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经典系列: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为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基本介绍
- 书名:梁实秋散文经典系列:雅舍谈吃
-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 页数:295页
- 开本:32
- 作者:梁实秋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40453508, 9787540453503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着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梁实秋的散文,文笔简约、平实,作风恬淡、雅朴,字里行间充溢诙谐幽默,三言两语道尽人生哲理, 值得一读再读。
梁实秋的散文,文笔简约、平实,作风恬淡、雅朴,字里行间充溢诙谐幽默,三言两语道尽人生哲理, 值得一读再读。
图书目录
第一辑
西施舌
火腿
醋熘鱼
烤羊肉
烧鸭
狮子头
两做鱼
炝青蛤
生炒鳝鱼丝
酱菜
水晶虾饼
汤包
核桃酪
铁锅蛋
瓦块鱼
溜黄菜
酸梅汤与糖葫芦
锅烧鸡
煎馄饨
核桃腰
豆汁儿
芙蓉鸡片
乌鱼钱
韭菜篓
蟹
炸丸子
佛跳墙
栗子
海参
满汉细点
菜包
糟蒸鸭肝
鱼翅
茄子
莲子
白肉
干贝
鲍鱼
咖喱鸡
烙饼
黄鱼
笋
八宝饭
薄饼
爆双脆
拌鸭掌
鱼丸
腊肉
粥
饺子
锅巴
豆腐
烧羊肉
菠菜
龙鬚菜
鸽
味素
粽子节
麵条
酪
烧饼油条
窝头
炸活鱼
腌猪肉
喝茶
饮酒
大菜
第二辑
馋
吃
吃相
喜筵
萝蔔汤的启示
北平的零食小贩
由熊掌说起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厨房
第三辑
吃在美国
关于苹果
“麦当劳”
记日本之饮食店
“啤酒”啤酒
豆腐乾风波
康乃馨牛奶
饭前祈祷
第四辑
《饮膳正要》
读《媛珊食谱》
读《中国吃》
再谈“中国吃”
读《烹调原理》
西施舌
火腿
醋熘鱼
烤羊肉
烧鸭
狮子头
两做鱼
炝青蛤
生炒鳝鱼丝
酱菜
水晶虾饼
汤包
核桃酪
铁锅蛋
瓦块鱼
溜黄菜
酸梅汤与糖葫芦
锅烧鸡
煎馄饨
核桃腰
豆汁儿
芙蓉鸡片
乌鱼钱
韭菜篓
蟹
炸丸子
佛跳墙
栗子
海参
满汉细点
菜包
糟蒸鸭肝
鱼翅
茄子
莲子
白肉
干贝
鲍鱼
咖喱鸡
烙饼
黄鱼
笋
八宝饭
薄饼
爆双脆
拌鸭掌
鱼丸
腊肉
粥
饺子
锅巴
豆腐
烧羊肉
菠菜
龙鬚菜
鸽
味素
粽子节
麵条
酪
烧饼油条
窝头
炸活鱼
腌猪肉
喝茶
饮酒
大菜
第二辑
馋
吃
吃相
喜筵
萝蔔汤的启示
北平的零食小贩
由熊掌说起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厨房
第三辑
吃在美国
关于苹果
“麦当劳”
记日本之饮食店
“啤酒”啤酒
豆腐乾风波
康乃馨牛奶
饭前祈祷
第四辑
《饮膳正要》
读《媛珊食谱》
读《中国吃》
再谈“中国吃”
读《烹调原理》
序言
代序
这些谈吃的文字,前二十一段刊于《联合报》副刊,以后各段刊于《中华日报》副刊。随便谈谈,既无章法,亦无次序,想到什幺就写什幺,我不是烹调专家,我只是“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游徙不广,所知有限,所以文字内容自觉十分寒伧。大概天下嘴馋的人不少,文字刊布,随时有人赐教,有一位先生问我:“您为什幺对于饮食特有研究?”这一问问得我好生惶恐。我几曾有过研究?我据实回答说:“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所以孟子说:“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专恣口腹之慾,因小而失大,所以被人轻视。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人”就好。
《朱子语录》:“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慾?’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学者须是革尽人慾,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我的想法异于是。我以为要求美味固是人慾,然而何曾有背于天理?如果天理不包括美味的要求在内,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幺要生那幺多的味蕾?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甲子中秋,在台北。
这些谈吃的文字,前二十一段刊于《联合报》副刊,以后各段刊于《中华日报》副刊。随便谈谈,既无章法,亦无次序,想到什幺就写什幺,我不是烹调专家,我只是“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游徙不广,所知有限,所以文字内容自觉十分寒伧。大概天下嘴馋的人不少,文字刊布,随时有人赐教,有一位先生问我:“您为什幺对于饮食特有研究?”这一问问得我好生惶恐。我几曾有过研究?我据实回答说:“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所以孟子说:“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专恣口腹之慾,因小而失大,所以被人轻视。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人”就好。
《朱子语录》:“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慾?’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学者须是革尽人慾,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我的想法异于是。我以为要求美味固是人慾,然而何曾有背于天理?如果天理不包括美味的要求在内,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幺要生那幺多的味蕾?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甲子中秋,在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