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西合浦,歌影双栖发展艺人,香港演艺人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及首位女会长。
1982年获“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推出了个人第一张专辑《心债》。1983年,唱片《赤色梅艳芳》主打《赤的疑惑》开始走红,唱片五白金。
1985年-1986年跨年举行了首次个人演唱会,连开十五场,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个唱的场数记录。同期推出唱片《坏女孩》,首周即卖得40万张(8白金),累计达72万张,刷新了香港个人专辑销量纪录,在次年获颁“IFPI全年最佳销量奖”。在1985-1989年连续五年获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女人花》、《亲密爱人》、《一生爱你千百回》等歌曲在大陆流行。国粤语专辑超过四十张。1998年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2009年经“世界纪录协会”评定,以全球个人演唱会总计292场当选“全球华人个人演唱会最多女歌手”。
1987-1988年,凭藉《胭脂扣》拿下了金像奖、金马奖、金龙奖和亚太影展四料影后。两夺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拍戏涉足文艺、动作、喜剧等各类角色。
演艺事业外,她热心公益慈善,于1993年7月27日成立了《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会》。
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因宫颈癌病逝,年仅40岁。
2004年1月葬礼期间,治丧委员会以《别矣,香港的女儿!》为题刊登讣闻。
2014年7月18日,梅艳芳铜像竖立在香港星光大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梅艳芳
- 外文名:Anita Mui,アニタ ·ムイ
- 别名:何加男(契父何冠昌所起,非本名)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星座:天秤座
- 血型:B型
- 身高:168cm
- 出生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油尖旺区
-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10日
- 逝世日期:2003年12月30日
- 职业:歌手、演员、慈善家等
- 代表作品:夕阳之歌、亲密爱人、胭脂扣、川岛芳子、审死官、东方三侠、似水流年、似是故人来、女人花
- 主要成就:连续五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高荣誉金针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华语女歌手全球个唱场次最高纪录
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中国金唱片奖评审会艺术成就奖
中国原创歌曲奖杰出贡献奖
CCTV-MTV音乐盛典特殊贡献奖 - 个人基金:《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会》
- 祖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
- 生肖:兔
早年经历
梅艳芳,祖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家中两兄一姐,她排行最小。梅艳芳的父亲早逝,其母独力供养四名子女,全家仅靠母亲经营破旧的“锦霞”歌舞团维持生计,家境十分窘困。小小年纪的梅艳芳深受影响,四岁半便与姐姐在香港荔园游乐场登台表演,从此与舞台结下不解之缘。
演艺经历
音乐时代
1982年,她以一曲《风的季节》夺得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现名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冠军,签约华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心债》,正式踏入歌坛。
出道时的清纯形象

1983年,梅艳芳推出第二张唱片《赤色梅艳芳》,拿下五白金销量。
1983年,在东京音乐节上获得亚洲特别奖。
1985年推出唱片《梅艳芳》,主打歌《似水流年》由世界音乐家喜多郎作曲,服装设计师刘培基把梅艳芳包装成“男儿汉”,西装加上墨镜和宽垫肩给人以豪迈的感觉,打破了传统女性的温婉形象。
1985年12月31日至1986年1月14日,梅艳芳在香港红馆举行了首次个人演唱会《百变梅艳芳尽显光华演唱会》,连开十五场,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个唱的场数记录。同期推出的唱片《坏女孩》,首周即卖得40万张(8白金),累计达72万张,刷新了香港地区个人唱片的销量记录,在次年获颁“IFPI全年最佳销量奖”。
1986年推出《妖女》,《坏女孩》和《妖女》是梅艳芳早期前卫叛逆的形象,随后的《似火探戈》、《烈焰红唇》、《淑女》、《梦姬》等前卫的女性形象,正是《坏女孩》和《妖女》的变奏和延续。
1987-1988跨年,梅艳芳在香港红馆创下连开28场演唱会的纪录,赢得“梅廿八”的称号。同年,梅艳芳以唯一亚洲女歌手身份受邀至韩国汉城奥运会参加“奥运前奏大汇演”,与美国女歌手珍妮杰克逊同台演出。
1985-1989年连续五年夺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此外,她在1988年同时夺得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及音乐最受欢迎女歌星奖。
1990年梅艳芳在香港连开三十场个人演唱会,随之而来了“梅三十”称号。
梅艳芳于1990年生日会公开宣布退出竞夺音乐奖项(其后所获均为音乐致敬荣誉)。
1991年初梅艳芳在推出自己的首张国语专辑《亲密爱人》后决定暂别舞台,并举行了“告别舞台演唱会”,共开30场,挥泪告别歌迷,场面感人。
1994年,梅艳芳推出唱片《是这样的》,至此,梅艳芳过往专辑销量累计突破一千万张。此后,她又一连推出了《镜花水月》、《女人花》、《床前明月光》等专辑,形象依然突破多变,歌曲风格多样。其中《女人花》和《一生爱你千百回》等歌曲成为梅艳芳国语歌的代表。“中国风”歌曲《床前明月光》则是她在新领域的一次尝试,配合她的演绎,充盈着浓厚的文艺气息。
1995年,梅艳芳首次开启内地巡迴演唱会,梅艳芳耐不住歌迷的热情,尾场临时加唱禁歌《坏女孩》,虽遇歌词敏感处以“啦啦啦”带过,仍被认定违规,其余场次被迫取消,梅艳芳自此遭遇内地“七年封杀”,失去了在内地举行个人演唱会的资格。
