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镇隶属于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历史隶属潮州府,地处潮汕地区西部。梅林镇是南阳山区各镇区的中心,东西南北分别与云落镇、高埔镇、船埔镇、里湖镇、交界。
普宁市梅林镇常住人口79000人左右,面积147.7平方千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梅林镇
- 别名:梅林区
- 行政区类别:乡镇
- 所属地区: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
- 下辖地区:新楼村,凤池村,新梅村,东门村等
- 政府驻地:梅光村
- 电话区号:0663(+86)
- 邮政区码:515337
- 地理位置: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西部
- 面积:147.7平方千米
- 人口:79000人
- 方言:客家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盘龙阁,西林古寺
- 机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 火车站:揭阳站、普宁站
- 车牌代码:粤 V
- 教学资源:普宁六中,镇中,南阳中学
- 杰出人士:官秀岩、吴孔希、吴友贤
- 梅林特产:青梅、乌榄、青榄、荔枝、凉果等
- 主要姓氏:赖姓,吴姓,杨姓,官姓,郑姓等
- 周边乡镇:船埔镇,大坪镇,高埔镇,云落镇
- 行政代码:445281
概况
梅林镇位于揭阳普宁市区西南19公里处,东经115o59'07",北纬23o14'57"。东与云落镇、西与船埔镇、北与普侨区、南与高埔镇为邻,总面积147.71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共有自然村103个。2016年,总人口7.87万人。全年工农业总产值7.37亿元,财政收入1750.5万元,完成国税收入93.79万元,完成地税收入111.9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3.93亿元。全镇有工业企业103家,以发展水果、食品加工为支柱产业;农业特色突出,是普宁青梅、青榄、油柑等水果的主产区之一;商贸流通活跃,主要有农贸综合市场、服装市场、草药市场、新楼综合市场等4个专业市场,有商户893户,年集贸成交额4500多万元。辖区内有盘龙阁寺、西林寺、盘龙湾渡假村等旅游景点。
农业
2016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1749公顷,总产量9961吨;青梅种植面积901公顷,总产量2970吨;青榄种植面积953公顷,总产量3500吨;其他果蔬总产量17813吨;淡水养殖总产量212吨;禽畜饲养量生猪0.61万头,“三鸟”5.4万只。全年农业总产值791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5649元。
工业发展
2016年,镇继续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镇有工业企业103家,新增规模上工业企业1家为普宁市林裕食品有限公司,培植新增限额上商业企业1家为普宁市集胜家具有限公司。
新农村与社区建设
2016年,镇继续实施“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镇村(居)二级共投入220多万元,开展农村垃圾大整治行动,建成农村(居)生活垃圾收集点124个、镇垃圾转运压缩站1个,生活垃圾填埋场1处。镇组建由23人组成的专职环卫队伍,日常负责全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转运工作。各村(居)配备专门保洁员79人和生活垃圾协管员36人,负责镇区各村(居)公共区域保洁垃圾清运。开展村居植绿覆绿大行动,完成镇村道路绿化9公里。
社会保障
2016年,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3709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57897人。
文教文体事业
全镇有中学3所,其中市办梅林中学1所,有高中生320人、国中生960人,教职工127人;镇办初级中学2所有国中生1032人,教职工121人;有公办国小23所,在校生3856人,教职工357人。是年镇教育创强工作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验收,全镇各中国小的仪器设备、图书的配置均达到了教育强镇的标準,25所中国小全部完成标準化学校建设任务,被认定为标準化学校覆盖率达100%.2016年,梅林镇加强镇文化站硬体建设,新增藏书1000册。春节、元宵节举办“英歌”、“迎长灯”、“猜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辖区有镇文化站(含广播电视)1个,村(居)文化室(农家书屋)36个,文体广场30个。
卫生和计画生育
