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梅尔吉勃逊

(2018-08-19 15:25:17) 百科

梅尔吉勃逊

梅尔吉勃逊,1956年1月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好莱坞演员。代表作品有《勇敢的心》、《受难曲》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梅尔吉勃逊
  • 外文名:Mel Gibson
  • 别名:米路·吉逊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美国纽约
  • 出生日期:1956年1月3日

个人档案

基本信息

◆ 姓 名:Mel Gibson
梅尔·吉勃逊
米路·吉逊
梅尔·吉勃逊
◆ 出生日期:1956年1月3日
◆ 出 生 地:美国纽约
◆ 国家地区:美国/USA
◆ 主要身份:Director, Actor
梅尔·吉勃逊(Mel Columcille Gerard Gibson),又译梅尔·吉勃逊或米路·吉逊,1956年1月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皮克斯基尔)是一位美籍澳大利亚人、着名的电影演员、导演及製片。他的着名作品 有电影系列《疯狂的麦克斯》、电影系列《致命武器》、《勇敢的心》和他导演的《受难曲》。

概述

梅尔·吉勃逊是十一个孩子中的第六个,他的两个肾在底部连在一起,形成一个U的形状,这种异常现象在约每400个人中出现一个。
从他十二岁起他生活在澳大利亚。1968年十二岁时父亲为抗议美国参与越战而举家回到澳洲生活,并于悉尼的澳洲国立舞蹈艺术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ramatic Art)就读。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与他的前夫人一共有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个人履历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吉普森在《疯狂麦克斯》、《疯狂麦克斯:公路骑士》和《Gallipoli》(第一次出现背部裸露镜头)中出色演出,成为澳大利亚最当红的影星。1982年的《危险生存之年》标誌着吉普森性感路线的诞生。
80年代中期的《致命武器》系列将他推到了巨星地位。
在《勇敢的心》拿下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之后,吉普森的身价达到3千5百万美元一部片子并拥有自己的影片製作公司。
吉普森和妻子罗宾结婚20年,风度依然。
性感记录:被《人物》评选为“在世最性感男人”之一。
最佳言论:吉普森在1985年8月接受《滚石》杂誌採访时说:“有的人很上镜头,有的人却恰恰相反。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在镜头里都可能是一团狗屎。庆幸的是,我属于摄影机偏爱的那类人。”

