友同僚,雅相友善,义同志合,便聚众结案于西明寺附近的北坑岩酒池之巅,联合林兰友(枫亭人)、唐显悦(仙游鲤城人)、王忠孝(惠安沙格人)、黄骧陛(枫亭人)等人,建立反清复明义军。林性深把自己的部众和船只,装备归属林兰友支配。
枫亭九社村
西明寺周围,古时筑有文子寨、酒池寨、(亦名北坑岩)、古坪寨、楼仔山寨和西明寺山寨等五寨,山头五寨之麓有钟潭、龙潭、古潭等三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正处枫亭通往惠安义岭方向的古大道上。左有酒池寨,右有文子寨,两处高地,形成一个天然关隘。据传,在水磨坪当时立有钟楼可以报警,若从枫亭方向前来攻打,则可从两寨出兵向下夹击,如后撤,可进入大山,也不易被敌追击。因而成为反清复明的据点之一。
枫亭九社村
清顺治四年(1647)夏秋,林性深、林兰友、唐显悦、王忠孝等人,组织义军在仙游枫亭西明寺、惠安沙格、莆田吉寥等地活动。顺治五年春,收复失地多处。顺治八年(1651),义师失败后,林兰友等人转到湄洲、厦门、南日及平潭等岛上继续坚持抗战,且与内陆反清力量秘密联繫,紧密配合与清军周旋。林性深则削髮为僧外游,得到郑得族父郑文绅及里人周赞瑞等人募银建造西明寺,作为重要反清复明秘密的活动据点。此外,他还在枫亭梅岭庙、山头西隐寺、郊尾染厝承展寺,赖店红婆社等处活动,时间延续到康熙中期。

钟潭寺

停立“狮背”,俯望寺前右侧两山夹寺的钟潭,三面峭壁陡立,每逢雨过天晴,飞流直泻潭中,似一幅白练悬挂。激起的烟雨在日光的辉映下,幻成多彩斑斓的彩虹,甚是壮观。据《枫亭志》载:“天王院钟飞沉入潭,投石潭中,闻有钟声。故曰钟潭。”再望寺前溪涧龙潭,其水碧绿,深不可测,虽系山涧小潭,久旱不固。故《连江志》载:“天旱祈雨龙潭,次第钟潭。”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狮鸣寺优美的传说,悠久的历史,迷人的景色;钟潭的钟声入耳,龙潭的碧水奇岩,定会激起人们一饱眼福的雅兴。七十年代在钟潭修起了水库,近年在钟潭水库右侧又新建钟潭寺、观音亭、凉亭,这些新景光不失为人们垂钓游览的好去处。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忠惠故居

忠惠故居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枫亭镇九社村蔡坑,忠惠故居又名蔡襄故居。史料记载,蔡襄,字君谟,公元1012年生于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枫亭“青泽桥”西的青泽村(今枫亭镇九社村蔡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ZF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莆田的历史上,北宋名臣蔡襄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蔡襄集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科学家于一身,他忠君爱民,人品、官品、文品举世公认,在千年历史长河中,以“零差评”被称道,是后人学习的廉政楷模。
重建的蔡襄故居周边山清水秀,堪称风水宝地,后方山峦似熟睡中豹子,称之“眠豹山”,即将破土动工建设的蔡襄故居就位于眠豹山下,占地13.6亩。重建蔡襄故居既是弘扬蔡襄立身立品、为国为民精神的需要,也是打造蔡襄文化名片,让蔡襄精神进一步走出故里、走出福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需要。重建蔡襄故居得到海内外蔡氏宗亲和社会上的民营企业家的大力支持。重建蔡襄故居意义非同一般,蔡襄故居建成后,将给后代子孙的文化教育、精神励志带来积极的教育意义。
枫亭九社村