镇有梅林中心卫生院1所,占地面积34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痔疮科、X光、心电图、B超、注射室、中西药房、计免门诊等科室。有村(居)卫生站(室)36个。是年常住人口出生710人,人口出生率13.9‰。符合政策生育率97.75%,人口自然增长率7.44‰,已婚育龄夫妇参加免费孕前优生检查323人。
区位优势
梅林镇是普宁市南阳山区中心腹地,东与云落镇、西与船埔镇、北与普侨区、南与高埔镇为邻。距普宁市区19公里,2003年南阳乡撤併合入梅林镇,辖区面积147.71平方公里,属农业生态发展镇。梅林又是山区主要交通干道,以梅林镇为中心,东接高埔镇(梅葵公路),西向南阳通石牌接揭西县(石埔公路),北通里湖镇(里坪公路)接汕头市通福建省,东北向接云落镇(梅云公路)接广汕线通全国各地,普惠高速横穿九岭村接梅林镇华寮村,西与船埔镇交道通大坪镇。
梅林镇地处南阳山区,山青水秀,风光美不胜收。梅林镇深入践行生态优先战略,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境内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通过扶持绿立瑞邦蕉柑生产基地无公害标準化种植4000多亩,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以粤东名剎盘龙阁寺、南阳西林古寺和盘龙湾温泉渡假村等知名旅游景点为依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概述
梅林镇由广东省普宁市辖镇。
有梅(林)云(落)、里(湖)后(溪)公路接324国道和安(流)前(埔)省道。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梅林镇
辖梅林居民管理区和边潭、边角、边埔、尖石、丰田、边上、边围、青潭、毛岭、高田、西门、梅光、东门【包含“九姓军”后裔—相屋村】、新梅、埔尾、上楼、涧头、新楼、凤池、华寮等村,加上2003年併入梅林镇的原南阳乡所辖行政村,共36个农村管理区。
农业主产水稻、番薯、水果。是市水果主产区之一,有青梅、橄榄等基地。盛产中药材和草药。工业主要有水果、中草药加工和利用砂、石、土资源生产建筑材料。
梅林墟原在西门村、梅光村与相屋村之间的一条街道“盐街”,后由于梅林人多为患,一条街道已经不足以做为镇中心,梅林墟再迁到梅林老公路(即现在的梅林市场)。
集市贸易活跃,有中草药、水果等专业市场。境内盘龙阁寺已开为游度假区。.
因梅林镇墟外四面环山,属丘陵地带,从高处俯瞰梅林,就好象一朵落地的梅花一样,故此有传说梅林是一风水宝地”倒地梅花”局。
梅林镇西门村、梅光村、高田村、还有东门村部分吴姓村名是从几百年前从佛山市三水区迁到梅林的,原来只有西门村和梅光村,后因为人满为患,西门村部分村名移居南边一块荒地,经过两百年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高田村。而赖氏、官氏是从福建迁来的(赖氏官氏有家谱证明)。在后唐期间已有九姓(九姓郡:程/何/董/宋/相/范/邓/苏/周),乃至明朝初才陆续有其他姓氏加入梅林一同开基梅林。
建制沿革
历史沿革
普宁市梅林镇原属海丰县龙溪都辖区,明嘉靖三年置惠来县,原海丰县龙溪都划归惠来县辖!
惠来县第三区(梅林区),(设立日期待考)
194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作区域调整:将惠来县梅林区辖属的梅峰镇、松阳乡,南阳乡,高埔乡,云落乡,崩坎乡,葵龙乡,埔头乡共8乡镇505村,划归普宁县。(即:惠来县的南阳山区和陆丰县的大坪乡等505个村划归普宁县辖至今)
1957年设梅林乡,1958年併入南阳山公社,1961年析建梅林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74.6平方公里。2003年,普宁市撤销南阳乡,将其行政区域併入梅林镇,调整后,梅林镇辖原梅林镇和原南阳乡的行政区域範围,梅林镇政府驻原梅林镇政府驻地。
经济交通
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外向流回经济次之。辖区内有梅林社区居委会,三十六个行政村。梅林圩是梅林镇经济文化中心,梅林镇区高楼林立,其他镇包括山区人入迁梅林镇是这几年最热的话题,该镇交通发达,商贸繁荣,梅林又是山区主要交通干道,以梅林镇为中心,东接高埔镇,西向南阳通里湖镇接揭西县,北通里湖镇接汕头市通福建省,东北向接云落镇接广汕线直通全国各地,惠普高速横穿大狗岭村接梅林镇华寮村,南与船埔镇交道通大坪镇,每天都有大坪/船埔的中巴途经梅林,自然的地理条件让梅林的交通非常发达。梅林镇有直通珠江三角洲的大巴车:梅林--广州/梅林--深圳/梅林--东莞,天天来回直通,为梅林人外出经商/打工/探亲/旅游的人员提供非常便利的交通方式。梅林又于镇区为中心,镇区周边有梅光村(中央寨)、高田村、西门村、东门村、埔尾村、新梅村、新楼村、凤池村为依託与镇区连成一体,梅林镇是属“倒地梅花”局,是一个风水宝地。
旅游观光
镇内有一旅游胜地“盘龙禅寺”,位于G324国道普宁段北侧,梅林镇南端。有六山十八景的自然景观,三大如来、四大天王、五大菩萨、十八罗汉等汉白玉雕像,还有点缀山间的亭、台、楼阁、宝塔等,有3.4公里长的公路纵贯旅游区。是
普宁市梅林镇 沿河景色
广东省普宁市梅林镇中心全景