1998年梅艳芳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
1999年初,梅艳芳受邀至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
进入新世纪后,梅艳芳不再活跃一线,却更加积极致力于内地香港演艺事业的交流合作以及提携后辈。
2002年为纪念加盟乐坛20周年,梅艳芳倾力製作音乐大碟《with》,当中收录她与11位好友合唱的歌曲。当年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六位女歌手(郑秀文、杨千嬅、容祖儿、 何韵诗、 梁咏琪、陈慧琳)合唱《似水流年》致敬。同年举行纪念入行的世界巡迴演唱会(极梦幻演唱会),由于当年内地解禁,梅艳芳提出在京沪两地开唱的请求,最终只获準上海一场,亦成为梅艳芳人生中唯一一场粤语地区以外的内地演唱会。
2003年11月,身患癌症的梅艳芳带病踏上红馆舞台,举行了人生最后的演唱会“梅艳芳经典金曲演唱会”。
2003年底,梅艳芳获得两项中国歌坛的致敬荣誉(中国金唱片奖“评审会艺术成就奖”和中国原创歌曲奖“杰出贡献奖”),成为第一位获得中国国家级音乐艺术成就奖的香港歌手。
2004年初,MTV亚洲大奖和音乐风云榜追颁梅艳芳致敬荣誉,讚扬了梅艳芳奉献音乐的一生。
2005年11月8日,香港邮政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邮品系列中,梅艳芳与陈百强、张国荣、罗文、黄家驹成为获致敬推出邮票的歌手。
2009年经“世界纪录协会”评定,梅艳芳以全球个人演唱会总计292场当选“全球华人个人演唱会最多女歌手”。
港剧时代
1984年主演了电视剧《香江花月夜》,这也是梅艳芳唯一的电视连续剧。剧中饰演一名遭遇曲折的歌女,角色可谓度身订造。她的歌女造型别具风韵,更带点沧桑,加上其精湛的演技令人刮目相看。正因为剧集是讲述歌女的生涯,因此出现大量的歌曲,这也是这部电视剧的另一特色。
电影时代
1984年的一部《缘分》即让她获得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
1987年-1988年《胭脂扣》上映,片中一段悽美的东方人鬼情未了令梅艳芳成为“四料影后”,角色“如花”也成为留名影史的经典人物。
1990年电影《川岛芳子》公映,川岛芳子是近代中国充满争议的传奇人物,梅艳芳的表演神形俱备,恰当地诠释了角色。
1991年凭藉战争文艺片《何日君再来》提名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1992年《审死官》是梅艳芳的喜剧代表作,她与“无厘头”搞笑之王周星驰搭戏,表演丝毫不显逊色,其中经典对白和拿捏得当的动作神情更成为电影亮点。
1993年《东方三侠》摇身一变成为行侠仗义的女飞侠。在片中不仅造型多变,流畅的打戏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1997年电影《半生缘》,梅艳芳在片中饰演的顾曼璐,为了养家放弃恋人当上舞女,错失情缘。她将爱恨交织的情绪演绎得丝丝入扣,凭藉本片荣获了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及第3届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奖。
2001年电影《钟无艳》她在片中破天荒反串男角,将昏庸好色的齐宣王演得活灵活现,并凭此片获得《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的最突出女演员奖。
2002年影片《男人四十》是梅艳芳人生的最后一部戏,她主演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刻画了主角平淡而又细腻的内心,一举摘得中国长春电影节的影后桂冠。
主演电影票房情况
2005年UA院线公布二十年香港票房数据,梅艳芳位列香港女演员第三位。至2008年7月,在香港地区票房TOP50中,梅艳芳出演的电影有四部:
排位 | 电影 | 年份 | 主演 | 票房 |
---|---|---|---|---|
4 | 红番区 | 1995 | 成龙、梅艳芳 | $56,912,536 |
8 | 审死官 | 1992 | 周星驰、梅艳芳 | $49,884,734 |
16 | 醉拳II | 1994 | 成龙、梅艳芳 | $40,971,484 |
45 | 奇蹟 | 1989 | 成龙、梅艳芳 | $34,036,029 |
2011年,儘管她已经离开七年,贺岁片之冠的十大女星, 梅艳芳依然占第二位。
艺术遗憾

她多次于专访中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做一出音乐剧。而随着内地的逐步解禁,梅艳芳也十分渴望到内地举行个人演唱会,并在电影上与内地优秀导演合作。
2003年底,梅艳芳终于拿到翌年初春的北京演唱会批文,同时加盟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然而这一切,终在距新一年不足40小时的寒冬腊月戛然而止,随风消逝。
提携后辈
梅艳芳在歌坛、影坛二十余载,除亲自带门生弟子(草蜢、许志安、何韵诗和谭耀文等)外,也对众多后辈关怀有加,如郭富城、苏永康、陈小春、陈奕迅、谢霆锋等艺人初出茅庐时均曾得到梅艳芳的指点和帮助。
由于得到过言传身教,这些人都尊称梅为师父,于是便有了香港乐坛着名的“梅家班”。
1999年,梅艳芳收受关门弟子何韵诗,凭藉自己有限的精力为艺坛栽培新人。
公祭葬礼
2003年12月30日2:50分,梅艳芳因宫颈癌导致肺功能衰竭,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年仅40岁。
2004年1月梅艳芳葬礼期间,治丧委员会以《别矣,香港的女儿!》为题刊登讣闻。
2004年1月10日,内地同行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举行追思会。1月11日傍晚,香港举行公祭仪式,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和各界名流赶赴弔唁。1月12日上午,梅艳芳的葬礼在香港殡仪馆举行,众多演艺界人士出席,近万香港市民和歌迷沿街送别,300多传媒记者到场。葬礼当日,特首致送“音容宛在”四字輓联,中联办致送“懿德流芳”四字輓联,凤凰卫视、香港无线电视、亚洲卫视和华娱卫视进行了现场直播。
此外,一些音乐界和电影界团体也向香港演艺人协会发出唁电,国家广电总局(总局副局长赵实、电影局局长童刚)在唁电中讚扬了梅艳芳为推进两地艺术交流的卓越贡献。
(注:葬礼期间有境外异议人士赴港弔唁,个别团体致送“民主天后”字样花牌,内地媒体未予报导)
个人生活
姐妹情深
少时家境窘困的梅艳芳从小与姐姐梅爱芳一同登台演出,两姐妹四处登台彼此照顾,感情非常深厚。
友情岁月
梅艳芳一生珍惜朋友、交游广阔,她在娱乐圈里是公认的豪爽与仗义。正因为这种真诚、博爱、侠义的性格使她成为演艺界尊崇的“大姐大”。2002年,梅艳芳在庆祝入行二十年的纪念节目上对大家说:我在娱乐圈闯蕩二十年,四个字概括:“友情岁月!”