蔡高神道


蔡高(1014—1041),字君山,福建莆田仙游枫亭人,北宋名臣蔡襄胞弟,比蔡襄小2岁。这对兄弟生在农家,自小聪明伶俐。宋天圣二年(1024),仙游县尉凌景阳因喜爱这对兄弟,便为他俩讲授经书,进行启蒙教育。凌县尉任满后,又把他俩送到塔斗山青螺草堂(后更名“会心书院”)继续读书,从此兄弟俩同进县学与郡学。
枫亭九社村
蔡襄于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次年任漳州军事判官,蔡高也于1034年登进士第,授任长溪(今霞浦)县尉。  长溪地处福建沿海,当地有许多百姓以打渔为生。有一天,一位老妇来到衙门告状,诉说她两个儿子出海捕鱼,失蹤多日,怀疑是遭仇人所害,请求县吏为她捉拿兇手。由于没有证据,不能捉人,县吏感到为难,便问那老妇:“你没有见到儿子的尸体,如何能断定儿子被仇人杀害呢?再说海上风大浪急,也有被掀翻船只葬身大海的可能。”这妇人听了揪胸顿足,号啕大哭,仍一口咬定儿子是被仇人所杀。蔡高察看了这妇人的神色,觉得她确有冤情,便决定受理此案。他安慰送回老妇后,就暗中到老妇所指控的那个仇人家微服私访,查到了此人作案的蛛丝马迹。之后他又到海边巡查,却一连六天毫无收穫,直至第七天早上,终于看到有两具尸体随潮水漂来。他忙叫人把尸体打捞上来,经检验确是他杀,即刻传唤差役拘捕那个嫌疑犯,进行升堂审问,兇手供认不讳,受到伏法。
又有一天,有对夫妇来到衙门击鼓诉状,哭诉儿子在家被入室盗贼杀害,请求县尉为他们作主,缉拿兇犯。蔡高分析此案兇手必是同村人,对被害者住宅较为熟悉,便集中全体村民逐一排查。他通过观言察色,发现有一村民神色不对,言语不符,疑点很多,再经过深入调查,终于确定那人就是嫌疑犯,就传令拘捕审讯。那人只好供出杀人真相,蔡高又把他处决了。这两命案的侦破,使蔡高的声誉日隆,人们无不称讚他断案神明。
后来蔡高升任开封府太康县主簿,府尹吴遵路为人耿直,却脾气暴躁,对所属部下常发怒喝斥,以致部下对他都十分畏惧,不敢接近,然而别看蔡高年纪小,他一点也不怕府尹,且从来也不屈从。他不但能很好完成任务,还能精闢论述其中道理,使府尹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个人才。
蔡高任太康主簿时,其兄蔡襄与欧阳修同为馆阁校勘。蔡高因不时去蔡襄寓所,有幸结识欧阳修。他和兄蔡襄一样,都十分敬佩欧阳修的人格和文学才华。他有首《谒馆阁校勘欧阳公》诗写道:  此日登史阁,高风孰可追?学期明主佐,道许后生师。余岂能自信,公真不我欺。微躬诧所厚,惭愧异新知。
此诗讚颂了欧阳修的高风亮节,又为自己能得到欧阳修的厚爱,成为知心朋友而感到三生有幸。
