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杨抱朴

(2018-10-24 21:38:55) 百科
杨抱朴

杨抱朴

杨宝林,笔名杨抱朴,国家二级教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书法文献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主席,教育部学位中心评议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瀋阳师範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出版《南唐后主李煜》等学术专着三部,《中国书法艺术》《十万个为什幺·书法卷》《苏东坡集诠释与解读》《诗鬼之诗》等10部学术着作,主编、参编《三国演义词典》《增订注释全唐诗》等40余部。

曾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一等奖;第三届辽宁省书法兰亭奖;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辽宁省第二届“最佳藏书人”奖;第五届辽宁文艺评论奖,被辽宁省文联聘为“特聘评论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宝林
  • 别名:杨抱朴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辽宁瀋阳
  • 出生日期:1958年3月
  • 职业:文史学者,书法家
  •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 主要成就: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一等奖
  • 代表作品:《刘熙载年谱》、《南唐后主李煜》、《刘熙载书学研究》
  • 职称:教授

个人经历

杨抱朴(1958—),本名杨宝林,着名学者、古典文学专家、书法家,书法文献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现任瀋阳师範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师,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瀋阳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教育部学位中心评议专家、辽宁省文联、辽宁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杨宝林(杨抱朴)教授杨宝林(杨抱朴)教授
曾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一等奖,第三届辽宁省书法兰亭奖,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辽宁省第二届“最佳藏书人”奖,第五届辽宁文艺评论奖,被辽宁省文联聘为“特聘评论家”。
出版学术着作《刘熙载书学研究》、《刘熙载年谱》、《刘熙载年谱》(修订版)、《辽宁历代书法名家图集》、《南唐后主李煜》、《诗鬼之诗》、《苏东坡集诠释与解读》、《中国书法艺术》、《书法问答》等13部;在国内外发表文章200余篇,学术论文80余篇,部分学术成果被“人大複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古代文学年鉴》等高层次刊物全文转载、收入。
杨抱朴先生,是一位集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历史学、古典文献学、艺术学、书法理论、书法教育等多领域研究的当代着名文化学者、艺术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研究上,坚持走传统文化道路,以传统文化为学术根底;在艺术思想上,倾注学术关怀,兼容文史于艺术之中;他的书法作品是典型的“学者书法”、“文人书法”,名噪海内。

