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南华寺风景区

(2021-06-27 23:42:36) 百科
南华寺风景区

南华寺风景区

南华寺风景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华寺风景区
  • 所在地:广东省韶关市
  • 原名:南华禅寺
  • 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2年)

简介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南华寺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2年),初名宝林寺。寺庙依山而造,面监北支流曹溪。唐仪凰二年(677年)禅宗六祖惠能住持曹溪,发展了禅宗南派,是最为着名=的禅宗祖庭;有岭南第一禅寺之称。唐朝朝廷赐名“中兴寺”、“洪泉寺”。宋初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

概况

南华寺原名:南华禅寺,是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以东7公里曹溪河畔。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据史料记载,是年印度高僧智乐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寺后有桌锡泉(俗称九龙泉),几株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是现在世界上稀有的树木,寺庙现存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现有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南华寺是写下千古绝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六祖惠能在此传授佛法37年,法眼宗远传世界各地,因而南华寺有“祖庭”之称。

寺内建筑

全寺殿堂飞檐斗拱,以重檐歇山顶、一斗三升居多。青砖灰沙砌墙,琉璃碧瓦为面,灰脊、琉璃珠脊剎、蔓草式脊吻。重要殿堂脊吻与脊剎间置琉璃鳌鱼,正脊两端饰夔龙脊头。多用木圆柱为支柱并将殿堂分为多间,石柱础多覆盆式。门窗则多花格门、格子窗欞。主要殿堂和钟鼓楼的大木樑都是用巨大铁力木(坤甸木)架成(为清初平南王尚可喜重修南华寺时所用之木)。大雄宝殿高16.7米、宽34.2米(七间)、进深28.5米(七间)。重檐歇山顶,前后乳袱用七柱、二十六檩,柱头铺作为六铺作,三抄,无昂,偷心座,补间铺作用二朵。琉璃碧瓦,灰脊,蔓草脊吻,琉璃珠脊剎。格子窗欞,前后均花格门。是广东省最大的寺庙建筑。三宝大佛塑于大雄宝殿正中屏墙神龛之上,连座均8.31米,全身遍贴金箔。观音菩萨泥塑立于三宝佛后屏墙,身高4米,遍贴金箔,跣足立于鳌头,左手倒持净瓶,右手轻执柳枝。五百罗汉泥塑群分塑大雄宝殿四壁及后屏墙,每尊身高约1.1米,与名山大海浑为一体,气势磅礴。弥勒佛塑像坐于天王殿正中屏墙神龛之上,体宽肚凸,笑口常开,憨态可掬。四大天王塑像两两分立天王殿东西两厢,手持法器,面目狰狞。
灵照塔为楼阁式八角五层涩檐出平座砖塔。塔高29.6米,底径11米。塔顶用生铁铸成“堵婆”式,铜铸宝瓶塔剎。初建于唐先天年间(公元712~713年),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宪宗赐额曰“元和灵照之塔”。初建时为木塔,多次焚毁重建,至明成化年间(1465~1487)始改为砖塔。今仍保持明代原貌,为南华寺最古、最高的建筑。祖殿中央三座仿阿育王式木塔佛龛分别供奉着三具肉体真身菩萨,左为明代丹田和尚真身,右为明代憨山德清和尚真身,居中者则为禅宗六祖惠能和尚真身。

