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城,北京师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教育套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开城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辽宁海城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北京师範大学
-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
- 籍贯:辽宁海城
- 职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经历
教育履历:1993年于北京师範大学原电子系获教育技术学学士学位
1995年于北京师範大学原电子系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

1999年于北京师範大学原电子系获得教育技术博士学位(非科班出身,偏于“硬技术”)
教育技术本土理论研究第N人(第一人不準确,N=任意自然数)
工作履历:1995年于北京师範大学原电子系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个人获奖情况:获“2005年度教学工作考核优秀奖”
获2005年度院工会评出的“热心服务奖”
北京师範大学“十佳教师”
成果获奖情况:获得奖项:二等奖
获奖项目:网路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黄荣怀、杨开城、沈复兴、何丽平、朱小明
杨开城,教授,男,祖籍辽宁海城,1989年考入北京师範大学,就读于原电子学系现代教
育技术专业。1993年保送攻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于何克抗教授。1995年留校工作并继续师从于何克抗教授攻读教育技术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套用,1999年获博士学位。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套用。
杨开城老师现在北京师範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任教,曾主讲的课程包括:《C语言程式设计》、《数据结构》、《作业系统》、《Windows程式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至2005年止,杨开城已经参与科研项目6项,发表期刊学术论文40余篇,发表学术会议论文6篇,编着教材4本,出版专着1本。
研究成果
时间 | 名称 | 发表刊物 | 期号 | 本人排序 |
2009 | 论开发取向对课程的独特理解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9.10 | 1 |
2009 | 论教育技术作为一种理解教育的独特方式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9.10 | |
2010 | 从教学实证研究的合理性说开去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10.12 | |
2009 | 论教育技术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9.4 | |
2008 | 论教育技术之研究方法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8.10 | 1 |
2008 | 论技术套用主义的教育技术学及其贫困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8.8 | |
2008 | 教学模式到底是什幺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8.4 | |
2008 | 论技术的进化机制与教育技术的进化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8.1 | |
2007 | APPLYING KNOWLEDGE REASONING PATH TO PROBLEM DESIGN FOR CHEMISTRY INSTRUCTION |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ASTED ,October | 2007 | 2 |
角色分析与课程开发 | 《北京师範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7.5 | ||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7.9 | ||
教学系统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7.8 | ||
对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几点看法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7.2 | ||
2006 | 浅谈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中的话语逻辑attached陈宝军批注版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6.10 | 1 |
从话语辞彙的使用看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6.9 | ||
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教育理论研究另附未修改版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6.3 | ||
2005 | 中国教育技术学的尴尬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12 | 1 |
一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8 | ||
论教育的技术学本质与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使命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5 | ||
2004 | 课程开发模式的新构想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12 | 1 |
浅谈教学中的知识管理 | 《教育技术研究》 | 2004.6 | ||
论教育技术学的开发取向及其研究方法论原则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9 | ||
教育技术学-“开发取向”的教育理论探究 | 《教育研究》 | 2004.5 | ||
浅论课程开发理论中的角色分析与知识组件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4.5 | ||
为教育技术学正名 | 中国教育信息化(报) | 2004.2 | ||
学习动力系统设计探究 | 《教育技术研究》 | 2004.1 | ||
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一种範式和两种取向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3 | ||
建构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解析暨意义建构心理机制的探讨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4.2 | ||
2003 | 基于活动的教学设计理论中学习内容分析和活动设计方法的探究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3.8 | 1 |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及管理系统的设计 | 《中国远程教育》 | 2003.5 | ||
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基本框架的思考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3.4 | ||
利用科学研究纲领引导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3.1 | ||
2002 | 协作式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浅论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2.9 | 3 |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及相关概念探究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2.8 | ||
协作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2.4 | ||
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的再认识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2.4 | ||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2.4 | ||
网路时代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2.2 | ||
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2.2 | ||
教学问题的分析框架研究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2.11增刊 | ||
学生模型与学习活动设计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2.12 | ||
2001 | 基于ARCS模型构建线上学习系统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1.6 | 1 |
教学设计理论的新框架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1.6 | ||
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点思考 | 《教育研究》 | 2001.5 | ||
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种机械理解及其分析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1.4 | ||
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观念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1.2 | ||
教学设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1.12 | ||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 | 《教育研究》 | 2001.11 | ||
基于ARCS模型构建《数据结构》线上学习系统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1.1 | ||
2000 | 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 | 《北京师範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4 | 1 |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0.4 | ||
一种基于句法语义特徵的汉语句法分析器 | 《中文信息学报》 | 2000.3 | ||
1999 | 国小语文ICAI系统诊断模组中造句错误类型分析 | 《中文信息学报》 | 1999.3 | 1 |
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的思考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