普宁市重要旅游项目,粤东较大规模的旅游景区。盘龙阁位于普宁市区以西偏南19公里,梅林镇政府东南6公里的龙狮岗上,是一处坐东南向西北,闻名于粤东的古建筑群。盘龙湾温泉度假村坐落于G324线国道田心向梅林方直进1KM处。现已试业中,其它设施有待完成。梅林镇内/外向型的工业还不算发达,属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尚待时日望在外乡贤名流,慷慨解囊,支持家乡公益事业。梅林地杰人灵,虽无工厂林立,人山人海,但也不缺它独有之处。梅林镇的“狗肉火锅”、“狗肉粄汤”、“梅林菜粄”、“梅林缸粄”、“客家擂茶”等是人们到梅林镇时必不可少的必品之美味。
其它情况
普宁市梅林镇 盘龙阁旅游风景区

梅林名称由来是因梅林镇墟外四面环山,属丘陵地带,从高处俯瞰梅林,就好像一朵落地的梅花一样,故此有传说梅林是一风水宝地"倒地梅花"局。梅林镇大部分的原住姓是福建迁来的(赖氏官氏有家谱证明),只有梅光村/西门村/东门村/高田村的吴姓是从佛山三水迁来的。在明朝以前就有九姓(九姓郡:程/何/董/宋/相/范/邓/苏/周),乃至明朝初期后才陆续有其他姓氏加入梅林一同开基梅林。
着名人物
官秀岩1932月出生,广东普宁市梅林镇人,大专文化。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创作委员;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神州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高级书法师;子昂书画社
客座教接、高级书画师;长期从事印、国小教育工作。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等,退休后,现任深圳华商公司仓库管理员。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和日本、韩国、巴西参展。获奖。人书或被收藏。曾应邀出席北京中国文化艺术研修会年兽在深圳市举办过个人“甲骨文书法展览”,蛇口电视台。《深圳特区报》、《南山根》。《蛇口讯息报》等报刊都作了採访专题报导。作品和传略被载人《当代着名书画家精品集》、《二十世纪书画名家作品精华》、《中国艺术人才书画作品精品集》、《中华书画导师》、《跨世纪书画家精品集萃》、《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近二十部着作及人网中国艺术人才库与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和彩色光碟等。
普宁市梅林镇 官秀岩

吴孔希,男,1936年生,广东普宁市梅林镇人,全国养兔大王,首创“纯兔毛纱线技术”。现任普宁市昊天实业公司总经理。
行政辖区
梅林镇
西门村、东门村、相屋村、边潭村、边角村、边埔村、边上村、边围村、尖石村、青潭村、毛岭村、梅光村、军田村、高田村、丰田村、新梅村、新楼村、上楼村、松楼村、松阳村、涧头村、溪头村、华寮村、磜头村、埔尾村、南阳村、风池村、永兰村、中段村、隆营村、大廖村、桂樟村、犁头凸村、大岭下村、黄割田村、大高田村、岁余坑村。
西门村、东门村、相屋村、边潭村、边角村、边埔村、边上村、边围村、尖石村、青潭村、毛岭村、梅光村、军田村、高田村、丰田村、新梅村、新楼村、上楼村、松楼村、松阳村、涧头村、溪头村、华寮村、磜头村、埔尾村、南阳村、风池村、永兰村、中段村、隆营村、大廖村、桂樟村、犁头凸村、大岭下村、黄割田村、大高田村、岁余坑村。
梅光村
梅光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19.7公里处。曾名中央寨,在文革时期被改为梅光村。人口0.2万。明初,吴氏一支从佛山三水迁此定居,东门吴氏是六世从梅光分出,与梅光同祖。高田吴氏是从西门分出,与西门同祖。梅光一世祖与西门一世祖是叔侄关糸,于明初(公元1386年)从佛山三水迁往梅林,距今六百多年。因村分上社、中社、下社3个聚落,该村地处中央,属中社,故名中央寨,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楼房。全村有耕地428亩,山地2842亩。农、林、果3业并举。水果主产凤梨、李、香蕉等。是普宁市梅林中学和镇办陶瓷厂所在地(陶瓷厂现建委梅林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村中有英歌队。村民尚习武术,有舞狮班,被誉为武术之乡。30%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里坪公路经过村中。
西门村
西门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19.8公里处,人口0.15万。六百年前有程、何、赖3姓居民在此聚居,后吴姓从佛山三水迁入,与梅光同祖。高田吴氏是从西门分出,与西门同祖。梅光一世祖与西门一世祖是叔侄关糸,今存吴、何两姓。村处梅林圩西面,故名西门。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平房。全村有耕地375亩,山地1524亩。农、林、果并举。盛产橄榄、油甘等。有里坪公路和梅云公路经过。经营麺线的历史悠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现还有40多家间麺线加工房,被称为麺线之乡有食品加工企业1家,有国小1所。有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和经商。
