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又名《杨家将传》、《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是明代作家熊大木所着的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将》与《薛家将》、《呼家将》构成我国通俗小说史上着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杨家将
- 作品别名:杨家将传、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
- 创作年代:明代
- 文学体裁:历史小说
- 作者:熊大木
内容简介
熊大木的《杨家将》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事迹加以演义,讲述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作品目录
第一回 北汉主屏逐忠臣 呼延赞激烈报仇
第二回 李建忠力救义士 呼延赞梦神教武
第三回 金头娘征场斗艺 高怀德大战潞州
第四回 讲和议杨业回兵 迎銮驾豪杰施能
第五回 宋太祖遗嘱后事 潘仁美计逐英雄
第六回 潘仁美奉诏宣召 呼延赞单骑救驾
第七回 北汉主议守河东 呼延赞力擒敌将
第八回 建忠议取接天关 大辽出兵救晋阳
第九回 郭进大破耶律沙 刘钧敕书召杨业
第十回 八王进献反间计 光美奉使说杨业
第十一回 小圣感梦取太原 太宗下议征大辽
第十二回 高怀德幽州大战 宋太宗班师还汴
第十三回 李汉琼智胜番将 杨令公大破辽兵
第十四回 犒将士赵普辞官 宴群臣宋琪赋诗
第十五回 曹彬部兵征大辽 怀德战死歧沟关
第十六回 太宗驾幸五台山 渊平战死幽州城
第十七回 宋太宗议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杨业
第十八回 呼延赞大战辽兵 李陵碑杨业死节
第十九回 瓜州营七郎遭射 胡原谷六使遇救
第二十回 六使沛京告御状 王钦定计图八王
第二十一回 宋名臣辞官解印 萧太后议图中原
第二十二回 杨家将晋阳斗武 杨郡马领镇三关
第二十三回 樵夫诡计捉孟良 六使单骑收焦赞
第二十四回 孟良智盗骕骦马 岳胜大战萧天佑
第二十五回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关寨五郎观象
第二十六回 九妹女误陷幽州 杨延德大破番兵
第二十七回 枢密计倾无佞府 金吾拆毁天波楼
第二十八回 焦赞怒杀谢金吾 八王智救杨郡马
第二十九回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节铜台交兵
第三十回 八王赍诏求六使 焦赞大闹陈家庄
第三十一回 呼延赞途中遇救 杨郡马大破辽兵
第三十二回 萧太后出榜募兵 王全节兵征大辽
第三十三回 吕军师布南天阵 杨六使明下三关
第三十四回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医人
第三十五回 孟良盗回白骥马 宗保佳遇穆桂英
第三十六回 宗保部众看天阵 真宗筑坛封将帅
第三十七回 黄琼女反投宋营 穆桂英破阵救姑
第三十八回 宗保大破天门阵 五郎降伏萧天佐
第三十九回 宋真宗下诏班师 王枢密进用反间
第四十回 八殿下三关借兵 众英雄九龙斗武
第四十一回 杨延朗暗助粮草 八娘子大战番兵
第四十二回 杨郡马议取北境 重阳女大闹幽州
第四十三回 平大辽南将班师 颁官诰大封功臣
第四十四回 六郎议取令公骸 孟良焦赞双丧命
第四十五回 禁宫中八王祈斗 无佞府郡马寿终
第四十六回 达达国议举伐宋 杨宗保兵征西夏
第四十七回 束天神大战宋将 百花女锤打张达
第四十八回 杨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
第四十九回 杜娘子大破妖党 马赛英火烧番营
第五十回 杨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妇得胜回朝
创作背景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着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讚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另一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的着名人物苏辙也写过一首“奉使契丹二十八首过杨无敌庙”,苏辙离杨业去世的年代并不算太远,他的诗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杨家将故事在宋代的影响力。
明朝中后期,朝廷积弱,外敌虎视,这种局面与宋朝何其相似,杨家将成了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明政府也非常推崇杨家将,希望藉此宣扬忠君思想。民间艺术家在传说和戏曲的基础上,改编出历史演义小说,如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将通俗演义》,加上明代熊大木的《北宋志传》,这两部书使得杨家将故事定型,为后来的戏曲和说唱文学提供了丰富素材。
人物介绍
第一代
杨家将第一代 杨业
被擒不屈 绝食而死
杨家将最早的统帅是杨业,又名继业,原是北汉的大将,北汉被宋朝平定以后,他就做了北宋的将军。因为他能征惯战,骁勇无比,所以人们称他“杨无敌”。杨业在宋太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中,于986年壮烈殉国。
杨家将

杨业本名叫杨崇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年少英武的杨崇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崇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着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由于刘继业战功卓着,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複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关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986年,在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中,由于主将潘美、护军王冼的错误指挥和掣肘,杨业战败,被辽军生擒。杨业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第二代
杨家将第二代 杨延昭
作战勇猛 屡建奇功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杨延昭在父亲的薰陶下,成为一个职业军人。雍熙三年北伐,杨延昭与父兄一起出征,攻击朔州的时候,杨延昭作为前锋进攻,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他却更为勇猛的作战。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后来又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
北宋鹹平二年,辽国南下进犯。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没有做好防守的準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也无法继续,只好撤退了,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这就是凝冰冻城的故事。后来他又屡建奇功,澶渊定盟时,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
