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源,男,1958年10月生,副研究员(自然科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成源
- 出生日期:1958.10
- 性 别:男
- 职 称:副研究员(自然科学)
基本信息
姓 名: 杨成源
性 别: 男
职 务:
职 称
通讯地址: 云南省勐腊县勐侖镇版纳植物园
出生日期:
出生地:云南省腾冲县
学习工作简历
1976年8月参加工作,在云南省腾冲县洞山公社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林业专业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2年1月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从事资源昆虫寄主树良种选育工作。截止2004年,先后参加国家“六五”、“七五”攻关项目和云南省“八五”至“十五”攻关项目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林科院等基金项目4项,地方委託横向科技项目3项。1987年被评为助理研究员;1997年7月被评为副研究员。
2004年8月被引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事经济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和良种选育的工作。迄今为止,先后参加科学院方向性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画项目和国家林业局林油一体化生物柴油原料林建设项目研究;先后主持开展“柴油植物小桐子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西双版纳膏桐良种繁殖与丰产栽培试验示範”、“小桐子良种选育及其区域性试验研究”和“生物柴油原料小油桐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4-2005年期间,担任园林部经济植物组长,副研究员
2006-2008年期间,混农林研究组,副研究员
2008-2009年期间,分子遗传与育种研究组,副研究员
2010年~ ,生物柴油原料小油桐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课题组,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
生物科学类其他专业
获奖及荣誉
2009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即“一种小桐子毒蛋白的连续化提取方法”。排名第3。
2006年“优良棕榈藤人工培育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06年度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为第6获奖者。
200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优秀职工。
1996年被云南省林业厅评为先进个人。
1991年被云南省楚雄州绿化委员会评为造林绿化先进个人。
1985年被中国林科院评为先进个人。
已发表论文中3篇分别被国家基金委、中国农学会和中国林学会评为优秀论文,有2篇分别被湖北省科协和云南省科协评为优秀论文。
代表论着
1. YANG Chengyuan, FANG Zhen, PENG Daiping, et al. Selection of high- oil yield seed sources of Jatropha curcas L.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Biofuel
2. 杨成源,膏桐品种变异指针的探讨,中国植物学会75周年年会论文摘要彙编,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3. 杨成源 唐建维 彭代平等,膏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新品种选育技术.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
4. 杨成源 杨正华 卢靖,省藤属一新种——班岭省藤,世界竹藤通讯
5. 杨成源,苏门答腊金合欢的利用研究,经济林研究
6. 杨成源,柴油植物——小桐子研究进展,经济林研究
7. 杨成源、马呈图、刘恆胜,云南优良棕榈藤种及其栽培技术,林业科技开发
8. 杨成源、钏相汤,造林在大盈江上游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见云南省第一届科学技术论坛集萃(卷一),云南科技出版社,昆明
9. 杨成源、刘方邻,乾热河谷区山地人工林稳定性的研究.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彙编,高教出版社,北京
10. 蔡静、唐莉英、杨成源等,三七根中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的研究.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彙编,高教出版社,北京
11. 李昆、孙永仪、杨成源等,久树开花结实习性及繁殖技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2. YANG Chengyuan MA Chengtu,The industrialization counterplans of rattan in Yunnan. Promoting Global Innov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⑶,The Organizing Committee,ICAST. Beijing,China,Nov
13. 杨成源、马呈图,省藤不是雌雄异株,而是雌雄同花. 自然杂誌
14. 杨成源、马呈图,棕榈藤——可成为云南生物产业新的增长点. 云南林业
15. 杨成源,乾热河谷区值得重视的两种薪材树种——念珠相思和苏门答腊金合欢. 西部地区木质能源/薪炭林建设研讨会文集,国家林业局等,北京
16. 杨成源、李昆、胡海宏等,优良紫胶寄主——久树标準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资源昆虫学研究进展,云南科技出版社,昆明
17. 杨成源、张加研、胡英杰等,紫胶寄主树和紫胶虫的适应性反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8. 杨成源、张加研、胡英杰等,苏门答腊金合欢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植物学报
19. 杨成源、王长福、张明友等,元谋干热河谷薪炭林造林技术及其经济效益研究.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 杨成源、张加研、李文政等,云南中部高原及乾热河谷薪材树种热值研究. 西南林学院学报
21. 杨成源、路卫华、张加研等,苏门答腊金合欢叶粉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的探讨. 见中国农学会编:全国第二届青年农学学术年会,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2. 杨成源、路卫华,元谋干热河谷营造薪炭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95国际资源、环境与经济成长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3. 杨成源、路卫华,灌木型紫胶薪炭林林粮间作的效益研究. 生态经济
24. 杨成源、路卫华,岩石土肥力问题探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5. 杨成源、周宝康、王长福,元谋干热河谷引种泰国赤桉效果好. 云南林业
26. 杨成源、周宝康、王长福,元谋膨胀土引种苏门答腊金合欢效果好. 云南林业
27. 杨成源,紫胶虫对寄主树的适应性研究. 第一届生命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
28. 杨成源,在山区开发中建立农林牧网路系统的构想. 云南省生态学会1990年年会文集,云南省生态学会,1990年6月
29. 杨成源、唐乾若,紫胶薪炭林林粮间作经济效益浅析. 云南省植物学会35周年暨1988年年会论文集
30. 杨成源,滇刺枣新用途——引种信德胶虫的研究. 首届全国青年植物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植物学会,1987
31. 杨成源,信德胶虫引种繁殖初报. 中国林科院紫胶研究所成立30周年研究报告选编,中国林科院紫胶研究所
32. 周蛟、王长福、张明友、杨成源等,元谋薪炭林树种定量选择. 西南林学院学报
33. 周蛟、王长福、张明友、杨成源等,提高赤桉薪炭林产量的研究. 西南林学院学报
34. 张加研、杨成源、李文政等,云南中部高原及乾热河谷薪炭林树叶营养成分的评价. 西南林学院学报
35. 吕福基、杨成源、唐乾若等,优良薪材树种马鹿花和大叶千斤拔的多种经济效益研究.见高尚武、马文元编《森林能源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1
36. 杨时宇、陈玉德、杨成源等,余甘子产业化技术探讨. 见中国青年林学家论坛.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37. 陈玉德、李昆、杨成源等,余甘子在云南的自然分布及野生类型. 云南林业科技
38. 向师庆、杨成源,瓦窑湾土壤立地土层结构的研究. 北京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