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梨园村(美丽乡村)

(2019-02-28 22:32:36) 百科
梨园村(美丽乡村)

梨园村(美丽乡村)

梨园民俗村位于石门山镇大牛山下,依山傍水,始建村于清末年间,由李姓兄弟逃荒在此定居,故又称李园,后来又吸纳各地陆续逃荒的后人,后来李姓人家搬走绝迹,杨、王、宋三户人家兴旺发展,人口逐年增加。建国后,村里积极回响上级号召,结合山村实际,积极栽植梨树、苹果树、柿子树,故以前李园又叫梨园,由于现在村子四周到处都是梨树,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故而得名。该村是曲阜市美丽乡村建设石门山片区重点打造的村落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梨园村
  • 别名:李园
  • 行政区类别:自然村
  • 所属地区:山东省曲阜市
  • 人口:523
  • 着名景点: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建制沿革

梨园民俗村位于石门山镇大牛山下,依山傍水,始建村于清末年间,由李姓兄弟逃荒在此定居,故又称李园,后来又吸纳各地陆续逃荒的后人,后来李姓人家搬走绝迹,杨、王、宋三户人家兴旺发展,人口逐年增加。

行政区划

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镇

地理环境

梨园民俗村位于石门山镇大牛山下,依山傍水,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漫步在曲阜市石门山镇梨园村的青石小道上,一座座“明清四合院”错落有致,墙壁上一张张的脸谱变化着不同的模样。一条清水潺潺的小溪,绕村而过,两侧花草丛生,令人心旷神怡。村头的金樽湖湖水清澈,小鱼儿欢快地游弋。湖边的广场上,人们三五成群,纳凉承欢,享受生活之乐。

社会事业

美丽乡村

自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里共投入资金500万元,全面完成美丽乡村14项工作任务。按照北方明清传统四合院风格统一对房屋进行仿古改造,先后对房屋仿古改造挂瓦2740米,高标準粉刷墙面屋面15000平方米,新建围墙360米,拆除破旧房屋5处;免费为村民改厨改厕;家家通自来水,新上污水处理厂一处,运用生态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门前屋后栽植绿化苗木,家家户户达到美洁庭院标準;高标準设计安装了村名牌、标识牌、街巷牌、户名牌,製作了文化墙,建设体育健身广场2处;新修道路2.3公里,沥青罩面3200平方米,新栽植乔木3600棵,绿化空闲地3600平方米,对村内的通信光缆、弱电全部改为地埋,安装了仿古路灯。

国际文化慢城

曲阜市于二零一五年六月正式被国际慢城联盟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中国第三个国际慢城、中国第一个文化国际慢城。曲阜文化国际慢城按照“慢是根、儒是魂”的思路,以九仙山、石门山为重点,以百姓儒学为核心,以房东经济为基本形态,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构建慢生态、慢文化、慢出行、慢生活四大系统,建设具有浓厚儒家文化特色的田园牧歌式慢城,而梨园村正位于国际慢城中心。

历史文化

今年随着梨园村剧场的建设、《桃花扇》折子戏的实景演出、“圣地农家乐”的完善,梨园村民俗接待、乡村旅游服务应运而生,现在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民俗村。不仅如此,梨园村还按照孔子先“富之”,再“教之”的思想,围绕“勤善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民修身全民守法教育实践活动”、“美丽乡村”、“文化国际慢城”建设,通过典型示範引领,开展了梨园村“乐和家园”建设,在村民中广泛宣扬懂礼知礼、遵法守法的思想,倡导了孝敬老人、关爱子女、和睦邻里的传统理念,在村里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实现了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
不仅如此,石门山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老子曾在这里讲学,孔子晚年在山中整理过《易经》,子路曾经投宿石门。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览石门山,并在含珠台饮酒话别。清代剧作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更是对石门山情有独钟,达到了“即之不能离,离之不能忘”的痴迷程度,叠石结庐,两度隐居石门山。

风景名胜

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AAAA级景区,自古以来,石门山一直是着名的旅游和佛教胜地。石门山岩石奇特,其中含珠台、照玉镜、芙蓉岩、滚丹坡等都是以石取胜的景点,成为石门二十四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中各种树木多达33科146种,形成了石门山独特的“天然氧吧”。

着名人物

孔尚任
清代着名的戏剧家孔尚任当年隐居的孤云草堂。孔尚任的代表剧作《桃花扇》,在戏剧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影响很大,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同提并论,有“南洪北孔”之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