杨大郎:镇守边关时因病去世
史实:杨业娶折氏(“折”被演化成“佘”,其妻也演化成佘太君)为妻,生七子,为杨延朗、杨延浦、杨延顺、杨延玉、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长子杨延朗的“朗”字因犯了当时的圣讳,所以更名为杨延昭。历史上的杨大郎最终在镇守边关时因病去世,终年57岁。
演义:《杨家将》演义中的杨大郎叫杨延平。当时辽国皇帝假意要和宋国议和,邀宋太宗赵光义在金沙滩举行“双龙会”,意在将宋室一网打尽。杨大郎因长相和宋太宗相像,因此在双龙会假冒宋太宗,突围时被乱箭射死。
杨二郎:连斩辽国18员上将
史实与演义:历史上的杨延浦,基本没留下什幺故事。但在《杨家将》演义中,二郎杨延定也是一员猛将,使八宝赤金枪,曾在阵前连斩辽国18员上将。双龙会时,他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赴宴而死。
杨三郎:电影中成最帅气主角
史实与演义:历史上的三郎杨延顺默默无闻,但在《杨家将》演义中,被改名为杨延光的他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如入无人之境。金沙滩一战中,被马踏成泥而死。
杨四郎:历史上七子唯一殉国者
史实:历史上的四郎杨延玉,是杨门七子中唯一一个殉国的人。他曾随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
演义:在《杨家将》中,四郎杨延辉被写成杨家将中唯一长寿的一位。金沙滩一战被俘,被辽国招为驸马。15年后,他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得以与家团圆。因此在京剧中,《四郎探母》一直都是名篇。
杨五郎:出家五台山后再度出征
史实与演义:历史上的五郎杨延环官拜殿直,而在《杨家将》演义中,他被改名为杨延德。在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在金沙滩一战中受伤,后皈依佛门,在五台山为僧。但大破天门阵的时候出山,之后也多次出面扶助杨家后代立功。
杨六郎:演义和电影基本一致
史实与演义:历史上的六郎杨延贵同样官拜殿直;在《杨家将》中,改名为杨延昭的他也是金沙滩一战中唯一一位返国的杨家将,后来病死在关外;
杨七郎:演义和电影同样悲壮
史实与演义:历史上的七郎杨延彬没有太多内容,但在《杨家将》演义中,七郎杨延嗣是最具悲剧性的一个人物。因争帅印擂台上打死太师潘仁美之子,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芭蕉树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
还有杨八姐、杨九妹、烧火丫头杨排风及七郎们的七位夫人,亦称杨门女将。
第三代
杨家将第三代 杨文广
得范仲淹赏识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杨文广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
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在筚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先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构筑好了防御工事,做好了战斗準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做好了準备,只能无奈的撤退,杨文广乘机遣将出击,斩获敌人很多。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但是的确有佘太君的存在,佘太君原姓折,其弟名叫折御卿(958~995)时任府州刺史。后汉乾 二年(949年)与杨继业成婚。
作品鉴赏
《杨家将》用通俗生动的现代语言叙述了我国历史上北宋初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征服分裂的北汉、辽及西夏等北部、西部边疆政权、统一中原的故事。书中着重描写了杨家将三代男女老少英雄为国出征、为统一中国而忍辱负重、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塑造了杨业、杨六郎、杨宗保、佘太君、穆桂英等英雄人物,鞭挞了潘仁美、王钦等仅为一已私利而妒贤忌能、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奸臣、贪官的丑恶行为。
作品评价
《杨家将》(又名《北宋志传》)作者为明代嘉靖年间熊大木。与《南宋志传》(此书主要写宋太祖故事,内容与书名不甚相合)合刊,共二十卷。通称《南北两宋志传》,各十卷五十回。
杨家将,又名北宋志传

清代以来,根据《杨家将》改编的还有《北宋金枪全传》、《两狼山》、《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平闵十八洞》(即《杨文广徵南》)等中长篇小说。此外,《说呼全传》、《万花楼》、《说岳全传》诸书中也穿插了一些杨家将人物的故事。清末民初,许多说书艺人将杨家将的故事改编成评书、鼓书,代代说唱。评、鼓书中的《杨家将》,又名《盗马金枪》,主要描写杨业、杨延昭、杨宗保三代英雄的传奇故事,多从“金沙滩”起,至“天门阵”止。那时候,在北京天桥的评书艺人中,《包公案》、《狄公案》、《三侠五义》、《杨家将》、《岳飞传》都是常说的书目。
新时期以来,尤其是电视还未普及的时候,评书一度成为人们非常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上世纪八十年代,评书名家刘兰芳的《杨家将全传》(109回)说得铿锵悦耳,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上世纪九十年代,评书名家田连元应辽宁电视台之邀请,录製了《杨家将》(102回)。田连元说书风趣幽默,亲切感人,很受欢迎。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影视剧盛行,各种版本的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影视剧就层出不穷了。
上述这些流传和演义,多半对人物和情节进行了艺术加工,并虚构了很多人物。比如潘仁美的原型潘美虽然指挥失误,但并没有迫害杨家父子。这些演义和加工,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忠烈与奸诈的对比更加明显,艺术感染力就更强了。
出版信息
《杨家将》(《北宋志传》)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万曆年间建阳书坊余象斗的三台馆刻本,现存日本内阁文库。
作者简介
熊大木(约1506~1579年),号锺谷、鳌峰或鳌峰后人,福建省建阳人,明代嘉靖、万曆年间历史演义小说的编着者与刊行者,也是英雄传奇较早的作者。
熊大木的祖先,从熊秘到熊禾。在唐宋两代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其后世代或官或隐,儘管渐趋衰微,可以说仍属于官宦阶层。传到熊大木这一代,早已沦为市民阶层了。但熊氏的先人所树立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博学能文的传统,无疑会成为熊大木着作中所继承的一大特色。
他以编着出版为业。其书坊名为“忠正堂”。有不少经他刊刻传世的书籍,他自己又动手编写了不少通俗小说,是我国小说史上继《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者之后早期创作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又一位民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