人物年表

198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被分配到辽宁省政府机关业余大学任教,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和书法。
1984年,在《辽宁大学学报》发表《陆游和唐婉非姑表亲吗》一文。
1986年,调入盘锦师範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教授古典文学和书法。
1988年,破格晋升为讲师。
1991年,入载《当代中青年学者辞典》(团结出版社)。
1991年,被盘锦市评为“十大新闻人物”。
1992年,出版学术专着《南唐后主李煜》(春风文艺出版社);次年该着作荣获盘锦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着作类一等奖。
1992年,增补为盘锦市政协委员。
1992年,任盘锦市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1993年,晋升为古典文学副教授。
1993年,被选为盘锦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4年,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
1995年,论文《试论书法意境的表现与创造》入选“第二届全国‘书法学'暨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
1995年,加入辽宁省书法家协会。
1995年,调入瀋阳师範大学,任学报编辑部编辑,兼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古典文学、书法。
1998年,主编《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幺·书法卷》(辽海出版社)。
2000年,出版专着《诗鬼之诗》(辽海出版社)。
2000年,晋升为古典文学教授。
2001年,参编《增订注释全唐诗》(陈怡焮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主编《文艺纵横丛书》(辽海出版社)。
2001年,出版专着《古诗导读》(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3年,主编《三国演义辞典》(辽海出版社)。
2003年,出版专着《苏东坡集诠释与解读》(中国少儿出版社)。
2003年,出版专着《书法艺术》(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年,出版注释本《布老虎新语文书系·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5年,考入吉林大学古籍所,师从丛文俊先生攻读书法文献学博士学位。
2007年,论文《刘熙载行迹考》(《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二期)获辽宁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并被收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
2009年6月,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取得吉林大学历史文献学(书法文献方向)博士学位。
2009年12月,“刘熙载年谱”被批准为国家古籍整理项目。
2009年9月,论文《大文艺观视阈下的刘熙载书论略说》获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一等奖。
2009年,出版专着《书法问答》(辽海出版社)。
2009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0年,出版专着《刘熙载年谱》(辽海出版社)。
2010年12月,当选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2010年6月,获辽宁省第三届兰亭奖理论奖。
2011年,出版《杨宝林书法作品集》(辽海出版社)。
2011年5月,《抱朴心画——杨宝林书法展》在鲁迅美术学院举办。
2012年,出版专着《刘熙载书学研究》(人民出版社)。
2012年,被任命为瀋阳师範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
2012年7月,《刘熙载年谱》获第十二届辽宁省政府奖。
2012年10月,《刘熙载书学研究》荣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2013年4月,《刘熙载书学研究》荣获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2013年8月,应中国书协邀请,论文《对当下书法重形式轻内容现象的反思》参加“当代书法创作暨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国际论坛”,并接受《文汇报》(2013年11月11日)专访。
2013年11月,主持召开首届全国沈延毅书法学术研讨会。杨宝林教授做学术评点。
2013年12月,主持召开辽宁省高校书法协会联合会成立大会。
2014年6月,策划主持辽宁省首届大学生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展。
2014年8月,参加第三届全国九城市艺术联展。
2014年9月,出版专着《刘熙载年谱》(修订版,辽海出版社)。
2014年9月,主持召开辽宁省高校书法教育工作座谈会。
2014年10月,应邀赴河南平顶山学院、甘肃白银市书协讲学。
2014年10月,被聘为教育部学位中心评议专家。
2014年12月,主持辽宁省政协重点项目《辽宁历代书法名家图集》。
2015年6月,荣获辽宁省第二届“四佳人物”中“最佳藏书人”奖。
2015年7月,主持召开首届辽海书学论坛·辽宁书法史全国学术研讨会。
2015年11月,主持召开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成立大会,荣任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主席。
2015年12月,被聘为辽宁省文联特聘评论家。
2015年11月,出版主编着作《辽宁历代书法名家图集》(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6年1月,应邀赴常州刘海粟美术馆参加“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学术邀请展暨学术论坛”。
2016年1月,专着《刘熙载书学研究》获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2016年2月,论文《对清代碑学的理性思考》发表于《中国书法》2016年第2期。
2016年3月,荣任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
2016年6月,主持召开《辽宁历代书法名家图集》学术研讨会。
2016年7月,主持召开“第二届辽海书学论坛·全国杨仁恺书学研讨会”。
2016年9月,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16年10月,被评为辽宁省人社厅评为国家二级教授。
2017年1月,瀋阳师範大学杨宝林教授被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委员会选为教育委员会委员。
2017年5月,赴西安参加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
2017年7月,应邀参加“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巡迴展暨学术论坛”,其书法作品于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参加首展。
2017年8月,专着《漫步于文学与艺术之间——杨宝林学术论文集》,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7年8月,作品集《文墨相兼——杨宝林书法作品集》,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7年9月16日—10月13日,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文墨相兼——杨宝林书法展”。展览由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瀋阳师範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办,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承办。本次展览共展出杨宝林教授近期创作的书法作品80余件,分为《辽宁书史》、《诠释融斋》、《饮水思源》、《兰亭寻梦》、《走进红楼》、《抱朴心画》、《情系盘锦》、《诗文撷珍》8大主题板块,向观众全面呈现其精深的学术成就与优雅的书法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
2017年10月,荣获辽宁省文艺评论奖。
2017年11月,文墨相兼书展盘锦站在辽河美术馆举行。
2017年12月,应邀参加在辽宁会馆举行的“2017辽宁文艺论坛”。
2017年12月,出席在辽宁大剧院开幕的第八届辽宁省文代会。
2018年3月,应邀出席“辽宁中日青少年书法交流展”(东京站)颁奖仪式。
2018年5月,书法精品展在瀋阳桃仙国际机场开幕。
2018年5月,应邀出席瀋阳城市学院举办的辽河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
2018年5月,应邀赴大连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和大连海事法院讲学。
2018年7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书协第七届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2018年9月,出席民盟武汉地方组织成立70周年大会暨民盟中央美术学院武汉分院揭牌仪式。
2018年6月16日,杨抱朴出席由瀋阳书画院主办的《“六涛书画艺术展”》。

学术任职

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现任瀋阳师範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师,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瀋阳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教育部学位中心评议专家、辽宁省文联与辽宁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社会影响

他是集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历史学、古典文献学、艺术学、书法理论、书法教育等多领域研究的当代着名文化学者、艺术家和教育家;他是全国着名书法理论家,其学术着作、学术论文屡次被学界称颂,是辽宁乃至东北三省书法理论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是全国着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被各地书法爱好者热捧;其书法被称为“学者书法”和“文人书法”,是当下典型的学者型书法家。
2017年9月16日—10月13日,其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文墨相兼——杨宝林书法展”;本次展览共展出杨宝林教授近期创作的书法作品80余件,分为《辽宁书史》、《诠释融斋》、《饮水思源》、《兰亭寻梦》、《走进红楼》、《抱朴心画》、《情系盘锦》、《诗文撷珍》8大主题板块,展现他学者型书法家学识的宽博与赤诚、艺术思想的特立独行,呈现其精深的学术成就与优雅的书法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辽宁文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方向

30多年从事于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美术学书法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
唐宋诗研究、唐五代词研究、晚清文学研究、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文献学研究、刘熙载研究、辽宁地域书法研究
曾给本科生开设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唐五代词研究》、《苏轼词研究》、《李贺诗研究》、《唐诗研究》、《书法艺术》等
曾给研究生开设课程有:《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学术史》、《书法文献学研究》、《中国书法史》、《古代书论名篇选讲》、《书法批评》、《古代书体研究》、《书法理论与实践:行草书》、《科研方法》、《唐诗研究》、《唐宋诗研究》、《<艺概>研究》、《<历代书法论文选>研读》》等。