高田村
高田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0.7公里处。又名小高田,全村0.11万人。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创村,因在地势较高处开荒种田,故名。聚落沿梅林河西岸呈块状分布。建筑为混凝土结构平房。全村有耕地236亩,山地2200亩。以农为主,兼养长毛兔及经营运输、砖瓦、果林等副业。有砖瓦厂1家。小水电站2个。有果园1000亩,主产油甘、橄榄、凤梨、青梅、李、香蕉等。造林1200亩,种植美国衫、松。传统尚武,有舞狮班。
东门村
东门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19.5公里处。人口0.16万。四百年前,东门吴氏是六世从梅光分出。有吴、赖、张、王、戴等姓居民在此聚居,后张姓他迁。解放前后梅林大街被称为梅林老圩,上圩的人们在此经营生意。因地处梅林东门,故名。聚落成块状分布。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楼房。全村有耕地314亩,山地1000亩。以农为主,种植水稻、番薯。盛产青梅、橄榄、油甘等。部分人经营小商业。有里坪公路经过。东门村紧靠梅林圩市场,商铺众多,商贸活跃,是梅林农业银行、国税分局、移动分公司所在地,有多家狗肉店和稞粉店及饮食店。有老人活动中心1个,是梅林第一国小所在地。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和经商。
大高田村
大高田村,曾名大哥田。位于普宁市区西27.4公里处。人口0.17万。由大高田、大隆湾、胡市坑3个自然村组成。清中期,杨氏兄弟从本乡大岭下村迁此,弟礼让兄长,往附近(今其肚寮村)另创村,兄弟分居后,兄家业日盛,村故名大哥田,因客家语哥与高同音,后称今名。村处癞痢石凸山北麓槽地。聚落呈梯阶状分布,多为石砖瓦木结构平房。全村有耕地436亩,山地6401亩。农业以种植为主,主产水稻、番薯,并种植果林,产柿、乌榄、茶、毛竹。木炭是本地特产。村后山岭蕴藏有钨、錑矿。村西有丰富的高岭土属石英斑岩,是优质瓷泥。1960年创建瓷厂,产品销售省内各地。是**老区。道路现已畅通,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可通南阳圩。5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凤池村
凤池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18.4公里处,曾名鸭池。由凤池、庵埔、樟树坑3个自然村组成。人口0.35万。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已成数姓聚居村庄,因三面环水,每逢大雨水涨时,村似鸭浮在池上,故名鸭池,后雅称凤池。聚落沿梅林河北岸呈混合状分布。全村有耕地1256亩,山地6824亩。山地肥沃,是产粮区之一。主产水稻、番薯。盛产橄榄、青梅、乌榄、油甘等。山岭广阔,宜造林种果,有成片荔枝和大叶相思树。极速生按。旅居马来西亚、香港、西欧等地1000多人。村民尚习文练武;有业余剧团、大锣鼓、舞狮班等。有完全国小1所。道路畅通,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可连线里坪公路和梅云公路。40%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有食品加工企业4家,汽车教练场1个。
华寮村
华寮村,曾名下寮,位于普宁市区西南16.6公里处。由新寨、老寨、学老坑、楼下、塘背坑5个自然村组成。人口0.4万。原有何、龙、廖3姓居民居住,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郑氏从五华到此传授拳术,娶何氏女在溪下游处搭寮居住,故称下寮,后称华寮,今全村皆为郑姓。村落依山傍水,呈混合状分布。全村有耕地1374亩,山地10263亩。主种粮食,是梅林镇粮食主产村。每年有大量松木、燃料出售。水果以鸟梨着称。果脯远销港、澳、东南亚一带。有国小1所。有梅云公路经过。4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涧头村
涧头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18.3公里处,人口0.16万。清雍正之前有村,村在山涧水头边,故名。聚落呈阶梯状分布。全村有耕地434亩,山地5662亩。以农业种植为主,主产水稻、番薯。山坡阔,盛产油茶,还产鸟梨、橄榄等,每年有大量松木及燃料出售。传统尚武,有舞狮班、英歌队。国小1所。道路畅通,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可连线凤池、新楼村道和里坪公路。4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尖石村
尖石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2.2公里处。人口0.13万。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有村。因村之出水口有一块既大又尖的石头,故名。聚落依山傍水,成块状分布。全村有耕地395亩,山地2300亩。以农为主,主产水稻、番薯。盛产大梨、橄榄、青梅、凤梨等。种植速生按300亩,65%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有国小1所。属革命老区。清末,村之东侧曾建过尖石圩。里坪公路在村前经过。
