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杨任民

(2019-09-24 08:39:54) 百科
杨任民

杨任民

杨任民,男,1930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1954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同年参加了卫生部神经精神科高级师资班;1974年至1978年先后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3年后先后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任民
  •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 出生地:江苏省常熟市
  • 出生日期:1930年7月
  • 职业:医生
  • 毕业院校:安徽医学院
  • 主要成就:提出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法
  • 代表作品:着作《肝豆状核变性》、《内科疾病神经精神症状》。论文《斜视性眼阵挛多发性肌阵挛综合徵》、《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等多篇

个人资料

个人擅长

擅长锥体外系疾病,脑血管病、癫痫、神经免疫疾病、头痛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尤其擅长各型疑难、重症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治疗、康复。最为突出的是其在中国最早对肝豆状核变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用毕生的心血致力于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分型、治疗、疗效评价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并早在1995年即出版了中国首部肝豆状核变性专着《肝豆状核变性》(2013年将出版第二版),其提出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法,制定了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评价标準,撰写了我国肝豆状核变性的诊疗指南,提高了该病症状的缓解率,降低了病死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公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奠基人和最具权威的专家。
杨任民杨任民

社会任职情况:

安徽省医学会名誉会长、第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顾问、第一、二届中华神经病学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二~七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神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二、三届)理事、华东六省一市神经病学学会(第一~四届)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杂誌》特约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杂誌》编委、《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誌》副主编、《临床神经病学杂誌》副主编、《安徽医学》副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誌》编委。

主要成就

学术贡献:

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着作23部。在国内首次报导了Shy-Drager综合徵等10余种疾病。1995年出版了国内首部肝豆状核变性(HLD)专着《肝豆状核变性》,毕生致力于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HLD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分型、治疗、疗效评价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提出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法,提高了该病症状的缓解率,降低了病死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医学界公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奠基人和该领域最具权威的专家。2000年“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奖情况:

1978年被中共安徽省委员会评为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
1983年被安徽省卫生厅评为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5年被评为国家级先进教师
199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1997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评为安徽省建国以来十佳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
1997年被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人事厅授予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78年着作《内科疾病神经精神症状》获安徽省科学大会奖,排名第一
1982年成果“肝豆状核变性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获安徽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0年成果“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课题研究

已结课题:

1、安徽省自然基金课题:HLD肝细胞铜转运及P型ATP酶功能的研究
2、安徽省教育委员会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中医徵候分型与基因突变多样性的研究
3、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EAN豚鼠脱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的机理研究

研究方向:

1、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
2、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研究。

在研课题:

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H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评价及驱铜治疗的干预作用

发表论文专着:

1.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及诊疗进展杨任民中国医师进修杂誌2006/22
2.甲泼尼龙冲击后泼尼松延续治疗重症肌无力(57例随访观察)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01
3.肝豆状核变性的药物治疗杨任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誌2005/03
4.偏头痛的诊断程式杨任民 医师进修杂誌2005/07
5.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杨任民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01
6.棘红细胞舞蹈病1例并文献複习 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4/03
7.脊髓结核瘤杨任民 医师进修杂誌2004/07
8.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及治疗进展杨任民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04
9.肥厚性硬膜炎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02
10.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 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01
11.多发性硬化(2002年)的诊断和治疗近况 杨任民 安徽医学2003/03
12.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系列讲座之四杨任民 临床中老年保健2002/01
13.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杨任民临床神经病学杂誌2002/04
14.脑分水岭梗死杨任民 安徽医学2002/03
15.中西医结合治疗19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疗效及随访观察 杨任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誌2002/09
16.脑血管性痴呆——系列讲座之三杨任民 临床中老年保健2001/04
17.老年性痴呆——系列讲座之二 杨任民 临床中老年保健2001/03
18.老年期痴呆的诊断和治疗——系列讲座之一杨任民 临床中老年保健2001/02
19.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2例报告 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02
20.伴胼胝体发育不良的家族性痉挛性截瘫1例报告 杨任民 中国实用儿科杂誌2001/07
21.低血钾的心电图观察顾统元、杨任民 中华内科杂誌1960;8:307
22.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合併两侧大脑基底节对称性钙化一例汪学仁、杨任民等 中华内科杂誌1962;2:122
23.妊娠舞蹈病王湘芝、祝锦涛、杨任民1964;10:325
24.脑血液循环障碍时之心电图观察杨任民等 中华精神神经科杂誌1965;9(1):27
25.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并发多发性神经炎1例报告 杨任民等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誌1965;9(3):252
26.26例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分析 杨任民等 中级医刊1966;(4):221
27.运动锥体外系综合徵15例分析 杨任民等 新医学副刊-神经系统疾病1975;(2)封面
28.完全恢复性脑卒中杨任民等 新医学1979;10:116
29.乙胺丁醇引致视神经-末梢神经病变一例报告 杨任民等 中华结核病和呼吸系疾病杂誌1979;2(1)255
30.Lennox综合徵(附5例报告) 杨任民等 神经精神疾病杂誌1979;5(4):187
31.家族性帕金森综合徵-肌萎缩侧束硬化联合病徵(附3例报告) 杨任民等 神经精神疾病杂誌1981;7(1):49
32.Refsum综合徵1例报告 杨任民等 神经精神疾病杂誌1981;7(1)49
33.重症肌无力37例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杨任民等 中华神经精神杂誌1981;14(1)23
34.肝豆状核变性骨-肌型1例报告 杨任民等 神经精神疾病杂誌1982;8(1)35
35.多发性硬化伴阵发性搔痒2例报告 杨任民等 中国神经精神病杂誌1982;8(4):251
36.排尿性晕厥杨任民等 实用内科杂誌1983;3(2):75
37.肝豆状核变性症临床分型的初步探讨杨任民等 天津医学1983;11(5):288
38.早老症6例综合报告 杨任民等 中华儿科杂誌1982;20(4)216
39.同型胱氨酸尿症3例 杨任民等 中华儿科杂誌1983;21(5)308
40.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200例分析 杨任民.杨兴涛.鲍远程.陈卫东.李圣业.娄宗盘.江停战.蔡永亮.吴仁端.韩咏竹.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41."肝豆汤"对37例肝豆状核变性症的驱铜观察 杨任民.鲍远程.杨兴涛.李圣业.陈卫东.娄宗盘.蔡永亮.江停战.吴仁端.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42.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脊液和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含量测定刘冰怀.朱舜丽.钱荣康.陈全珠.杨任民.鲍远程.蔡永亮.中华医学杂誌1985年10期
43.青霉胺副反应的探讨杨任民.鲍远程.江停战.任明山.中国新药与临床杂誌1986年02期
4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许吉综合徵(附3例报告)杨任民.娄宗盘.中国新药与临床杂誌1986年03期
45.口服硫酸锌对6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排铜及血微量元素的影响 杨任民.鲍远程.蔡永亮.娄宗盘.杨兴涛.陈卫东.李圣业.江停战.韩咏竹.黄碧霞.季明荣。中华医学杂誌1986年04期
46.Wilson病的肝症状 杨任民.临床荟萃1987年04期
47.免疫抑制剂在内科疾病中的套用杨任民.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年01期
48.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38例骨髓象分析 何为贵.韩宁林.杨任民.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S1期
49.脑干诱发电位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效果判定中的作用李小真,杨任民,尹世杰 中华神经科杂誌1994年05期
50.慢性疲劳综合徵杨任民 安徽医学1994年03期
51.肝豆状核变性骨-肌型11例报告 蔡永亮,江停战,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誌1994年03期
52.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徵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誌1994年05期
53.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誌1994年06期
54.BAEP对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价值 李小真,杨任民,马忻,孙沖 临床脑电学杂誌1994年03期
55.慢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及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例诊断探讨 李小真,杨任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56.RamsayHunt综合徵17例治疗分析 鲍远程,杨任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57.锥体外系疾病及其治疗原则杨任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誌1995年05期
58.甲泼尼龙、强的松、ACTH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李小真,杨任民 安徽医学1995年06期
59.口服二巯丁二酸对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疗效及尿铜的影响 杨任民,江停战,陈卫东 临床神经病学杂誌1995年02
60.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不良反应 王晓平,杨任民,杨兴涛 临床神经病学杂誌1995年02
61.肝豆状核变性11例死亡分析 杨任民,王晓平,李凯,许圣弘 临床神经病学杂誌1995年03期
62.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红细胞内铜锌含量及意义探讨徐文安,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誌1995年05期
63.单卵孪生子同患肝豆状核变性(附2对4例报告)洪铭范,杨任民,陈卫东脑与神经疾病杂誌1995年03期45. 11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颅脑MRI的表现 江停战,杨任民 临床脑电学杂誌1995年01期
64.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杨任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誌1995年03期
65.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蓝蛋白100例临床研究 鲍远程,杨任民,范玉新,王训 中国实用内科杂誌1996年11期
66.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神经免疫学疾病病人的血压和心电图的影响陈卫东,杨任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誌1996年05期
67.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智商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蔡永亮,杨任民,许圣弘,李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誌1996年01期
68.斜视性眼阵挛多发性肌阵挛综合徵 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誌1996年03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