宗教信仰
梅艳芳在事业生活的低潮期遇到了藏传佛教“十四世红宝冠法王”夏玛巴讲经说法。梅艳芳深受感触,于1993年决心皈依,成为一名佛教俗家弟子(佛教居士)。梅艳芳终其一生十分虔诚,曾于香港“千禧红观音法会”上演唱歌曲《心经》,为港人新千年祈福,并曾捐建香港佛教圣地誌莲净苑的荷花池。梅艳芳逝世后,葬礼依佛教礼仪,灵堂挂有“往生净土”四字匾额,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主持盖棺仪式,并有僧众进行法事。志莲净苑念及梅艳芳捐助修苑的公德,破例为其做“头七”法事。夏玛巴曾指梅艳芳佛缘深厚,逝世时身旁有喇嘛诵经,遗容十分安详,且当日正值腊月初八“佛成道日”,对于一个佛教徒而言亦可谓庄严殊胜。如今,梅艳芳的灵位设于香港大屿山天坛大佛下。
主要作品
音乐作品
- 音乐专辑共58张
- Mui Music Show歌曲22首发布于 2013-12-24
- 追忆似水芳华 (4CD)歌曲61首发布于 2013-12-23
- 梅艳芳“Ten Years – Anita Collection 1985-1989” 珍藏木製挂墙Box set粤语 歌曲0首发布于 2013-07-19《Ten Years – Anita Collection 1985-1989》收录了从1985年至1989年间由华星唱片发行的梅艳芳七张粤语专辑,CD以日本24K金碟压制,并以珍藏木製挂墙包装,每套设有独立编号、产品证明书,限量1,500套发行。
- 百变梅艳芳再展光华87-88演唱会梅艳芳 (新加坡版)歌曲25首发布于 2013-06-21
- 百变梅艳芳夏日耀光华演唱会(再版)歌曲21首发布于 2013-06-21
- Super Master Anita Mui LPCD 2歌曲15首发布于 2010-11-01
- Super Master Anita Mui LPCD45歌曲16首发布于 2009-04-30
- Faithfully歌曲60首发布于 2008-12-24
- 永远的梅艳芳国语 歌曲20首发布于 2004-01-271997年到2003年 她唱过的歌 爱过的歌 陪我们走过成长的岁月 也陪我们走过 勇敢的一天
- 梅‧忆录粤语 歌曲50首发布于 2004-01-20梅艳芳令你忆起……她的舞台、她的感情、她的电影……华星唱片为你钟情推介《梅.忆录》3CD集,发行了阿梅的“情归何处”、“歌衫泪影”及“飞跃舞台”三部曲精选辑。“情归何处”收录《亲密爱人》等阿梅经典情歌,“电影及电视作品”有《胭脂扣》、《千年女王》等主题曲,“飞跃舞台”则网罗阿梅动感快歌,将阿梅演艺全貌悉数收尽。从未收录于阿梅个人大碟的“我们都哭了”及“迈向新一天”更一拼收录在内,而十数位演艺界人士(如俞琤、陈少琪、芝See菇Bi、冯添枝、黄沾、郑国江、伦永亮及张文新等)亦为阿梅撰写感性序文,真情流露!
