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杨振之

(2019-03-08 12:46:00) 百科
杨振之

杨振之

杨振之,1965年4月生,重庆市人,博士,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旅游管理专业和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休闲度假学会副会长,全国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振之
  • 外文名:Yang Zhenzhi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重庆
  • 出生日期:1965年4月
  •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人物履历

杨振之,男,1965年4月生,重庆市人,博士,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专业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休闲度假学会(IRVS)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建设厅城市规划评审专家,国内旅游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旅游学刊》学术委员。
杨振之教授研究领域广泛,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区规划、景区管理与目的地行销等。曾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重点课题,着述成果丰富。“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受国家旅游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委託,主持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其成果被纳入国务院编制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已出版专着9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学术成果近300万字。提出了“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前台、帷幕、后台”的理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的理论、旅游功能区规划、原乡规划等理论,广受业界关注和好评。

研究方向

旅游策划、规划,风景区管理与目的地行销,特别善长于旅游总体策划与项目策划,善于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拥有近20年的旅游规划、策划、项目论证的经验。

横向课题

1.国家旅游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委託,主持《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2008年。
2.国家“985”二期工程喜玛拉雅山周边区域研究:南亚及中国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学术骨干,正完成子课题:《旅游人类学研究方法——以青藏高原为例》。
3.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託项目,《基于TACIST模型的系统化建设西藏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研究》(XZ1024),项目主持,在研。
4.国家旅游局资助课题,《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09TACG018),项目主持,已完成。
5、四川省旅游局,十二五规划子课题《制约四川旅游产业高度化、产品高端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项目主持,已完成。
6.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西部大开发中藏区的特殊性研究》,学术骨干,已完成。
7.教育部2001年十五规划课题,《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开发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主持,已完成。
8.黄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11年。
9.浙江绍兴市旅游目的地体系规划,2010年。
10.福建泰宁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创建5A景区规划,2010年。
11.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详细规划,2010年。
12.河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详细规划,2010年。
13.南岳衡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年。
14.成都市龙门山旅游功能区大邑、彭州起步区规划,2010年。
15.河南巩义杜甫故里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07年。

研究成果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景区升级与服务质量管理》、《风景的文化记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原创策划》、《旅游资源开发》、《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科考游记散文《中国后花园》八部专着,在《民族研究》、《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等全国性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达160多万字。科研成果曾获省人民政府一、二等奖,国家民委三等奖。

实战方面

在旅游规划、策划的实战方面,建树颇丰,对城市规划中的消费空间、游客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空间、景区的游览空间组织和文化内涵的展示等方面有独到的研究和现场把握能力,在现场能立即拿出一套切中要害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以上方面深得各地方政府、投资者、景区管理者的好评。主持了《四川汶川地震旅游业灾后重建规划》、《吉林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国什邡512地震遗址主题公园总体规划》、《河南·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方案》、《广州白云山景区总体规划及创建5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规划》、《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及创建5A级景区整改提升规划》、《邓小平故里修建性详细规划》、《浙江富阳东洲片区分区规划》、《都江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四川阆中古城旅游总体策划及清初四大古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四川周公山温泉度假区总体策划》、《陕西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总体策划及修建性详规》、《成都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甘肃省拉卜楞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青海塔尔寺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国绵竹年画村乡村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区鸟岛、原子城、金银滩详细规划》、《河南省杜甫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旅游规划、策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多项。其创新能力、务实精神成为团队的精神支柱,使其团队规划、策划的重大项目得以获得成功。

运营方面

在景区行销和大型活动策划运营方面,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是2001年国内旅游交易会总体策划的主要成员,并直接策划、组织实施了国内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会嘉宾级别最高的“中国旅游论坛”。在对《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客家文化休闲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过程中,率先挖掘出了客家文化,使洛带镇的客家文化为世人所知,将洛带镇定位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为了推广洛带镇,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四川首届客家火龙节”,把客家火龙推向了世界。2001年9月代表政府到香港参加香港崇正总会80周年会庆和全球客属、崇正会联合会3周年会庆,在会上对洛带镇的客家文化进行了介绍,世界客家人从此了解了洛带,了解了四川还有600万客家人聚居。这些活动,对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于2005年10月在成都、洛带举行其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该会在举行期间效果明显,使海外客家人投资龙泉驿区的契约金额达到60亿元人民币,洛带古镇也初步实现了1999年策划、规划的目标,古镇面貌焕然一新。
由于杨振之教授在旅游策划、旅游规划上的贡献,曾多次接受香港凤凰卫视、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华西都市报》等媒体的採访报导。

主要着作目录

1、杨振之,黄葵,周坤着.《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20万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2、杨振之,魏荔莉,张丹,潘琳着.《景区升级与服务质量管理》,20万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3、杨振之着.《风景的文化记忆》,13万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4、杨振之主编.《旅游项目策划》,30万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杨振之等着.《旅游原创策划》,42万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6、杨振之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31万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7、杨振之着.《中国后花园》,17万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8、杨振之着.《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10万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9、杨振之着.《旅游资源开发》,27万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主要论文

