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监察局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是梅州市监察局发布的档案。
报告全文
一、2014年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一)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规範公开工作。一是建立主动公开制度。制定并印发《梅州市监察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市监察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人员构成、职责範围、工作内容等,对公开原则、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程式等内容予以具体规定,确保该公开的信息及时準确在入口网站发布。二是完善配套制度。注重依靠制度科学管人管事,针对信息公开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逐条逐项认真梳理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对保密审查、归档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予以完善,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确保信息公开的安全性、时效性和真实性。三是加强信息资源调研。通过对兄弟市纪委监察局和市直相关单位的深入调研,了解掌握各地各单位在整合内部信息资源、统筹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分析我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优势、差距和困难,提出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围绕社会关切,进一步公开民生事项。突出围绕民众关心的社会重点、热点及难点问题,及时主动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一是畅通民声渠道。把民生问题作为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利用“行风热线”、作风举报处理系统、梅州市政风行风手机简讯满意度测评系统等平台,广泛倾听民众呼声,不断完善、充实公开内容。2014年,组织26个市直部门“一把手”上线,共播出21期“行风热线”节目,受理民众谘询投诉586件。二是加强权力制约监督。大力推进市、县、镇、村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利用电子监察综合平台,对行政审批事项全程实时监督,及时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对违规行为,根据规定实施问责。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完善统一规範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不断将信息公开工作延伸至党务、村务、厂务、事务等领域,增强了信息公开时效性和广泛性。三是主动通报公开。不断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工作通报制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在向市人大、市政协通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先后召开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半年工作座谈会、市纪委委员学习会、“两员一媒体”座谈会、老干部座谈会等,通报工作情况,广泛徵求意见建议。
(三)加强监督检查,推动上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一是牢牢把握“一个目标、三大抓手、两条底线”的总体要求,重点开展涉及民生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环境污染、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政策落实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作风转变,确保政令畅通。共处理行政效能投诉102件、参与调查督办件和信访件15宗、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8宗,对工作不力、违反程式规定、未正确履行职责的35个单位和56名责任人实施了责任追究。二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恆纠治“四风”问题,在巩固清退会员卡等“五个专项行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严肃查处党员干部涉黄涉赌涉毒行为的通知》和《关于开展“会所腐败”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等档案,促进全市干部作风好转。三是紧盯公车使用、公款消费、工作纪律、服务视窗作风等问题多发领域和春节、“五一”、“国庆”、中秋等关键时间节点,坚持暗访、曝光、查处、追责“四管齐下”,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和“四风”方面突出问题。2014年,全市开展纠风暗访活动758次,製作暗访片44部;查处公车私用、奢侈浪费等问题62个;核查省转办的公路“三乱”问题信访件3宗;实施责任追究48人,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提升振兴发展的保障能力。
(四)突出廉洁教育,进一步拓宽公开範畴。一是抓好廉洁从政教育。以开展“严明组织纪律、锻造优良作风”为主题的纪教月活动为平台,针对不同层级、领域党员干部,举办公务员“为民务实清廉”、“双集”人员廉洁教育、中青年干部廉政教育等主题班,广泛开展“廉洁青春”、“孝廉文化”系列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建设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为抓手,积极协调有关单位精心筹建了梅州名人廉吏馆、叶剑英廉洁奉公专题展厅等反腐倡廉教育示範基地。其中,坚真公园被授予首批12个省级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之一。全市共建成梅江区德馨园、梅县区孝廉文化示範基地等44个具有廉洁文化主题或内涵的基地(公园),市、县、镇三级教育网路初步形成。一年来,共迎接市内外的800多批(次)20多万名干部民众前来参观学习和接受教育。三是抓好示範警示教育。发挥典型示範引导作用,积极挖掘身边党员干部勤廉兼优先进事迹,其中,刘利娟抗洪抢险以身殉职的先进事迹被省纪委选为2014年度纪教月活动全省学习的先进典型。在《梅州日报》等媒体通报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以案明纪,教育警示党员干部。同时,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编印《航标》、播放廉政公益广告(漫画)、增设“廉洁书籍专柜”等方式,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2014年,通过电视、报刊、各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刊播优秀廉政公益广告6000多次,全市在中央和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反腐倡廉题材的文章300多篇,其中《中国纪检监察报》63篇,收集舆情信息160篇,组织廉政评论文章6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