- 单曲共30首
- 他令我改变1984-07-23TVB电视剧《五虎将》插曲
- 小丑人生1984-12-24TVB电视剧《香江花月夜》插曲
- 愿君珍重1984-12-24TVB电视剧《香江花月夜》插曲
- 莫负今宵1984-12-24TVB电视剧《香江花月夜》插曲
- 胭脂泪1984-12-24TVB电视剧《香江花月夜》插曲
- 快乐乞儿1984-12-24TVB电视剧《香江花月夜》插曲
- 碧波万里情1984-12-24TVB电视剧《香江花月夜》插曲
- 碧波万里情 (国)1985-05-04电影《霹雳情》插曲 (国)
- 祝您好运1985电影《祝您好运》主题曲
- 人在风里 (国)1985电影《歌舞昇平》插曲 (国)
演唱会记录
举办时间 | 演唱会名称 | 总场次 | |
---|---|---|---|
1985年 | 尽显光华演唱会 | 15 | |
| |||
1986年 | 世界巡迴演唱会 | 30 | |
| |||
1987年-1988年 | 再展光华演唱会 | 32 | |
| |||
1988年 | 世界巡迴演唱会 | 16 | |
| |||
1989年 | 世界巡迴演唱会 | 24 | |
| |||
1990年 | 夏日耀光华演唱会 | 31 | |
| |||
1991年 | 告别舞台演唱会 | 52 | |
| |||
1994年 | 感激歌迷演唱会 | 4 | |
| |||
1995年 | 一个美丽的迴响演唱会 | 15 | |
| |||
1995年 | 梅艳芳谁能代替慈善演唱会 | 7 | |
| |||
1998年 | 世界巡迴演唱会 | 5 | |
| |||
1999年 | 百变梅艳芳演唱会 | 13 | |
| |||
2001年 | Mui Music Show | 1 | |
| |||
2002年 | 极梦幻演唱会 | 20 | |
| |||
2003年 | 经典金曲演唱会 | 8 | |
| |||
1986年6月14日至28日 | 金花乾邑梅艳芳海洋皇宫演唱会 | 15 | |
1991年 | 台湾sogo亲蜜爱人迷你演唱会 | 1 | |
1992年 | 香港 献上我真迷你音乐会 | 1 | |
1993年10月23日 | 加拿大多伦多慈善演唱会 | 1 | |
1993年10月26日 | 梅艳芳93'旧金山慈善演唱会 | 1 | |
1995年 | “真心爱生命义演”演唱会 | 2 | |
| |||
1995年 | 公益金梅艳芳友好演唱会 | 1 | |
| |||
1995年 | 广州演唱会 | 5 | |
|
2003年经典金曲演唱会 | 2002年极梦幻演唱会 | 2001年MMS |
1999年百变梅艳芳演唱会 | 1995年一个美丽的迴响演唱会 | 1991-1992年 梅艳芳告别舞台演唱会 |
1990年梅艳芳夏日耀光华演唱会 | 1987-1988年梅艳芳再展光华演唱会 | 1985-1986年梅艳芳尽显光华演唱会 |
参演电影
- 2002男人四十饰 文靖
- 2001男歌女唱饰 朱维德
- 2001爱君如梦饰 Tina
- 2001慌心假期饰 Michele
- 2001钟无艳饰 齐宣王/齐桓公
- 2000烟飞烟灭饰 Gladys
- 1997半生缘饰 顾曼璐
- 1996金枝玉叶2饰 方艳梅
- 1996运财至叻星饰 Herself
- 1995给爸爸的信饰 方逸华
- 1995红番区饰 Elaine
- 1994醉拳Ⅱ饰 黄夫人
- 1993新仙鹤神针饰 白云飞
- 1993逃学威龙Ⅲ之龙过鸡年饰 汤朱迪
- 1993现代豪侠传饰 东东
- 1993东方三侠饰 东东
- 1993济公饰 观音
- 1992战神传说饰 月牙儿
- 1992审死官饰 宋李氏
- 1991赌圣延续篇之赌霸饰 妹头(赌圣之姊)
- 1991九一神鵰侠侣饰 姚美惠/姚美君
- 1991何日君再来饰 吴梅伊
- 1991豪门夜宴饰 客串
- 1990川岛芳子饰 川岛芳子
- 1990富贵兵团饰 草木兰
- 1990乱世儿女饰 宋家壁
- 1989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饰 周英杰
- 1989奇蹟饰 杨露明
- 1988公子多情饰 Anita
- 1988一妻两夫饰 客串
- 1988黑心鬼饰 梅赛花/梅兰花
- 1988胭脂扣饰 如花
- 1987小生梦惊魂饰 客串
- 1987开心勿语饰 梅大香
- 1987一屋两妻饰 百佳
- 1986神探朱古力饰 娇娇
- 1986杀妻二人组饰 阿B太太Fang
- 1986坏女孩饰 芳
- 1986偶然饰 Anita
- 1985青春差馆饰 温柔英
- 1985祝您好运饰 阿芝
- 1985歌舞昇平饰 方敖儿
- 1985欢乐叮噹饰 客串
- 1984缘份饰 Anita
- 1983表错七日情饰 Anita Mui
- 1983疯狂八三饰 客串
参演电视剧
共2部
- 1984香江花月夜饰 方芷湄
- 1981-06-29武侠帝女花饰 客串
音乐特辑及音乐单元剧
时间 | 名称 | 合作演员 | 备注 |
---|---|---|---|
1984年 | 三色梅艳芳 | 音乐特辑 | |
1988年 | 梦里风情 | 音乐特辑 | |
1989年 | 巴西热浪嘉年华 | 音乐特辑 | |
1994年 | 夜了……又破晓 | 张学友 | 音乐单元剧 |
1994年 | 情系今生 | 刘德华、叶德娴 | 音乐单元剧 |
1995年 | 情归何处 | 音乐特辑 | |
1997年 | 三誓盟 | 音乐特辑 |
社会活动
心繫祖国
1990年的香港个人演唱会上,梅艳芳一袭红衣翻唱了歌曲《血染的风采》。
1993年香港电影代表团访京

在1993年《东周刊》的专访中,梅艳芳坦言政治事件唤醒了国家意识,她因此放弃刚拿到的加拿大护照,决心留在香港为国家尽一份力。“中国有地方发生灾难,心里会一下子很疼,会很着急。但有时候,有人做了不好的事,作为中国人,我会觉得很羞”,多年之后的1997年,面对《电影故事》专访询问香港回归祖国的感受时,梅艳芳没有豪言壮语,只说出这段朴实真挚的话。
尽职会长
1993年12月,梅艳芳与成龙、许冠文等人发起成立了香港演艺人协会。
梅艳芳(后排中间)特区政府总部发言

2001年12月27日,梅艳芳正式出任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成为该协会首位女会长。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梅艳芳以会长身份号召香港演艺界鼎立支持。
2002年演艺界发生“陈宝莲遗体偷拍事件”和“刘嘉玲裸照事件(东周刊事件)”作为会长,梅艳芳站出来声讨谴责,并组织香港艺人集体抗议无良媒体。
2002年7月,内地流行音乐颁奖礼“音乐风云榜”赴港举行活动,梅艳芳带同香港歌手积极参与,表示“希望两地乐坛可以共同繁荣”。
2003年3月,梅艳芳率理事会成员至北京交谊拜会文艺部门领导,为大陆和香港演艺人建立更紧密关係而努力。香港演艺人协会也首次吸纳内地艺人入会,加强了两地文艺界的交流融合。同年6月,梅艳芳代表香港电影界在特区政府总部向传媒介绍《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CEPA)》给香港电影业带来的机遇。梅艳芳曾多次表示“希望两岸三地的演艺人多些交流,团结起来,共同发展”。
北京人民大会堂(李瑞环 周南 梅艳芳)

2003年“非典”时期,身患癌症的梅艳芳对外界隐瞒病情,倾力联络各界人士,组织演艺界明星全力发起“茁壮行动”和“1:99慈善音乐会”,最终筹得2300万元善款,使遭受“非典”肆虐的家庭得以受惠。梅艳芳则因此获得由香港电台及《明报》合颁的“抗SARS杰出奖”。
2003年10月,香港电影界代表团应邀赴京交流,梅艳芳因病未能同行。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接见了代表团,并委託团长马逢国向梅艳芳转达问候。
慈善事业
1993年为支援赈灾、支持同胞,打破不北上的诺言,与谭咏麟一同担纲北京人民大会堂华东水灾赈灾义演的压轴嘉宾。
