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柱,男,1976年2月出生,安徽六安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旅游局首批“旅游业青年专家”,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旅游智库专家。酒店管理系主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及旅游培训中心主任。安徽师範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规划、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方向博士生导师;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研究生导师。2014年,被选派到安徽省旅游局市场处挂职处长助理。相继入选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与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妇女委员会的乡村旅游规划策划专家库、安徽省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专家库。主要从事旅游发展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管理教学与研究、旅游规划及城乡规划实践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与参加旅游规划及城乡规划项目50余项。
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SSCI)、《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兴柱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安徽六安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 学位/学历:博士
- 专业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 职务:教授
人物简介
杨兴柱,男,1976年2月出生,安徽六安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旅游局首批“旅游业青年专家”,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旅游智库专家。酒店管理系主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及旅游培训中心主任。安徽师範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规划、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方向博士生导师;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研究生导师。2014年,被选派到安徽省旅游局市场处挂职处长助理。相继入选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与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妇女委员会的乡村旅游规划策划专家库、安徽省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专家库。主要从事旅游发展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管理教学与研究、旅游规划及城乡规划实践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与参加旅游规划及城乡规划项目50余项。
研究方向
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主授课程
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经济学、旅游景区管理、西方经济学等。
个人简历
1999年毕业于安徽师範大学旅游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安徽师範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导师:陆林;
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顾朝林;
2010年晋升副教授,同年聘为硕士生导师;
2014年破格晋升教授。
2017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科研课题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及其社会效应研究》》(41471130)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内部旅游流空间过程与机制研究》》(41101154)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的过程、格局和机制研究》子课题研究(41230631)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可持续性评价与管理模式研究——以皖南乡村旅游地为例》》(10YJC630339)
5、主持国家旅游局委託研究课题《都市圈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TYETP201314)
6、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与集聚发展研究》(AHSKF09-10D40)
7、主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战略机遇期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策略研究》(2010sk118)
8、主持安徽师範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2009年)
9、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化过程、格局与机理研究》(40435013)
10、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贫困山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与作用机制研究》(41671136)
11、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空间分异与作用机制》(41071099)
12、参加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安徽旅游产业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AHSK11-12D126)
13、主持和参与《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範区旅游总体规划》(2016年)、《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国家风景道)游客服务设施规划》(2015年)、《寿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年)、《金安区九十里山水画廊概念性规划》(2015年)、《肥西县旅游总体规划》(2014年)、《刘铭传故居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概念性规划》(2014年)、《刘铭传故居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核心区总体规划》(2014年)、《泾县千年古宣文化园概念规划》(2013年)、《泾县黄道沖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年)、《泾县少华山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年)、《芜湖怡龙生态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年)、《芜湖跨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011年)、《郎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年)、《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发展规划》(2010年)、《芜湖市第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2009年)、《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布局规划》(2006年)、《辽宁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发展战略规划》(2007年)、《常州市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规划研究》(2006年)、《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2006)、《延边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年)、《中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合肥市包河区旅游总体规划》(2003年)、《淮南市旅游总体规划》(2003年)等多项地方政府委託项目。
代表成果
1、Yang Xingzhu, Zha Yanyan, Lu Lin, Yang Yang. An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 perspective on types of operation developmentin West Lake,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 2017,1.
2、XingzhuYang,QunWang.ExploratorySpacetimeAnalysisofInboundTourismFlowstoChinaCit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SSCI),2014,4.
3、杨兴柱,王群.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13,6.
4、杨兴柱,顾朝林.南京旅游流网路结构构建[J].地理学报,2007,6.
5、杨兴柱,陆林.农户参与旅游决策行为结构模型及运用[J].地理学报,2005,6.
6、杨兴柱,顾朝林.旅游流驱动力系统分析[J].地理研究,2011,1.
7、杨兴柱,顾朝林.南京市内部旅游客流空间测度与模拟[J].地理科学,2011,7.
8、杨兴柱,查艳艳,陆林.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和社会效应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16,8.
9、杨兴柱.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建设[J].旅游学刊,2011,1.
10、杨兴柱,陆林.全球-地方联结下的旅游地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7,1.
11、杨兴柱,陆林.我国城乡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6,4.
12、杨兴柱,吴静.南京旅游流网路结构特徵历时性比较[J].旅游科学,2015,4.
13、杨兴柱,蒋锴,陆林.南京市游客路径轨迹空间特徵研究[J].经济地理,2014,1.
14、杨兴柱,顾朝林.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1,5.
15、杨兴柱,陆林.旅游规划公众参与的核心内容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2006,4.
16、杨兴柱,陆林.大型节事旅游基本特徵及发展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05,2.
17、杨兴柱,城市旅游流构成要素与基本特徵[J].旅游论坛,2013,6.
18、杨兴柱,陆林.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规模区域差异性研究[J].安徽师範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19、杨兴柱,陆林.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8
20、杨兴柱.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1、杨兴柱,陆林.城市旅游地居民感知及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城市问题,2005,2.
22、杨兴柱,陆林.旅游危机管理的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6.
23、查艳艳,杨兴柱.旅游地演化理论研究进展[J].旅游论坛,2016,1.
24、朱琳,杨兴柱.国内传统民居空间置换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6,2.
25、孙井东,杨兴柱.安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徵[J].安徽师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26、吴静,杨兴柱,孙井东.基于新地理信息技术的南京市游客流动性空间特徵研究[J].人文地理,2015,2.
27、吴静,杨兴柱.新地理资讯时代下的旅游部落格研究进展与启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6.
28、卢松,杨兴柱,唐文跃.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旅游学刊,2011,8.
29、王群,杨兴柱.国外旅游业碳排放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2,1.
30、王群,杨兴柱,章锦河.山岳型旅游地水环境管理比较与模式构建[J].旅游学刊,2007,22(11):47-51.
31、王群,陆林,杨兴柱.千岛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与影响机理.地理学报,2015,70(5):779-795.
32、王群,陆林,杨兴柱.山岳型旅游地水资源系统安全评价—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4,6.
33、韩卢敏,陆林,杨兴柱.安徽省旅游政策变迁及其空间回响研究[J].地理科学,2016,3.
34、王群,陆林,杨兴柱.国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与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14,5.
35、王咏,陆林,杨兴柱.国外旅游小城镇研究进展与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14,12.
36、王群,陆林,杨兴柱.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及机制分析.经济地理,2016,6.
37、参编《黄河三角洲发展规划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38、参译《城市化》.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39、参译《比较城市化》.商务印书馆,2008年出版.
40、参编《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及机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41、参编《旅游规划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获奖情况
1、2015年,获得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学术论文类二等奖
2、2014年,《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cgj028-2)
3、2008年,中国地理学会陈传康优秀旅游地理学术论文奖(中国地理学会)
4、2005-2006年度,获得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5、2004-2005年度,获得安徽师範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