梅林社区
居民社区位于普宁市区西南19公里处。原取名居委会,今年才改为居民社区。人口0.48万。人口分布散,梅林圩分新圩和老圩,聚落沿梅林河南侧呈条状分布。建筑多为沿街楼房。居民多从事手工业和小商贩,40%劳动力外出打工和经商。交通发达,有里坪公路、梅云公路可连线广汕公路。
埔尾村
埔尾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18.4公里处。曾名埔美村。全村0.13万人。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楼房。全村有耕地420亩,山地3200亩。农、林、果并举。农业主产水稻、番薯。盛产青梅、油甘等。有国小1所、是梅林初级中学、保险站、电信、邮局、盘龙阁寺、盘龙加油站的所在地,食品加工企业2家,多家汽车维修场。3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青潭村
青潭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0.2公里处。人口0.15万。由青潭、樟树下、石船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耕地446亩,山地3500亩;农业以种植为主,主产水稻、香薯;盛产青梅、乌榄、橄榄等。有些乌榄品种是铜锣锤,近几年的价格每市斤100-200元不等,远销浙江、江苏等地,是刻制工艺品的最好品种。村周围环山,环境优美,道路通畅,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可连线梅林至南阳公路。60%的劳力外出打工或经商。种植速生桉200亩,有国小1所,水电站1个。
大岭下村
大岭下村位于普宁市区西25.6公里处。人口0.22万。由大岭下、石头排、麻竹园、礼和洋等6个自然村组成。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有村。聚落呈混合状分布,多为混凝土、砖瓦平房。全村有耕地558亩,山地8880亩。农业以种稻穀、甘薯为主。山林产橄榄、青梅、茶叶、毛竹。是潮汕毛竹产地之一。茶厂1家,南岭单丛茶有名。有水电站3个,大岭下、麻竹柯、石头排、桂竹园。有简易公路接石牌至梅林的公路。45%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新楼村
新楼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19公里处。人口0.39万。由新楼、永丰、桃子峯等3个自然村组成。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922年),黄氏一支到此定居,建楼房1座,故称新楼。后赖氏从毛岭村迁此定居,黄氏他迁。村落沿梅林河北岸呈条状分布。全村有耕地932亩,山地7057亩。以农为主,产稻穀。造林种果3000亩,盛产橄榄、青梅、油甘等。有国小1所。道路畅通,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可通凤池村,连线梅云公路,可通里坪公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东门村居住较多,又靠近梅林市场,村民经商意识强,在市场有众多商铺,商贸活跃,在梅林圩市场经营生意最多的村民,还有35%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新梅村
新梅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19公里处。曾名梅林新圩,在解放前后梅林大街被称为梅林新圩,商铺众多,商贸活跃。人口0.13万。村址在梅林新圩,故名新梅。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全村有耕地225亩,山地1850亩;以农业为主,种水稻、番薯,盛产青梅、油甘、橄榄等。因近圩镇,居民多兼务小商贩,有30%外出务工和经商。有国小1所,是梅林信用社的所在地,里坪公路在村边穿过。
再头村
再头村,曾名(石示)仔头。位于普宁市区28.4公里处。人口0.13万。村处癞痢石凸山北麓,由湖洋寮、拴牛坪、南田肚、南
柯、方田仔、暩角、暩头、暩下、其肚寮、溜头罗9个自然村组成。全村耕地290亩,山地1500亩,主产水稻、甘薯。山地广阔,产青梅、橄榄等,盛产茶叶、毛竹。有卫生站和国小各1所。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通南阳圩。4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柯、方田仔、暩角、暩头、暩下、其肚寮、溜头罗9个自然村组成。全村耕地290亩,山地1500亩,主产水稻、甘薯。山地广阔,产青梅、橄榄等,盛产茶叶、毛竹。有卫生站和国小各1所。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通南阳圩。4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溪头村