梅艳芳赴云南山区探访

1993年7月27日,梅艳芳正式成立自己的《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会》。举行多场慈善演唱会,受益捐助老人院医院,“四海一心基金会”的首次筹款活动于199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盛大的慈善晚宴加上溜冰演唱会,一举筹得四百余万善款,均捐赠多伦多大学徐立之博士作为遗传学研究,并打破当年多伦多华人社区的最高筹款纪录。推动成立[香港影视明星体育协会慈善基金],服务对象以老人为主。
1994年在香港举行的筹款晚宴及奖券义卖筹得750万善款,其中200万捐赠玛丽医院的肌胳系统再造计画,成立新骨科手术室,院方将其定名为“梅艳芳骨科手术室”;又曾捐赠予华东水灾、香港医学博物馆、东华三院福幼基金、九龙医院、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模拟课室及国内儿童福利等用途;还曾捐赠百万兴建“东华三院护老中心”,真正为各地华人社群的医疗、安老、教育、社会福利及研究等各个领域带来支持和鼓舞,体现及光大了“四海同心”的慈善精神。
1999年5月21日 出任“乐施大使”赴云南探望儿童。
2002年美国加州州长颁发梅艳芳“杰出慈善艺人”荣誉,2002年12月15日 出席保良局活动,当场捐款助养500儿童。
2003年02月16日SAA动物捐赠大行动、加港星辉耀颐康 (演唱似是故人来)、发起“茁壮行动”。
2003年10月联合国亚太残疾人组织在瀋阳发起"10.25爱心永恆巨星演唱会",梅艳芳负责牵头召集演出人员,后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此次演出。
梅艳芳去世后,为发扬和延续她的善心,梅艳芳国际歌迷会和四海一心基金会依靠既有资金和歌迷、友人的捐赠,继续为社会募集善款。
2004年梅艳芳逝世周年之际,基金会将电影《十面埋伏》剧组及“周年祭慈善晚宴”筹集的善款捐赠香港大学做研究用途。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期间,歌迷会和基金会分别向灾区捐赠十万善款。此外还先后捐助了香港“监护者早期教育中心”、“福幼基金会”以及“乐施会扶贫发展工作”等公益事业。为支持内地贫困地区的希望工程事业,2008年经纪人王敏慧及友人林建岳在梅艳芳逝世五周年之际筹款建立了“贵州省惠水县打引乡梅艳芳第一国小”。
2011年歌迷会再次捐款建立“广西省藤县天平镇大坡龙田梅艳芳第二国小”,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012年筹建“梅艳芳第三国小”,已于2013年7月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竣工落成。
2013年12月30日为纪念梅艳芳逝世十周年举行的“梅艳芳·10·思念·音乐·会”,扣除有关开支后,收益余款约有36万,张学友和曾志伟私下再捐出善款来补足数字总共50万,全部会捐助“儿童癌病基金”。
梅艳芳小行星
2018年7月11日出版的《小行星通告》新增了四十五颗中文小行星名称。 其中四颗小行星以香港着名艺人命名。梅艳芳小行星,编号 55384 Muiyimfong,由杨光宇先生在2001年9月25日发现,临时编号为2001 SQ267。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3 | 第8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奖 | 男人四十 | 提名 |
2002 | 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 男人四十 | 提名 |
2002 | 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 男人四十 | 提名 |
2002 | 第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奖 | 男人四十 | 获奖 |
2002 | 第6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 男人四十 | 获奖 |
2002 | 第7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奖 | 慌心假期 | 提名 |
2001 | 第3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 慌心假期 | 提名 |
1998 | 第3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奖 | 半生缘 | 获奖 |
1998 | 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 | 半生缘 | 获奖 |
1996 | 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 红番区 | 提名 |
1993 | 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 审死官 | 提名 |
1992 | 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 何日君再来 | 提名 |
1991 |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 何日君再来 | 提名 |
1989 |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 胭脂扣 | 获奖 |
1989 | 台湾金龙奖最佳女主角 | 胭脂扣 | 获奖 |
1989 | 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 胭脂扣 | 获奖 |
1987 | 第2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 胭脂扣 | 获奖 |
1985 | 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 | 缘分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3 | 第四届 | 中国金唱片奖“评审会艺术成就奖” | ---- | 获奖 |
2003 | 第十届 | 香港最佳音乐选“十年最佳女歌手” | ---- | 获奖 |
2003 | 第一届 | 中国原创歌曲奖“杰出贡献奖” | ---- | 获奖 |
2002 | 第四届 | CCTV-MTV音乐盛典“音乐特殊贡献奖” | ---- | 获奖 |
2002 | ---- | MTV莱卡风尚颁奖大典“风尚亚洲女歌手奖” | ---- | 获奖 |
2002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致敬大奖” | ---- | 获奖 |
2002 | ----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金曲银禧荣誉大奖”“最受欢迎卡拉OK歌曲奖” | 相爱很难 | 获奖 |
1999 | ---- | 日本最受欢迎香港女艺人五甲 | ---- | 获奖 |
1998 | 第21届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高荣誉大奖“金针奖” | ---- | 获奖 |
1997 | ---- | 香港电台廿载金曲十大最爱金曲 | 似水流年 | 获奖 |
1996 |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 | 有心人 | 提名 |