寺内文物

南华寺内珍藏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327件,二级文物165件,三级文物49件。年代最早的有北齐孝昭帝皇建元年(公元560年)造型小巧精美的铜佛像;最着名的有唐六祖惠能“真身”塑像,唐千佛袈裟和历代圣旨;数量最多、艺术价值很高的有北宋雕工精緻的木雕罗汉像360件;还有隋铁铸佛像,宋铜铸大铜钟、元铁铸大铁锅、明木雕四大天王像、明重刻苏东坡手迹碑铭、清千佛铁塔、《金刚经》铜印版、南宋万斤大铜钟等诸多国宝。铁铸摩利支天人像(属隋或唐初铸品)、六祖坠腰石 、明代铜香炉(为明皇宫内的用品)、明铁鼓等。其它珍贵文物有南汉铁钟(为省内仅存的一口南汉钟)、唐代托纱六祖像及缎质六祖袜、南宋铜钟(万斤大铜钟)、千佛铁塔(塔身整齐排列大小佛像1000个)、清代五百罗汉瓷瓶、唐武则天圣旨、八思巴文圣旨、元仁宗圣旨、明英宗圣旨、清雍正十三年(1735)版钦颁《龙藏》经书、明英宗天顺间(1457~1464)御赐金书《华严经》、清代铜版《金刚经》、清代再版《显扬圣教论》以及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书写的“斋堂”木匾、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书写的“宝林道场”木匾、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书写的“宣扬佛典”木匾、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的“南华禅寺”木匾。其他还有楹联30余对,碑碣30余通。这些珍宝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乃至历朝的社会风貌、生产生活等最具体真实的史料。
寺内寺外古树参天,有菩提树、水松、榕树、香樟等古树数十棵,浓荫蔽日,一派宁静肃穆气象。早在1983年,南华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仗介绍

南华禅寺方丈---释传正法师
传正法师俗姓林,名培庵,广东惠来石狮人。1944年出生于一个世代奉佛的家庭。法师的父亲福安公平生以教书为业,笃信佛教,与人为善,三业清净,故一门归向瞿昙,合家皆念弥陀。1976年无疾往生,西逝前自知世缘将尽,溘然辞世。师之母亲系张氏女,性极虔诚,向佛心切,长年持斋,积善德数十载。1992年亦往生莲台。师之姊自幼不沾荤腥,稍长而省事,即求出家修道,法名惟宝。师之长兄亦年少出家,法名明深。师之二兄名培轩,早即归依佛门,为在家居士。
传正法师自幼聪慧,睿智天成,少时即怀善心,能显慈悲。年方七岁,便厌血腥,执意茹素。十一岁时投惠来普善岩出家,虔心修道。“文化大革命”期间,师所居寺庙被毁,僧人无以栖身,不得已纷纷四散,甚至有还俗回家者,然师心诚意坚,矢志不渝,奉守戒律,毫无怠懈,食则仍依古德,修则不离智定。日日课诵经咒,时时持念弥陀。又能在世道艰难之时,助世间信士印经流通。曾深感世法无常,生死不期,立意往江西寻师访友,参玄谋道。一路跋涉,行至广州,终因机缘未果,百般受阻而归。1970年,师只身来南华参拜,谒六祖大师真身。其时交通不便,无车马之便,师立意甚坚,向道心切,一路餐风露宿,含辛茹苦,终抵南华。师至南华之时,目睹寺庙墙垣倾颓,六祖昔日弘法之地,破败如斯,令人有扼腕捶胸之痛。师在大雄宝殿上得拜三尊佛像及五百罗汉,起身四顾,泪涕交下。于时师即发大誓愿,他日定当重振曹溪祖庭,光大六祖慧业。自此以后,师即与南华禅寺结下了不解的法缘。

