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梁实秋选集

(2018-06-09 03:23:47) 百科
梁实秋选集

梁实秋选集

《梁实秋选集》由鹭江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梁实秋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举凡文学批评、散文创作、学术研究和英国文学翻译等,都有着他杰出的贡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梁实秋选集》
  • 字数:518000 字
  • ISBN:7806710019
  •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2年
  • 装帧:平装

内容提要

梁实秋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举凡文学批评、散文创作、学术研究和英国文学翻译等,都有着他杰出的贡献。可是长期以来,由于他个人的複杂性以及众所周知的原因,梁实秋是以一个“反动文人”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人交通规则他的认识仅限于“资本家的‘乏走狗’”。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评论界对他开始了重新认识和评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在他逝世以后,大陆更掀起了一股梁实秋热,但无论是褒是贬,都盖棺而未定论。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现在正是对梁实秋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时候。
鹭江出版编辑、出版的十五卷本《梁实秋文集》,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完整地彙编梁实秋着作的版本,它力图系统地体现梁实秋一生的政治观点、文学思想和主要成就,为现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份比较翔实的研究资料,同时也为许多喜爱梁实秋作品的读者,提供一套了解、认识和欣赏梁实秋的着作文本。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辑《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誌。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他的代表性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926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範学院(后改师範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着作《英国文学史》。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徵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目录

第一卷
《评论》
《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
《文艺批评论》
《偏见集》
《文学因缘》
第二卷
《骂人的艺术》
《雅舍小品》
《谈徐志摩》
《秋室杂文》
《谈闻一多》
第三卷
《秋室杂忆》
《实秋杂文》
《西雅图杂记》
《雅舍小品·续集》
《看云集》
《槐园梦忆》
第四卷
《梁实秋札记》
《白猫王子及其他》
《雅舍小品·三集》
《雅舍杂文》
第五卷
《雅舍谈吃》
《雅舍散文》
《雅舍小品·四集》
《雅舍散文·二集》
第六卷
《集外拾遗(一):诗歌 小说 散文(1919-1930)》
第七卷
《集外拾遗(二):散文(1931-1987)》
第八卷
《约翰孙》
《永恆的剧场——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全集》译序
关于莎士比亚(轶文辑录)
第九卷
实秋书简
雅舍情书
雅舍家书
第十卷
《英国文学史》第一卷
第十一卷
《英国文学史》第二卷
第十二卷
《英国文学史》第三卷
第十三卷
《英国文学选》第一卷
第十四卷
《英国文学选》第二卷
第十五卷
《英国文学选》第三卷

评论

梁实秋的散文的风格是我很喜欢的,我经常向别人形容为“如沐春风”。如同一个多年未见却相知颇深的老友,坐在你的对面,与你促膝而谈,所谈皆为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常里短等等你也深有体晤的事情。虽然所写的都是小处,但行文优美,用字雅炼,读起来颇似林黛玉读《西厢》的味道:“词句警人,余香满口”。更加之梁是文学大家,学识渊博,即便在小品之中也是旁徵博引,读他的作品不光可以学习写作的方法,也可顺便的增广见闻,远胜于自己埋头于书海中无方向的苦读了。
梁实秋从小生长于北平,对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十分了解,加之他的家境在当时的北平也算是“中等人家”,所以他笔下的北平风物似乎就有些雍容的味道,同样是写北平的,邓云乡的北平就是另一个模样,相比之下,便如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一般。于我来说,还是大家闺秀更加赏心悦目一些。
书中收录的梁实秋悼念亡妻的《槐园梦忆》字里行间分明着他对妻子的爱与思念。仍然是如同一个老人坐在你的面前碎碎地串讲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但那悲伤却从中发散开来,瀰漫于空气中,淡淡的,却很清晰。
读他的书的时候,我总是希望他真的是我的一位老友,可以与他秉烛围炉,闲话春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