宋康定二年(1041)六月七日,京师发生大疫,蔡高不幸染疾,卒于任上,年仅28岁。他英年早逝,留下一男二女,而妻子程氏才20岁,生活清苦,乡亲及亲友募捐200两白银欲为其夫办理丧事,程氏却哭道:“吾家素来廉洁,不可以此玷污吾夫。”蔡襄闻讯,亲作《祭弟文》悲悼亡弟,又整理蔡高的数万字遗稿,发现皆是记述朝廷的要点。后来这些遗稿为朝廷制定兴利除弊决策提供了依据。庆曆三年(1043),蔡襄为其弟蔡高归葬请铭,欧阳修撰写了《蔡君山墓志铭》,称讚蔡高“敏于为吏”,廉洁爱民,是“天下奇才”,并对蔡高的英年早逝深表哀悼。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欧阳修与蔡高的深情厚谊。
蔡高墓位于仙游慈孝里赤湖蕉坑(今枫亭镇九社村五星官母壠)。系蔡高于开封府太康主簿职上病逝后,由其胞兄蔡襄从太康扶灵柩运回埋葬于此。
蔡高28岁逝后,留下一男二女,由蔡襄扶养长大,一男讳力,字钧,因蔡襄荫泽,朝廷授其奉议郎,任寿春府(今温州府)通判、温州靖海军。蔡高传下的后裔就在浙江瑞安一带传衍发展。由于时间久远,两地遥距,讯息不畅,因此,长期以来,高公后裔无从知晓先祖埋葬何处、墓茔状况如何。去年,他们从《莆阳蔡氏宗谱》记载中得知高公墓茔状况,便委託莆田市蔡襄学术研究会、蔡襄故里委员会(简称“两会”)和枫亭文化研究会,从众多史志的记载到实地勘察,以及当地民众的传说,多方查看对比,终于在被称为风水宝地的九社官母拢找到高公墓茔。瑞安宗亲得知详情后,甚是庆慰。于是,由瑞安市蔡氏联谊会新老会长蔡振安、蔡传鑫组织宗亲代表,两次来枫亭实地察看。
第一次于2010年11月4日(农曆八月十九日),由瑞安十三个祖祠宗亲代表18人,到墓地察看,核对史料,确定墓茔无误后,于九月十七日再次派代表6人到枫亭,商讨墓茔修建事宜,确定墓茔範围,墓体形状及大小,以及修建材料、造价等。决定由瑞安高公后裔出资,委託莆田市“两会”及文化研究会组织当地有关人员着手进行修建前期的準备工作。
墓茔征地等工作在枫亭镇ZF、九社村的支持下顺利进行。尔后组织技工施工。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耗资十三万多元的高公墓茔修建竣工落成。墓茔仿莆仙当地古葬墓形状修建,大方庄重,墓左旁加置“蔡高墓修建记”,重刻宋欧阳修为蔡高撰写《墓志铭》的石碑,使墓茔更显得庄严、肃穆。
农曆九月二十八日,瑞安蔡氏联谊会组织60多人来到高公墓茔祭拜,莆田市“两会”与枫亭镇ZF、蔡襄陵园、枫亭文化研究会各送花蓝以祝贺,有关领导陪同瑞安宗亲一道祭拜。