溪头村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区梅林镇,离市区26.5公里。全村0.1万人。由溪头、婆高、田洋丫、吊神山、罗兴坡5个自然村组成。山地宽广,有耕地291亩。以林果业为主,农业为副,盛产青梅、乌榄等。水力资源丰富,开发有水力发电站3座,现村道已实现硬底水泥化公路,山区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有卫生站1所。属革命老区。
永兰村
永兰村,曾名幽兰肚。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5.8公里处。人口0.15万。清康熙年间(约公元1666年),赖氏一支在此定居。村落在深河幽谷中,野生兰花幽香,村前入口处狭窄,宛如肚口,故名幽兰肚,后取兰香记不断之义,改为今名。聚落于山谷小溪两侧呈不规则状分布。解放后,多建为二、三层钢筋混凝土楼房。全村有耕地391亩,山地8751亩。以果林业为主,农业为副。主产乌榄、梅、李、柑、茶等。有杉林千多亩。村西建有小水电站2座。村后有一棵200多年树龄的古榄树,身围5米,树冠直径21米,年产榄500公斤。林中有山猪、刺猬、豹等野生动物。水力资源丰富,竹竿岭有梅林河电站。村办农场2个,果林场1个,国小1所,卫生站2所。道路畅通,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可通梅林至南阳公路。发展速生按种植4000多亩。
毛岭村
毛岭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0.2公里处。全村0.11万人。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新楼村人迁此创村。因周围是毛竹丛生的重重山岭,故名。村落依山势建筑,呈梯阶状分布。全村有耕地298亩,山地1000亩。林木有松、红椎等。以农业种植为主,主产水稻、番薯。盛产橄榄、乌榄及青梅、油甘、柑、柿、凤梨等。1948年春在毛岭战役中,0游击队于此击败-常备队。山高林密,有国小1所。道路畅通,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并可连线里坪公路。6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种植速生桉350亩。
黄割田村
黄割田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3.1公里处。人口0.14万。由黄割田、上宝坑、柯树潭、下山寨、火罗庵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耕地302亩,山地6240亩,主种水稻、甘薯。有集体果林场1个,国小1所,卫生站2所。属**老区。道路畅通,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可通梅林至南阳公路,种植桉生按1000亩。
松阳村
松阳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3.4公里处。人口0.18万。由万春楼、圆山仔、岭仔寨、岭仔楼、径口、巫石坑、石牌、小窝仔8个自然村组成。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赖姓一支从福建省永定至此定居。祖有松阳世家之誉,故名松阳。1949年曾改名解岭村,1961年复原名。聚落呈点状分布,房屋多为混凝土、砖瓦结构平房。全村有耕地480亩,山地4140亩。农产稻穀、甘薯。水果有乌榄、香蕉、木薯。药材为本村特产。有集体果林场2个,水电站1座,卫生站和国小各1所。解放战争时期,村中有25人参加游击队,赖乌镇等4人在战斗中牺牲。松阳、巫石坑、小窝仔.有石梅公路经过
南阳村
南阳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4.3公里处。人口0.35万。由榕树塘、下楼、松树下、崩岐、角仔寨、南阳圩等7个自然村组成。是原南阳乡政府所在地。区域内有南阳墟、邮局、供电站等单位,是本镇西部八个行政村的集散地。全村有耕地670亩,山地8710亩。农业主产水稻、番薯、甘薯、蔬菜。水果有青梅、橄榄、乌榄、油甘、李等。有卫生所3所,国小1所。属**老区。公路东通梅林,西至高田村,北抵石牌接安池公路。有西林古寺,经过重修,颇具规模,香火旺盛。4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边角村
边角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2.4公里处。人口0.2万。由老屋下、岭头、塘角和坎头下4个自然村组成。聚落呈块状分布。全村有耕地516亩,山地3600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产水稻、番薯,盛产橄榄、乌榄、青梅等,广种四时瓜菜。7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道路畅通,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并可连线里坪公路。有国小1所。
边埔村