电影生涯

1977年毕业后,梅尔·吉勃逊开始在澳洲的电视连续剧出现。他的首部电影是《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1954年他进入美国影界。
吉布森出生在纽约州的皮克斯吉尔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父亲是一个扳道工,母亲是一个澳大利亚的歌剧演员,他也是家中十一个孩子之一。当吉布森十二岁时,他们一家迁回澳大利亚。在那里,吉布森经常因为他的美国口音而遭到伙伴的取笑。儘管当初吉布森很想成为一名记者,他还是选择了在悉尼的国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起初,吉布森还曾经患有强烈的恐台症,但还是被他慢慢克服了。当吉布森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他就参与了《夏天的城市》的拍摄。毕业后,吉布森在南澳大利亚戏剧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专门串演一些跑龙套的角色。1979年,吉布森同时出演了两部风格迥异的片子。在《蒂姆》这部感人的影片中,22岁的吉布森扮演了一个有智障的和善的年轻人。这个角色为他赢得了萨米奖(澳大利亚娱乐界的最高奖)。在另一部影片《狂怒麦克斯》中,吉布森扮演一个在未来世界里的超级警察。这两个角色使他在澳大利亚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接下来彼德·威尔的《加里波利》(一部反映一战题材的影片)使他再次夺得萨米最佳男主角的称号。但是直到吉布森拍摄了《狂怒麦克斯II》后,他在全球的知名度才开始直线上升。吉布森在好莱坞出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和安东尼·霍普金斯合作的《邦迪号》,在片中扮演弗莱切·克里斯帝安,布莱特船长的大副,因不满布莱特的暴政而带领船员进行叛变。这一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曾三次被改编为电影,另两个弗莱切分别由克拉克·盖博和马龙·白兰度扮演。1985年,吉布森回到澳大利亚参加了《狂怒麦克斯》系列最后一集的拍摄,这一次是与着名女歌手蒂娜·特娜演对手戏。随后在息影两年后,他复出的第一部影片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就是他与丹尼·克莱佛搭档合演的《致命武器I》,吉布森在片中扮演警官马丁·瑞格,这部影片被选入当年票房前十名,吉布森也因此而一跃成为好莱坞的超级巨星之一。吉布森在后来的三部续集中继续扮演了马丁·瑞格这一角色。在九十年代以前,吉布森都是作为动作片明星而出名,所以当在他90年出演莎翁悲剧《哈姆雷特》时,使观众都大为吃惊,但观众们还是更惊叹于吉布森在其中的出色表演。九十年代初,吉布森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圣象”。
在主演了大量影片,并作过製片人之后,吉布森开始準备做一个导演,“演而优则导”在影视界很常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凯文·科斯特纳,朱迪·福斯特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吉布森对此已是早有準备,作为演员他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作为製片人他也熟悉后台幕后工作,而且与三个着名导演的紧密合作,互相切磋也使他对导演的工作相当熟悉了解,他再从事导演工作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事半功倍。1993年他执导了影片《无脸人》(《TheManWithoutFace》),该片讲述了一个古代传奇故事,并且亲自主演,他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个被严重烧伤的教师,在他心中怀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儘管準备的很充分,影片也很感人,但也只达到了中等票房;在随后《赌侠马华力》(理察德·多纳根据六十年代着名的电视喜剧改编)中,吉布森和茱迪·福斯特以及詹姆斯·加纳为我们贡献了一部非常诙谐和充满了斗智的西部片,他在片中饰演了一个西部枪手,赌徒的形象。接下来吉布森还在迪斯尼卡通片《风中奇缘》中为约翰·史密斯配音并一展歌喉,我们倒是发现他的唱功不算太差。1995年对吉布森来说真是不同凡常的一年,这一年他凭一部《勇敢的心》夺取了该年奥斯卡的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大含金量最重的的奖项。这也使他成为如今好莱坞不多的既能导又能演的艺人之一。这是一部充满了激情、政治、浪漫、道德的古装史诗巨片,对任何一个导演来说都是一个空前的挑战和考验。吉布森表现出非凡的能力,成功地推出了这样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影片,他当之无愧被称为世界巨星。

致命武器和哈姆雷特

 随着《致命武器》系列梅尔·吉勃逊进入了更大众化的电影,在这个系列中他扮演一个自行其是的和暴力式的警察。1990年他出其不意地进入经典着作作品扮演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忧郁的丹麦王子。在1994年的《赌侠马华域》和2000年的《男人百分百》,梅尔·吉勃逊也成功地证明了他是一个优越的戏剧演员。
哈姆雷特海报哈姆雷特海报

荣誉

1996年,梅尔·吉勃逊因其在《勇敢的心》(1995年)中的表演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这部影片是根据13世纪苏格兰军阀威廉·华莱士爵士反抗英格兰统治的故事改编的。

