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一、主要情况
(一)完善载体,丰富信息公开方式。结合梅州实际构建包括网路、广播、报刊等多种渠道的信息公开体系。一是积极发挥“内外网”作用。建立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联络员等制度,认真做好广东纪检监察区域网路和梅州纪检监察外网的维护与信息更新,及时报送公开信息。2012年,配合推进“三打两建”工作,在梅州纪检监察网增设“打贿工作”专栏,方便干部民众了解相关信息,主动接受民众监督。同时,以广东纪检监察区域网路全面完成升级改造为契机,加大对内信息公开力度,全年共向省编报纪检监察信息298条,在广东纪检监察区域网路发布信息120条,信息发布排名全省第二。二是积极发挥传统媒体作用。2012年,共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杂誌等发表反腐倡廉标题的文章和报导1990篇次,其中,在中央级媒体发表130篇,省级媒体220篇,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文章数量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精心办好内刊《航标》,2012年共编辑《航标》6期,印製18600册免费发放给党员干部。三是在公共场所发布公开信息。结合开展创建“廉洁镇村”,设立“三纪”教育中心,内设廉政文化长廊、电教室、警示教育图片展厅、廉政百科查询系统等,方便干部民众了解党纪条规、违纪违法案例等情况。对廉洁文化进公共场所示範基地中的“法纪长廊”更新3次内容,及时反映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政策规定、决策部署及工作动态。
(二)突出重点,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公开。把民生问题作为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通过“行风热线”等途径,广泛倾听民众呼声,积极回应民众关切。2012年,共举办24期行风热线节目,市政府2位副市长上线,受理民众来电来信1471个,解答解决民众问题1428个,为民众做好事办实事419件,减轻民众负担2921多万元。同时,注重藉助科技提升信息公开效果,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综合平台、农村党廉信息公开平台、医用耗材集中配送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等平台建设,把党务、村务、厂务等公开内容进行细化,增强了信息公开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