1. 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39-46.
2. 杨振之,李枫.度假旅游发展与区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综述[J].旅游学刊,2010,25(12):90-91.
3. 杨振之,郭凌,蔡克信.度假研究引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借鉴[J].旅游学刊,2010,25(9):12-19.
4. 杨振之.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振兴[J].旅游学刊,2009,24(9):7-8.
5. 杨振之,叶红.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的基本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6):6-11.
6. 杨振之,周坤.也谈休闲城市与城市休闲[J].旅游学刊,2008,23(12):51-57.
7. 杨振之,陈顺明.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J].旅游学刊,2007,22(2):27-32.
8. 邹积艺,杨振之.论旅游规划项目管理及其系统最佳化[J].软科学 2007,21(2):83-87.(人大複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
9. 杨振之.旅游策划与后旅游策划(下)[N].中国旅游报,2006-09-11:007.(人大複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
10. 杨振之.旅游策划与后旅游策划(上)[N].中国旅游报,2006-09-04:007.(人大複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
11.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理念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21(5):75-79.
12. 杨振之. 我们时代的休闲经济与休闲生活[J].旅游学刊,2006,21(9):7.
13. 杨振之,陈谨. 旅游产品策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四川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4):105-110.
14. 杨振之. 论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J].旅游学刊,2005,20(6):30-34.
15. 杨振之.旅游经济是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的发展模式[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1(4):59-64.
16. 杨振之, 陈谨,马治鸾.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2002,(4):47-52.
17. 杨振之,陈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2,18(3):62-67.
18. 杨振之,李玉琴.西部大开发中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以四川、云南藏区为例[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3(11):30-34.
19. 杨振之,马治鸾,陈谨.我国风景资源产权及其管理的法律问题-兼论西部民族地区风景资源管理[J].旅游学刊,2002,18(4):39-44.
20. 杨振之,陈谨.论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的最佳化调整[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9(5):30-34. (人大複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
21. 杨振之,胡海霞等.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需求分析[J].四川师範大学学报,2002,29(2):50-55. (人大複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
22. 杨振之,王俊鸿.中国西部大城市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四川师範大学学报,2000,27(3):91-95.
23. 杨振之,胡海霞.生态旅游新论——兼论民族文化保护区规划与开发模式,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编《旅游地学研究与旅游资源开发》(第4期),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24. 杨振之.论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规划到火龙节行销,四川客家民俗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5. 杨振之. 观光型、度假型自然风景区的定位与开发[J].城市改革与发展,1997(4):15-16.(人大複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
26. 杨振之.旅游资源的系统论分析[J].旅游学刊,1997(3):49-53.(人大複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
27. 杨振之.旅游业的昨天、今天、明天[J].城市改革与发展,1996(11):32-33.(人大複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
28. 胡海霞,杨振之.古城镇商业业态研究[J].软科学,2010,24(9),138-141.
29. 杨强,杨振之.自导式解说系统设计要素研究——以邓小平故居景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3):227-228.
30. 《“5·12”特大地震灾后汶川县羌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研究》,课题负责人,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4月.
31. 杨振之.《史记》“详变略渐”的历史研究法[J].文史杂誌,1996(4):32-33
32. 杨振之. 论违约金的性质及偿付赔偿金的界限[J].四川师範大学学报,1996,23(3):12-17,42.
33. 杨振之.《大盂鼎铭》“授民”身份问题──兼论商周时代的社会制度[J].四川师範大学学报,1995,(2).
34. 杨振之.史记的全方位研究法[J].四川师範大学学报,1991,(6):82-87.
35. 杨振之.秦皇、汉武“封禅”意图考[J].四川师範大学学报,1990,(1):81-85.
36. 杨振之.中国古代史学的几点检讨[J].四川师範大学学报,1989,(1):83-86,9.

学术会议演讲

1.灾后旅游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国际论坛,2011年4月21日,四川省成都市,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主办。
2. 张家界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11月9日至11日,湖南省张家界市。
3. 旅游振兴与危机应对国际会议,2008年11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主办。
4. 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2011年5月21日,北京市。
5.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2010年10月26日至28日,四川省大邑县。
6. 中国旅游城市发展峰会,2010年10月18日至20日,山东省济南市。
7.第三届中国休闲城市市长峰会,2010年10月17日,江苏省南京市。
8.2010中国旅游产业节旅游规划生产力论坛,2010年10月16日,天津市,国家旅游局主办。
9.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2010年6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国家旅游局主办。
10.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4届年会,2009年10月12日,福建省屏南市。
11.全国部分城市红色旅游市场拓展和融合发展研讨会,2009年5月7日至12日,山东省临沂市,国家红色旅游办公室主办。
12.2008中国与欧美国家旅游合作国际研讨会,2008年12月1日,广东省广州市。
13.第二届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论坛,2008年10月17日至20日,湖南省怀化市。
14.世界休闲组织中国分会、中国休闲产业联盟成立大会,2008年4月6日,北京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