1995 | ---- | 新加坡金曲奖“最佳舞台至尊大奖” | ---- | 获奖 |
1994 | 第一届 | 十大金彩虹艺人 | ---- | 获奖 |
1993 |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 | 莫问一生 | 提名 |
1993 |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 | 女人心 | 获奖 |
1993 | ---- | 香港十大最佳衣着人士 | ---- | 获奖 |
1992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荣誉大奖” | ---- | 获奖 |
1992 |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 | 似是故人来 | 获奖 |
1992 |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 | 何日 | 提名 |
1992 | ----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 | 何日 | 获奖 |
1991 | ----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钻石偶像大奖” | ---- | 获奖 |
1990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二季季选 | 心仍是冷、耶利亚 | 获奖 |
1990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一季季选 | 封面女郎 | 获奖 |
1989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一季季选 | 淑女 | 获奖 |
1989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 | ---- | 获奖 |
1989 |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 | 胭脂扣 | 获奖 |
1989 | ---- | 香港艺术家年奖“歌唱家奖” | ---- | 获奖 |
1989 | ---- | 香港电台“演艺十大当红人物” | ---- | 获奖 |
1989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四季季选 | 爱我便说爱我吧 | 获奖 |
1989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二季季选 | 黑夜的豹 | 获奖 |
1989 | ---- | 香港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女歌星金奖” | ---- | 获奖 |
1989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 | 夕阳之歌 | 获奖 |
1989 | ----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 夕阳之歌、淑女 | 获奖 |
1988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 | ---- | 获奖 |
1988 | ---- | 香港电台“演艺十大当红人物” | ---- | 获奖 |
1988 | ---- | 韩国汉城奥运前奏音乐会纪念奖 | ---- | 获奖 |
1988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三季季选 | 梦里共醉、Stand BY Me | 获奖 |
1988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一季季选 | 胭脂扣 | 获奖 |
1988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 | Stand BY Me、胭脂扣 | 获奖 |
1988 | ----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 Stand BY Me | 获奖 |
1988 | ---- | IFPI白金唱片 | 再展光华演唱会 | 获奖 |
1987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佳音乐录像带演出奖 | 似火探戈 | 获奖 |
1987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 | ---- | 获奖 |
1987 | ---- | 香港电台“演艺十大当红人物” | ---- | 获奖 |
1987 | ---- | 香港商台“最受欢迎女艺人” | ---- | 获奖 |
1987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四季季选 | 烈焰红唇 | 获奖 |
1987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二季季选 | 似火探戈、装饰的眼泪 | 获奖 |
1987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 | 烈焰红唇 | 获奖 |
1987 | ----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 烈焰红唇 | 获奖 |
1987 | ---- | IFPI白金唱片 | 似火探戈、烈焰红唇 | 获奖 |
1986 | ---- | 香港电台“演艺十大当红人物” | ---- | 获奖 |
1986 | ---- | 香港商台“最受欢迎女艺人” | ---- | 获奖 |
1986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一季季选 | 梦伴 | 获奖 |
1986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 | 梦伴、将冰山劈开 | 获奖 |
1986 | ---- | IFPI白金唱片 | 坏女孩、妖女 | 获奖 |
1986 | ---- | IFPI全年最高销量奖 | 坏女孩 | 获奖 |
1986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 | ---- | 获奖 |
1986 | ----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 爱将 | 获奖 |
1986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四季季选 | 将冰山劈开、妖女 | 获奖 |
1985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 | ---- | 获奖 |
1985 | ---- | 香港电台“演艺十大当红人物” | ---- | 获奖 |
1985 | ---- | 香港商台“最受欢迎女艺人” | ---- | 获奖 |
1985 |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 | 似水流年 | 提名 |
1985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四季季选 | 坏女孩 | 获奖 |