青泽亭

相传北宋初年,泗州文佛邀游到连江里(枫亭)卧牛山上空,俯视下界有只公牛精作孽,残害百姓,泗州文佛为了拯救黎民,用手指向公牛精头角一按,这只公牛精立即卧倒在地,形成一座小山,故曰“卧牛山”,流传至今。其公牛精卧倒,一脚向北侧伸长,出现一块状似牛蹄的巨石。泗州文佛为不让公牛精再次作祟,祸害众生,立即神化一座亭宇在牛蹄石上,该亭形成远山明,近水清状态,故称“青泽亭”。自此之后,青泽亭内香火不绝,信仰尤盛,八方信众朝拜问津络绎不绝。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飞龙宫

枫亭镇西南九社村,因境内建有九座社公庙宇而得名。其间有一自然村叫杜樟戈。峰峦环抱,青山绿水,风光旖旎,被誉为“世外桃源”。早年中原战乱,北方的萧、雷、钟、翁、出等姓族人,为了避患,迁徙肇居于此,勤事农耕,繁衍生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耕农生活。至明代崇祯二年(1629年)七月廿日,天降红雨,秋值大旱,禾苗枯焦,穀物欠收,加上疫病频繁,人口锐减,里人生活清苦。据传,有一年,一萧姓庶民偶得一梦,望见一位青春妩媚的神姑告曰:“萧钟出雷翁族人,生活清贫苦难鸣。欲求黎民脱苦厄,膜拜妈祖庇里民。泽施杜梓赐福临,勤劳俭朴操耕耘。须建妈祖宫宇祀,消灾得福家安宁。”醒后觉得蹊跷,把梦语告知村民。由萧姓族人发起,组织进香团前往湄洲祖庙焚香敬拜,请回妈祖神尊,发动里人募银投劳,在杜樟戈建盖一座100平方米的简朴宫宇,取其神姑托语的一、五句首字号曰:“萧泽宫”,供祀妈祖神像。神妃灵验,求财得财,求子得子,香火旺盛,传闻乡闾,延承数百年之久。但因宫宇太狭窄,每逢庙会,供品无处摆置,成为尴尬之事。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又传,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三月间,妈祖意欲方便信众朝拜,视仓厅地域适宜供奉。一天夜里,又化作一村姑,将香炉移至宫埕,又呼东海龙王三太子相助。一条霞光闪烁的火龙挟着香炉往西方向飞至仓厅一棵大榕树杈间搁置,并留下纸条书着:“飞炉杜樟圣母意,龙踞仓厅地灵气。”村老见之,释解其寓意,便发动善男信女投资效力,在大榕树前方择地取仁,建造新宫宇。以神姑留言冠顶之字“飞龙”易名为“飞龙宫”。殿堂上奉祀天上圣母、司马圣王、陈公圣侯等文武列圣神尊,供虔诚信徒焚香叩拜,香火鼎盛。时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宫宇被作他用,神像蕩然无存,宫堂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几近于倒圮。
枫亭九社村
枫亭九社村
妈祖始终是九社村民心目里的保护神。改革开放后,村民生活富有,为了弘扬妈祖文化,翻建飞龙宫的理念便在诸位村老脑海里产生。得到村民的积极支持,捐资投劳,于1979年4月动工翻建,这座296平方米的新宫宇当年12月告竣,巍然地屹立在旧址上,重现当年风貌。翌年重塑神尊金身,并进行开光庆典。
如今,这座宫宇坐东北,朝西南,背靠树木苍茂繁荫、花香鸟语的卧牛山头之南麓,成为天然锦屏,门前是连绵起伏的羊角寨和狮头山,构筑一幅诗情画意的山乡画卷。整座仿宫廷式的宫庙,巍峨绚丽多姿,气度恢宏。华盖之下的一对石狮古物和一对石雕龙柱,造形逼真,栩栩如生,凛凛雄风。大门上方悬挂“飞龙宫”匾额。两边的楹联是:“飞龙神威赐康泰,宫圣德恩护昌盛”和“湄岛澜回昭砥柱,睢阳忠协显飞龙”等。
枫亭九社村
步入宫堂,有上下厅堂及迴廊,庄严肃穆,宽敞明亮,环境优雅,神龛里供祀天上母圣神尊———和平女神。戴皇冠,披袍服,双手持奉国笏,端庄祥和,两眸向下,有俯视众生之意。两侧还奉祀司马圣王、陈公圣侯、文昌帝君、急崧尊公、斗曲星君、武安尊王等文武列圣。神龛上方悬挂“安澜赐福”横匾。两边对联是:“赐福安澜母仪神德,守城丽海主爵侯封”。
枫亭九社村
宫堂上厅壁镶嵌着瓷彩的“四大金刚”、“有求必应”各四大幅及18幅封神故事。下厅壁上镶嵌着60幅70厘米见方的妈祖出世、扶危济世、拯救黎民以及伏妖的故事。屋顶雕塑有二凤四龙戏双塔的艺术作品。整座宫宇鎏金烫彩、金碧辉煌、典雅堂皇、气宇不凡。每年正月初六至初八日,都举行盛大庙会。元宵游灯活动,热闹非凡,赢得“枫慈第一春”的雅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