学术成果

代表性学术论着

标题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刘熙载书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刘熙载年谱》(修订版)
辽海出版社
2014年版
《辽宁历代书法名家图集》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5年版
《文墨相兼——杨宝林书法作品集》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7年版
《漫步于文学与艺术之间——杨宝林学术论文集》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7年版
《刘熙载年谱》
辽海出版社
2010年版
《南唐后主李煜》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
《苏东坡集诠释与解读》
中国少儿出版社
2003年版
《杨宝林书法作品集》
辽海出版社
2011年版
《中国书法艺术》(英文版)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文艺纵横丛书》
辽海出版社
2001年版
《诗鬼之诗》
辽海出版社
2000年版
《三国演义词典》
辽海出版社
2003年版
《书法问答》(上下)
辽海出版社
2009年版
《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幺(书法卷)》
辽海出版社
1999年版

代表性学术论文

标题
出版社
出版时间
《陆游与唐琬非姑表亲吗?》
辽宁大学学报
1984年
《试论李煜变伶工词为士大夫词》
辽宁大学学报
1987年
《出世与入仕的矛盾——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主旨寻绎》
文史知识
1989年
《曹操〈短歌行〉新解》
辽宁大学学报
1990年
《“一片冰心在玉壶”别解》
社会科学辑刊
1990年
《“乘彼垝垣”补证》
瀋阳师範学院学报
1996年
《李贺浪漫主义诗风的成因》
辽宁大学学报
2000年
《诗经、汉乐府弃妇诗探微》
社会科学辑刊
2000年
《刘熙载与齐学裘的交游》
瀋阳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试论书法的意境表现与创造》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6年
《大文艺观视阈下的刘熙载书论略说》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9年
《悠游于艺术与学术之间——读丛文俊师<还岁书法集>感言》
中国书法报
2010年
《直追昌谷破篱樊——《红楼梦》诗词与李贺》
瀋阳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李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
瀋阳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刘熙载致强汝询三封信札考释》
瀋阳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刘熙载年谱(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刘熙载年谱(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刘熙载年谱(二)》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刘熙载年谱(一)》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刘熙载的书品人品论——从“狂狷”、“乡愿”谈起》
北方论丛
2007年
《一篇珍贵的关于《红楼梦》作者的文献》
红楼梦学刊
2016年
《刘熙载行迹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陈绎曾生卒年、籍贯及仕宦考辨》
陈绎曾生卒年、籍贯及仕宦考辨
2007年
《刘熙载佚诗考》
社会科学辑刊
2010年
《韩择木籍贯考》
荣宝斋
2016年
从《四旬集》到《昨非集》——兼论刘熙载前后期学术思想的变化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刘熙载年谱》简介
《刘熙载年谱》简介
2015年
《袁昶日记中有关刘熙载的文献》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人物评价

我认为书法进入商业化市场之后,应该去功利化,并倡导文化化、学术化,这点杨宝林教授是践行者,他的作品里不仅有书法,还有书法理论。
——着名文化学者 彭定安
宝林的书法展主题是“文墨相兼”,名副其实,现在握笔写的人多,写自己诗文的极少。宝林书写自己的诗词、文章,书法好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他的展览是对当下书风的一种引领。
——着名书法家 李仲元
对于杨宝林,我依旧想强调对他身份的界定。他首先是位学者,其次是书法家。
他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辽宁文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书法作品展恰好展示了他既学者又书法家的双重身份,非常好。
——辽宁楹联学会会长 宫宝安
杨宝林教授以大赋的笔法向我们铺陈出了七宝楼台,五光十色,硕果纍纍,让我们目不暇接:“辽宁书史”,立足本地;“兰亭寻梦”,志存高远;“饮水思源”,不忘师恩;“诠释融斋”,学有专精;“走进红楼”,新人耳目;“抱朴心画”,精彩纷呈;“情系盘山”,铺彩摛文。观览这些成果,我们仿佛行走在山阴道上,顿觉奇花异木,赏心悦目;山光水色,心旷神怡,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
——辽宁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辽海出版社总编辑、着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于景祥
学识的宽博与赤诚是宝林作为学者型书法家的第一特质;一个学者,一个书法底蕴丰厚的书家,他所表现的是特立独行的艺术思想。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胡崇炜
这次展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文墨相兼”四个字的意义。作为书法家,文很重要,这区别于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人。杨宝林的文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书法家应该具备的特质;再有就是他字的书卷气,是非可贵的,也与他多年来的潜心研究和他个人的品质有关係,每一幅作品都能让人感觉到这种书卷气,不只有形式,还有内容。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李琳
作为当代辽宁书法界的代表人物,杨宝林教授深明学养与书法的关係,数十年的书法学习经历很好地诠释了他的书法人生追求;作为学者型书法家,杨宝林教授在书法创作时非常注重书写内容的原创性,原创性书写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史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才学其实是对一个书家文化素养的综合考量。
——中南大学教授、书法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 向彬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