1985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二季季选 | 迈向新一天 | 获奖 |
1985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一季季选 | 梦幻的拥抱、蔓珠沙华 | 获奖 |
1985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 | 坏女孩 | 获奖 |
1985 | ----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 蔓珠莎华 | 获奖 |
1985 | ---- | IFPI白金唱片 | 似水流年 | 获奖 |
1984 |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 | 缘分 | 提名 |
1984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第三季季选 | 似水流年 | 获奖 |
1984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 | 似水流年 | 获奖 |
1984 | ----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 似水流年 | 获奖 |
1984 | ---- | IFPI白金唱片 | 飞跃舞台 | 获奖 |
1983 | ---- | 香港唱片年会IFPI新人奖 | ---- | 获奖 |
1983 | 第12届 | 东京音乐节《亚洲特别大奖》《TBS大奖》 | ---- | 获奖 |
1983 | ---- | IFPI白金唱片 | 赤色梅艳芳 | 获奖 |
1983 | ----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 赤的疑惑 | 获奖 |
1983 | ---- |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 | 赤的疑惑、交出我的心 | 获奖 |
1982 | ---- | 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 | 风的季节 | 获奖 |
1982 | ---- | IFPI白金唱片 | 心债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2002 | 美国加州州长颁发“杰出慈善艺人”荣誉 | 获奖 |
2002 | 奥克兰市市长订立6月23日为“梅艳芳日” | 获奖 |
1993 | 美国旧金山市订立4月18日为“梅艳芳日” | 获奖 |
1993 | 加拿大多伦多订立10月23日为“梅艳芳日”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2013 | YesAsia华语音乐销售榜2013,十大畅销歌手 | 获奖 |
2010 | 华语金曲奖“华语乐坛30年30人” | 获奖 |
2010 | IFPI颁奖礼十大销量广东唱片《Faithfully》 | 获奖 |
2009 | 网易“六十年中国风尚影响力女性”<最终60位候选人——1982 梅艳芳> | 获奖 |
2009 | “世界纪录协会”评选,梅艳芳以全球个人演唱会总计292场纪录//当选“全球华人个人演唱会最多女歌手” | 获奖 |
2007 | 新浪“粤港十年网娱盛典”《最怀念明星奖》 | 获奖 |
2006 |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梅艳芳以近五成得票率荣登“银禧影后” | 获奖 |
2005 | 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大演员奖” | 获奖 |
2005 | 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胭脂扣》 | 获奖 |
2005 | 国际权威《时代》杂誌评选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醉拳2》 | 获奖 |
2005 | 中国百大影星光耀百年“百年影星奖”(刘培基代领) | 获奖 |
2005 | IFPI全年最高销量广东唱片《Anita Classic Moment Live》 | 获奖 |
2005 | 香港邮政首次发行以香港流行歌星为题的特别邮票《梅艳芳纪念邮票》//(面值五元) | 获奖 |
2005 | 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为舞台女皇【梅艳芳蜡像】揭幕 | 获奖 |
2005 | IFPI十大销量广东唱片《梅艳芳经典金曲演唱会》《梅.忆录》 | 获奖 |
2005 |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 获奖 |
2004 | 搜狐网站2003 年度十大新闻评选“娱乐界十大年度人物奖” | 获奖 |
2004 | 演艺光辉永辉大奖 | 获奖 |
2004 | MTV亚洲大奖“启发精神大奖”(杨紫琼代领) | 获奖 |
2004 | 第四届百事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突破渴望大奖” | 获奖 |
人物评价
音乐上,她风格多变,2009年经“世界纪录协会”评定,以全球个人演唱会总计292场当选“全球华人个人演唱会最多女歌手”。她35岁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四十岁获得中国金唱片奖(国家级音乐奖)的艺术成就荣誉。
“金针奖”最年轻得主

电影上,她先后获得两岸三地的影后荣誉(金马奖、金像奖、金鹿奖),在二十年(1985-2005)香港电影累计票房中位列女演员第三。去世后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追授“演绎光辉永恆大奖”,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入“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她唱过《坏女孩》的叛逆,也唱过《似是故人来》的典雅;唱过《烈焰红唇》的性感,也唱过《梦里共醉》的传统。她的风格是中国与西洋的结合,仿佛香港这座城市的时代文化缩影。”(乐坛人物评价)
梅艳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发光发热,告诉我们如何才没有白活一场,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林夕评价)
失去这瑰宝,对演艺界是沉重的打击,但梅艳芳在离开前,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她用积极的态度、坚强的精神,让我们学懂如何放下。梅艳芳重视友情,这份友情不是一时,而是一世。她用有限的生命,带来无限的回忆,她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女主角(郑裕玲评价)。
她的性格是“宁可天下人负她,而她决不会负天下人”。她对新人、对一些需要照顾的人,她会照顾得无微不至(刘德华评价)。
梅艳芳是个很“男人”的女人,非常够义气,朋友们聚餐她永远抢着付钱。我觉得梅艳芳是真正属于舞台的,她可以控制整个舞台,舞台就好似她家(张学友评价)。
她在圈子里的人缘可以算是第一,因为几乎所有认识、不认识她的人都支持她。这个圈子人缘很重要,像她这样的巨星对所有人都很真诚,不会有两种面孔(曾志伟评价)。
她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演艺天才,能够同她合作过,是我的荣幸(周星驰评价)!