受难曲

梅尔·吉勃逊最近拍完了《受难曲》,这部电影的语言是亚拉姆语、希伯来语和拉丁语。梅尔·吉勃逊称这部电影描述了耶稣基督生前最后十二小时。

相关信息

许多基督教和一些政治立场保守的犹太人对这部电影给予讚赏。一些自由派基督徒和犹太学者批评这部电影。有些认为它宣传反犹太主义,因为它以受难戏剧为依据,而这一直以来都触动到反犹太情绪。一些基督教学者批评这电影偏离《新约圣经》的原来故事。电影中很多场面和细节的意念都来自19 世纪一位天主教修女Anne Catherine Emmerich的书《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苦痛受难》(The Dolorous Passion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在问及电影会否冒犯了犹太人时,梅尔·吉勃逊回应:「没这个意思。我只想要道出事实。我希望使它儘可能忠实。不过,当你思考基督降世的原因,他被钉死——是为所有人牺牲,为所有人受苦。所以,真的,犯了过错的人,要回想在耶稣被钉死 中自己的份儿,回想自己的过犯。」与The New Yorker的访问中,他也说他把电影中一段犹太教大祭司该亚法的片段剪去了,因为否则「他们会追赶我到我家,他们会来杀掉我。」
当葡萄牙Coimbra的一间修道院的修女透露,希望在电影的DVD推出前观看这电影,梅尔·吉勃逊亲自安排了一次放映,运来了电影带、放映机和萤幕,放映时他也亲自介绍电影。之后,他再到访这修道院,并与院中最着名的修女作私人会面。她就是 年已98岁的Sister Lucia,三位看到圣母的异像中在世的最后一位。据说那时圣母告诉了他们一些秘密,称为Fatima秘密。
吉逊的政治观点
梅尔·吉勃逊的政治观点受一般美国人的称讚,但也有些人形容为「保守」和「极右」。部份同性恋权益组织指控他有同性恋恐惧,因为他持传统天主教对同性恋的观点。他们又指控米路在电影里描述同性恋者为坏人。
在部分场合他坦然对传媒说出他的观感。「他们在屁股乾,」他在1992年1月与西班牙刊物El Pais的访问说到同性恋者,又弯下身指着他身体背后,「这里只用来大便。」
他的保守政治立场,和支持「传统天主教」信仰,令他被犹太领袖指责为反犹太,在他拍了本着福音书的《受难曲》之后指控更激烈。电影其中一幕映出愤怒的犹太民众支持钉死耶稣,大喊「让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子孙身上!」(马太福音17章 25节)历史上这一节被反犹太者支持他们的仇恨。犹太领袖也不喜欢一些画面描绘犹太人为嗜血的人。回应这些指控,这电影推出时字幕没翻译这句民众的呼喊,但这句仍保留在电影中。电影更描述耶稣被犹太侍卫拆下桥,以及犹太祭司观看折磨, 却没有反应,这些在新约都没有提及。另外否认犹太人曾经被种族灭绝大屠杀的梅尔·吉勃逊的父亲极右宗教活动家胡敦·吉逊的观点对影片的影响也受到外界猜测。
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电影有反犹太主义。本身是犹太人的影评人Michael Medved看了电影的初剪接版本后说:「我看这电影显然没有任何反犹太的意图。」更有一些自由派的人出来支持梅尔·吉勃逊,宣称传统天主教观点本身不是反犹太的,而且米路 ·吉逊也从没有对犹太和其他称族偏见的纪录。很多基督教福音派牧师称讚电影忠于原文。电影也有映出耶稣教训民众要爱敌人,和耶稣为迫害他的犹太祭司祷告的场面,这些都显示电影的讯息是爱和宽恕,和反犹太主义截然相反。

着名作品列表

* 《狙杀狗仔队》 (Paparazzi)
* 《受难曲》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台译「受难记」) (2004年完成)
* 《惊兆》 (Signs) (2002年)
* 《军天壮志》 (We Were Soldiers) (又译《我们曾经是士兵》) (2002年)
* 《咪走鸡》 (Chicken Run) (2000年)
* 《地痞酒店谋杀案》(The Million Dollar Hotel)(台译「百万大饭店」) (2000年)
* 《孤军雄心》 (The Patriot)(台译「决战时刻」) (2000年)
* 《偷听女人心》 (What Women Want)(台译「男人百分百」) (2000年)
* PayBack (1999年)
* 《轰天炮4》 Lethal Weapon 4(台译「致命武器4」) (1998年)�
* Conspiracy Theory (1997年)
* Fairy Tale: A True Story (1997年, uncredited)
* Father's Day (1997 movie) (1997年, uncredited)
* Ransom(台译「绑票通缉令」) (1996年)
* Braveheart(台译「英雄本色」) (1995年, also directed)
* Pocahontas(台译「风中奇缘」) (1995年, voice)
* 赌侠马华域 (Maverick) (1994年)
* The Man Without a Face (1993年, also directed)
* Forever Young (1992年)
* 《轰天炮3》 Lethal Weapon 3(台译「致命武器3」) (1992年)�
* Air America (1990年)
* Bird on a Wire (1990年)
* Hamlet (1990年)
* 《轰天炮2》 Lethal Weapon 2(台译「致命武器2」) (1989年)�
* Tequila Sunrise (1998年)
* 《轰天炮》 Lethal Weapon(台译「致命武器」) (1987年)
* 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 (1985年)
* The Bounty (1984年)
* Mrs. Soffle (1984年)
* The River (1984年)
* Attack Force Z (1982年)
* 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 (1982年)
* Mad Max 2: The Road Warrior (1981年)
* Gallipoli (1981年)
* Mad Max (1979年)
* Tim (1979年)
* Summer City (1977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