边埔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2.1公里处,曾名社背埔村,文革时期改名为边埔村。人口0.15万。1973与边角、尖石等村拆开,自成行政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全村有耕地485亩,山地2200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水稻、番薯、香蕉等。盛产大梨、橄榄、乌榄、青梅等。道路畅通,村道边埔村至边潭村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可直通里坪公路,7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传统尚武,有舞狮班。有国小1所。
边上村
边上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2.9公里处。曾名大岭上村,文革时期改名为边上村,人口0.13万。1979年从边围析出,自成行政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全村有耕地409亩,山地2000亩。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盛产香蕉、凤梨、青梅、橄榄等。种植速生按400亩。有国小1所。道路畅通,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可连线里坪公路,65%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边围村
边围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2.2公里处。人口0.12万。由竹仔径、乌石洋、下围、曹塘4个自然村组成。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本镇社背埔人迁此定居。村落呈块状分布。全村有耕地356亩,山地3000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产水稻、番薯等。盛产大梨、橄榄、青梅、凤梨等,种植速生按400亩。道路畅通,下围、曹塘2个自然村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可连线里坪公路。竹仔径、乌石洋2个自然村可连线梅林至高铺镇的水泥公路。
大廖村
大廖村位于普宁市区西26.8公里处。全村950人。有大凹、凹下、塘肚、廖丰田4个自然村组成。1973年从永兰析出,自成行政村。有耕地249,亩,种植水稻、甘薯。地处癞痢厂凸山东麓,山地广阔,盛产青梅、乌榄、橄榄等。近年来,为了生活、就学方便需要,大部分村民移居或暂住于梅林镇区,现本村只剩少数居民留居管理果产和农田。
隆营村
隆营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4.3公里处。全村592人。由石龙坑、举格营2个自然村组成。有耕地162亩,主种水稻、甘薯。多山地,产乌榄、青梅、李等。有水电站1座,卫生站1个。现在存有过半村民移居梅林镇区。道路在揭阳市公路局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实现硬底水泥化,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桂嶂村
桂嶂村位于普宁市区西南28.5公里处。全村850人。由嶂肚、桂竹仔、大段3个自然村组成。有耕地224亩,产水稻、甘薯。山地广阔,产青梅、橄榄、乌榄、油甘、李等。现发展速生按种植约2000亩,全村道路已实现水泥化,交通状况已经进一步改善。有国小1所,卫生站1所。
岁余村
岁余村位于普宁市区西22.3公里处。全村0.1万人。1986年从南阳乡析出,自成行政。全村有耕地260亩,主种水稻、甘薯。多山地,盛产青梅、橄榄、乌榄、柑等。有集体果场2个,木材加工厂1家。有卫生站1所,国小1所,敬老院1所。有石牌至南阳公路经过。种植速生按25亩,4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路
梅林镇主要活动
1、说起梅林的最主要活动,要数农曆九月二十八日华光大帝生日,这一天会由高田村、西门村、梅光村、相屋村、东门村等梅林镇中心周围的村子组成,在西门村大沙坝举办三天的做戏(农曆九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特别是十周年大闹一次,更是热闹,2013年是30周年大闹。
2、次要活动还有由高田村、西门村、梅光村、相屋村、东门村五村在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天一黑就由各村组成的迎长灯活动。从高田村出发经过西门村、梅光村、相屋村、东门村,然后走过梅林市场(即是梅林镇经济中心)再经过梅林镇政府,再进入高田村,然后每个村按原来的路线回到自己的村子。
梅林教育基地
最大的中学是梅林中学(原普宁第六中学)位于梅光村与梅林市场交界处。最大的国小是梅林国小,位于西门村埔顶路段。其次还有梅林初级中学,南阳中学,梅林第一国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