在合作的女性当中,印象最深是梅艳芳,我很喜欢跟她合作,她是个很爽的女人,很少有女演员走在一起没有妒忌心,而梅艳芳就是一个没有嫉妒心的人,很舒服,是个影响力很大的女人(张曼玉评价)。
梅姐是我最欣赏的前辈,她对人生积极的态度令人敬重。昔日跟梅姐相处,她说的每一句话我都铭记于心(郑秀文评价)。
梅姐是个非常豪爽、非常义气的人,她很知道保护和栽培新人,她是我最喜欢也最敬佩的女艺人,歌舞、演戏无所不能(李冰冰评价)。
这个女人很有味道,她是个很有爱心的人,甚至可以将整个心摆出来给你,她答应了的事就一定会帮到底(杨紫琼评价)。
师父对我不只是影响那幺简单,真的是把我塑造成型的人。她让我懂得怎样去面对我的人生,尤其是她那种“侠女”性格,对我的影响潜移默化。我希望可以像她一样,很用心地为社会做一些事(何韵诗评价)。
在我拍《手机》的时候,她曾经来看我,我打算找一位香港男演员来演《天下无贼》,梅艳芳知道后就一直替我联繫,在她生病后,还在为我找演员的事情操心,令我非常不忍。梅艳芳的心里装着别人,她当选香港演艺人协会主席时,许多导演都去捧场,梅艳芳非常谦虚和周到地道谢,她大口地喝酒,两个小时后便醉倒了。醒来以后,她给每一位导演打电话致歉,说她没有照顾好大家(冯小刚评价)。
在我心目中,梅艳芳是一个天才演员。她在《胭脂扣》、《英雄本色3》,《半生缘》等许多电影里都曾创造过非常成功的银幕形象。我很看重她性格里有决断、敢担当的那种大姐气质,而正是这种气质吸引了我,决定邀请她来参演《十面埋伏》。她现在突然去世,让我感到很遗憾(张艺谋评价)。
梅艳芳是非常真诚的一个人,可以说她在中国演艺圈里是一个典範、一个榜样(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郑洞天评价)。
她雍容豁达有风度(着名音乐人山奇评价)、性格豪爽、有情有义、为人真诚,在圈子里的人缘可以算是第一,更热心栽培新人,有爱心,一生不断做善事,是诸多明星艺人的榜样(梁朝伟评价),她不只属于演艺界,更是属于全香港(成龙评价),被称为“香港的女儿”。
后世纪念
梅艳芳纪念铜像
2014年7月18日,在梅艳芳参加香港“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32周年之际,由冬粉协会芳心荟筹划、操办超过三年、内地雕塑家曹崇恩教授倾力塑造的铜像,在香港星光大道举办揭幕仪式。
自此铜像将永沐维港之风,将梅艳芳这位“香港的女儿”所展现的风采呈现给每一位市民与游客。身为圈中挚友的刘德华亦为此雕像底座题字:“香港女儿梅艳芳”。
纪念电视剧
时间 | 剧名 | 剧情简介 | 备注 |
---|---|---|---|
2005年 | 《美丽传说2星愿》 | 以香港几位女星为蓝本,讲述她们的曲折传奇。 | |
2007年 | 《梅艳芳菲》 | 该剧描写了香港歌星梅艳芳的一生。 | 人物姓名全部虚拟,感情部分多为虚构。 |
纪念书籍
时间 | 书名 | 作者 | 内容简介 |
---|---|---|---|
2004年 | 《梅艳芳小姐告别礼纪念册》 | 治丧委员会编 | |
2004年 | 《花开有时,梦醒有时》 | 李碧华 | 回忆散文 |
2004年 | 《活在芳话》 | 梅艳芳经典语录 | |
2004年 | 《现代女人心》 | 记录梅艳芳生前最后两个月的音容笑貌 | |
2008年 | 《不可能再遇上梅艳芳》 | 罗君左 | |
《心仍是。..》 | 国际歌迷会编 | ||
2012年10月3日 | 《梅艳芳海报集》 | 歌迷组织“芳心荟”编 | |
《Anita With》 | 世界各地歌迷合编 | ||
《畅享曲》 | 中国内地歌迷合编 | ||
2003年 | 《芳华绝代·梅艳芳幕前幕后的阿MUI --梅艳芳电影全纪录》 | 书内全部为 梅艳芳彩色照片 | |
2014年 | 《最后的蔓珠沙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 | 李展鹏 | 音乐上的拍档、电影上的拍档、人生上的重要人物(母亲、朋友、歌迷等)的访问,还有学术性的评论文章和纪念文章。 |
纪念音乐
专辑或歌曲名称 | 製作/演唱 | 备注 |
---|---|---|
《爱无期限》《不朽女皇》 | 歌迷 | |
《忘不了您》 | 芳心荟 | |
《艳光四射》《如无意外》 《你是八十年代》《妮歌》 | 何韵诗 | |
《给朋友》 | 张学友 | |
《夕阳无限好》 | 陈奕迅 | |
《她的歌》 | 陶喆 | |
《不散》 | 谢霆锋 | |
《蓝色忧郁》 | 任贤齐 | |
《她的一生》 | Patrick Jee | |
《梅艳芬芳》 | 韦嘉 | |
《我们的胡士托》 | C Allstar | |
《人民英雄》 | 余文乐 | |
《恋恋芳蹤》 | 王紫伊 | |
《女人如花》 | 周华健,京剧部分由京剧梅派传人胡文阁演绎 | |
《不必再怀念我》 | 电视剧《梅艳芳菲》的主题曲 | |
《Recollections》(专辑) | 何韵诗 | 何韵诗专辑,以回忆为名,直接点明这是一张纪念梅艳芳的专辑。作品上,除了《月移花影动》是全新创作之外,其余都是梅艳芳生前经典作品的翻唱。 |
电台、电视台纪念特辑
时间 | 名称 | 备注 |
---|---|---|
2004年 | 《风华绝代·梅艳芳》 | 凤凰卫视 |
2008年 | 《不死传奇·香港的女儿》 | 香港电台 |
2010年 | 《Anita Mui(梅艳芳)》 | 美国有线电视台(bio.人物传记频道) |
2011年 | 《香港的女儿·梅艳芳》 |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音乐传奇》栏目 |
2011年 | 《香港的女儿·梅艳芳》 |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华情》栏目 |
其他纪念
时间 | 类型 | 名称 | 备注 |
---|---|---|---|
2010年 | 舞台剧 | 《蔓珠沙华》 | 刘雅丽主演,该剧至2010年在香港四度公演。特首曾荫权夫人曾鲍笑微于2008年观看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该剧突出展现了梅艳芳的舞台传奇。 |
2013年12月30日 | 音乐会 | 《梅艳芳·十年·念·音乐会》 | 这场以梅艳芳为主题的音乐会,只有经典重现,没有华丽噱头。张学友、张惠妹、林忆莲、草蜢、杜德伟、何韵诗……梅艳芳的好友、徒弟一一登台唱歌致敬,用音乐追思离开已10年的梅艳芳。成龙、袁咏仪等人则娓娓道来,与观众分享她生前轶事。音乐会形式简单而隆重,以黑、白、红三色为主。出席人士大多身穿黑白两色服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