历史沿革

502年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据载,梵僧智药三藏率徒来中国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路过曹溪口时,掬水饮之,觉此水甘美异常,于是朔源至曹溪。四顾山川奇秀,流水潺潺,于是谓徒曰:此山可建梵剎,吾去后170年,将有无上法宝于此弘化。后韶州牧侯敬中将此事奏于朝廷,上可其请,并敕额“宝林寺”。
505年 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宝林寺建成。
隋朝末年 南华寺遭兵火,遂至荒废。
638年 惠能诞生。
677年 至唐凤二年,六祖惠能驻锡曹溪,得地主陈亚仙施地,宝林寺得以中兴。
705年 唐中宗神龙元年,中宗皇帝诏六祖赴京,六祖谢辞,中宗派人赐物,并将“宝林寺”改为“中兴寺”。
708年 敕额为“法泉寺”,并重加崇饰。
713年 惠能坐化于新州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后其徒广集六祖语录,撰成《六祖坛经》。
宋初 南汉残兵为患,寺毁于火灾。
968年 宋太祖开宝元年,太祖皇帝令修复全寺,赐名“南华禅寺”。
元末 南华禅寺三遭兵火,颓败不堪,众僧日散,祖庭衰落。
1600年 明万曆二十八年,憨山禅师大力中兴,僧风日盛。然至明末,南华寺又复荒废。
1688年 清康熙七年,平南王尚可喜将全寺重新修饰,使禅宗名剎焕然一新。
1934年 虚云和尚重修南华禅寺。
1981年 惠能真身于1981年农曆十月开座于修建焕然一新的六祖殿中,以供参拜。
1962年 南华寺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 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恢复了丛林方丈制度,惟因法师受请为南华禅寺方丈。
1999年 现任传正大和尚应两序大众邀请复返南华,接任住持。
2000年 南华禅寺曹溪佛学院正式开学。
2002年 南华寺举行建寺1500周年的盛大庆典。
1936年至1943年,近代名僧虚云和尚驻锡南华寺,筹积款项,相地度势,重建殿堂。总计新建殿堂房宇庵塔约243楹,新塑大小佛像690尊。当时六祖真身像的木龛被白蚁损坏,虚云请出祖师肉身,重新装修。另照阿育王塔形式,重新製作祖师坐龛。龛外塑南岳、青原、法海、神会四像侍侧。当时的南华寺盛极一时,面积从曹溪门到最后的卓锡泉,南北深151丈,由东边寺墙至禅堂西壁,广39.5丈,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尺。主要建筑有:中路的曹溪门、放生池、五香亭、宝环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左侧依次是虚怀楼、报恩堂、钟楼、伽蓝楼、客堂、待贤楼、香积厨、斋堂、回向堂、回光堂、延寿堂、念佛堂、东贤殿。右侧依次为云海楼、西归堂、鼓楼、祖师殿、云水堂、韦驮殿、维那寮、班首寮、如意寮、禅堂、观音堂、西贤殿。寺东有无尽庵、海会塔,寺后有飞锡桥、伏虎亭、卓锡泉。虚云法师带领僧人严守戒律,遵循百丈清规“一粥一饭,持午因时,一步一趋,悉守仪范。”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古蹟的保护工作,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多次拨款重修大雄宝殿、藏经阁、六祖殿、钟鼓楼及其他建筑。1981年10月19日至21日,南华寺六祖殿重建一新,举行了六祖真身像安座典礼,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宗教界知名人士意昭、圣一、心明、性智、宽纯等和当地憎俗民众三百多人参加了这一庆典。
近年来,筹集资金一万多万元,新建了禅堂,先后修葺了六祖殿、方丈室、观音殿、大雄宝殿、海会塔、头山门、大围墙。海外佛教徒捐蹭了20多万美元的金箔,对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重新装金,对五百罗汉等诸佛重施彩饰,使这座千年古剎焕然一新。

寺院地位

古往今来,南华寺因惠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们。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写给友人的一首诗中曾表达了如此深挚的嚮往之情:“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盾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依?"南宋民族英雄,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的文天祥,也写下了《望南华》这样真挚动人的诗篇:“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匆匆如梦 中。
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到了近现代,许多着名的社会人士,也都纷纷慕名前来观光游览。 1924年,孙中山在韶关发动第二次北伐时,政务,军事极为繁忙之际,仍偕谭延闿、刘成禹、许世英等来过,并向寺庙捐赠了银元嘱咐要爱护寺庙里的一草一木,保护好文物,让后人瞻仰。

旅游指南

南华寺门票:成人票:20元 儿童票:15元  居士凭皈依证免票。
开放时间:8:00 - 17:00
交通信息:南华寺距火车站约为30公里。包车价格单程为80元左右,往返在140元,可以还价。
从韶关火车东站出来过马路,对面桥头“韶关欢迎您”处,乘坐韶关——铁龙的班车到南华寺下,票价6元。
从韶关高铁站坐23路公车,到南华寺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