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讲孔孟》是2008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漱溟。
围绕《论语》一书,梁漱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把儒家思想解释为十四个方面:仁、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非功利、非刑罚、礼乐、孝弟、不迁怒、不贰过、天命。同时,还结合中国现时的思想及西方思想,谈了新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再审视、再理解。大家之笔,儘是神来之处,寥寥十万字把一个“儒”字解释得淋漓尽致,读来不禁为之拍案!
基本介绍
- 书名: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 作者:梁漱溟
- ISBN:9787542628374
- 定价:24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祖籍广西桂林,出生于北京,蒙古族。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着名学者,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目录
孔家思想史
一、命名
二、範围
三、取材
四、方法
五、孔家思想之来历
六、孔子的态度
仁
乐
讷言敏行
看自己
看当下
反宗教
毋意必固我的态度
非功利的态度
非刑罚的态度
礼乐的态度
孝弟
不迁怒不贰过
天命
结束语
七、孟子
人类心理之观察
生活的工夫
《孔家思想史》整理后记
附录
孔子真面目将于何求?
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
一、一个分析贯彻全文
二、从物理、情理之不同谈到西洋人和中国人之不同
三、今天中国人好讲情理是渊源自古的
四、革命从身出发抑或从心出发有所不同
五、革命从心出发是中国革命的特色
六、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伦理情谊
七、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八、西人所长,吾人所短,长短互见,各有得失
九、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审查孔孟之道(上)
十、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审查孔孟之道(下)
试论宋朱儒熹氏在儒家学术上的贡献及其理论思维上的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